APP下载

魏延:如何跨过诸葛亮这道坎

2022-10-13王春雷颜天裔

人力资源 2022年9期
关键词:魏延黄忠关羽

文/王春雷 颜天裔

自从追随刘备,魏延开启了开挂式的人生: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挡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余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但魏延的职场并不快活:老板器重他,但顶头上司诸葛亮看他横竖不顺眼。在诸葛亮手下,魏延被使用、被提防、被排挤。战功累累、对蜀汉忠心耿耿的魏延一开始就被戴上有反骨的标签,最终落个身首异处、夷灭三族的下场。

从无名小卒到战功赫赫,魏延的职场生涯本该是成功男孩的励志故事,却不小心成了魏延式悲剧,令人唏嘘。人们往往把魏延的职场悲剧归结为诸葛亮的用人思维偏见,但作为对公司忠心可鉴又能力出众的魏延,更需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成功跨过直级上司诸葛亮这道坎。

离职,要讲究善始善终

应聘时,经常会被问到为什么离开原公司,聪明的求职者决不会把前老板和原公司骂个体无完肤。《三国演义》中的魏延,则用实际行动告诉刘备:“我之前的领导一无是处!”

关公战长沙时,长沙太首派黄忠出战关羽,二人战得难舍难分。黄忠一个马失前蹄,关羽并没有乘人之危,而是选择了义释黄忠;次日再战,黄忠箭射关羽盔缨,以报昨日不斩之恩。长沙太守韩玄因此大怒,欲杀黄忠。这时,韩玄手下大将魏延杀韩玄、救黄忠、献长沙、投关羽……一气呵成。

面对新老板刘备,黄忠和魏延的职场人设立见分晓。

《三国演义》中记载:“(魏延)当日救下黄忠,教百姓同杀韩玄,袒臂一呼,相从者数百余人。黄忠拦挡不住。魏延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提头上马,引百姓出城,投拜云长。”魏延是主动找关羽应聘。

比起魏延,黄忠显得极不情愿。“(关羽)安抚已毕,请黄忠相见,忠托病不出。云长即使人去请玄德、孔明。”刘备亲往黄忠家相请,黄忠方同意归降,但有一个条件—“求葬韩玄尸首于长沙之东。”

“至死甘心无怨望,临降低首尚怀惭。”这是罗贯中对黄忠的评价。因为对前一份工作的忠诚,黄忠在刘备和诸葛亮心中有了美好的第一印象。

魏延就不一样了。诸葛亮送给魏延的见面礼是“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理由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因为刘备的求情,诸葛亮放魏延一条生路,仍不忘呵斥道:“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汝首级。”

可见,魏延这个主动送上门来的求职者,并未让领导们一见钟情,反倒是多了几分提防。

应聘,从英雄惜英雄开始

如果刘备发布招贤令,魏延慕名而来,那是双向选择,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归降就不一样了,若想摆脱被动局面,必须创造一个台阶,制造一个英雄惜英雄的场景,从而让归降像应聘一样体面。

面对诸葛亮的呵斥,魏延没有不卑不亢,而是“诺诺连声而退”,为以后在诸葛亮面前永无翻身之日埋下伏笔。其实魏延完全可以大义凛然“求”诸葛亮杀了自己:

首先,“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为黄忠老将军鸣不平,而非为一己之功名利禄。韩玄不许别人替黄忠求情,不杀韩玄就无法救黄忠。魏延应该“求”诸葛亮杀了自己,以解对前任老板的愧疚之情。

其次,“居其土而献其地”不是为一己之私利,献的对象正是汉室宗亲刘皇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向以仁义著称的刘皇叔以“兴复汉室”为己任,这天下不应该归于汉室吗?你诸葛亮看不起我魏延,我也看不起你诸葛亮!魏延应该“求”诸葛亮杀了自己,以慰天下人向善之心。

最后,我魏延英雄惜英雄,心中一直向往刘皇叔。不料我奔刘备这位老板而来,他的下属却不懂得爱惜人才。魏延应该“求”诸葛亮杀了自己,自己心系汉室,但与刘备有缘无分,如今死而无憾。

以刘备和诸葛亮的情商,总会打个圆场,让魏延体面地归顺。就像当初关羽义释曹操,虽说落得个“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的名声,可诸葛亮却要依军令状将其斩首,此时领导力超高的刘备却从中说和:“昔吾三人结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自此,君臣和谐。诸葛亮和魏延本也该惺惺相惜,却变成一物降一物。魏延在大老板手下如鱼得水,却在顶头上司的阴影下好不窝囊。

工作,莫做不知不觉的“反骨仔”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开始就认定魏延有反骨,不管魏延自己是否承认,长相就在那里。

说魏延有反骨,许多人都不会同意,至少他对刘备忠贞不贰。汉中大战时,魏延和曹操曾经在战场上正面相遇。曹操欣赏魏延的勇猛,亲自招降,却换来魏延一顿痛骂;诸葛亮去世前召开军事会议,压根没让魏延参加,而是向杨仪布置退军之策。魏延慨叹北伐大业因诸葛亮一人去世而毁于一旦实在太遗憾。面对诸葛亮的不信任、杨仪的排挤、刘禅的昏庸,魏延仍然没有选择投降曹魏。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反骨的样子。

罗贯中描写《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多是“七分真、三分假”的形象,但在描写魏延时,却是“七分假、三分真”,以至魏延留下了个“脑后生反骨”的名声。即便魏延起初没有造反之心,但如果任其发展,结果与造反无异,也就不知不觉中成了“反骨仔”。

首先,魏延是有前科的。

《三国演义》中,魏延登场时的形象就是个十足的“反骨仔”:刘备军为曹操所迫,走至襄阳,刘琮听信蔡瑁之言不让刘备进城。当时魏延就挺身而出,大开城门招刘备军队入城。虽然刘备为免惊扰百姓而决定不进城,但魏延已是典型的抗旨不遵了。后来,魏延无奈投诚韩玄,但翻脸比翻书还快。两次充当“反骨仔”,魏延都有充分的理由,都是为了心中的仁主刘备。如果将来某一天和刘备价值观不合,会不会再次成为“反骨仔”呢?

其次,和上级意见不一致时无视军令。

于诸葛亮北伐时献“子午谷奇谋”之策,但未被诸葛亮采纳,因此在奉命进攻箕谷时无视诸葛亮的军令。当时,魏延和陈式一唱一和,当着三军士兵的面公开笑话诸葛亮。陈式说诸葛亮要是小心的话,怎么会丢了街亭呢?而魏延直接讥讽诸葛亮说,要是早听我的,出兵子午谷,不要说长安,就是洛阳也攻下来了。陈式直接说,我们出兵箕谷,到祁山下寨,到时,看丞相羞不羞?二人无视诸葛亮军令,结果中了魏军之计,损兵折将。

最后,违反诸葛亮遗命,是忠心耿耿地造反。

魏延北伐的决心甚至比诸葛亮还要迫切,但人在职场,难免被误解、被排挤,难免遭遇不公正待遇。《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拒绝让最能打的魏延参加重要军事会议,将自己死后的权力交给不如魏延的杨仪,还让魏延给杨仪断后……一系列安排都值得商榷。魏延没有反叛蜀汉,但他不顾大局、自作主张率军反攻杨仪,再一次不知不觉中充当了“反骨仔”的角色。

无意识的“反骨仔”,诸葛亮怎敢重用?如果“子午谷奇谋”成功了,魏延会不会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大义凛然地造反呢?

初九,潜龙勿用

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和魏延谁更有智慧?至少在魏延眼里,诸葛亮这个顶头上司远远不如自己。

魏延自有其道理。“子午谷奇谋”是一步险棋,这样的建议怎能被“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采纳。但魏强蜀弱,靠实力PK,蜀汉哪里是曹魏的对手?休养生息,培养实力,曹魏不会给蜀汉这样的机会。取胜,还是“子午谷奇谋”这样的战术才有一线希望。

魏延是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刘备敢于重用魏延,因为刘备能驾驭得了他,他也是刘备的忠实粉丝。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老子说:“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意思是说,懂得“道”的圣人做事方正而不孤立,有棱角但不刺伤别人,正直而不放肆,有光亮但不让人觉得刺眼。如果魏延能做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就好了。但无性格,不魏延。“性格高傲,性情极恶”并不是魏延职场悲剧的主要原因。除了不知不觉成了“反骨仔”,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和老板之间还隔着诸葛亮这个与之互不待见的顶头上司。

《易经》乾卦的象辞说:“初九,潜龙勿用。”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势头较好,但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遇到诸葛亮这样的顶头上司,如果魏延懂得潜龙勿用的道理,有武功、懂计谋、身体好、忠心耿耿的他终将有理由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何惧“既生延,何生亮”。

楚汉战争中,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魏延“子午谷奇谋”的构想是这样的:诸葛亮率主力大张旗鼓地攻陇西,自己则率一支奇兵出子午谷,奇袭关中咽喉— 长安。只要长安一下,关中震动,人人自危,诸葛亮将更有希望拿下关中。魏延若成功,就是蜀汉的韩信。有诸葛亮这个顶头上司在,“子午谷奇谋”只能是魏延的一厢情愿。如果魏延熬到“飞龙在天”那一天,新的“子午谷奇谋”还会诞生。

只要跨过诸葛亮这道坎,魏延式的职场悲剧可以避免,蜀汉集团的命运也可以改写。

猜你喜欢

魏延黄忠关羽
“关羽”去世
Magnetic properties of oxides and silicon single crystals
A great seeing-eye dog了不起的导盲犬
闲话关羽护嫂
Nonlinear Intelligent Flight Control for Quadrotor Unmanned Helicopter
Flight Control System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原来如此
立刻·立即
立刻·立即:课桌上的“三八线”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