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人才需求转变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2022-10-13李剑美陈云飞李明强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普洱种子课程

李剑美,陈云飞 ,庄 立,李明强

(1.普洱学院,云南普洱 665000;2.思茅四中,云南普洱 665000)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实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各高校肩负的责任,也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关键环节。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新型农业人才的主力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发展离不开高校对农学类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农学类大学生只有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知识,才能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生产进步。农村人才需求也将从数量性需求转向质量性需求,从传统的技能型人才转向综合性、创新性的高层次农村基层管理人才。

普洱市是一个地处边疆、多民族农业大市。相关脱贫数据显示,以前普洱市10个县(区)中有9个贫困县,贫困程度深、范围广,其根本原因就是教育落后,缺乏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地方高校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实干人才。种子学课程属于农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要求中明确:学生应具备开展种子生产与检验的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从事本专业领域生产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工作的能力。基本技能、生产管理、技术推广属于应用能力的范畴,而科学研究则属于创新能力的范畴。

为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实践的时间,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堂教学时数被压缩。面对学时数减少但知识点不能减少的情况,在农村对综合性、创新性人才需求的背景下,本着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按照普洱学院“2+1”课程改革方案,种子学课程教学团队从提升教师素质、构建课程知识体系、“2+1”课堂教学设计3个方面对创新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1 课程思政建设

高校教师必须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站在时代发展前沿,不断储备知识。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论,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才能把握好工作发展方向,学好政治理论课程思政。要充分了解农业相关的政策,重点解读和分析与种子、种业相关的政策,结合地方实际需要,积极申报种子、种业相关的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利用课程思政传递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要根植普洱,服务地方经济,充分调研地方需求,了解地方种子种业发展瓶颈、亟待攻关的关键核心技术、农民急需普及的专业技术,不断巩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凝炼“扎实专业、服务社会”相关德育素材。

种子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以政治理论为指引,以传递科学精神、服务社会为主线,共设计8个课程思政:在绪论中,引入“种子库——国之重器”,普及种子库的相关知识,了解种子的潜力,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制定背景引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普及种子法的基本知识;在种子化学成分的章节中,从种子的分类应用引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课程思政;以脂肪型种子的脂肪酸败为切入点,引入“食品安全大于天——地沟油的危害”的课程思政;从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评价,引入“做有担当的职业人——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服务社会的前提”的课程思政;在种子萌发章节中,引入“种子虽小,力量很大——正能量的效应”的课程思政;在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章节中,以品种更新为切入点,引入“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中国的农业文明”课程思政,介绍我国优秀的农耕文明,增强学农学生的文化和职业自信;在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章节中,以种子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引入“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课程思政。

2 种子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

目前种子学教材的主要版本见表1。最新出版的是郭华仁的《种子学》,出版时间为2019年;2016年刘子凡出版的《种子学》为“十三五”规划教材,无种子生产章节。普洱学院《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应具有种子生产与检验的能力。经综合比较,选用了2014年胡晋主编的《种子学》教材,该教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章节有绪论、种子生物学、种子加工与储藏、种子生产、种子检验,能够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在教学参考资料的选择上,主要选择《种子生产学》《种子生物学》《种子检验》《种子储藏与加工》和《种子认证OECD方案与实施》等以某一知识模块为主的书籍。

种子学是大多数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植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命活动规律及生产应用和实践的科学。该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理论部分(种子生物学)和技术应用(种子检验、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部分。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因此,在知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既要夯实系统专业知识,又要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表1 种子学教材一览表

普洱学院种子学课程分为理论、实验和实习3个部分。该课程大纲设置为63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8学时,实习环节与其他课程共建(课程名称为作物生产实习)为9学时左右。理论学时与课程内容基本匹配,但整体学时数较少,综合众多版本的教材,种子学内容大致分为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种子加工与储藏、种子检验4个部分。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学生应具备开展种子生产与检验的基本技能)与人才培养方案中其他课程(先修课及后续课)之间的联系,在内容的选择上尽量避免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前提下,对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和删减,理论教学主要安排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两大块的内容。其中,种子检验、种子加工与储藏的原理渗透在种子生物学理论教学环节中。应用技术的学习主要在实验实习环节中完成。在学时分配上,种子生物学为种子学的基础部分,同时又涉及种子检验、储藏与加工部分内容,因此课时分配上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基本等同。

调整和删减教学大纲后,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抽象的问题通过原理和实验的有机结合变得更加具体;以应用型、生产型复合人才产出为导向,重点讲述与应用领域、生产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将具有创业创新领域相关的内容融入课程前沿知识,作为创新人才拔高培养的基点,使得种子学课程的重难点更加突出。

3 通过“2+1”课堂教学设计对创新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强化课堂设计,解决好“怎么讲好课”的问题,杜绝单纯知识传递、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现象。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好培养创新性、批判性思维的问题,坚决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普洱学院于2020年开始实施核心主干课程“2+1”改革模式,即教师在第3~4节进行常规教学任务教授;第5节课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好“1”,备好每一次课,明确哪些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哪些知识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哪些知识点蕴含着德育元素。在“1”这个环节中,通过课程思政、拓展作业训练、阅读研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开展创新训练、职业能力训练和思政教育。

2020年在实施种子学“2+1”课程改革中,普洱学院种子学课程教学团队以种子领域攻关的核心技术、地方行业急需的技术、地方种子资源优势等为主体,设计了创业创新训练项目,并以提纲式的拓展作业引导学生开展训练。种子学课程创业创新及职业角色训练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种子学课程创业创新及职业角色训练模式Fig.1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nd professional role training mode of seed science course

案例1:种子库和种质资源是我国的战略资源,尤其我国是农业大国,在长期的自然和人为选择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但是由于转基因、杂交种等技术的快速推广,许多地方品种和常规品种正在逐渐消失,因此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种子库建设是种子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将该内容嵌入绪论教学环节中,主要基于以下方面考虑:①种子库和种质资源的保存与教材内容最为相关的是种子储藏,而该部分内容在教学大纲设计中进行了合并,因此设计没有专门的章节内容;②种子库建设属于资源性建设和利用内容,是该课程的基础;③普洱市作为一个农业、边疆、民族城市,部分地区仍使用农家品种,分布着重要的野生作物种质资源;普洱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教师可以利用一学期的时间指导学生如何收集农家品种种子和野生植物种子(如野生水稻、野生薏苡等);④建设种子库能够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种子学的兴趣。因此,在绪论的“+1”过程中融入种子库、种植资源的知识。同时,通过布置拓展作业,强化对该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作业1:阅读种子库、种质资源相关的文献,了解国内外种子库建设概况,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方法,核心种子库的概念、构建方法和要求等。作业2:制订一份“XXX种子农家品种”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计划。

案例2:滇重楼在镇沅、宁洱、景东、江城、思茅区都有企业种植,另外许多散户也有零星种植。滇重楼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不够成熟,因此主要用种子和根茎进行繁殖,繁殖系数低,滇重楼的经济周期较长,一般种子繁殖需要7~10年,市场饱和程度低。目前滇重楼仍然处于扩大繁殖阶段,高产量种子生产是企业主要收入之一,但大多数零散农户和部分企业仍然需要高产量种子生产的技术指导。因此,在学生学完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异常现象和种子成熟过程的专业知识后,嵌入“滇重楼种子高产量生产实践计划”。拓展作业1:阅读文献或者调研具有高产量种子生产技术的滇重楼种植企业,了解滇重楼高产量种子产出的核心技术。拓展作业2:制订《滇重楼授粉关键技术操作手册》。

案例3:种子净度分析是国家规定的4个必检项目之一。调研种子站相关行业时发现,最能体现检测中心检测能力的项目是种子净度检测中其他植物种子的鉴别能力。因此,识别其他植物种子,尤其是杂草种子,是提高行业执业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熟悉常见农作物、蔬菜、林木、花卉等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组织解剖特征后,嵌入杂草种子的识别训练。同时,种子形态构造多种多样、颜色各异,鼓励同学们将种子与艺术结合,设计一款种子工艺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探索种子世界的欲望,进一步发现种子的多样价值。

案例4:以种子为主要器官的粮食作物有稻、麦、蜀黍等禾本科植物;部分脂肪型种子可开发为食用油,比如芝麻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胚芽油、橄榄油等;部分种子可用作药材,比如车前子、菟丝子、栀子、五味子、桃仁、杏仁等;有的种子可用作化妆品的主要原料,比如葡萄种子、石榴种子等。这些种子的开发和利用为人类解决了粮油问题,同时也为人类的防病治病、美容保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全世界有种子植物30多万种。种子是重要的繁殖器官,含有较高含量的营养物质、生理活性物质。种子的多用途开发利用也是种子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的必需品不仅要安全卫生,而且人们更加注重其对身体的健康和营养性。截至2017 年,卫生部已批准的新资源食品中可归为植物油的有14 种。普洱市号称“植物王国”,有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有多种种子可供学生选择。因此,在学习完种子化学成分的相关内容后,嵌入“新资源食品——新型植物种子食用油开发”创新训练。拓展作业1:阅读新资源食品的相关材料,了解新资源食品的内涵和食用油评价指标,了解《新食品原料申报与受理规定》《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规程》《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相关内容,了解一种植物新资源食用油开发的路径和具体的实验方法。拓展作业2:制订一份“新资源食品——新型植物种子食用油开发”的创业创新训练项目。

案例5:《中国栽培植物名录》收集国外引进栽培的植物13 635种、中国本土栽培植物13 941种,不到种子植物种数的10%。因此,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一直是植物学家和植物资源学家研究的重点领域,一旦某种野生植物被发现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通过引种栽培能够使资源扩大化,可为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在学生掌握种子休眠和种子萌发的一般专业知识后,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嵌入“野生植物资源的引种栽培训练”。拓展作业1:通过市场走访和访问调研,了解普洱地区主要的野生植物资源种类(比如野果、野菜或者常用野生中药材),确定研究对象“野生植物资源种”,了解该植物种子成熟的时间、种子数量。拓展作业2:制订该植物种子的萌发计划。拓展作业3:制订一份该植物的引种栽培计划并付诸实践。

案例6:种子寿命和储藏特性,尤其是顽拗性种子储藏是种子库主要攻关的难题。地球上现存的种子植物中3%~20%的种子为顽拗性种子,顽拗型种子分布极不均匀,集中分布在热带地区;中美洲植物生产顽拗性种子的物种比例最高,达到60%。普洱市属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同样分布有不少的顽拗性种子。目前,绝大多数顽拗性种子只能短期储藏,在生产实践中种子的成熟期和播种期不一致,或者种源地与播种地相距较远,需要长途、长时间运输。顽拗性种子的长期贮藏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在学生学习完“种子活力和种子寿命”知识后,嵌入“探究顽拗性种子”的训练计划。拓展作业1: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顽拗性种子研究概况,总结顽拗性种子的种类、特征、发生机制和适宜的储藏方法。拓展作业2:调研当地经济植物中顽拗性种子的种类,了解当地这些种子的储藏方式。拓展作业3:提出对这些种子储藏方式的合理建议,并利用现有的机制或者理论(假设)验证建议是否合理。

案例7:市场销售的种子质量报告都是合格的,那么这些种子在生产实际中的抗性、产量和质量是否存在差异呢?在这样的问答情境中嵌入“市售某一植物不同品种种子活力研究”。拓展作业1:与当地种业公司合作,制订访问调查表,追踪访问农户关于某植物品种种子的综合表现。拓展作业2:与种子学实验相结合,以某植物品种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种子活力的经典方法(如电导率法和加速老化实验法等)完成种子活力的室内鉴定。

学生在“2+1”模式的学习中,“2”为创业创新人才基础知识系统性、完整性的构建过程,为第一课堂;“+1”则是对专业创新人才在知识延展性、研究针对性、选题灵活性等方面的培养。该模式与江南大学提出的“一体化层递式创新意识训练体系、阶梯式创新平台”第二课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科技创新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和学校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大学校园内正举办各种各样的创新比赛,比如国家平台的“‘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项目”、云南省科技厅“挑战杯”、市级项目“普洱青创”以及教师的各类项目等。种子学课程一般在大三开设,一些学生已经具备独立开展项目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项目及各种竞赛,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可根据所授课程的学科领域或者科研方向,设置一些自选小项目,完成小项目即完成毕业论文,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最后,形成以“课程知识体系”构建为基础,以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依托,以种子种业“卡脖子”技术为导向、以各种创业创新项目支撑为平台的创业创新训练体系,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项目的撰写以及创新项目的实施和评价能力。

学生职业角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就是学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和目前专业学生身份的感知与体验的过程。加强学生的职业角色教育,为学生职业角色转变做好准备。从课程教育来看,通过角色教育能够深刻体验知识的拓展、延伸与应用。因此,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环境陶冶等方式将教学内容融入环境中,营造社会的职业氛围,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职业素养,潜移默化地实现教育目的。

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大多属于应用领域,在“+1”方案中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其目的是让同学们学会管理、学会思考、能做事、做好事。在“种子生产原理”课程结束后,嵌入“假如我是一名种子生产公司的科研攻关者”;“种子生产条件”课程结束后,嵌入“假如我是一名种子生产公司的基地生产者”;“种子生产方法”课程结束后,嵌入“假如我是一名种子生产公司的种子质量负责人”。随着产业结构的改变,在农业人才的培育上,除了传统的生产技能之外,也需要融入更多的商业教育,以适应我国新农业形态的人才需求。目前种子行业对种子营销人才的需求量大,待遇较为优厚。因此,在种子学课程结束后,嵌入“假如我是一名种子营销者”“假如我是一名种子生产公司的投资人”等角色训练。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访问或者以顶岗实习等渠道接触或者承担种子生产公司相应岗位,了解岗位职责、职业能力的要求,在这种角色教育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自信。

种子学课程不仅要为我国种业发展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种业研究的科技创新人才,而且要为地方输送具有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层次农村基层管理人才。种子学教学团队成员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执教水平,深入种子企业、种子行业等相关部门调研学习,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普洱种子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