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媒体涉华舆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及应对

2022-10-13蔺会婷

西部学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国家疫情

蔺会婷

作为长期主导世界的西方国家出于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敌视、对中国发展的恐惧等因素,多年来将中国的各种动向“妖魔化”,最普遍的体现就是涉华新闻的误导性报道,西方媒体的刻意曲解、抹黑造成不了解中国国情的西方民众对中国的偏见,进而影响我国的国家形象塑造。新冠疫情期间,外媒恶意揣测,尤其是美国媒体涉华不实报道层出不穷,对中国的国家形象造成破坏,需对其进行研究并有效应对。

一、美国媒体歪曲中国形象的情况

(一)中国常被抹黑的事件领域

一是新疆、西藏等人权问题。美国媒体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歪曲、抹黑、不实报道由来已久,例如一些媒体曾称西藏人仍在受“镇压”,但历史和现实并非如此,反而是中国政府彻底根除了西藏的奴隶制度,确保了西藏的稳定和发展;《纽约时报》等曾在新疆问题上毫无根据地造谣中国存在“拘禁营”和种族迫害行为,实际上这类言论均是“东突”的诽谤。

二是香港修例风波等主权问题。2019年的香港修例风波体现着西方政客对香港问题存在的固有意识形态偏见,基于支持所谓的抗议者传播“民主价值观”的目的,频繁歪曲、错误报道香港局势,粉饰、支持暴力行为,指责“一国两制”。其中《纽约时报》和CNN对香港问题的报道尤为重视,在海地、智利等国家同时存在抗议行为的情况下,这两家媒体的香港新闻数目是同类新闻的20倍左右,《纽约时报》的社论甚至不谈香港“抗议者”破坏法制的暴力行为和不当做法,反夸赞其为自由而战。

三是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威胁论”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崛起后必定也要走霸权主义路线,对其地位构成威胁。近几年中国在科技领域有巨大进步,但中兴、华为等企业因掌握5G等核心技术而被美国视作威胁,借此开始发起一系列制裁,发动对华贸易战。

(二)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媒体歪曲中国形象的言行

疫情初期,美国媒体多次利用不同手段抹黑中国,这些可笑可气的栽赃污蔑,让中国在抗疫过程中腹背受敌,不得不不断进行澄清。

一是使用侮辱性字眼。西方对中国人体质、国家象征等的歧视和侮辱用词一直使用至今,演变成一种恶意攻击。美国《华尔街日报》2020年2月4日的报道称中国人是真正的“东亚病夫”。《纽约时报》称中国的抗疫措施是一种“毛氏社会主义控制”。他们用这些历史上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和严肃的国家象征进行嘲讽的事件不在少数,已经成为美国媒体的一种报道风格。

二是断章取义刻意栽赃。这种方法在病毒溯源方面使用较多,2020年3月2日,福克斯新闻主播沃特斯在节目中发表了一系列指责病毒起源于中国并要求中方道歉的诽谤言论。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16日在推特上也用了“中国病毒”一词。在美国保守派媒体极限电视台2021年6月8日的节目中,主持人与作为节目嘉宾的参议员称新冠病毒的传播是中国的“战争行为”,这些明显的栽赃报道嫁接截取片段信息,完全违背真实性原则。

三是遣词造句偷换概念。媒体报道的遣词造句会因语言不通形成翻译偏差,一些外媒会利用这种信息差偷换概念。一名常居在中国的加拿大视频博主曾做了一期总结,直接对比中美新闻标题中的字词及就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清晰可见不同用词背后的深意。从字词使用上进行歪曲是媒体惯用的手段,只需替换意味不同的单词,就能轻易炮制出一篇抹黑中国的文章。

四是将一般问题“政治化”。美国媒体习惯将一般的问题政治化,不止一次出现过将新冠疫情归咎于中国政治体制的论调,有媒体更是将世卫组织对中国的肯定看作“用钱收买”,企图增加美国退群的说服力,甚至还粗暴干涉我国内政,声称中国阻止台湾地区加入世卫组织是危害台湾人民的健康。这都是从政治角度切入的刻意挑拨。

二、美国媒体制造对华负面舆论的原因

(一)意识形态及制度上的遏制需要

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和社会制度的矛盾是最重要的因素。冷战后资本主义自由论调获得胜利并成为主流,但近几年美国霸权的影响力正逐渐消退,中美国力差距缩小令其担忧,于是美国便开启了对中国的打压,包括贸易摩擦、对港台问题的煽风点火等。一些美媒响应国家政治需要,既承担了向更多地方宣扬所谓自由民主的任务,又从涉华报道上进行歪曲和污蔑。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曾表示“中国共产党是这个新时代最为核心的威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好,在美国的零和思维中就越成为“中国威胁论”,由此引发在各领域特别是新闻舆论方面的遏制和攻击。

从政治制度来讲,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美国以总统共和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制度有本质区别,以此为基础的具体国家制度也不同,例如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两党制的不同、两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的差异,不同的政治制度甚至发展模式都会使二者在面临具体问题上出现分歧。两国的历史、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双方采用不同的社会制度,甚至在宣传上,中国报道的阶级性和美国报道以资本为依托的自由性区别就被美方看作是中美交流的障碍,进而成为对抗遏制的根源。

(二)国家利益上巩固自身地位

追求利益是一个国家政策制定和外交行为的首要标准,美媒的行为也都基于实现国家利益的目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美关系不同,出于利益制定的对华政策也不同,曾经美国用舆论战对苏联造成了巨大打击,如今还想对中国如法炮制。在新冠疫情中,美国媒体的报道不止于抹黑栽赃,还有许多夸大和虚假性的报道,比如将武汉疫情描述得异常严重,给其他国家人民和海外华侨带来心理恐慌,进而挑拨政府和人民关系。所以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美国媒体制造对华负面舆论的意义不仅在限制中国,也在于巩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超级大国地位。

(三)价值观与文化传统上宣扬所谓的自由民主

价值观及其根植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与大多数国家的根本不同。儒家文化和民族精神造就了中国人以和为贵、团结勇敢的文化底蕴,西方国家始终追求民主自由,个人中心主义非常强烈。这次疫情中两方国民的选择和作为有极大不同,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坚守岗位,用集体意识和必胜决心实现了两个月全面控制第一波疫情的壮举,但国外时至今日都并未真正将疫情有效控制住,其骨子里对自由的过度追捧和宗教信仰影响下的思维导致其在全人类灾难面前的言行不一。美媒狭隘地基于文化差异而抨击中国的防疫措施,前期甚至以“中国人体质欠佳”“病毒源于中国”这样的论调来安抚美国民众不必惊慌,实属悲哀。

三、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媒体负面舆论对中国形象的影响

多年来美媒常将中国歪曲成一个“集权而非法治”“和平但不和谐”的问题国家,以往事件多关乎中国内政,受众范围小所以较好达成歪曲形象的目的,但此次疫情是全人类的灾难,被冲突对立所洗脑的民众更容易固化对中国形象的偏见,进而造成负面影响。

(一)破坏国家信誉度

疫情暴发初期,中方及时快速地采取措施防止蔓延,两个月内清零确诊病例。但中国境内疫情快结束时海外才开始暴发,美国媒体利用时间差开始宣扬中国“不负责任”,称中国只顾及自己国民的安全,疫情暴发后不及时公之于众“悄悄封城隔离”,不考虑他国患者。但中国不仅在疫情开始就向世卫组织报备,对境内外国人一视同仁救治,海外疫情暴发后为有关国家竭尽所能提供医疗物资、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尽管如此,美媒的说法仍旧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因为西方媒体自认抓住了漏洞:中国也并不如承诺的那样负责任。所以中国一旦出现承诺未兑现的情况,都容易造成误解。将中国塑造成不负责任的国家,是外媒对中国形象的影响之首,这会影响中国的信誉度,对中国与各国维持友好关系造成裂痕,有可能产生信任危机,动摇国家间关系。

(二)阻碍国际合作进程

中国先一步发生并控制住疫情,所以疫情在全球暴发时中国已恢复足够能力帮助他国渡过难关。除了科研成果、医护们的经验交流与突破发现以外,物资捐献也起了重要作用。但善举也被曲解,2020年3月26日西班牙《国家报》声称其卫生部将要退回从中国进口的9000个检测试剂盒,认为其检测的灵敏度不够高,28日荷兰卫生部宣布要召回从中国进口但已经分发的十万个口罩,理由是认为这批口罩质量不达标。这类新闻在物资短缺的档口发布出来,对中国及受助国家都造成了震动,中国不免会被质疑到底是刻意为之还是制造能力不过关?幸亏存在类似情况的国家作了澄清,捷克和菲律宾都出现过试剂盒检测不准的情况,是因为医疗人员使用方法不当,遂向中国致以歉意。这些新闻的报道在质疑居心的同时,抨击中国的商品质量和道德素质,甚至为“疫情使中国经济衰退论”增添说辞,破坏中国潜在的合作项目和国际订单,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三)因立场不同而孤立

中国初期迅速控制疫情的方式中,封城和全民居家隔离是卓有成效的措施。大疫当前中国人民对此方式理解认同,不仅是因为相信科学,更是因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团结精神。西方因固有观念难以使其接受这种限制,所以想求得更多来自同一阵营的共鸣,论证这种方法不对,以此安慰自己并孤立中国。美国媒体再次捕捉到新闻点,声称中国不顾人权、强制人们的出行自由本就是错误的,加上多年抨击中国人权问题的铺垫,大肆宣扬中国是别有用心,指责中国不民主,对中国形象的影响更大,海外民众极易因此对中国的民生政策、治理方式等产生怀疑,进而在此基础上中国的一切都无法被客观公正看待。

四、中国如何重掌国家形象塑造的话语权

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来看,文化软实力指的是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政治价值观和对外话语权,构成了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要素和最活跃的成分。中国文化的传播尽管在世界范围内都颇具规模和成效,但想要达到化解误会和理解文化内涵的目标还需要时间和努力,其优化改善需要从软实力打好基础。但它往往与硬实力挂钩,因为软实力是基于硬实力发展起来的一种不易在短时间内见效的力量,这就更需要在巩固好硬实力的同时未雨绸缪,从宣传和舆论领域开始打长久战,争取文化话语权。

(一)基于事实讲好中国故事

一个更发展更全面的中国值得被世界深入了解,因此媒体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报道好各类事件,提高可信度,同时也需要中国人民坚持“四个自信”,面对负面报道时展现中国底气。中华文化在纷扰的国际环境中始终是最有活力和适应力的,只有肯定我们的文化,才能有更坚定的信念,就更能将中国无论是抗疫还是国家发展的各方面故事向世界讲真讲好。

此外,密集宣扬某一倡议无论在哪国都易招致逆反心理,越完美的报道越容易被视为炒作,所以要把握好对外宣传的时度效。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无疑备受关注,世界各国相互依存,需要携手共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一种超出国家间关系的全球性号召。我们要充分获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报道的信任,在此情感基础上适时传播中国理念才会获得更多关注,获得认可和加入。

(二)创新媒体手段,掌握舆论主动

新媒体的运用是当今社会掌握舆论优势的有力武器,要利用更多维的媒体视角进行报道,比如外网社交平台,更易从民众层面将事件真相投放到位,且在信息同步上占时间优势,也能从反向上了解更多公共舆情,将民间宣传主体的力量发挥壮大。还有音视频,利用全球正热的短视频风潮及其短小精悍信息量足的特点,大量发布对具体事件的报道或澄清,会吸引比传统媒体更多的人收看了解。同样还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力量,使海外受众更相信权威人士或本国媒体的报道,在报道带有一国主观色彩的情况下,权威第三方人士的评价分析也能为我国争取中间人群的正面印象带来帮助。

(三)坚定合理“反抹黑”

2020年4月30日新华社在推特平台发布了一条一分半钟的英文小视频,视频用诙谐有趣的玩具对话,完整表现出从发现疫情起,中美双方的应对措施和言论的区别,直观地讽刺了美国对疫情的应对不利和“甩锅中国”行为,引发海内外网友热议。5月9日、10日,新华社发布了关于疫情的24条谎言的真相反驳。2021年1月18日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针对外媒指责武汉病毒研究所人为制造及泄露新冠病毒一说上做了一次底气十足的反击。做好“反黑”就拥有了可供人们自行判断真伪的有力证据,非常必要。

(四)加强国际合作,展现大国风采

朋友有很大的作用,疫情期间意大利第一个向我国伸出援手,我们也给予回报,获得了欧洲人民的感谢,还有塞尔维亚、巴基斯坦等兄弟国家。我们倾力相助时获得的口碑,就是提升国家形象的最好例证。中国多年在国际组织中贡献巨大,收获了其对我们大国担当的认可。中国还能做更多事向世界彰显能力与责任,如承办更多世界性活动,展现中国社会民生风貌;大力推动跨国教育,欢迎留学生来中国亲身体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落后国家持续提供发展帮助;保持多边友好关系,构建世界朋友圈。这些都更能帮助打开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五、结语

新闻媒体在国际关系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会影响世界人民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舍,甚至潜移默化影响国际格局。美媒对华舆论的歪曲抹黑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软实力提升的影响是个中典型,它们长期存在且影响深远,因此在谴责外媒时也要清楚自身的问题,不论是新闻媒体的质量和创新、民众的关注参与度,还是与政府的结合度等,都是我们改进的方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能在面对外媒诽谤时不惧恶言相向,建设更好的中国形象。

猜你喜欢

国家疫情
国家公祭日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国家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