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外相机监测河源大桂山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

2022-10-12李博丰李朋李迪青曾伊凯肖正乐谢梅英

热带林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桂山河源野生动物

李博丰,李朋,李迪青,曾伊凯,肖正乐,谢梅英

1.广东河源大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河源 517000;

2.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

中国生物资源具有遗传资源丰富和物种特有度高等特点,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野生动物不仅是生物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物多样性评价和保护的重要指标[2]。野生动物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等信息的匮乏,严重限制野生动物针对性保护策略的制定,并降低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的有效性[3]。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4],虽然中国前期自然保护区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中国各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本底资源和编目评估方面的相关数据仍有待完善[5]。

由于以往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成果均基于样线法、样方法、痕迹法等传统调查方法,其对调查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且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此外,野生动植物生态监测工作是一个长期工程,理应当伴随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而长远进行,通过长年对野生动植物生态监测,才能更好的掌握区内野生动植物动态变化情况并有效地提出保护建议与管理措施。

红外相机监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野生动物监测方法,具有隐蔽性良好和全天候可持续工作等特点,目前在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6]。红外相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保护区鸟兽物种本底资源调查和生物多样性编目评估中[7],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科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保护区开展长期的调查活动,通过大量的野生动物活动图像资料分析,进一步完善区内兽类和鸟类资源多样性,基本摸清保护区动物物种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不仅对保护新丰江水库及粤东地区的良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可进一步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本底资源和编目评估方面的相关工作。

1 材料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述

广东河源大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粤东重地河源市南部源城区境内,新丰江水库边缘。地理位置为23°37′09″N~23°44′49″N,114°31′38″E~114°38′23″E。总面积7505.2hm2,陆地面积为7146.9hm2,占总面积的95.2%;水域面积为358.3hm2,占4.8%。大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的北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且位于新丰江水库边缘,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大面积的次生常绿阔叶林,蕴涵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1.2 样机布设和数据采集

采用公里网格法将保护区划分为100 个1km×1km 的网格,将50 台红外相机布设在保护区50 个1km×1km 的网格内,形成红外相机监测网络(如图1所示)。红外触发相机在充分考虑保护区的植被类型、海拔、野生动物的分布特点及相机的安全性等因素下,相机主要布设在动物经常活动的地点(兽径、取食痕迹等),相机尽量安放隐秘以免造成红外相机丢失或损坏。相机安装好之后需要详细记录每个相机位点的GPS 信息(经度、纬度、海拔)和其它小生境信息(动物痕迹、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种类、盖度和密度等)。所有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均不设置引诱剂,且相邻相机间距大于300m。

图1 2021 年8 月~2021 年11 月广东河源大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铺设Fig.1 In August 2021 to November 2021,the Distribution of Infrared Camera Traps in the Heyuan Daguishan Nature Reserve

使用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进行监测,红外相机有4G 回传红外相机和普通式红外相机。4G 回传红外相机型号为优威UML4-CN,普通红外相机型号为M330,记录每台相机编号、位置和生物环境信息,相机位置与预期动物出现的位置之间的间距控制在3m~5m,最多不超过5m。相机固定在树干或其它牢固的固着物上,距离地面0.3m~1.2m。相机的镜头与拍摄地面呈平行或小角度夹角,朝向与兽径走向呈小于45°的夹角。无4G 网络覆盖网格每个月进行一次照片采集;有4G 网络覆盖且野生动物活动痕迹多的样区,使用无线传输红外相机进行时时传输。

1.3 数据分析

通过《中国兽类野外手册》[8]和《中国鸟类野外手册》[9],对红外相机数据中的物种进行鉴定。物种分类参考《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第二版)》[10]和《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11]。物种保护等级参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通过计算鸟兽物种的相对丰富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来衡量保护区鸟兽物种的相对种群数量:RAI=A×100/T,其中,A 表示某种动物的独立记录次数;T 表示50 个有效监测位点红外相机拍到的所有动物物种来组织兽类和鸟类名录,以50 个有效相机位点来统计物种的相对丰富度。

2 结果

2.1 监测情况

该次红外相机调查共获得照片10953 张,视频3652 段,独立有效记录763 次。其中,有效照片(含野生动物或者人类活动)2678 张,有效率24.45%;有效视频897 段,有效率24.56%。有效照片中野生动物照片2574 张,人类活动(含人、放牧等内容)104张。有效视频中野生动物记录862 段,人类活动(含人、放牧等内容)35 段。单个相机位点拍摄的物种数最少为1 种,最多为8 种。

共记录到可识别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4 种,隶属于2 纲7 目15 科。其中,哺乳纲3 目8 科11 种、鸟纲4 目7 科13 种,包括国家I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林狸、白鹇、豹猫、红嘴相思鸟、白眉山鹧鸪和褐翅鸦鹃等(见表1)。

表1 广东河源大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情况(2021.8~2021.11)Tab.1 The Summary of Infrared Camera Survey in the Heyuan Daguishan Nature Reserve from in August 2021 to November 2021

2.2 兽类物种组成

红外相机共记录野生兽类动物11 种,隶属于3目8 科。其中,食肉目最多,有4 科5 种;偶蹄目2 科3 种;啮齿目3 科3 种。在调查记录的是兽类中,国家I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 Hodgson),“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有:野猪(Sus scrofa)、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花面狸(Paguma larvata)、鼬獾(Melogale moschata)、中国豪猪(Hystrix hodgsoni)、黄腹鼬(Mustela kathiah)、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

表2 广东河源大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兽类统计(2021.8~2021.11)Tab.2 The Summary of Mammal Infrared by Camera Survey in the Heyuan Daguishan Nature Reserve from in August 2021 to November 2021

2.3 鸟类物种组成

鸟类记录有13 种,隶属于4 目7 科,雀形目最多,有5 科7 种;鸡形目1 科4 种;鸽形目1 科1 种;鹃形目1 科1 种。属保护区新记录鸟类有4 种,白眉山鹧鸪、橙头地鸫、黑领噪鹛和小黑领噪鹛。在调查记录的鸟类中,国家II 级重点保护区野生动物有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红嘴相思鸟(Myophonus caeruleus)、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和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有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黑 领 噪 鹛(Garrulax pectoralis)、小黑领噪鹛(Garrulax monileger)、绿翅金鸠(Chalcophaps indica)。

表3 广东河源大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统计(2021.8~2021.11)Tab.3 Summary of Birds Infrared by Camera Survey in the Heyuan Daguishan Nature Reserve from in August 2021 to November 2021

2.4 珍稀鸟兽物种相对丰富度

河源大桂山红外相机调查共记录到6 种国家I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是白鹇、豹猫、斑林狸、褐翅鸦鹃、白眉山鹧鸪和红嘴相思鸟。

从相对丰富度指数(RAI)来看(图2),最高的是白鹇,其RAI 值达到10.81;最低的是褐翅鸦鹃,其RAI 值仅为0.08。由此可见,在缺少天敌和人类干扰的情况下,白鹇的种群数量得到较快增长。从独立有效记录数来看,最高的依旧是白鹇,独立有效记录数为264 条,远远高于第2 位的豹猫(16 次);最低的是褐翅鸦鹃,独立有效记录数仅为2 次。

图2 河源大桂山保护区珍稀鸟兽相对丰富度指数Fig.2 The RAI of Rare Birds and Beasts in Heyuan Daguishan Nature Reserve

2.5 干扰因子丰富度

在红外相机调查过程中,发现3 种干扰因子,分别是:人类活动、狗、猫。通过对干扰因子的独立有效记录次数和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人的拍摄次数(25次)和相对丰富度指数(1.02)最高,猫的拍摄次数(1次)和相对丰富度指数(0.04)最低(图3)。

图3 河源大桂山保护区干扰因子相对丰富度指数Fig.3 The RAI of Interference Factor in Heyuan Daguishan Nature Reserve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1)该次红外相机调查取得了较好的调查效果,共抓拍到陆生脊椎动物24 种,隶属于2 纲7 目15科。其中,哺乳纲3 目8 科11 种,鸟纲4 目7 科13种,包括国家I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 种:斑林狸、白鹇、豹猫、红嘴相思鸟、白眉山鹧鸪和褐翅鸦鹃等,表明大桂山保护区野生动物较为丰富,并具有较高的珍稀性。获得的这些影像数据将作为保护区重要的调查资料,结合保护区历史调查资料,将逐步完善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库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库,为后续更加科学有效的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2)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野生动物生境环境较为良好,受到的干扰较少。在调查得到的13 种鸟类中,国家II 级重点保护物种4 种:白鹇、白眉山鹧鸪、红嘴相思鸟和褐翅鸦鹃,占调查记录鸟类的30.7%。其中,红嘴相思鸟和褐翅鸦鹃因少于林下地面活动,拍摄记录不多。白鹇的独立有效记录次数高达264 次,是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中最高的。此外,哺乳动物中野猪的种群数量多,生态位占据宽,生境类型利用最高;花面狸、豹猫和麂类等野生动物的种群得到了恢复,活动范围有所拓宽,以上监测数据表明保护区的管理成效有目共睹。

3.2 讨论

监测数据发现保护区内的来往人员比较多,主要为附近的村民活动,红外相机调查中发现有农作、钓鱼、采药等活动。由于历史原因,保护区核心区分布有一定数量的茶园,采茶、种茶活动频繁,有时候还发现侵占保护区用地的现象,茶园的存在对保护区野生动物存在的影响较大,具有持续性。一旦发现有人为干扰等情况,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保护,严厉打击非法开发、捕猎等行为。

由于很多地方没有巡护道,无法进入,监测中进入保护区指定区域的路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监测时间及监测范围被大大压缩。建议保护区组织规划各片区的巡护道,保证巡护人员、调查人员可徒步进入各片区核心区域,有利于保护区日常巡护及资源调查。此外,由于该次监测时间较短,红外相机未能达到很好效果,应继续开展持续监测工作,获得各个网格整年度的完整数据。

猜你喜欢

桂山河源野生动物
五桂山客家土楼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美丽河北之天桂山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