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性输液器排液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2022-10-12陈威冯超兰艺陈究河钟思娇龙彦

上海护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输液管考核成绩排气

陈威,冯超,兰艺,陈究河,钟思娇,龙彦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

静脉输液技术是临床抢救危重、急症患者及改善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治疗手段,也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1]。密闭式静脉输液法也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操作技能。实际教学中,在静脉输液操作考试前,学生往往需通过至少2 周的多次反复练习,才可能在较熟练掌握该项操作要领,且达到临床实习要求[1-2]。为了达到该项操作的教学目标,在实训过程中,常会将用过的输液器排空液体后循环使用,也有部分学生为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会自行购买输液器。但反复使用的输液器因无法完全排尽管内残余液体,可导致再次使用时排气过程不顺利,出现液体难以自行下降,需要反复挤压茂菲氏滴管等情况,对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产生较大影响。而另行购买输液器则会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3],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增加了环境污染[4]。我校护理学基础教研室为了更好地开展静脉输液实训教学,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特设计制作了一次性输液器排液装置(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制作

1.1 设计原理研究团队充分分析了已使用过的输液管排液不彻底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常规排气法中茂菲氏滴管呈直立状,其液体水柱呈直线迅速流入下方液面,产生较大冲击力,形成气旋及飞溅的液体而产生较多气泡,气泡随着气旋被液体带入输液管道中,致使管道内空气残留,而难以一次性排气成功[5]。新设计的装置拟通过压缩空气并在输液管道快速释放,产生强大的空气流推动一次性输液器管内液滴、液段和残余气泡,使之快速顺气流方向移动,进而达到一次排气成功的目的。

1.2 材料及制作方法①选材及制作。通过市场调研,寻找实现高速气流的空气压缩机作为排气装置核心,同时搭配使用一根长塑胶软管和一把空气喷枪。采用合适的硅胶软管和PVC 三通管连接一次性输液管,形成气体运行的通道,初步构成排液装置。②预试验。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我校2018 级护理学专业学生中选取30 名作为预试验对象,在护理实训课中应用初步制作的一次性输液器排液装置。③根据预试验对象的应用反馈进行装置的改进和完善。具体改进措施包括:在空气压缩机气流出口与PVC 三通管之间增加一段4 cm 的硅胶软管作为缓冲,以防止气流压力过大直接将PVC 三通管冲出而造成装置破损。同时,将一次性输液管与PVC 三通管及硅胶软管的固定方式由原来的透明胶粘固调整为使用高粘性不干胶配合透明胶多层粘固。另外,在空气压缩机开关旁张贴使用流程和方法提示简易贴图,以便使用者掌握。在实训操作或练习时,如有条件还可准备一个可调节高度的支架台,用于固定一次性输液器,以防高压气流排液时一次性输液器大幅摆动。最终装置由1台空气压缩机、1根长塑胶软管、1 把空气喷枪、1 根硅胶软管、1 根PVC 三通管组成,结构示意图详见图1(扫描文末二维码可查看一次性输液器排液装置实物图)。

图1 一次性输液器排液装置结构示意图

2 一次性输液器排液装置的使用效果评价

2.1 评价对象选取我校350 名2019 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采用Excel生成随机数字,奇数纳入对照组、偶数纳入观察组。两组各纳入学生175 名。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及第一学期《护理学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及静脉输液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

2.2 评价方法

2.2.1 授课方式及练习过程采用小班授课和分组训练的方式,每组25~30 人。两组的教学流程、内容和方法均通过集体备课达成一致,授课老师均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有多年教学经验。两组学生均重复使用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练习。①对照组:采用传统排液操作法,并以打气筒协助排液。具体步骤为:将使用过的输液器悬挂,打开调节器开关让管内液体自行流出,再通过打气筒向输液管内打气,以排出管内的液体,同时配合甩动输液器协助管内液体排出。传统排液操作法排液用时约1 min。学生每次课平均可练习3 次完整的静脉输液操作。②观察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排液装置。具体步骤为:首次排液后,将使用过的输液器分离头皮针部分,让输液管内液体快速流出;再将输液器瓶塞穿刺针头端塞入一次性输液管排液装置的Y型喷气口,并将通气管打结;然后打开一次性输液管排液装置开关,待空气压缩后通过装置的手柄放气排液,约6 s 可达到排尽输液管内液体的效果。最后,将头皮针与已排液的输液管连接,再次通过手柄排液,2 s 可排尽液体。由于用物准备时间缩短,学生每次课平均可练习5次完整的静脉输液操作。

2.2.2 评价指标及方法

2.2.2.1 静脉输液操作考核成绩授课教师进行现场一对一考核。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密闭式静脉输液术评分标准(标准分100 分)进行评分,以密闭式静脉输液排气环节扣分情况和操作考核成绩作为应用效果判定指标。操作考核满分为100分,排气环节共6 分。排气环节的扣分点包括:悬挂输液瓶未关闭调节器、倒转茂菲氏滴管排液、管内液面高度低于1/2或高于2/3、未打开调节器、浪费药液等,有一处不符合要求则扣1 分。考核中,一次排气成功的标准为:排液时茂菲氏滴管内液面高度达1/2~2/3,茂菲氏滴管下输液管内无气泡。

2.2.2.2 观察组学生使用装置排液的稳定性学生自行记录并向授课老师汇报使用装置后的排液稳定性。由学生每次使用装置排液后检查一次性输液器管内有无液滴、液段和残余气泡,有则记为失败,无则记为成功。排液成功率=失败次数/成功次数×100%。如同一名学生操作练习中,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排液装置时,不能实现连续3次成功排空一次性输液管内液体(即3次中有1~2 次失败)视为“排液不稳定”,排液成功率≥90%则认为“排液稳定”。连续3 次均无法成功排空一次性输液管内液体视为“排液失败”。

2.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学生静脉输液操作考核成绩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静脉输液操作考核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而排气环节扣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两组350 名学生在排气环节扣分的主要原因包括:输液管内有大量气体或气泡未排尽(占53%)、排气时浪费药液(占26%)、排气方法不正确(占21%)。

表2 两组学生静脉输液操作考核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学生静脉输液操作考核评分比较(分,)

3.2 观察组学生使用装置排液的稳定性情况观察组175 名学生中,排液稳定者105 人(60%),排液不稳定者56人(32%),排液失败者14人(8%)。

4 讨论

4.1 一次性输液管器排液装置的设计背景及意义静脉输液是一种在临床上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失衡,恢复内环境稳定并且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治疗措施[5]。在实际教学中,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是护理学专业学生的重点考核技能。但实训练习和考核中,较多护生会因操作不熟练、排气失败而导致静脉输液考核成绩不理想[7]。排气是静脉输液操作的关键步骤,也是护生学习和练习的重点难点内容,需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对于静脉输液操作实训课教学,多数院校会采取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副一次性静脉输液器以供练习的方式。为达到多次练习的效果,学生需重复使用输液器,且在每次使用前往往要花较多时间将输液管内的液体完全排空。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排液操作法练习后常会有液体滞留于管中,尤其是头皮针部分的管道,需采用多种方法才能勉强排尽管内液体。且对重复使用的输液器排液时,会出现液体难以自行下降等情况,需反复挤压茂菲氏滴管,或用打气筒反复打气及甩动输液管等措施加速排液,难免会造成输液管损坏。如此一来,导致学生再次练习的准备时间相对较长,且因输液管的排液不够彻底、液体残留于管内,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再次练习的排气效果[8]。因此,探讨一种可行的、可持续使用的一次性输液管排液方法对提升练习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信心有积极意义。

4.2 一次性输液器排液装置的优势及使用效果

4.2.1 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使用过的输液器属于医疗废弃物,不允许二次使用,只能损毁后作为医疗垃圾回收处理。且一次性输液器的使用量较其他医疗耗材大,其废弃处理对于学校而言,也愈来愈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9]。以我校为例,护理学专业每年招收本科学生约360 名、高职学生约200名,中职学生约300名,合计约860 名。如以每人每次课上使用3 副输液器、平时自行购买5 副输液器用于课后练习来计算,加上老师示教、操作考试所需量,每年产生近9 000个废弃输液器。医疗废物虽由专门部门回收,但作为一种聚合材料,PVC 材料可能对环境有着较大的潜在影响。虽然经机械处理与化学处理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相关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往往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如填埋处理过程中,稳定剂、增塑剂的释放,填埋场渗滤液与降解过程中释放的气体;焚烧处理过程中,中和产生的盐类、过量的中合性物质、重金属以及未被分解的二噁英等污染物质等均会对环境产生一定污染[4]。因此,通过排液装置增加输液器的重复使用率对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有积极作用。

4.2.2 有助于提升练习效率及学生操作考核成绩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在使用排液装置后,该项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且排气的扣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学生排液稳定性也较高。目前,已有学者使用改装后的打气筒对一次性输液器进行排气,但人工打气不但费力,且因打气筒冲力不够,时常无法将管内液体排尽,同样对学生再次练习排气有一定影响[10]。本研究设计的排液装置,操作简单方便,排液效率高、效果良好。学生多可在教师讲解与示范一次后掌握其使用方法,且熟练操作者可在10 s内完成2条输液管的排液。该装置的使用有效节省了排液操作和用物准备时间,增加了课上学生的总练习次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度和考核成绩。

4.3 一次性输液器排液装置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排液稳定的学生占60%,排液情况不稳定和排液失败的学生占40%。其中,32%的学生认为,对一次性输液器排液装置的操作不熟练导致排液操作步骤衔接不畅是不能一次排液成功的主要原因,8%的学生则认为是未严格遵循一次性输液器排液装置的操作要求而致排液失败。排液装置的常见不规范操作包括:①排液前未将输液器的通气管打结,导致气流从通气管分流而令排液效果降低;②输液器瓶塞穿刺端未与一次性输液器排液装置的排气口紧密衔接,

【延伸阅读】排液时的高速空气流可导致二者分离;③未打开排液装置开关,仅控制空气喷枪,未产生空气流导致排液失败。由此可见,本装置仍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熟练度,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排液。实际教学中,也进一步规范了本装置的操作流程,加强对使用者的操作指导,并将简易操作流程悬挂于装置上,以指导学生使用本,避免排液不稳定和排液失败等情况。后续仍需从装置管道衔接、输液器衔接装置等方面进行不断优化,以进一步提高排液装置的排液效率、提升使用效果。

5 小结

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是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研究者自主研究并设计的一次性输液管排液装置,操作简单方便,且经济、高效,与自然流干、甩干和打气筒冲干等常规输液管排液方式比较,能够更好地排尽输液管内液体,可有效达到提高学生练习效果、减少资源浪费、实现保护环境等目的。

猜你喜欢

输液管考核成绩排气
发动机原理教材中四冲程柴油机换气过程的讨论
排气系统对车外加速噪声的影响分析
某车型排气消声器冰堵问题的分析及优化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物联网的无人守护输液监控系统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再改进
能自动过滤气泡的医用输液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