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资源在农村幼教园本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2-10-12张一诺李天超

中关村 2022年9期
关键词:园本竹子乡土

文 张一诺 李天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实施部分提出“运用多种渠道,吸引幼儿去接触自然中美的东西,在大自然中倾听、观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社会领域建议“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索欲望……要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指南》在科学领域建议“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在艺术领域方面建议“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纲要》和《指南》都强调了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中的体验,建议在大自然与幼儿生活中的社会文化中挖掘有利的资源,运用到幼儿学习的各个领域中。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江汉平原鱼米之乡,荆州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挖掘荆州古城的地域优势,开发和利用好区域内的乡土资源,将其融入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之中,能有效推动农村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发展。

一、乡土资源在农村幼教园本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笔者于2022年6月通过对荆州区35所农村幼儿园303名园长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6所样本园进行实地调研,与30位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座谈。发现95.57%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都认为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很重要,赞成并且支持开发和利用好乡土资源。但调查也发现,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乡土资源利用率并不高,乡土资源的选择、教师对于乡土资源的认识、课程的实施和课程开发的推广等方面存在问题。

(一)乡土资源的选择及开发存在盲目性

一是园长和教师对于乡土资源的内涵和如何运用乡土资源的认识不足,76.36%的教师表示并不了解何为乡土资源,80.32%的教师表示并不知道如何在园本课程中运用乡土资源,72.41%的教师认为在区域内并没有可以运用的乡土资源。二是在乡土资源的选择时脱离儿童生活实际。例如,在样本园A中,其利用“竹子”在园本课程中,调查了解,这所样本园最初选择“竹子舞”作为课程资源,但组织一段时间后发现,园所并没有专业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跳竹子舞。之后该园又开发“竹子”资源,但发现该园内或附近没有竹林,“竹子”资源在荆州区也并不常见,该园尝试在园所内种植竹子,但以失败告终,最后通过图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竹子”的概念。可见幼儿园在选择乡土资源时并没有系统分析园所和区域的乡土资源,有的园所照搬网络上的乡土资源,这样的乡土资源远离儿童的现实生活,不能让儿童获得直接经验。

(二)对乡土资源挖掘不够深入

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对乡土资源的开发首要出发点是为了完成领导的要求,完成检查任务,在乡土资源开发时,幼儿园没有详细的规划和安排。主要重视间接经验的积累和表象概念的掌握,没有挖掘乡土资源背后所蕴含的科学文化、历史背景和情感内涵。还是以样本园A的“竹子”资源为例,该园开展了两个月的园本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熊猫爱吃竹子”“竹子可以做竹筒饭”“竹子是长条形”等,在环境创设中主要是将竹子的图片挂在墙上或者摆在教室里,这样的课程并不能体现竹子的文化意义。样本园B以“二十四节气”为乡土资源进行开发,资源运用主要体现在园所的环境创设中——通过图片、手工作品介绍二十四节气,但对二十四节气中体现的科学教育内涵并没有深入挖掘。样本园C开发荆州古城墙资源,通过儿童认识古城墙上的垛口、瞭望洞开展搭建活动,但在搭建活动中忽视儿童爱家乡情感的输入。

(三)课程实施的路径相对单一

调查发现,多数幼儿园在运用乡土资源时,在环境创设、语言领域中运用较多,课程的开展主要依赖主题活动。例如样本园B根据二十四节气的乡土资源,组织开展“小小气象播报站”的语言领域的活动,让学生轮流播报每日的天气。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儿童关注每日的天气变化,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联系,但是在活动结束后,教师没有延伸幼儿的科学领域兴趣点,没有进一步挖掘气象变化与二十四节气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而科学领域又开展农作物的认识,与语言领域的活动相脱离,课程之间没有连贯性。

二、乡土资源应用在农村幼教园本课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缺乏乡土资源开发的意识

虽然绝大部分的幼儿园教师都比较支持乡土资源的运用,但很少有教师主要探索适合幼儿园的乡土资源。调查发现只有10.34%的教师会主动运用乡土资源开展活动,72.41%的教师认为身边并没有乡土资源可以开发。教师没有乡土资源开发的意识,就不能去主动选择和甄别乡土资源,所以会出现教师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主要是照搬为主,挖掘不足等问题。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文化层次不高

农村幼儿园教师对乡土资源的内涵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还存在不足。调查发现,目前荆州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中51.72%的教师为工作5年以下的年轻教师,78.32%的教师是大专及以下学历。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幼儿,虽然内容是浅显的,但是内容涵盖广,教师学历不高,文化知识广度和深度不够,这就导致农村幼儿园对乡土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利用乡土资源的效果不佳。

(三)教育部门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与培训

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可以提升教师的素质,荆州区作为“国培项目县”,通过将本地区教师“送出去”及外地特级教师“请进来”,进行了多轮次的全员培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但是调查发现,目前区域内针对乡土资源开发的培训项目不多,仅有9.85%的教师参加过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专项培训,仅有12.32%的教师参加过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专题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与培训也会导致教师对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不足。

三、乡土资源在农村幼教园本课程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组建乡土资源开发团队,构建乡土资源库

要走出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盲目性的困境,就需要提高教师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能力,但教师学历偏低、教师素养不足,单靠一所幼儿园对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很难保证园本课程的效果。为了提升乡土资源利用的效果,可在区域内以片区或乡镇为单位,成立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团队,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共同收集乡土资源。

同时,通过构建本地区的乡土资源库,充实和拓展幼儿园课程体系。通过访问民间艺人、参与民间劳作、查阅地方县志、走访乡镇文化站等,收集本地乡土资源,再对所收集的乡土资源进行筛选,构建本区域的乡土资源库。对乡土资源库中的乡土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团队成员再将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形成一套系列化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在区域内进行推广与辐射,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园及幼儿的实际情况,利用乡土资源素材。

(二)开展教研及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

要解决目前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开发利用中教师能力不足的困境,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幼儿园三方发力,立足本土文化,挖掘适合本地区农村幼儿生活的乡土资源,开展培训和教研活动,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的乡土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作为幼儿园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调查发现,62.09%的教师表示希望能参加相关的培训来提升乡土资源开发和运用的能力。为提升教师的能力,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充分发挥区域内名师工作室传帮带的示范作用,组织学习乡土资源的理论和教学知识;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分层分类实施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培训活动,组织幼儿园实地参观优质园的园本课程,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二是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或多所幼儿园联合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共同探讨区域内的乡土资源,分工负责和协同合作相结合,教师分工寻找乡土资源素材,通过教研活动,共同合作开展乡土资源的开发,发挥团队的力量,挖掘幼儿生活中的乡土资源,并将其融入在一日常规和集体教学的五大领域之中。三是对于教师个人,可以通过自学、各种形式的培训、教研活动等途径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

(三)完善评价激励机制,调动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

要解决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形式化的问题,就需要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以评价机制的改革“倒逼”教师主动参与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调查中发现,48.77%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过大、时间精力有限是造成他们不愿意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一个重要原因。28.06%的教师表示开展相关工作也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但72.08%的教师希望通过开展相关工作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访谈中发现教师是有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意愿的,但因为繁重的教学以外的行政工作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导致教师不能产生内驱力。

在对教师和幼儿园的评价中,须明确以下几点: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明确乡土资源开发和运用的奖励机制和奖励办法,在农村幼儿园等级评估、教学检查中可以充分运用等级结果与幼儿园的招生宣传挂钩,调动农村幼儿园特别是私立幼儿园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二是教育部门在对教师的评优评先中,要明确教师参与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奖励份额,搭建一个教师展示的平台,让教师体验职业的成就感;三是学前教育科研部门参与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性评价,不仅以结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鼓励农村幼儿园进行深入探索,对其探索的阶段性成果也进行奖励,避免幼儿园因应付任务而只追求工作形式。

猜你喜欢

园本竹子乡土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乡土中国
和竹子在一起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芬芳乡土行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