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魔术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2022-10-12
弹力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使用弹力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隐患和不便。为此,笔者将有弹性的魔术贴进行剪裁、缝制,做成“百变魔术带”,轻便易携、有趣实用,不仅方便操作且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魔术带”的制作方法
1.所需材料
宽度为5cm,长度为70cm的毛面弹力魔术贴,15cm勾面魔术贴(图1-1),针、线。
图1-1
2.制作过程
用针线将毛面弹力魔术贴的一端与勾面魔术贴进行固定,毛面弹力魔术贴的另一端对折于15cm处,毛面朝外进行缝合(图1-2)。自制“魔术带”收纳时,要将魔术贴勾面贴合于毛面,避免魔术贴勾面裸露在外与其他“魔术带”粘连而不易打理(图1-3)。
图1-2
图1-3
二、“魔术带”在实践中的应用
1. “投石问路”
提高学生投准的能力,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激发学生对投掷的学习兴趣。
4名学生1组,1名学生将“魔术带”毛面朝外固定于右手手掌(图2-1),并将右臂伸直举过头顶,将手掌处“魔术带”当作“标靶”,其他3名学生在投掷线站成纵队,与持靶学生相距1.5m面对面站立。投掷学生将“魔术带”勾面朝外卷成球,当持靶学生喊“投”时,投掷学生将“球”投向“标靶”。持靶学生要对球的移动方向进行预判,并快速移动脚步或以跳接等方式主动接“球”(图2-2)。投中1次得1分,以各组总积分排名。
图2-1
图2-2
每轮比赛结束后,组内要更换1名持靶学生,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不同角色的成就感。随着练习者投准能力的提高,持靶学生可改变标靶的位置或进行移动标靶练习,加大投准的难度,提升学生练习的趣味性。
投掷学生用力不宜过大,持靶学生注意力集中,避免“球”砸到眼部。
2.“球形飞镖”
帮助学生体会快速挥臂的感觉,提高投掷时出手的速度和准度。
在场地上放置架立的体操垫,并用“魔术带”将废旧毛衣固定在体操垫上作为靶标。将“魔术带”勾面朝外卷成“球”(图2-3),学生瞄准靶标快速有力挥臂,将“球”掷出,使其粘在靶标上(图2-4、图2-5)。
图2-3
图2-4
图2-5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练习,对投掷多次失败的学生可以缩短投掷距离降低难度,对投掷成功率高的学生增加投掷距离,或要求将“球”投到指定区域,以提高难度,让每名学生都既能感受到挑战性又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要求学生不能故意将“球”投向同伴,避免“球”粘在头发或毛织衣物上不容易取下。
3.单手肩上投篮
矫正学生非投篮手的姿势,避免依靠其力量投篮及该手拇指参与拨球,促使学生在投篮瞬间正确使用投篮手臂发力。
以右手投篮为例,练习者左臂屈肘,小臂与大臂成90°,把“魔术带”套在左手大拇指处,由外向内绕小臂一圈并固定于大臂前端(图2-6、图2-7)。投篮时左手扶球的正左侧,保持稳定(图2-8)。
图2-6
图2-7
图2-8
学生在借助“魔术带”领会并掌握投篮时正确的姿势和发力方法后,再去除“魔术带”进行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在练习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且在练习结束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放松练习,避免因“魔术带”较长时间的束缚导致上肢酸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