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混动车异军突起
2022-10-11胡万程
胡万程
在汽车领域提到省油,大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日系车。
丰田的THS系统、本田的i-MMD系统,都让它们的混动车型成了低油耗排行榜的长年统治者。加上日系车在三大件上的高稳定性与高保值率,在油价不菲的日子里,它们依然是消费者购车的主要选项。
但事情在2020年以后,逐渐起了变化。在混动车市场中,诞生了越来越多的国产车型。比亚迪DM-i、长城柠檬DHT、长安蓝鲸iDD、吉利雷神Hi·X、奇瑞鲲鹏DHT、广汽G-MC……叫得上名字的中国车企,几乎家家都拿出了自己的混动系统。
国产混动技术,与以往国产的三大件的表现不同,可谓是一鸣惊人。
在小熊油耗2021年中国紧凑型轿车油耗排行榜中,比亚迪秦PLUS DM-i力压丰田卡罗拉双擎、本田凌派混动等老选手,冠绝全场。而在其他车型的排行榜中,吉利的星越L雷神Hi·X、长城的H6S DHT等也纷纷排名靠前,跻身第一梯队。
如果说一家企业的技术突破尚能理解的话,那么多家企业的集体性的技术爆发就显得很奇妙了。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油耗“撒手锏”
“最近看了网上的油耗测评视频,来我们店看车和试车的人明显变多了。”位于广州番禺的一家领克4S店的销售人员梁企峰告诉南风窗记者。
销售人员口中的视频,指的是汽车自媒体“一鹿有车”8月29日发布的一则名为《中日混动对抗赛!领克01EMF vs 雷克萨斯NS350h》的视频。
视频中,测评人员分别用两辆车测试了北京晚高峰时段的83公里的油耗,结果长年霸榜中型SUV油耗榜头名的雷克萨斯NS350h实测耗油3.89升,而初出茅庐的领克01EM-F则只用了3.5升。考虑到两车的价格差,和日系品牌一直低油耗的口碑,这样的成绩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梁企峰表示,很多人不相信国产车这么省油了,但实际上这两年国产车的混动技术进步明显。“油耗是最好的证明,很多车主在网上实时更新他们的油耗,表现比‘两田好的大有人在。”
为了证明他的说法,梁企峰带南风窗记者看了几家正在运营的试驾混动车,表现油耗均在6.5L升以下。“这些车都有一些激烈驾驶,为了等乘客也有长时间的怠速工作,空调长时间运作。如果正常开的话,这个数值会更低。”
离领克4S店不远,有一家比亚迪4S店,销售人员郑荔也给出了类似说法。“国产车现在真的不是以前的油耗子了,不管是插电混动,还是油电混动,都有油耗表现不错的车型。”
她表示,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的销量超过特斯拉,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DM-i的混动技术得到了大众认可。“毕竟现在具备家用充电条件的家庭还是少数,汽油仍是刚需,混动也能解决用户的电量焦虑问题。在全面电动化之前,如果油价一直高企不下,那么混动一定是最重要的市场。”
周末看车的消费者验证了销售人员的话,比起纯电产品,大部分看的还是比亚迪宋Plus DM-i、秦Plus DM-i这样的混动车型。南风窗记者统计了一下:现场9个购车群体,8个看的是混动车型。
混动技术的加入,使得国产车的油耗逼近日系车,再加上价格、内饰用料和车机系统上的优势,国产车的性价比就凸显出来了。
与此相对的是,附近广汽丰田和东风本田的4S店,虽然混动技术卓越,但前来看车的消费者看得更多的是燃油车,关注混动车型的并不多。“由于本身日系车已足够省油,多花2万多上混动版本反而没有太高的性价比,有点‘省油不省钱。”有消费者说道。
总的来说,混动技术对于日系车更像是一种锦上添花,而对于国产车来说则像是雪中送炭—国产三大件相较于合资品牌在技术上仍有差距,使得国产燃油车较为耗油,普遍比日系同体量的车多耗2个油左右。
而混动技术的加入,使得国产车的油耗逼近日系车,再加上价格、内饰用料和车机系统上的优势,国产车的性价比就凸显出来了。
专利和官司
作为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新能源技术之一,混动车型拥有轻混、油电混动、插电式混动及增程式等多种动力单元。
业内人士认为,丰田等油电混动车型搭载的电池容量较小,成本相对可控,且在主流燃油家用汽车市场,电动机的加入能让车辆行驶品质提升不少,进一步凸显混动车型的优势。
由于处在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之间的细分市场,混动车型被当作车企电动化转型中的过渡产品。过去十余年间,我国混动市场发展较缓慢,自2015年开始爬坡,2018年左右月均销量达到3.8万辆,随后进入瓶颈期。
然而,从前年以来,受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部分品牌的纯电动车型频繁涨价,且补贴退坡,同时近期油价仍处高位,让原本纯电动车和燃油车的潜在消费者将目光投向混动车型。
中信建投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混动车型的市场占有率均低于2%。2021年,在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带动下,混动车型的销量达到了111万辆,市占率达4.2%。今年前5个月,混动车型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6月,国内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95%,插电式混动乘用车销量增速甚至超过纯电动乘用车。这其中,国产混动的崛起,导致价格不断下探,成为了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原因。
为何国产混动就像约好了一样突然异军突起?这和一项专利的到期有着很大关系。
这个专利名叫USP6209672,是美国公司1998年在美国申请、1999年在中国申请、2001年公開的一项“带离合器的双电机串混联结构”,此技术也被称为汽车“电混”技术的核心。
这套技术的控制逻辑不难,以发动机驱动为主,电机补足发动机效率不足的部分,比如怠速,或者在市区低速走走停停。发动机过剩的性能则用于充电,然后将储存的电力用于车辆驱动,填补发动机效率不足的部分。除此之外,在高负荷工况下,电机也能与发动机并联发力,实现更强的性能。
但Paice公司以此专利为中心,申请了一大堆保护性专利,使得大部分车企想要研发混动车都绕不过去。比如,丰田在1997年研发出混动车普锐斯时,就被Paice找上门来,双方打了五六年官司,最终以丰田赔了一笔钱和解。
坦白说,丰田做的混动更偏向发动机为主,属于“油混”,和Paice的专利还是有着区别的。但这件事给丰田一个教训,而后丰田利用自己的THS混动技术筑起了专利网,阻碍了其他车厂轻易涉及此领域。如果要做,就得绕开丰田的技术封锁,但难度很大,取得了Paice授权的本田,算是为数不多做出突破的成功者。
丰田是通过电机辅助发动机,用少用油的方式实现省油。而本田逆其道而行之,以电机驱动为主、发动机直驱为辅,解决电机高速效率不足的部分,用多用电的方式实现省油。本田用上了更小排量的发动机,以及更大的电机,本田和丰田的综合油耗相差无几。
虽然这期间,比亚迪也动过混动的念头,在2008年推出了一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动汽车F3DM,首次用上了与本田工作原理类似的结构,但比亚迪那时缺乏高效率发动机的技术积累,使得产品的竞争力并不够。
如何让“1+1>2”
中国的专利保护有20年的周期,过了期限所有人都可免费使用此专利。2019年后,大限已过的USP6209672开放,国产厂商马不停蹄地以此为基础,研发自家的混动技术。
其实关于这件事,丰田是很着急的。由于自家设置了一堆专利壁垒,丰田长期独享“油混”蛋糕。如果Paice的“电混”被所有厂商使用,那么丰田反而会成为技术路线的“少数派”。
于是在2019年4月,丰田汽车宣布,将免费开放混合动力车等电动车相关技术的约23740项专利,对象为发动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
没有人会好到单纯无偿开放宝贵的知识产权而不图回报,对于“唯利是图”的企业更是如此,这样的开放战略一定伴随着交换。
自主品牌由于起步的时间较晚,导致我国汽车工业在一些关键领域存在“先天不足”的情况,让自主品牌的发动机技术一直处于劣势。
从中长期来看,这一战略潜藏着对丰田自身有利的考量:专利不是光看资料就会使用,引入专利还需要相关技术经验。即使专利免费,丰田也能通过混合动力车系统的对外销售以及有偿的技术支援服务,获得一定收入,而且丰田也能通过提供技术获得其他企业的动向和数据。
遗憾的是,这样的目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虽然自主开发的路更难,但考虑到成本和自主权益,显然围绕Paice的专利做开发才是上策。
最终,除了与丰田交往密切的广汽接受了这份“免费午餐”,将丰田THS系统搭载至第二代传祺GS8上,其余的主要车厂都开始了自主研发,甚至广汽也做了两手准备,自行开发自己的GMC双电机串并联混动系统。
当然,不是所有的国产厂商都达到了一流的混动水平。现阶段,市场认可度较高的是比亚迪的超级混动、长城的柠檬混动以及吉利的雷神混动。也有厂商,比如奇瑞,这个一直顶着“国产最佳三大件”称号的公司,混动成绩并不理想。
在懂车帝等一些汽车资讯平台上,作为一款插混车型,瑞虎8 PLUS鲲鹏e+被不少车主反映,“纯电续航低,馈电油耗高”,看起来技术还有待继续改善。
单论技术而言,混动技术类似于将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二者的技术融合在一起,但研发难度并不是“1+1=2”这么简单。而自主品牌由于起步的时间较晚,导致我国汽车工业在一些关键领域存在“先天不足”的情况,让自主品牌的发动机技术一直处于劣势。即便电机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发动机燃烧效率不佳的问题,但两者结合仍需要技术沉淀。
无论是短期内维持销量增长,还是长期累积技术和资本,发展混合动力都是自主车企所無法回避的选项。而车企把混动市场做大,受益的自然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