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宋皇宫宿卫禁军基本组成考论*

2022-10-10王军营

军事历史 2022年5期
关键词:禁军皇城宋史

★ 王军营

皇帝是古代王朝国家政治机构日常运转的核心,而禁卫军队以其安全为职责,自然非常重要。宋代皇帝“凡军国庶务,一听裁决”①《宋大诏令集》卷7《内禅·宣和传位诏》,北京:中华书局,1962 年,第29 页。,其安全无疑是宋廷的关键重心。两宋皇宫宿卫禁军即是确保皇帝日常生活与处理行政事务,以及维护中央政府机构正常运转的基本武装力量。但在两宋军事力量建构中,皇宫宿卫禁军究竟怎样一种状况?由哪些军人或军队组成?目前学界虽有部分成果稍加涉及,然已有专题探讨尚不多见。②王曾瑜《宋朝军制初探(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11 年)对宋代军制基本面貌进行过深入考究,其中涉及属于皇宫宿卫的禁军编制与番号等;小岩井弘光《宋代兵制史の研究》(东京:汲古书院,1998 年)也稍有联系,然所论较浅;范学辉《宋代三衙管军制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5 年)部分内容对两宋禁军编制兵力、领导体制、发展演变等均有颇多精当论断;粟品孝《南宋军事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何忠礼《南宋全史·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贾连港《南宋中央宿卫体系的再建与布防格局的形成》(《文史》2018 年第2 辑)等,就南宋中央禁军恢复重建与大体状况等也有相关论说。

一、两宋皇宫宿卫禁军概念与范围

(一)概念

隋唐以至五代,禁军不再局限皇宫或京城一隅,而单独承担皇帝的安全警卫任务,俨然已成全国范围内中央直属军队的通称。单从字面上看,两宋时期,不论“禁军”还是“宿卫”,都已不能专指以禁卫皇宫为职责的国家正规军队了。《宋史·兵志》载:“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③《宋史》卷187《兵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第4569 页。,“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殿前、侍卫二司总之。”④《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570 页。虽有“天子卫兵”说法,但在现实中其职责明显扩大很多,不仅承担“守京师”重任,且有赴外征战“备征戍”的责任,即所谓“其在外者,非屯驻、屯泊,则就粮军也”①《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570 页。。如南宋李心传说:“祖宗以来者,内外诸军,惟厢、禁二色而已。禁军皆隶三衙,而更戍于外。”②[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8《御前诸军》,北京:中华书局,2000 年,第403 页。

或以为“宿卫”是在宫中值宿,担任警卫。③何本方、岳庆平:《中国宫廷知识辞典》,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 年,第12 页然此词宋人多有言及,涵义不限于此。首先,宋人以“宿卫”指皇帝禁卫,比较平常。如太祖征伐北汉,围太原久攻不下,“宿卫之士皆自奋告”④[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北京:中华书局,1989 年,第13 页。而请战。南宋陈均曰:“(裴)度之为枢副也,尝言周世宗募骁健,有朝出群盗、夕备宿卫者。”⑤[宋]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卷13,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328 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年,第339 页。其次,“宿卫”也泛指中央禁军或禁军防守都城。如北宋范纯仁知襄邑时,“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公捕一人杖之”,引起驻兵将领不满,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耶?”⑥[宋]范纯仁:《范忠宣集》补编《宋观文殿大学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柱国高平郡公赠太师许国公谥忠宣尧夫公传》,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104 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年,820 页。仁宗朝西北战事紧张,曾抽调京城禁军加强边防,“东兵从宿卫来,不习劳苦,(韩)琦奏增土兵以代戍”⑦《宋史》卷312《韩琦传》,第10223 页。。再者,也有少量宦官任责皇帝“宿卫”。如真宗封禅前商定仪仗,“内侍诸司官除掌事宿卫外,从升者才二十四人”⑧[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69,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六月壬辰,北京:中华书局,1979 年,第1547 页。按:“中央宿卫”应包括宫廷宦官武力在内,一些宋代军事研究论作以其定义宋代皇宫宿卫禁军,显然不够精确。。因此,排除宦官武力,结合以上两种称呼进行补充,用“皇宫宿卫禁军”界定两宋时代以禁卫皇宫与扈从皇帝为中心任务的特殊正规禁军,目前看来比较合适。

(二)范围

理论上宋代禁军皆为皇帝禁卫。一般情况下,殿前、侍卫两司所领禁军,皆为皇帝禁卫亲兵军队,承担扈从皇帝与拱卫皇宫职责。《宋史·兵志》曰:“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殿前、侍卫二司总之。”⑨《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570 页。同书《职官志》分别记载殿前、侍卫两司三衙的主要职掌,所谓殿前司“入则侍卫殿陛,出则扈从乘舆,大礼则提点编排,整肃禁卫卤簿仪仗,掌宿卫之事”⑩《宋史》卷166《职官志六》,第3927 页。。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扈从,及大礼宿卫,所掌如殿前司官”⑪《宋史》卷166《职官志六》,第3930 页。。侍卫亲军步军司“侍卫扈从,及大礼宿卫,如殿前司”⑫《宋史》卷166《职官志六》,第4530 页。。可见,宋代军制规定的三衙基本职责即禁卫皇帝、侍卫扈从。北宋胡宿说:“臣窃以为殿前、马步军等帅臣统陛下爪牙之兵,为陛下心腹之佐,宿卫宫省,拱扈宸极。”⑬[宋]胡宿:《文恭集》卷8《论除授宿卫帅臣》,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年,第93 页。南宋陈傅良亦曰:“(太祖)则躬定军制,纪律详尽。其军,制亲卫殿禁之名;其营,立龙虎日月之号。”⑭[宋]陈傅良:《历代兵制》卷8,钱熙祚辑《守山阁丛书》,上海博古斋影印,1922 年。因此,禁军由殿前、侍卫二司总领,所有禁军都有卫扈天子的职责,皆为皇帝的禁卫军队。

然而,两宋名为“禁军”的兵员数量众多,并非全是皇帝亲近的扈从军兵。如北宋禁军数量异常庞大,一直保持数十万的规模,仁宗朝甚至达80 余万。⑮《宋史》卷187《兵志一》载:“(宋仁宗皇祐七年)枢密院奏:开宝之籍总三十七万八千,而禁军马步十九万三千;至道之籍总六十六万六千,而禁军马步三十五万八千;天禧之籍总九十一万二千,而禁军马步四十三万二千;庆历之籍总一百二十五万九千,而禁军马步八十二万六千。”第4576 页。以后英、神、哲、徽、钦宗朝廷,中央禁军数量各有增减,虽未超越宋仁宗朝,但一直保持数十万人规模。南宋恢复和重建后的中央禁卫军事组织,其人数也相对较多。①在南宋军制中,宋廷中央三衙明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3),确定新兵额:“殿前司七万三千人,马军司三万人,步军司二万一千人。”参见[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8《乾道内外大军数》,北京:中华书局,2000 年,第405 页。《宋史·兵志》载:“其最亲近扈从者,号诸班直;其次总于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司、骐骥院。余皆以守京师、备征伐。”②《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570 页。可见,宋代禁军按扈从皇帝距离亲疏远近,大致可分三种类型:诸班直为一类,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司、骐骥院为一类,其他名号禁军为一类。其中,宿卫皇宫、警卫皇帝的军人,只是禁军之一部。所以,两宋禁军必定存在远近亲疏之分,而承担宿卫重任者理应是最受皇帝信任和倚重的武装力量。

究竟哪些禁军队伍最为两宋皇帝所亲近,具体承担宿卫扈从皇帝职责?以下就此专作考析。

二、关于“禁卫五重”记载与皇宫宿卫禁军基本组成

(一)关于“禁卫五重”的记载

北宋中后期,皇宫宿卫禁军部署已形成固定规制,时人有“禁卫五重”的记载。龚延明先生之《宋代官制辞典》依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指出:“宋代条令,规定天子禁卫军分五重:第一重为皇城司亲从官把守,第二重为殿前司天武左右厢宽衣天武官,第三重为殿前司御龙弓箭直、弩直卫士,第四重为殿前司御龙骨朵子直卫士,第五重为殿前司御龙直卫士。”③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五重禁卫军”条,北京:中华书局,2017 年,第445 页。考诸宋代文献,有以下几则关于天子“禁卫五重”的记述。

北宋中期范镇所著时事见闻笔记《东斋记事》载:

禁卫凡五重,以亲从官为一重,宽衣天武官为一重,御龙弓箭直、弩直为一重,御龙骨朵子直为一重,御龙直为一重。凡入禁卫一重,徒一年至三年止,误者减二等。傅卞尝误入禁卫,定私罪,永叔再为论奏为公罪,得应制举。④[宋]范镇:《东斋记事》卷2,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第20 页。

范镇是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历仕仁、英、神、哲四朝,任过知谏院、翰林侍读等官职,“有文名,知音乐,与修唐书”⑤汝沛:《东斋记事》之《〈东斋记事〉点校说明》,第1 页。,有充分出入宫禁和接近皇帝的时机,因而其记述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南宋前期,著名史学家李焘曾任史职,历高、孝两朝,也具备出入宫廷的机会,兼有个人实录涵养与理智判断,其所著《续资治通鉴长编》载:

审刑院、大理寺言:“奉诏详定冲入禁卫条。按禁卫凡五重:亲从官为一重,宽衣天武官为一重,御龙弓箭直、弩直为一重,御龙骨朵子直为一重,御龙直为一重,今比附律令,请以冲入从外第一重徒一年,每重加一等,罪止徒二年,误者减二等。”从之。⑥《长编》卷116,仁宗景祐二年四月辛巳,第2729 页。

李焘的记载,亦可佐证范镇所记“禁卫五重”史事的真实性。

其后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33《典故沿革之禁卫五重》中另有略记,但基本是对范说的抄录。因此,综合范、李二说,可对北宋皇宫宿卫禁军的基本组成进行分析探究。

(二)北宋皇宫宿卫禁军的基本组成

从上文所引北宋“禁卫五重”文献,可见当时一些禁军番号名称,如亲从官,宽衣天武官,御龙弓箭直、弩直,御龙骨朵子直,御龙直等,在宋代文献中皆有据可考,各能找到归属。

亲从官,属于皇城司管辖。史载,皇城司“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每门给铜符二、铁牌一,左符留门,右符请钥,铁牌则请钥者自随,以时参验而启闭之。总亲从、亲事官名籍,辨其宿卫之地,以均其番直”①《宋史》卷166《职官志六·皇城司》,第3933 页。。皇城司虽有军队,但不隶属三衙,由皇帝直接掌控,其主要职名有亲从官、亲事官与入内院子等。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认为:“汉北军即今之皇城司也。”②[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58《职官十二·干办皇城司》,北京:中华书局,2011 年,第1743 页。《宋史·兵志一》皇城司条“亲从官”引注曰:“太平兴国四年,分亲事官之有材勇者为之,给诸殿洒扫及契勘巡查之事。指挥三。”③《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601 页。随着北宋王朝的发展,皇城司禁军规模也逐渐呈扩大趋势。同书《兵志二》皇城司条“亲从官”引注曰:“指挥四。政和五年,创置第五指挥,以七百人为额。”其“亲事官”引注曰:“指挥三。元丰五年增置一,守奉景陵宫。政和五年,西京大内官一,以五百五十人为额;又增置内园司一,以五百一十人为额。”④《宋史》卷188《兵志二》,第4626 页。其“入内院子”注曰“五百人”。可见,皇城司统辖禁军的规模至北宋晚期愈加庞大了。

宽衣天武官,隶属殿前司,是北宋时期精锐禁军“上四军”(捧日、天武、龙卫、神卫)中天武军的一支。⑤有关宽衣天武禁军的研究,参见王军营:《北宋宽衣天武禁军考论》,姜锡东:《宋史研究论丛》(第16 辑),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15 年。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一月,引进副使宋球言:“自立殿前司以来,有宽衣天武一指挥充驾出禁卫围子,常守把在内诸门,熙宁中废并,禁围只差天武,皇城诸门更不差人。乞复置宽衣一指挥;或不欲添置,乞将天武本军内以一指挥为宽衣天武。诏:禁围子合用天武人兵,令殿前司今后并选定四十已上、有行止无过犯、不系新招拣到人充,遇阙选填。”⑥《宋史》卷188《兵志二·禁军下》天武条下注,第4613 页。“宽衣天武”也是北宋皇帝“行幸仪卫”的重要组成部分,“宽衣天武指挥二百一十六人”⑦《宋史》卷144《仪卫二》,第3386 页。,是与诸班直并列的皇帝“行幸仪卫”人员。在北宋很长一段时间,宽衣天武也承担皇宫宿卫任务。

御龙弓箭直、弩直与御龙骨朵子直以及御龙直,为殿前司所属特殊军种诸班直禁军的武装力量。⑧有关诸班直禁军的研究,参见杨倩描:《两宋诸班直番号及沿革考》,《浙江学刊》2002 年第4 期;王军营:《见微而知著:宋代禁军“班直”的名称》,《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 年第6 期;王军营:《两宋班直禁军组织形式与管理体制考论》,《中华文史论丛》2022 年第3 期。殿前司属下有“诸班”与“诸直”,诸班包括“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金枪、东西、招箭、散直、钧容直”,诸直有“御龙、御龙骨䤪、御龙弓箭、御龙弩直”⑨《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577 页。。

从上文所考北宋皇帝“禁卫五重”部署可见,北宋皇帝禁卫军如按各自隶属官司机构划分,有三类:第一类是隶属皇城司管理的亲从官;第二类是殿前司所统的、属于天武禁军的宽衣天武官;第三类是殿前司所属班直禁军内的诸直卫士,即包括殿前司御龙弓箭直、弩直、御龙骨朵子直、御龙直卫士。诸班直禁军乃北宋最亲近皇帝的禁卫军队,“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殿前、侍卫二司总之。其最亲近扈从者,号诸班直”⑩《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569 页。。

北宋禁卫部署以皇帝为中心,按军种资次,由低至高,从外向内,分五重结构排列:第一重亲从官,第二重宽衣天武官,第三重御龙弓箭直、弩直,第四重御龙骨朵子直,第五重御龙直。神宗熙宁七年(1074)正月,颁诏规定“诸班直资次相压”,高低顺序是“殿前指挥使、御龙直、御龙骨朵子直、内殿直、散员、散指挥使、散都头、散祗候、金枪、东西班、御龙弓箭直、御龙弩直、招箭班、散直、钧容直”①《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578 页。。所以,禁军诸军资次排序,最前是御龙直,其次为御龙骨朵子直、御龙弓箭直、御龙弩直。亲从官资次比诸班直要低,因为班直禁军有时也从皇城司亲从官、亲事官中选拔补充。如,治平元年(1064),英宗“阅亲从官武技,得百二十人以补诸班直”;神宗元丰元年(1078)诏“诸班直枪弩手阙,选亲从、亲事官,余并选捧日、龙卫弓箭手”。②《宋史》卷194《兵志八》,第4830、4836 页。亲从、亲事官经过一定考察和选拔过程,转换身份,升格为班直禁军而担任皇宫宿卫。

(三)皇宫宿卫禁军的主要统率机构

北宋皇宫宿卫禁军规模比较庞大,但依据现存史料,具体数额不能详究。据宋太祖本人所说:“虽京师有警,皇城之内已有精兵数万,况天下乎?”③[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45《王襄〈上钦宗论彗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第479 页。这数万精兵,基本分别统属于宋廷中央的殿前司与皇城司等机构。仁宗庆历八年(1048),皇宫发生禁卫变乱,事态平息后,张方平即上奏指出:“国初循周制,置诸班直备爪牙士,属殿前司,又置亲从官,属皇城司。其宿卫之法,殿外则相间设庐,更为防制,殿内则专用亲从,最为亲兵也。”④《长编》卷163,仁宗庆历八年二月甲寅,第3927 页。南宋林回顾禁卫建制沿革,品评优劣,总结经验,对北宋皇宫禁卫制度颇为满意:“国朝有皇城司,有殿前司……是故皇城一司于内廷宿卫无不预者,而独宿直诸班禁卫无所统摄,至亲从之官复命武臣同主其事,又非专出于宦者之手,殿前一司虽统摄诸班禁卫,而皇城之司亦判然不相关。亦汉南北军相统之意也。”⑤[宋]林:《古今源流至论·续集》卷1《卫兵下》,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年,第942 册,第340 页。基本道出北宋立国以来皇宫宿卫禁军大致的管理机构与组成模式,即主要由殿前司与皇城司两种平行管理机构统属,各自向上直接听命于皇帝,互不干涉。皇城司不仅承担重要的皇宫禁卫任务,而且在建制上也有与殿前司统率禁军相互制约,维持彼此均势的用意。

综上所论,北宋皇宫宿卫禁军总体由殿前司与皇城司等机构统率,包括有诸班直、宽衣天武官、皇城司亲从官等禁军组成。殿前司所属诸班直、宽衣天武官与皇城司亲从官等,应是北宋皇宫宿卫禁军的基本军事力量。因此而言,殿前司诸班直与皇城司所属禁军,应是北宋皇宫宿卫的主要武装力量。

三、南宋皇宫宿卫禁军的基本组成

南宋初期,政治军事环境特殊,宿卫禁军构成状况具有明显不稳定性,新旧杂用,组成多元。随着形势的变迁,南宋军政规制逐渐确定下来。重建后的南宋皇宫宿卫禁军,基本模仿了北宋旧制,大体也由殿前司统率的诸班直与皇城司管理的禁军组成。然而,具体情况又与北宋稍有不同,其总体规模变小,实力相对较弱。

南宋初期,高宗亲从禁卫因时局动荡和军政环境变化,曾有过数次更革,来源比较复杂。⑥学界有关南宋前期皇帝中央禁卫力量变动已有充分研究,参见贾连港:《南宋前期中央宿卫体系的再建与布防格局的形成》,《文史》2018 年第2 辑。时天下扰攘,战事频繁,宋廷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皇帝禁卫直属兵力非常有限。“靖康末,卫士仅三万人,及城破,所存无几。至是,殿前司以左言权领,而侍卫二司犹在东京,禁卫寡弱。诸将杨惟忠、王渊、韩世忠以河北兵,刘光世以陕西兵,张俊、苗傅等以帅府及降盗兵,皆在行朝,不相统一。于是始置御营司,以总齐军中之政令。”①[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5《兵考七》,第4637 页。直属高宗的亲兵数量尤少,皇帝禁卫相当不稳定。御营司设置后,“以(王)渊为都统制,扈从累月不释甲”②《宋史》卷369《王渊传》,中华书局,2004 年,第11486 页。。建炎三年(1129)二月“壬子,金人攻陷天长军”。高宗之前对军情竟不甚知悉,急遣亲近宦官邝询前往天长军打探,获知金人将至,形势已危急万分,“即介胄走马出门,惟御营都统制王渊、内侍省押班康履五六骑随之过市”③[宋]李心传撰,辛更儒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卷20,建炎三年二月壬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第402 页。。仓促奔命之际,高宗直接可调度指挥的扈从禁卫异常之少。直属中央的御营司中军被安排长期宿卫高宗行宫,却于同年三月五日发生“苗刘兵变”。把守行宫北门的御营使司中军统制官吴湛与苗傅、刘正彦私下勾结,乘机发动变乱,直接冲击高宗的统治地位。④《要录》卷21,建炎三年三月壬午,第428 ~434 页。虽不久乱平,但足以说明高宗行宫宿卫存在严重问题。为了加强宫内禁卫力量,四年(1130)八月癸酉,高宗下令在神武中军内专选亲兵,“通旧作六百人,更三番入直禁中,不隶禁卫所,命统制官辛永宗提举之”⑤《要录》卷36,建炎四年八月癸酉,第707 页。。

南宋政权逐步巩固后,皇宫宿卫基本组成模式大体沿袭了北宋旧制,除宽衣天武不见重设外,殿前司诸班直与皇城司禁军相互制约配合,继续承担宿卫职责。“殿前司所隶诸班直禁旅,自祖宗以来,专充扈卫,事体非轻”⑥[清]徐松辑,刘琳等校点:《宋会要辑稿·职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3818 页。,因此诸班直禁军短暂被废后,又得以恢复重建,但其队伍经过重新募选,和北宋诸班直没有直接因袭关系。⑦《文献通考》《西湖老人繁胜录》与《随隐漫录》等文献,皆不同程度记载南宋二十四班禁军番号名称。有关南宋诸班直禁军具体组织管理情况,参见王军营:《两宋班直禁军组织形式与管理体制考论》,《中华文史论丛》2022 年第3 期。南宋皇城司禁军也经历了恢复重建过程,但实力素质变弱,“今隶籍于中者,类多市井乌合,训齐不素,全藉统摄得人”⑧[清]徐松辑,刘琳等校点:《宋会要辑稿·职官》,第3872 页。。南宋初期,高宗朝廷流寓不定,为加强身边扈从禁卫的管理和监督,曾设行宫禁卫所,“差主管官,掌出入皇城宫殿门等敕号,察其假冒,车驾行幸则纠察导从”⑨《宋史》卷166《职官六》,第3934 ~3935 页。,后改行在皇城司;绍兴三年(1133),“诏皇城司系专掌禁庭出入,依祖宗法,不隶台察”⑩《文献通考》卷58《职官考十二·干办皇城司》,第1744 页。。孝宗淳熙时(1174—1189),阁门上奏:“其御后殿日分,令太史局选日,主管禁卫所照日常后殿窠差班直、亲从共三百人排立祗应。”⑪[清]徐松辑,刘琳等校点:《宋会要辑稿·礼》,第1526 页。可见在南宋皇宫内日常担负宿卫任务的,一如北宋,有班直、亲从禁军武装。如宁宗嘉定二年(1209)十一月,有臣僚言:“皇城一司,总率亲从,严护周庐,参错禁旅,权亚殿岩(即殿前司)。”⑫[清]徐松辑,刘琳等校点:《宋会要辑稿·职官》,第3872 页。行在皇城司管理禁卫军队,也基本沿袭了北宋皇城司模式,下属亲从、亲事官等禁军,其亲从官“任大内诸门诸殿宿卫之事”,亲事官“任皇城内巡铺守把及景灵宫等处宿卫”;⑬[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14《禁卫兵》,《宋元方志丛刊》影印本第4 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 年,第3493 页上。“皇城司亲从官:上一指挥、上二指挥、上三指挥、上四指挥、上五指挥;亲事官:下一指挥、下二指挥、下三指挥、下四指挥、下五指挥。”⑭[宋]佚名:《西湖老人繁胜录》史部第247 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 年,第647 页下~648页上。

因军政形势与国力差异,南宋宿卫禁军较之北宋,总体规模变小,实力较弱。虽然招募拣选程序与北宋相差不大,但诸班直受选拔来源限制、皇帝倚重程度等因素影响,兵员素质明显不高,员额缺口较大。绍兴七年(1137)七月五日,枢密院奏称:“殿前司所隶诸班直禁旅,……元额三千六百余人,比年以来,……其所有止五百余人,比照元额,阙及九分。”①[清]徐松辑,刘琳等校点:《宋会要辑稿·职官》,第3818 页。经过不断加强补充,至庆元二年(1196),“今诸班直见管一千七百五十九人,并新拣中人共二千二百五十二人”②《文献通考》卷155《兵考七》,第4640 页。。尽管如此,与北宋相比仍有相当差距。再者,受财力限制,卫士待遇不如北宋优厚。绍兴二年(1132)九月,面对增置禁卫的请求,高宗明确拒绝:“此论与朕意不同。彼但见承平仪卫之盛,今殿陛侍卫人亦不少。然一卫士请给,可(瞻)〔赡〕三、四兵。朕命杨沂中治神武中军,此皆宿卫兵也。”③[清]徐松辑,刘琳等校点:《宋会要辑稿·职官》,第3817 页。皇城司禁军来源也不如北宋严格广泛,且规模较小。建炎四年(1130)五月二十八日,诏:“御前中军差赴禁卫所充亲兵祗应,共三百四十八人,并特令改刺充皇城司亲从五指挥收管。如内有不及等三路人,亦令改刺。”④[清]徐松辑,刘琳等校点:《宋会要辑稿·职官》,第3867 页。皇城司禁军的立定员额“绍兴间不过三千七百三十余人,至嘉泰、开禧,增至四千八百三十余人,续又增招一千余人”⑤[清]徐松辑,刘琳等校点:《宋会要辑稿·职官》,第3872 页。,此时已是宁宗嘉定三年(1210),较之北宋数量少得多了。⑥北宋神宗朝曾“命皇城司卒七千余人巡察京城,谤议时政者收罪之”,可见当时皇城司军力盛况,见《长编》卷229,神宗熙宁五年正月后附,第5583 页。《宋史·兵志二》亲从官注:“指挥四。政和五年,创置第五指挥,以七百人为额。”亲事官注:“指挥三。元丰五年增置一,守奉景灵宫。政和五年,西京大内官一,以五百五十人为额;又增置内园司一,以五百一十人为额。”故而徽宗时皇城司亲从官总有五指挥,亲事官六指挥。

四、两宋皇帝与皇宫宿卫禁军

两宋帝王对身边宿卫禁军的建设和统率特别重视,这主要体现在对禁军人员的训练、拔擢、律法约束和禁卫将领防制等方面。

宋太祖依靠后周部分禁军支持成功发动兵变,建立宋王朝,故而对禁卫武装比前代更加重视。自其当政伊始,即设法控制禁卫军权,且极为重视提高身边宿卫人员素养。他个人武技颇高,⑦马明达:《武术史上的宋太祖》,《文史知识》2000 年第7 期。并亲自对卫士进行训练,曾对群臣说:“晋汉以来,卫士不下数十万,然可用者极寡。朕顷案籍阅之,去其冗弱,又亲校其击刺骑射之艺,今悉为精锐,故顺时令而讲武焉。”⑧《长编》卷3,太祖建隆三年十一月甲子,第74 页。在其身边更聚集一批忠诚勇敢、武技超群的侍卫人员。“太祖善御豪杰,得人之死力,……左右内侍数十人,皆善武艺,伉健,人敌数夫,骑上下山如飞,其慰抚养育,无所不至,然未尝假其威权。”⑨[宋]杨亿:《杨文公谈苑·太祖善御豪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第43 页。宋太宗亦极为重视对禁卫军的掌控,曾对群臣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⑩《长编》卷32,太宗淳化二年八月丁亥,第719 页。他对禁卫人员选拔颇加用心,在其身边也聚集了一批勇武卫士。至道(995—997)初,“李继迁遣其大校张浦入贡。上御便殿,召卫士数百辈,习射御前,所挽弓皆一石五斗以上。先是,赐继迁一弓,皆一石六斗。……至是,卫士皆引满平射,有余力。”⑪[宋]杨亿:《杨文公谈苑·太宗以强弓示威》,第54 页。此中有太宗夸示武力的用意,但也可见其扈从卫士武技之非常。太祖、太宗以后,嗣位诸帝“谨遵其成”,一般都引用亲随心腹作为禁卫亲从。即使北宋末年的徽宗,也依然如此。南宋初蔡絛说:“太上以政和六七年间,始讲汉武帝期门故事。”⑫[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1,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第3 页。南宋诸帝承继传统,身边卫士也不乏勇武忠心之辈。如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金军攻陷越州,“敌引兵入城,以巴哩巴为守”,皇城司“亲事官唐琦袖石击巴哩巴不中。诘之,答曰:‘欲碎尔首,死为赵氏鬼耳。’……声色俱厉,不少屈。巴哩巴杀之,后为立祠,名旌忠”①《要录》卷30,建炎三年十二月戊戌,第612 页。。

宋代皇帝亲自过问宿卫禁军选拔升擢,屡见史载。《宋史·兵志》曰:“太祖鉴前代之失,萃精锐于京师,虽曰增损旧制,而规模宏远矣。”②《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571 页。太祖时期的军事改革,为以后各朝奠定了基本军制模式,而皇宫宿卫禁军选拔程序也大体如此。在基层军队中挑选精锐,向上层层选拔,且皇帝亲自过问或参与其过程。太祖“建隆初,令诸州召募军士部送阙下,至则军头司覆验等第,引对便坐,而分隶诸军焉。其自厢军而升禁兵,禁兵而升上军,上军而升班直者,皆临轩亲阅,非材勇绝伦不以应募,余皆自下选补”③《宋史》卷194《兵志八》,第4825 页。。皇宫宿卫兵员的补充,亦已基本形成制度。仁宗天圣(1023—1031)间,“尝诏枢密院次禁军选补法……凡班直经上亲阅隶籍者,有司勿复按试。其升军额者,或取少壮拳勇,或旌边有劳”④《宋史》卷194《兵志八》,第4827 ~4828 页。。皇帝专门颁布诏书强调,在他亲自审阅后确定招入禁卫系统的班直禁军,主管机构不能再私自挑选,或未经允许随便更换。英宗以后,对于近身班直侍卫来源补充稍有变化。治平元年(1064),英宗“阅亲从官武技,得百二十人以补诸班直。乃诏:自今亲从官,限年三十五以下者充”⑤《宋史》卷194《兵志八》,第4830 页。。神宗元丰元年(1078),诏“以马军选上军,上军选诸班者,并马射弓一石力。诸班直枪弩手阙,选亲从、亲事官,余并选捧日、龙卫弓箭手”⑥《宋史》卷194《兵志八》,第4836 页。。可见,增加班直禁卫人员在皇帝亲从官中选拔、填补的途径,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皇帝私人亲从武力对国家正规禁卫军——班直力量的渗透趋势。南宋诸帝对殿前司班直与皇城司禁军也特殊关照,多次颁布建设、补充政策,足见皇帝对宿卫禁军力量的重视程度。

再者,从宋代继续沿袭唐朝关于皇宫禁卫人员森严的律法约束与管理措施上,也可见其对皇宫宿卫的特殊关注。皇宫宿卫禁军受皇帝严格控制,当时一些律法条文对此有充分维护与保障。《宋刑统》继承唐代法令律文,对皇宫禁卫渎职、越禁等行为制定了严厉的惩处措施,如:“诸于宫殿门无籍及冒承人名而入者,以阑入论。守卫不知冒名情,宫门杖八十,殿门以内递加一等。”⑦[宋]窦仪等:《宋刑统》卷7《卫禁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年,第132 页。“诸宿卫者,以非应宿卫人冒名自代及代之者,入宫内,流三千里;殿内,绞。若以应宿卫人自代及代之者,各以阑入论。主司不觉,减二等;知而听行,与同罪。”⑧[宋]窦仪等:《宋刑统》卷7《卫禁律》,第133 页。“诸于宫城门外若皇城门守卫,以非应守卫人冒名自代及代之者,各徒一年。以应守卫人代者,各杖一百。”⑨《宋刑统》卷8《卫禁律》,第149 页。进而详细阐述:“以非应宿卫人自代,重于‘阑入’之罪。若未至执掌之处事发,在宫、殿内止依‘阑入宫、殿’而科。如未入宫门事发,律无正条,宜依‘不应为重’,杖八十。”⑩《宋刑统》卷8《卫禁律》,第150 页。“诸宿卫者,兵杖不得远身,违者杖六十。若辄离执掌,加一等;别处宿者,又加一等。主帅以上,各加二等。”⑪《宋刑统》卷8《卫禁律》,第147、148 页。因此可见,宋代皇帝无论对未经允许擅自进入皇宫人员,还是主管禁卫门户官兵未认真执勤而违反宫禁制度,相应惩处的措施都非常严厉,显示出对维护皇宫肃穆、威严及自身安全的充分重视。

两宋诸帝对统率禁卫的将领防制也非常严密。真宗景德(1004—1007)初,知天雄军府王显言:“祖宗以来,多命近臣统领军旅。”⑫《宋史》卷268《王显传》,第9232 页。后来司马光亦曰:“国初草创,天步尚艰。故祖宗即位之始,必拔擢左右之人以为腹心羽翼。”①[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69《百官门·司马光〈上神宗论郭昭选除职〉》,第766 页。宋太祖严格禁止军中高级将领私自召募亲兵卫队,乾德四年(966)九月“诏殿前、侍卫诸军及边防监护使臣,不得选中军骁勇者自为牙队”②《长编》卷7,太祖乾德四年闰八月己丑,第178 页。。其两位高级将领张琼、韩重赟,后来一人被逼自尽,一人差点被杀,即因有人“谮琼养部曲百余人”③《长编》卷4,太祖乾德元年八月壬午,第101 页。,“谮重赟私取亲兵为腹心者”④《长编》卷8,太祖乾德五年二月癸酉,第190 页。。太祖素以驭将宽厚著称,却因此对二人不惜痛下杀手,可见其对将领私自募兵的忌讳之重。这一做法基本被后世诸帝承袭下来,大致成为两宋皇帝对待高级禁卫将领的一贯态度。

五、小结

两宋时期,皇宫宿卫禁军是确保皇帝日常生活与处理行政事务,以及维持中央朝廷正常运转的基本武装力量。“禁卫寡弱,人心易摇。”⑤《要录》卷36,建炎四年八月己丑,第715 页。皇宫宿卫属特殊的中央武装力量,与当时政治历史发展关系密切,值得深入研究。理论上,宋代禁军皆为皇帝禁卫,但实际承担皇宫宿卫职责且为皇帝最亲近的军队数量却相对有限。从传世文献中“禁卫五重”的记载,可以分析出北宋皇宫宿卫禁军的大致范围,即北宋皇宫宿卫禁军总体由殿前司与皇城司统率,包括有殿前司诸班直、宽衣天武官与皇城司亲从官等基本组成。南宋重建后的皇宫宿卫,大体沿袭了北宋旧制,也基本由殿前司统率的诸班直与皇城司管理的亲从官组成,而具体情况稍与北宋不同。南宋初期的宿卫禁军构成状况不太稳定;因军政形势与国力差异,较之北宋,南宋班直与皇城司禁军总体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两宋帝王普遍对身边禁卫非常重视,主要体现在扈从人员的训练、选拔升擢、律法约束以及禁卫将领防制等方面。两宋皇宫宿卫禁军的演进变迁,必定与当时的军事、政治与历史社会发展,存在复杂且密切的联系,这些皆需进一步细致考究,才能获得更深的认识。

猜你喜欢

禁军皇城宋史
孝母
山西皇城村:从挖煤炭到“挖”文化
“情—理—情”模式与《宋史·苏轼传》文本的形成
沅澧大地楚城文化遗址新探
Contents and Abstracts
《宋史》中的宋代宗族义庄考
追求颜值毁了大宋禁军
北宋禁军热衷“颜值”
北宋禁军:选拔注重外表
南京,一座皇城的山水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