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模考题的多解探究与通法总结
2022-10-10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41000刘海涛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 (241000) 刘海涛
《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要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达到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在解析几何问题中,有一类问题结构上为关于两变量(x1,x2或y1,y2)的非对称结构,无法直接利用韦达定理代入计算,如何处理呢?笔者从一道模考题出发,总结该类问题的常见模型,并给出处理策略,以帮助读者在高考备考中掌握该类问题的模式化解题策略,现与读者交流.
1 问题呈现与分析
题1 已知圆O:x2+y2=8,点M,M′的坐标分别为(2,0),(-2,0),以MN为直径的圆内切于圆O,记点N的轨迹为曲线C.
(1)求曲线C的方程;
2 解法探究
3 通性通法的总结
通过上述解答,我们初步了解了对于一类非对称型结构的处理方法,笔者通过阅读文献[1],发现其对该类问题的总结仍不够全面,现笔者将圆锥曲线中常见的关于变量(x1,x2或y1,y2)的非对称型结构,及其处理策略总结如下.
类型2 对于px1+qx2+r=0(p≠q)的结构,有以下五种处理策略:
①直接利用方程的求根公式得出x1,x2,代入计算;
②结合韦达定理的两根和表达式,联立方从解出x1,x2,再代入两根积式计算;
③综合方法①和②,将关于x1的两个表达式联立成等式;
4 变式迁移
(1)求椭圆C的方程;
5 反思总结
5.1 一题多解,提高解题能力
5.2 总结通法,形成模式化解题策略
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概括出一类问题的共同特点,依此特点制定规范的解题步骤,形成模式化解题策略,这样就可以教会学生处理同类问题的通解通法,避免题海战术,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3].笔者总结了解析几何中常见的三类非对称结构,对于类型1,构造倒数和加2的表达式,即可得到对称式;对于类型2,总结了5种处理策略,前3种策略起点低但运算量大,后两种思维起点高,技巧性强,但运算量小;对于类型3,仔细观察“x1+x2”与“x1x2”的结构,配凑出两者间的恒等式,代入即可得到结果.通过变式问题的训练,将方法进行迁移,强化一类典型问题的模式化解题思维,这样,我们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可以有效锻炼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解题水平和能力,提高自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核心素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