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心为尺 智测山海 访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小龙

2022-10-10撰文潘丽娅

求贤 2022年9期
关键词:中交航道测绘

撰文/潘丽娅

日前,由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结果揭晓,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事业部主任、高级工程师王小龙,凭借不辱使命、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突破常规、敢为人先的创新能力,夜以继日、忘我奉献的拼搏精神,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奋进

2009年,王小龙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毕业后,入职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工程测绘员,开始了他的测绘之路。

“工程建设,测量先行。古人行军打仗时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对于一项工程来讲,测量就是‘粮草’。”王小龙介绍说,作为工程的先头兵,测量伴随着工程建设的一生,从出生(勘察设计测量)、成长(施工过程)、壮年(常年的体检、监测、清淤)到最终逐渐消亡(不合格的爆破拆除),每一步工作都离不开测绘员的身影。“而疏浚测量和常规测量相比更加复杂,因为工程基本都是在水下作业,看不见摸不着,如果没有测量辅助,工程根本没法进行下去。”王小龙说。

从业13年来,王小龙一直坚持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不断钻研,提升岗位专业技能,以及自身的行业敏感度和认知度,从一名普通的工程测绘员,成长为负责中交生态环保院测绘板块技术研发和质量体系建设维护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天津港航道工程测量”、“中缅原油码头及航道工程测量”、“黄骅港工程测量”、“纳米比亚物探项目”、“长江12.5m航道工程测量”、“松花江航道测量”等20余项国内外重点工程,并在工程中不断开拓创新,研发出多项新技术和新工法,不仅创造了效益,还节约了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突破。在此期间,王小龙主持和参与的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奖2次、省部级工程奖5次,获得天津市优秀工程和科技奖10余次,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个人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中交疏浚“优秀建设者”等荣誉称号。

创新

10余年来,王小龙在疏浚测量技术上不断创新,作为主要人员,成功开发了多波束测深技术、潮位控制技术、精细化探测铁磁性物体技术等多项先进测绘技术,多项成果经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随着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智能疏浚成为了新趋势,我们不能固守在传统测量方式上,而是要将疏浚测量技术与智能技术相结合,综合提升工程测量技术水平。”王小龙说道。

2015年,中缅原油项目作为“一带一路”大型能源进口合作的招牌工程,在航道疏浚中突遇二战遗留的炮弹,工程停滞不前,急需测绘人员探寻炸弹位置,为工程指引方向。王小龙临危受命,在接到任务后48小时内,携带设备到达国外现场。小型物体的水下探测难度很大,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也较少,之前并没有成熟的探测方案。面对炸弹探测这一新的领域,王小龙不等不靠,凭借过硬的业务知识储备以及对各种不同类型设备性能的深入了解,通过仪器测试、陆地数据采集分析建模,研究磁力仪海上作业精确定深测量(确保仪器距海底小于指定距离)的可行性及作业方法。在近乎一周的不眠不休后,王小龙终于实现技术突破,研究出了一套使用磁力仪、侧扫声纳和多波束测深系统联合作业探测海底铁磁性物体的技术方法,实现了微小爆炸物(长度20cm,重量3kg以内)的精细定位,定点排除了爆炸物,保障了航道疏浚,油气船舶按时进港,为公司创造1030万元经济效益。此后,该技术在纳米比亚、长江深水航道等诸多物探扫海项目上得到了推广应用,转化产值近千万元。

2017年,无人机、无人船开始进入测绘领域,作为中交生态环保院测绘技术研发负责人,王小龙敏锐地意识到了行业变革的方向,并在第一时间走访国内各大无人机、无人船厂家以及武汉大学等高校,深入调研学习,取得了中交生态环保院在无人机航摄技术、无人船测深技术等诸多领域零的突破,实现了行业内的领先发展,并使测量一线生产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随后,他继续深耕,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测量无人船实现了水深测量、水质在线监测、水流测验、影像采集等多项功能。以王小龙为主要负责人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航摄精确方量计量系统,更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以无人机、无人船为代表的智能测绘业务由此蓬勃发展,助力中交生态环保院开拓了新的蓝海市场,单项业务增加营业收入近1000万元/年。

引领

在王小龙心中,“穿山跨海,经天纬地”的国测一大队,将“测量点和线”融进自己生命的“大国工匠”陈兆海,全国首批工程测量工匠黄声享教授,都是他学习的楷模。“我从这些大师和前辈身上,学习到了测绘人不屈不挠的工匠精神,以及对测绘事业严格、严谨的工作态度。”王小龙说,他有责任将这种工匠精神,言传身教给天航局测绘团队的青年员工。

作为中交天航局测绘工作的中坚力量,多年来,王小龙一直坚持将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测量经验倾囊相授。天航测绘团队共有150余人,其中青年员工占比85%,作为一名业务突出的共产党员,王小龙秉持测绘人“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杰出品质,主动承担起测量技术导师的角色。作为天航局测绘领域的导师,王小龙主动开发课程10余项,内容涉及工程测量、海洋测绘、海洋物探、无人机航空摄影、无人船测深、测流等方面。在他的带领与指导下,天航局内部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一方面帮助青年员工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帮助骨干员工掌握不断更新迭代的新技术,天航局测绘团队专业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各自项目上撑起了“一片天”。王小龙先后培养工程测绘员技师8名,高级工24名,他本人也受聘为中交集团初级内训师,中交天津航道局中级内训师。在同事眼里,王小龙就像一台引领方向的GNSS导航仪,引领着测绘团队,为天航局测绘事业始终处于国际先进地位而贡献力量。

“用心做好测量,是我多年来坚持的准则。”王小龙表示,未来,他将继续坚守测量一线,深耕测量技术,服务生态环保事业;继续传承测量工匠精神,持之以恒地打造一支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能队伍。

猜你喜欢

中交航道测绘
理事单位风采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中交地产作妖
试论房产测绘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宋卫平离场 绿城“换芯”焦虑
2019年广东省航道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重剑无锋·志向高远
新航道
英语高能高分 就上新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