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莉 让冰冷的技术和数据变得生动

2022-10-10撰文王懿霖

求贤 2022年9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科普公众

撰文/王懿霖

右手将试剂瓶拿起,左手将滴管中的液体缓缓地滴入瓶内,然后轻轻晃动瓶身……此刻,实验员认真的表情和一系列娴熟的动作与平时并无二致。唯一的不同,就是在其对面多了一台设备——摄像机。

在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心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赵莉正在忙着组织录制最新的一期科普视频。“这期的题目是《科学监测,助力水环境减污降碳》,我们在视频中会为大家展示与水环境相关的一些监测实验。”赵莉说,他们希望通过这期内容呼吁公众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还有现在经常提到的‘双碳’目标,其实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减少碳排放量,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也是在助力‘双碳’。”

赵莉 | @天津生态环境

单位: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心实验室

平台:微信公众号“天津生态环境”

粉丝:5万+

涉及方向: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生产生活

把科研做成科普

这不是赵莉第一次通过视频进行“云科普”。“之前,我应邀参加了‘开学第一课’的录制,我在节目中带领小学生亲手参与水监测实验。”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内,赵莉将一个个复杂的实验问题讲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看到身穿白大褂的“科学家”一边认真做实验,一边亲切作讲解,屏幕前的小朋友们都被深深地吸引了。

“接触科普工作应该是在2017年。”赵莉回忆说,那几年,天津的空气质量令人担忧,尤其是冬天,大概有一半的时间都是雾霾天气,所以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度也特别高。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制定了《关于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指导意见》,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成为全国第一批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单位之一。“国家希望通过科普开放活动,让公众走近监测工作、了解监测程序、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公众对环境质量监测科学性、准确性的理解,进而可以积极履行环保责任,共同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作为长期工作在生态环境监测一线的科研人员,赵莉具有143个环境监测项目的上岗资格,被生态环境部授予了“技术骨干”称号。于是,科普工作的重任也就落在了她这位行家里手的身上。

有人觉得,像赵莉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做科普就是“小菜一碟”,掌握领域内前沿知识的人给公众讲解一些皮毛,难道还不容易吗?而赵莉却说,做好科普其实并不容易,为了能把自己的科普工作做好,她着实下了不少功夫。

做环境监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光靠说不仅不够直观,而且还会非常枯燥。“取样、分析、数据解读等,每一步流程我都会尽可能地选取公众感兴趣的部分,首要的是‘接地气’。”策划内容、组织语言、设计实验……为了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将深奥的科学问题讲明白、说生动,赵莉经常陷入苦思冥想之中。

“刚开始接触科普工作有无从下手的感觉,简单地说就是不知道怎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给讲明白,突然有了一些想法是在对受众进行分类后。”赵莉介绍说,比如对小学生,他们更喜欢动手参与,就要在讲的过程中设计一些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小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针对大学生,尤其是环境专业的大学生,就要结合他们所学的课程讲讲如何将他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针对老年人,他们更关注的是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的方式,那就要从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污染物的来源、危害讲起……

“经过几次实践后,收到了良好的反馈,这就提升了我在科普工作上的信心。”赵莉说,现在再做科普工作就十分得心应手了,“我们还会根据特定团体的参观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当然,我们也会随着环境研究热点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随时调整讲解的内容。”

把科普做成科研

赵莉所在的中心实验室不仅承担了天津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京冀以及周边地区的样品也会送到这里来,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即使是这样,赵莉也愿意挤出时间做科普。她告诉记者,她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多年,经手了无数的样品和数据,直接或间接地治理了许多的污染案件,但这些都是“冷冰冰的”。“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9年,我们在幼儿园开展关于水知识的互动课堂,孩子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和积极回答问题的稚嫩童声,让我对科普工作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体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然走近学生们的机会不多了,但赵莉始终都惦记着如何能再将实验带到他们身边。“我们做监测,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治理和改善环境,而科普的目的也是如此。”赵莉说,与单一的埋头干技术、出数据不同,科普能唤起更多人从主观上关注环境、保护环境,“我们把实验室里冷冰冰的技术和数据转变为生动的语言,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从环保的旁观者变成环保的参与者和监督员。”

由于线下活动受场地等因素制约,赵莉便开始探索“云科普”这个新形式。“环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当然是传播面越广越好,视频科普的方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大家在哪儿都能看到,这样的形式一定会很受欢迎。”现在,赵莉和团队已经开始尝试自己制作科普短视频,“目前已经完成了两期——《科学监测,助力水环境减污降碳》、《节水降碳,绿色发展,共建美丽家园》,之后会陆续上传到视频平台。我们希望可以分享一些有关环保的有趣知识,更希望能以此给大家一点生活上的启迪和帮助。”

我们从赵莉的言语间能感觉得到,科普对于她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义务活动,更是一份使命。“我们计划继续壮大科普队伍,把线上和线下两种不同的形式利用好。”赵莉说,未来的科普工作一方面是要走出去,比如说进学校、进社区,丰富不同群体的生态环境科学教育活动,推动知识普及向价值引导和能力养成过渡;另一方面就是做好系列主题科普视频,利用无限的网络平台,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赵莉对记者说,科普工作任重道远,“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将环保的知识和观念内化到人们的意识中,让每个人都能勇担历史重任,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生态文明。”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科普公众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公众号5月热榜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