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河北区坚持人才工作围绕大局服务中心

2022-10-10撰文李瑞婷摄影何北轩

求贤 2022年9期
关键词:人才评价工作

撰文/李瑞婷 摄影/何北轩

本刊讯今年以来,河北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紧密围绕服务河北区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海河人文地、活力新河北”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智力支撑。

近年来,制定出台了《关于引进优秀人才到河北区发展的普惠性补贴暂行办法》、《河北区关于培养教师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河北区关于培养医务工作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扎实开展“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系列服务,为各级各类人才提供便捷化政策咨询、高效化项目申报,组织人才慰问和免费体检,开通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绿色通道,提供人才公寓,发放奖励补贴,优化人才服务政策。深化校地合作,引进高校青年干部到河北区任职、挂职交流,与清华大学签署并挂牌社会实践基地。人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工作成效显著,15家企业入选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名单,18家企业加入天津市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3名企业家进入天津市企业家队伍“111”工程新型企业家培养名单,113名企业家成为河北区“优秀企业家”培养对象。在完善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的评价机制上,探索形成“一四三三”人才评价工作思路,强化政治引领,服务中心大局,在人才工作的“引、育、留、用”上以人才评价创新助力人才强区建设。

一个核心,永葆政治本色

一是保持战略定力,建设人才强区。保持战略定力是统筹全局,为实现长远战略目标的恒久能力;是系统协调,实现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的智慧能力;是对标对表,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能力。河北区聚焦“海河人文地、活力新河北”建设,突出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智能科技为引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优势产业为支撑,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建设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现代新城区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是坚持党管人才,发展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河北区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统筹下,完善各类人才发展和规划,设立人才工作专班,陆续制定一揽子计划和办法,协调各职能部门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内部的结构关系,为区内形成竞相成才机制提供优质平台和服务。

三是着眼长远发展,壮大人才队伍。伴随着经济加快转型,河北区逐渐在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创业创新领域发力,在推进河北区从传统人才结构向人才强区的现代化结构转型时,明晰区内人才现状,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和作用,尤其是具有高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清晰河北区发展定位,布局长远发展,壮大人才队伍。

四个向度,点燃创新引擎

一是以机制保障评价。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依据《河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拟定相关政策、措施文件,力求到“十四五”末,党管人才的运行机制更加完善,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基本成熟,人才政策法规体系臻于完备,人才社会环境明显改善,对外来人才智力的吸引力切实增强,人才活力、效率、贡献率大幅度提升。创新保障机制,促使区内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用好人才评价 “指挥棒”,营造具有河北特色的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

二是靠专业支撑评价。河北区人才总量近10万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占比近七成,其后依次为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党政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在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时,通过“有效谈话”方式形成立体多维人才画像,实现人才与岗位的高度匹配。各职能部门对人才类型的资历、阅历、学历、技能要求提出精准化、科学化、务实管用的评价标准。防范“不规范”问题,从发布岗位到聘任结束全过程,严格专业化程序管理。建立以代表性、突出性成果为导向的人才高效识别机制。充分考量和评价实用性成果、原创性成果、团队性成果中的实际贡献是不是能经得住工作实际的考验,是不是能实际解决工作所需,是不是能对未来工作有前瞻性意义和价值。

三是用人才评价人才。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借助产业(人才)联盟,建立以同行专家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体系,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等为重点,“破四唯”与“立新标”同步并举,讲求实实在在的成绩,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形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尊重和体现人才价值的评价机制,完善与其贡献相适应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分类评价、业绩导向, 建立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人员考核评价制度,探索制定特殊优秀人才认定标准,打破人才发展“天花板”,构建“人才评价人才”螺旋式上升的良好局面。

四是使社会认可评价。落实人才工作责任制,健全人才工作立体化考核监督机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实绩”、“定性+定量”等综合考评方式,定期对人才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估,灵活运用实地考评、社会评价等手段,提高指标考核的科学性,突出差异性和针对性,提高考核工作的精准度,切实加大人才工作考核监督力度,确保考实考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竞进的内生动力。健全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干部的评价与培养,坚持“赛场选马”,在基层一线、吃劲岗位上锤炼本领、磨砺意志,使党政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的评价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形成社会认可人才评价、社会信任人才评价,社会维护人才评价的良好氛围。

三个属性,把握历史规律

一是永恒不变的人民性。人才评价工作是牵动人心的,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河北区坚持对有志于为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贡献力量者进行引进、培养、考核和任用。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民评价和监督的良好环境,要把群众公认的爱党爱国、清正廉洁、成绩突出的人才及时评价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人才评价的实效。

二是充分彰显的制度性。将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结合,实现人才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秉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选人用人观念,使人才在劳动的过程中充分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在融入建设氛围和奉献的实际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三是面向未来的建设性。增强河北区发展的话语权、竞争力,关键还是在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置于人才评价之中,前瞻性地完善、细化重要指标,有力保障人才评价高质量发展带动人才工作的创新性发展。

三个着力,擦亮实干底色

河北区在人才评价的组织工作中,从“站位有高度、号脉真需求、深化善机制”出发,强化政治引领,服务中心大局,真正将“人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理念贯穿于完善河北区人才发展体系的始终。保持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势因素,着力破解机制发展桎梏,创新河北特色型人才工作,探索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柔性化、科学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将更多优秀人才凝聚在河北区。将稳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形成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将人才理念从凭借数量占优势转向质量取胜,从培养能够应对风险挑战、能担大任、可堪大用的人才方向发力。

猜你喜欢

人才评价工作
人才云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不工作,爽飞了?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毛遂自荐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