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护生老年护理就业意愿的策略研究
2022-10-10周兰兰
周 洁,周兰兰
(浙江省海宁卫生学校,浙江 海宁 314000)
2020年11月27日,孙春兰副总理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到“十四五”末,我国预计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是未来护理队伍的主力军,也是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主要的储备人才[1]。本研究以中职护生为对象,分析影响其老年护理就业倾向的正负因子,为提出相应对策,为培养老年护理专科人才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浙江省湖州、绍兴、温州、金华及嘉兴5个地级市的5所中职卫生学校护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 475份,回收4 469份,有效回收率为99.87%。其中男生265名,女生4 204名;一年级2 063名,二年级2 031名,三年级375名;独生子女1 711名,非独生子女2 758名;有照顾老人经历的1 897名,无照顾老人经历的2 572名。
1.2 方法
利用问卷星小程序,使用中职护生基本情况、老年护理职业认知、学校教育现况、老年护理就业意愿、与老年人相关知识、对老年人的看法6份问卷展开无记名调查,然后运用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影响中职护生养老机构就业倾向的主要正负因子。
2 结果
(1)中职护生就读老年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是容易就业,多数中职护生对老年护理工作内涵的认知仍停留在低端的基础生活照顾、疾病预防与保健、康复与医疗层面(见表1)。中职护生择业时,主要参考家人的意见(49%),对老师和其他人员的意见参考较少,这可能与中职护生普遍年龄偏小有关。
表1 中职护生就读原因和就业关注点调查结果
(2)在与老年人相关知识问卷调查中,独生子女、有照顾老人经验、入学第一志愿为护理专业、参加过老年护理相关培训的护生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中职护生与老年人相关知识问卷得分情况
(3)中职护生对未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主要关注点依次是经济收入、个人发展前景、工作环境与地点等,更倾向到公立编制内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就业(见表3)。
表3 中职护生的就业关注点和就业倾向
(4)中职护生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就业的主要原因是对老年护理工作缺乏兴趣、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缺乏了解、认为老年护理工作压力大风险高、担心与老年人沟通和老年护理能力不足等(见表4)。
表4 护生毕业后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就业的原因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影响中职护生养老护理就业倾向的正向因子主要有6项:(1)专业认可度:容易就业是护生和家长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良好的经济收入、个人发展前景和工作环境等正向影响护生的就业倾向。(2)服务体验度:参加老年护理相关志愿服务和培训活动,增强体验感,有助于护生进一步了解老年服务工作,支持就业倾向。(3)照顾经验值:具有照顾老人的经验是就业倾向的正向影响因素,有照顾经验的护生掌握了更多与老年人相关的知识,更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4)技能匹配度:老年护理工作能力要求与自身技能匹配度高,更能增强护生的就业信心。(5)群体认知度:中职护生总体不排斥老年护理工作,提高其对服务对象群体构成的认识,加快健康养老理念驱动下的养老模式转变,有助于改变传统养老观念,增强老年护理相关职业对护生的吸引力。(6)编制认可度:增加公立养老机构和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编制,对护生就业有着较强吸引力。
影响中职护生养老护理就业倾向的负向因子主要有3项:(1)对工作内涵的认识度:传统养老服务内容以生活照料为主,技术含量低,对于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护生来说,排斥大于接受。(2)对从业地位的接受度:老年服务的传统印象被限定在低层次、无技术,导致岗位吸引力低,应聘人员数量少、质量差,直接影响了护生的就业倾向。(3)专业发展的制约度:相比医院护理岗位,老年护理岗位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专业晋升路径不通畅。
4 策略
4.1 转变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
4.1.1 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真情实景课堂(1)采用工作现场连线方式或应用真实典型案例,结合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将标准化病人引入课堂教学。(2)在高仿真工作环境中授课,促使学生相互配合,多方互动,激发学习内驱力,同时提高医患沟通和应变能力,使教学贴近临床。(3)结合“1+X”老年照护证书试点工作,按现代养老服务要求进行情景教学,做到课证融通,满足老年护理工作岗位需求。(4)注重教学资源积累,设计多媒体教学案例,通过线上视频教学向社会开放共享,让更多有需要的人便捷学习。
4.1.2 引校入企,产教互融,增进体验 学校充分利用行业教学资源,在医院老年病科或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开展实践教学,即把课堂搬到企业,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一年级护生可以志愿活动形式接触老年护理相关工作,二年级实施课堂学习与行业实践相交替模式,在学生阶段就体验到老年护理工作的成就感。
4.1.3 引企入校,共建共育,文化互融(1)共建老年护理实训室,建立契合行业标准的管理机制。邀请一线专业人员参与标准化病人规范制定,确定情景模拟教学方案。
(2)共育专兼职师资团队,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选派教师与养老机构护理专家结对,学习实战技能,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加快“双师型”老年护理教师队伍建设[2]。
(3)共助校企文化互融。调查显示,学生希望行业专家授课比例超过90%。学校可聘请行业专家到校开讲座或兼职授课,宣传养老企业文化,探讨孝悌文化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方案,共商“1+X”老年照护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共同开发新型教材等,形成完整的老年护理教学体系。
4.2 助推分层养老,疏通互融堵点
(1)养老服务要涵盖所有老年人,根据经济实力不同、自理能力不同个体化评估老年人需要的外部养老力量和服务内容,分层满足需求,节约社会资源,同时提升老年人的满足感和满意度[3]。
(2)养老护理职业发展需要相关部门联合,合理安排编制,开通职称互认、职称晋升通道,建立并完善老年护理岗位工作人员继续教育系统,从根本上增强老年护理岗位的吸引力,提升整体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本调查研究仅从人才培养、就业倾向的小视角关注养老服务的社会大热点,旨在寻找可行的应对策略。除以上策略外,还需民政部门及相关养老服务企业持续提高吸引力,加大宣传力度,谋求多方合作、多元发展,缓解养老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