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研究
——以广州新华学院为例

2022-10-10麦剑荣黄洛莹吴丹莹王秀岚王庭槐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舆情公共卫生应急

麦剑荣,黄洛莹,吴丹莹,王秀岚,王庭槐

(1.广州新华学院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20510;2.广州新华学院,广东 广州 520510;3.广州新华学院健康学院,广东 广州 520510)

高校学生具有聚集性强、来源广、心智不成熟等特点,容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产生身心疾病。高校应结合史蒂文·芬克提出的危机生命周期理论,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目前,高效、科学、安全、合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成为当今高校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广州新华学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进行阐述。

1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具有突发性、普遍性和非常规性的特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不能仅靠学生处和常规的医疗手段,还需高校管理者、各个部门、学生及社会公众共同参与[1],而学生流动性大的特点给高校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了挑战。

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阶段特征

基于史蒂文·芬克的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可将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危机潜伏期、危机爆发期、危机持续期和危机恢复期4个阶段(见图1)。利用生命周期理论来分析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阶段特征,建立健全其处理机制并提出应对措施。

图1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命周期

2.1 危机潜伏期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是由一系列风险因子引起的,如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集体中毒、群体外伤和群体心因性疾病等,严重影响了高校运行秩序和师生身心健康[2]。以新冠肺炎为例,在重大疫情发生前,传染源为不确定因素,学生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感染和传播了疾病,造成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1]。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和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利用数字化校园系统,借助大数据云平台对师生进行健康监测和舆情监测,若在危机发生前,师生能识别风险因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避免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影响。因此,健康监测和舆情监测是危机潜伏期识别风险因子的重要手段。

2.2 危机爆发期

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因子的暴露越来越集中,受影响的师生数量越来越多,若不能及时识别风险因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负面影响也会迅速扩大,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转。由于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舆论参与者会质疑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法,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3]。高校管理者要发挥引导作用,及时通过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真实内容,避免谣言的产生;高校决策者要当机立断,寻找事件起因,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做好资源调配工作;心理咨询部门要密切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由于对疾病缺乏认知、隔离、消息封锁等原因容易造成个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神经衰弱、焦虑等,这是诱发自杀等不良结果的影响因素[4-6];后勤管理部门要健全联防联控保障机制,为师生及时提供食品、药品和生活用品等物资[7]。高校还要及时隔离和上报急性传染病,并进行规范消杀,加强对隔离区的管理。因此,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如新冠肺炎疫情,高校要快速建立疫情防控专班组,针对疫情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快速、安全、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2.3 危机持续期

从危机爆发期转变为危机持续期,说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态势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其对师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高校管理者要采取有效措施,以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二次发生,可借助网络平台发布讲话,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正确引导舆论导向[3];师生由于隔离容易造成心理危机,需要邀请心理专家进行辅导和干预;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和其他自媒体也可利用网络平台给予高校师生精神上的鼓励,帮助其排解负面情绪。高校应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及时了解其身体状况,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校利用大数据云平台重点监测师生是否存在发热、咽痛、结膜炎等症状,并与驻点医院及时取得联系,转送了有相关症状的人员;同时,重点关注患有基础疾病的师生,了解其用药情况,及时跟进药品、医疗服务等保障情况,实行24小时服务机制。

2.4 危机恢复期

危机恢复期是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基本得到解决,但仍存在二次发生的风险,还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师生健康监测。高校管理者要对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机制和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疫情防控专班组应继续向师生传递权威、可信的信息,评价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舆情监测、健康研判、舆论引导和控制的效果,完善健康监测制度,确保在危机恢复期能及时掌握师生的健康状况;后勤管理部门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安全方面,要科学安排物资和食品的发放,避免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3 完善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机制

3.1 建立健全风险识别机制及舆情机制

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系统,利用大数据云平台及时掌握师生健康信息,研判和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走向,并建立舆情监测小组,收集舆情信息,分析师生情绪变化,把握舆情发展方向,筛选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从而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风险[8]。黄春萍等[9]的研究发现,智能手机症状监测系统在防控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哨兵作用。盛艳等[10]的研究发现,生理健康问题、网络谣言泛滥、心理健康问题和资源供应不足等是人群核心风险,其中学生群体最为突出的风险为网络谣言泛滥,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乃吉麦·买买提艾力等[11]和李永鑫等[12]认为,通过健康教育能提高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从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持理性的态度。因此,建立健全风险识别机制,并借助大数据云平台能及时识别风险因子,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师生的影响。

3.2 制订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

我校管理者已意识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性,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坚持预防为主理念,狠抓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高校应加强专业人员培训,针对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演练,清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处理方式和流程,提高师生的风险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选择合适地点建设隔离点,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一旦发现急性传染病,实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五早”预防机制,对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及时转送至隔离点[1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制订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决策、高效转送、重点隔离、追踪随访、规范消杀的反应机制,应急预案应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的准备工作、发生过程中的处置工作和事件结束后的善后处理工作、总结分析和预案更新[14]。

3.3 成立疫情防控专班组,完善决策机制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我校立即成立了疫情防控专班组,由我校校长和党委书记作为专班组组长,副校长和党委副书记作为专班组副组长,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专班组成员。专班组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团队,发挥了统一领导、统一决策、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报告的作用。专班组也要与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紧密联系,及时了解疫情最新动态,利用健康监测和舆情监测的数据进行健康研判,及时发布真实的疫情信息,传播正能量,避免谣言的产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实践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理论支持[15]。

3.4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

应急物资保障是我校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高校要完善食品、药品和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储备机制,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能迅速响应、高效应对,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应急物资满足需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物资应包括食品、常用药品、防护用品(如红外测温仪、口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等)和消杀用品等,高校应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应急物资的储备和使用情况,及时补充短缺物资[16],还需科学调整储备物资目录,灵活选择储备方式,合理调配应急物资[17];确保食物安全是预防各种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重要前提,高校应严把采购关、储存关、消毒关和加工关[2]。我校还建立了线上抗疫平台,收集师生对药品的需求信息,与医疗部门及时沟通,保证了师生的用药需求。因此,要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及时调整和反馈资源调配与使用情况,提高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5 完善身心健康评估制度

我校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就组建了应急心理支持小组,由心理专家、辅导员、级导师、班干部等组成,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并且还邀请了心理学教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平台发布了疫情期间心理调适指南,并开通了24小时心理支持平台,实现了“隔离不隔爱,云端共筑情”,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吴雪婷[3]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期是舆论达到顶峰的时期,舆情信息呈爆发式扩散,高校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网络舆情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特别是正在隔离的学生,更容易受负面信息的影响,因此,需安排教师进行团体辅导,缓解学生的恐慌心理[18]。我校校外隔离点多次举办线上音乐会,通过音乐来缓解学生压力,同时,加强对一线抗疫教师的关怀,定期对教师进行团体辅导,对有需要的教师提供条件保障其家庭成员的健康。利用线上抗疫平台,对有发热等症状的师生进行观察和随访,提供医疗支持和心理干预,让师生在疫情期间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因此,借助大数据云平台监测师生身心健康状况,精准识别重点人群,可保障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师生的身心健康。

4 结论

本文以广州新华学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探讨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针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阶段特征提出建议:在危机潜伏期建立健全风险识别机制,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在危机爆发期制订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成立疫情防控专班组,完善舆情监测机制;在危机持续期密切关注师生身心健康,引导和控制舆情信息;在危机恢复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猜你喜欢

舆情公共卫生应急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准备好应急包
消费舆情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应急预案的编制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