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终末期肾病的效果观察

2022-10-10杨海龙

健康之友 2022年19期
关键词:终末期高通量通量

杨海龙

(琼海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海南 琼海 571400)

终末期肾病是慢性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与黑便症状,心血管疾病、肾性骨病、猝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血液透析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手段,可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通过透析器在对流或弥散等方式的作用下完成物质交换,清除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可延缓病程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2]。现阶段,血液净化技术迅速发展,在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予以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预后改善作用有限,特别是对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时,难以有效清除大分子物质,需对现有透析方案予以改进[3]。高通量血液透析为新型透析方式,与常规血液透析方式比较,透析膜材料、通透性和孔径大小均存在差别,对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更为明显,可充分发挥透析效果,改善预后[4]。目前,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终末期肾病的报道有限,未形成明确定论。基于此背景,本研究纳入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将高通量血液透析和低通量血液透析的作用对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文中纳入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90例,均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前来我院就诊,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组。对照组45例,26例男,19例女,年龄60-85岁,均值(73.18±2.44)岁,病程2-15年,均值(8.16±1.24)年,透析时间6-30个月,均值(17.16±2.12)个月,原发疾病:17例糖尿病肾病,13例慢性肾小球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5例痛风性肾病。观察组45例,21例男,24例女,年龄62-82岁,均值(72.48±2.72)岁,病程3-12年,均值(8.27±1.32)年,透析时间8-25个月,均值(17.32±2.18)个月,原发疾病:18例糖尿病肾病,16例慢性肾小球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3例痛风性肾病。纳入标准:(1)满足终末期肾病诊断标准[5];(2)年龄:60-85岁;(3)对血液透析方案可耐受;(4)透析时间≥6个月;(5)患者状态良好,主动配合;(6)资料完整,数据真实可靠。排除标准:(1)心脑血管病变患者;(2)免疫系统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患者;(3)现行其他治疗者;(4)既往有肾移植手术史者;(5)中途退出研究者。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患者住院期间均行常规治疗,遵照医嘱使用铁剂、钙剂、降压药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监测患者营养状态,予以饮食指导,叮嘱患者日常饮食以低盐、低磷、低糖为原则,多摄入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对照组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使用费森尤斯4008S血透机和尼普洛FBI130U透析器,参数设置:透析超滤系数和膜面积分别为12mL·mmHg-1·h-1和1.0m2;透析液为盐酸氢盐溶液,每次透析时间为4h,每周透析3次。予以观察组高通量血液透析,所用血透机与对照组一致,透析器为尼普洛FBI150U透析器,参数设置:透析超滤系数和膜面积分别为46mL·mmHg-1·h-1和1.8m2,透析液同样为盐酸氢盐溶液,透析时长和频率与对照组一致。两组接受相应透析时间均为6个月,控制血流量为220-280mL/min,透析流量为每分钟500mL,透析期间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剂量为40IU/kg。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疗效对比

判定依据:患者接受治疗后,肌酐降幅超过25%,高尿酸、高脂血症和高磷症状改善明显,即可判定为显效;经治疗,患者肌酐降幅在10%-25%之间,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即可判定为有效;患者肌酐降幅不足10%,临床症状未出现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1-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两组微炎症状态对比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治疗前后各抽取5ml,离心处理(3000r/min),5min后采集上层清液待测,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

1.3.3 透析充分性对比

按照上述方式采集空腹静脉血,经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鳞、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和血尿酸水平。

1.3.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包括低血压、肌肉痉挛和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微炎症状态比较

患者透析治疗前,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更低,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2.3 两组透析充分性对比

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鳞、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和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透析充分性对比

表3 两组透析充分性对比

2.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终末期肾病是肾脏疾病的严重阶段,患者通常已进入尿毒症或肾功能衰竭阶段,无法有效外排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可有水电解质紊乱、胃肠道不适、营养不良症状,若不及时干预,可危及生命安全[6]。目前临床主要是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疗法进行治疗的,以维持患者生命。以往多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方案,无法清除血液内的毒素,使得毒素于体内蓄积,导致机体进入微炎症状态,影响疾病效果[7]。

近些年,临床对血液透析方案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发现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清除毒素、保留残余肾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高通量血液透析以容量控制为基础,使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透析治疗,透析器膜的超滤系数决定透析液通量高低,低通量指的是超滤系数<10mL·mmHg-1·h-1,超滤系数≥20mL·mmHg-1·h-1为高通量血液透析[8]。与低通量血液透析不同的是,高通量透析期所用聚合物膜通透性高,扩散能力强,可彻底清除中、大分子溶质,可促进毒素外排,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有效清除体内毒素,延长生存时间[9]。研究发现[10],高通量血液透析器结构独特,透析膜由亲水性聚二乙烯吡咯烷酮基团和由疏水性聚醚砜基团组成,亲水性和疏水性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可改善血液和透析膜间的相容性。微炎症状态是机体无感染症状,持续存在低水平炎症状态,以C反应蛋白改变和细胞因子活化为主要特点;终末期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免疫功能紊乱,加上感染和透析治疗的一过性,可出现免疫炎症反应,如炎性因子释放、单核细胞激活等,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影响预后[11]。因此,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控制微炎症状态。目前,临床主要是用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等指标评估机体微炎症状态的,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可大量激活炎性介质,是免疫应答和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参与者。超敏C反应蛋白经肝脏合成,是实验室采用超敏感检测技术,可准确检测低浓度C反应蛋白,反应微炎症状态敏感度高,也可区分低水平炎症状态。文中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莫酶活性低于对照组,可见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机体微炎症状态改善作用更为明显,主要是因为高通量血液透析所用透析膜通透性更高,可有效清除血液者的中、大分子毒素,降低炎症标志物浓度作用明显,进而有效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学者郭亚光等人认为[12],高通量血液透析可降低老年人终末期肾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炎症,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作用明显,再次验证了本文观点。

终末期肾病以毒素积累为主要特点,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上升,肾脏受损严重,临床多用这两项指标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血磷和尿素氮水平上升提示肾功能不全、排泄功能下降。胱抑素C广泛存在于有核细胞和体液中,仅能在肾小球滤过者被清除,其浓度不受年龄、性别和饮食的影响,可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其浓度上升提示机体代谢功能下降[13]。上述对比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鳞、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和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明显提高透析充分性。对该结果产生原因予以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所用透析膜孔径增加,清除大分子毒素能力强,透析膜变薄,可通过对流方式将小分子毒素滤出;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较,大面积透析膜可充分接触血液,清除有毒低分子作用更明显,对脂质水解酶抑制物的产生有抑制作用,也可对抑制蛋白脂酶活性的物质予以清除;此外,正负电极相互作用可提高亲水性基团对毒性蛋白和毒素的选择性吸附作用,透析充分性明显提高。学者孙军伟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鳞、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和血尿酸更低,与文中观点一致[14]。

文中进一步对比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表明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明显提高终末期肾病治疗效果,也可减少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水分和溶质的清除能力更强,维持血压稳定性,可降低低血压和感染风险,也可减少透析不充分所致肌肉痉挛,为患者透析期间的安全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予以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方案,疾病治疗效果更高,可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透析充分性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少,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终末期高通量通量
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终末期受累髋臼内陷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功能性微肽通量发现和功能验证的研究进展
高通量卫星服务专用网络的应用模式探索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对治疗有效率、Hb及ALB指标的影响研究
新一代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临床意义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深圳率先开展碳通量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