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优化膳食干预对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糖、血脂及便秘的影响
2022-10-10尹智琼方晨依陈达开
尹智琼,方晨依,陈达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21年1月开始针对行PCI治疗冠心病患者实施术后优化膳食干预,以干预开始前6个月设为对照组,干预开始后6个月设为观察组,各70例。纳入标准:(1)符合冠心病及PCI治疗适应证[3];(2)年龄50~75岁;(3)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研究获得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1)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2)存在精神系统疾病者;(3)肝肾功能不全者;(4)既往接受过PCI术治疗者。
对照组男47例,女23例;年龄(62.7±5.9)岁;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为(8.97±1.04)h;根据梗死血管类型划分,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47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13例,右冠状动脉(RCA)10例。观察组男49例,女21例;年龄(63.4±6.0)岁;发病至血管开通平均时间为(9.05±1.08)h;根据梗死血管类型划分,LAD 50例,LCX 12例,RCA 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住院期间于责任护士和患者家属共同参与饮食管理,开展低盐、低脂饮食宣教,住院期间饮食由家属或本院营养科提供,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由护理人员了解饮食情况并进行指导。
观察组予术后优化膳食干预:(1)成立膳食优化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作为组长,组员包括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及营养师。(2)全体讨论实施方案,明确职责,确定膳食调查表、宣教手册及与膳食指导手册及食谱制定指导原则。(3)患者入院后收集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及血糖等代谢相关指标,采用自制膳食调查表了解患者能量及营养素摄入情况并评估,参照食物多样化和膳食均衡原则制定食谱;同时选择专用营养软件精确计算患者每日需摄入总能量、三大营养素比例及营养素具体量。(4)基于上述证据由管理小组制定个体化食谱,并向患者及家属示范食谱使用及配餐操作具体流程,使患者能够正确理解并使用标准食谱。同时指导患者查阅及掌握营养膳食指导手册,明确健康食物及烹饪方式选择;根据食物交换份法灵活调整食谱,建立合理饮食及健康饮食理念。(5)出院后进行每周电话或微信随访,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密切沟通交流,了解并发现患者在食谱制定及执行方面存在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纠正,保证患者膳食结构合理。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BMI、空腹血糖(FBG)及血脂指标,血脂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比较两组干预后6个月便秘发生情况。便秘发生判定标准为接受3次及以上通便治疗者[3]。
1.4 统计方法 数据选择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BMI、FBG及血脂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BMI、FBG及血脂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小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BMI、FBG及血脂指标比较
2.2 便秘发生情况 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发生便秘19例(27.14%),对照组发生便秘35例(50.00%),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0.37,<0.05)。
3 讨论
血脂水平异常被认为是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存在LDL-C水平升高人群远期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风险均更高[4]。研究显示,积极有效控制血脂特别是降低LDL-C水平是改善行介入手术治疗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键[5]。目前认为,血脂水平与饮食习惯关系密切,通过构建科学饮食结构能够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佳血脂控制效果[6]。诸多研究提示,积极有效膳食干预是提高冠心病患者血脂控制效果及改善预后的基石[7]。
本研究采用优化膳食干预基于患者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措施,可最大限度纠正不良膳食结构及不良饮食习惯,有效避免疾病发生高危因素持续存在,从而达到改善介入手术效果及提高整体预后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BMI、FBG及血脂指标均小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0.05),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这表明行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采用优化膳食干预可有效控制体质量,改善糖脂代谢,并有助于预防便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