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救助制度》评介
2022-10-10杜君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对于缓解贫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巩固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有着重大意义。龙时博士自2016年读博以来,一直从事中国社会救助课题的研究,现在其研究成果付梓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真是可喜可贺。笔者细读之后,感到与以往的研究成果相比,该书有以下明显特色。
一是内容丰富。该书对中国社会救助问题做了全方位、多维度、多层面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具体而言,全书共分七章。在研究过程中,该书首先从概念解读的角度对历史视域下的社会救助进行解读,社会救助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的概念,社会救助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社会、文化等的发展变化而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对中外社会救助制度概念的考察与梳理,该书将社会救助的概念界定为:“对于那些通过自身努力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公民,国家和社会向这类公民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制度措施。”其次,该书在第三章中以中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对材料进行了充分的梳理,为以后相关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体现了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救助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救助的观点为突破口,对中国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充分解读。在四至六章中,该书阐述了中国新型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生产和灾害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内容及其实施的作用。最后,作者在第七章中以翔实的资料阐述了中国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以来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中国社会救助问题做这样全面的深入研究,在学术界实不多见。
二是提出了独立见解。学术研究贵在创新,《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确实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如作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快速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综合性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并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核心,包含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生产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在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为保障贫困群体的生存、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再如,作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救助工作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救助标准偏低、救助覆盖面偏窄、救助资金投入有限、救助经费保障与责任分担机制尚未规范等,尤其结合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这一实际情况,提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与扶贫体系的衔接依然在政策衔接、对象衔接、标准衔接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这些问题从总体上影响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整体效果的发挥。还比如,作者提出了解决我国社会救助存在问题的对策,如全面确立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权益、促进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建立中央与地方政策责任分担机制、推进社会救助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加强社会救助制度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等。作者的这些新见解,深化了对我国社会救助问题的认识,值得我们重视。
当然,作为一部学术著作,不可能尽善尽美。比如,在如何解决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问题方面,该书虽做了论述,但力度和深度方面显然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再如,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特色方面,该书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如书中对中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在史实解读的基础上进行历史反视,这既是对历史的追问,更是对现实的观照。《中国社会救助制度》虽然出版了,但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研究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