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lobal到Glocal
——外研社的海外布局之路
2022-10-10王芳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通过加强全球互联互通,建设更好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实现全球共同繁荣发展。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即将迎来十周年。回首十年,当初的愿景已逐步变成现实,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共同取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成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的海外布局工作也在此期间,扬帆出海。
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创办并主管的出版社,从1983年与牛津大学出版社签署第一项版权贸易协议至今,外研社的国际合作工作已有40个年头,是中国最早开展国际合作的出版社之一。打造了《新概念英语》《新标准英语》《书虫》《大猫》《丽声》《多维阅读》等一系列明星产品,以及一批非通用语国际合作精品图书;《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中国文化读本》《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走遍中国》等一批代表国家水准、传承中华文明、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图书以多语种形式输出海外。除中国主题文化和国际中文类产品外,外研社原创英语教材和分级读物如“悠游”系列、“丽声北极星”系列等输出到阿拉伯、东南亚等国,外研社国际合作伙伴已从欧美、东南亚扩展到“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与700多家国际出版机构及300多位海外作者建立了合作。外研社已成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国际合作项目最多的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之一。
40多年来,外研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取得了丰硕的国际合作成果。截至2021年底,外研社累计版权输出近1500余种,涵盖46个语种,合作伙伴分布于58个国家和地区,境外版税收益3000多万元人民币,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连续7次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并获得“新闻出版走出去先进单位”“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特别贡献奖”“首都新闻出版广电走出去示范企业”等重要荣誉。
● 从“点”到“面”再到“共同体”
外研社践行“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的使命,推动中外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外研社立足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发展大局,加快走出去步伐,探索市场和业务的国际化,把海外布局设点列为重要工作。
经过多轮考察和严密论证,外研社选择合作历史最悠久、业务关系最深厚的英国,作为海外布局的初始尝试。2015年9月,外研社与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共同成立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子学院,这是全球首家由国内出版机构和国外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以下简称“牛津孔院”)。
牛津孔院除履行常规的汉语教学、文化传播职能外,依托牛津国际出版研究中心及外研社在中英出版领域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出版特色活动,推动中英文化合作交流,是全球唯一具有出版特色的孔子学院。截至2021年底,牛津孔院共开设了18种中文课程,学生人数超过2500名,先后为牛津7所中小学提供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其中迪考特女子中学的教学点于2022年被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正式批准为“孔子课堂”。牛津孔院还为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出版系学生开设了“汉语与中国文化”选修课。在国际中文考试方面,牛津孔院作为当地唯一的HSK考试点,是疫情期间英国为数不多的可以通过线上参加考试的考点,考生不仅遍布全英,还吸引了国际考生的参与。运营6年间,牛津孔院工作卓有成效,累计举办超过360场文化活动,参与人数超过22000人;打造了如中欧国际学术出版研讨会、“中国出版之旅”特色夏令营项目等品牌项目;牛津孔院每年还参与伦敦国际书展、牛津文学节等国际出版界盛事,力促中英出版的立体化合作。
自2018年举办首届论坛以来,联盟年度论坛已经成为汇聚中外出版人经验和智慧的专业性交流平台,并连续写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纲要。2021年9月,在北京举办了以“深化出版合作互惠,助力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第四届联盟论坛。外研社将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互通和优势互补,通过举办高水平出版文化交流论坛和活动,把联盟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坛品牌,为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各国民心相通发挥更大作用。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以下简称“术语工程”)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重大文化工程,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牵头、十多个部委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外研社作为术语工程秘书处,组织专家团队梳理、阐释和翻译相关术语,结集出版,搭建网站和数据库,并对术语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开发,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在海内外推广传播。截至2022年5月,“术语工程”已出版10辑“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系列图书,涵盖1000余条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体现中国核心价值的术语,涉及文、史、哲领域。“术语工程”准确诠释与翻译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服务有中国底蕴和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向世界更准确地传达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厚的思想养分。
从建立牛津孔院到设立11家海外编辑部,外研社海外布局实现了由点到面的突破,“走出去”工作进入纵深发展阶段。
2018年8月,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外交部的指导下,外研社与中国出版集团、安徽出版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五洲传播出版社,以及阿尔巴尼亚奥努弗里出版社、保加利亚东西方出版社、匈牙利科苏特出版集团、波兰马尔沙维克出版集团等22家国内外出版机构,作为首批成员单位,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推动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秘书处设在外研社。联盟以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合作、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出版文化双向交流为宗旨,携手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教育、人文、少儿、科技、学术等领域代表性出版社,密切合作,互利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成立四年来,联盟成员队伍不断壮大,已发展57家成员单位,外方出版社来自13个中东欧国家,成员单位所属单体出版社超过120家。联盟成员通过信息简讯、工作会议等形式密切沟通,推动联盟取得务实合作成果。联盟在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版权贸易、加大出版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平台作用,已实现200余项版权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出版交流活动。
华觉明:创新是传统工艺保护、发展、振兴的必由之路。传统工艺的能动性决定了它总是创新求变的。长远来看,只有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传统工艺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取向。创新是传统工艺振兴的内在要求。
三是从当地读者和市场需求出发,坚持本地化特色出版。一方面,坚持从当地读者需求出发,满足本地化的选题需要。在认真研究术语图书的基础上,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与外研社共同商讨、甄选若干外国读者感兴趣的术语条目,每条术语都经过双方与专家的反复讨论,并经过匿名审读后确定,外研社邀请资深作者就这些术语撰写小型学术专著,施普林格团队负责审读、调整语言以更符合海外读者的阅读习惯,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形式出版,纳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旗下的Pivot期刊,利用其全球发行渠道进行全球营销推广;另一方面,坚持从当地市场需求出发,进行本地化的发行、推广和宣传。“术语”系列图书的尼泊尔语—英语双语版由尼泊尔中国主题编辑部在当地出版发行,尼泊尔出版社充分利用其在当地的发行渠道,联系当地报纸和网站进行新书宣传,利用当地书展等进行新书推广,在尼泊尔的主流华文书店、华文学校图书馆都能见到“术语”系列图书的身影,从2018年出版至今已累计销售5000余册,偏学术性的中国文化类图书在当地的出版市场能取得这样的销售成绩已非常亮眼。
2016年8月,外研社与保加利亚东西方出版社达成合作,外研社第一家海外中国主题编辑部正式成立。双方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从选题开发、翻译出版到营销推广全流程合作,实现了预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017年,保加利亚中国主题编辑部外方社长柳本·科扎雷夫荣获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时任编辑部主任、翻译家韩裴荣获青年成就奖。保加利亚主题编辑部模式的成功,为外研社海外设点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即依靠本地团队运营管理,结合所在国市场需求和受众特点,开展本土化出版和营销,推动产品进入当地主流渠道。自此,外研社“走出去”工作开始加速,相继在法国、匈牙利、罗马尼亚、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墨西哥等11个国家设立中国主题编辑部或出版中心,海外布局迈出坚实的一步。韩裴先生是外研社最忠实的合作伙伴之一,他是保加利亚著名翻译家、汉学家、作家,精通汉语、英语、俄语等多门语言,他生前与外研社合作翻译出版了《红楼梦》《七侠五义》《围炉夜话》《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系列等中国文学文化著作的保加利亚语版,帮助当地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中保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不到十年的时间,外研社从成立出版特色孔子学院、设立海外编辑部,到联合50余家出版机构,共建互联互通、双向交流的国际出版共同体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织就了一张充满活力的文化传播网络,不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风貌。
● 探索Glocal国际传播路径
截至目前,术语系列图书及《中医文化关键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关键词》《看不懂的中国词》等衍生产品已对外输出32个语种,其中70%以上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语言。外研社还与施普林格集团联合开发了英文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面向全球线上线下同步发行。术语系列图书已成为外研社输出语种最多、输出区域最广的标志性“走出去”项目,为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2016年全市道路尘土残存量的均值为14.8 g/m2,比2015年全市均值17.0 g/m2降低了12.9%,作业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图1为2015年、2016年北京市道路尘土残存量监测值。
目前,外研社11家海外编辑部已累计出版近百种图书,虽然一些“一带一路”国家的出版市场并不大,但外研社的这些图书出版后均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法国等国家,如法国编辑部出版的插画版《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图书,图文并茂、印制精美,装帧设计具有东方特色,很好地迎合了法国读者的审美和阅读需求,销售业绩令人鼓舞。除图书出版外,各编辑部开展了如“中保书界”网站建设及法国尼斯“中国书架”等业务,多渠道推动与对象国的出版文化交流。
二是坚持国际化推广路线。《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二辑)》首发式在印度世界书展举办,汉学家狄伯杰称术语是串起“中国文化项链”的颗颗珍珠;第三辑在伦敦书展亮相,BBC中文译制部前主编、汉学家柯鸿冈表示,术语有助于外国人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与内容,客观、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第四辑则在阿布扎比书展上与读者见面,阿中学者还围绕术语,就阿中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及其当代价值展开精彩对谈。这几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疫情前的各大海外国际书展,都成为术语系列图书海外签约或各语种新书发布的舞台。
一是国内出版与国外输出同步推进,出版一辑,推广一辑。从《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一辑)》在国内出版之初,各语种版权输出工作就随之启动,这源于外研社对术语系列图书品质的信心。正如夏威夷大学哲学系安乐哲教授所说,术语工程集合了一批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国内外顶尖学者,筛选、研究和解释这些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具有架构性意义的词汇,用易于口头表达、交流的简练语言客观准确地予以诠释,这是学习中国哲学思想,并且希望能够细致、准确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读者所急需的。此外,精准、地道的英文译文,也为一些小语种国家翻译术语提供了参照,降低了翻译难度。真正好的东西不愁走不出去,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术语工程的推广,是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从Global到Glocal之路。
写这点时,伟翔有异议,他说:“我哪敢啊?养活老婆孩子可是我应尽的义务。”我满意地亲了他一下,说:“这种心态就对了。还有,不能动不动就提离婚,不能有当陈世美的心思,想也不行!”
(2)紧扣基础业务展开业务信息库建设。应当借鉴公安机关人口管理信息系统、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失踪人查询信息系统、赃物查询系统等信息库的建设经验,进行基础业务信息库的建设。基础业务信息库的建设,应当结合具体日常业务中职能部门日常工作流程和内容的信息化转型。在此基础上,再针对职务犯罪调查进行定位开发基础信息库。
如果把外研社设立的中国主题编辑部、孔子学院等,看作是物理意义上的海外布局,那么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和联合国内出版机构一起“走出去”的举措,则是在内容和渠道方面的海外布局。
作为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的出版社,外研社在中国主题、文化出版方面的内容并不是特别丰富。近年来,外研社把外向型内容建设作为重点工作。除了持续提升术语工程品牌传播力之外,强化与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联合策划中国主题学术类产品,特别是当代中国选题,直接面向国际市场出版发行。从2012年至今,外研社推出《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概论》《琉球冲绳交替考》等50余个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这些图书正在翻译成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多个语种,进入国际学术视野。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强调,要“高扬互利共赢之帆,把稳团结合作之舵”。外研社也怀抱开放合作之态,充分发挥海外渠道优势,联合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集团、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中信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等国内出版机构和国际儒联等学术文化组织,向法国、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墨西哥等国家输出《中国共产党如何改变中国》《中共历史探微》《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历程》《南京大屠杀史》等重要图书,推动中国主题图书融入国际出版市场;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论语》《道德经》《诗经》等以波斯语、僧伽罗语、孟加拉语、罗马尼亚语等输出,向世界讲述丰富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苏童的《米》、莫言的《生死疲劳》、王刚的《英格力士》、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鲁敏的《此情无法投递》等以阿尔巴尼亚语、匈牙利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等输出到“一带一路”国家,向这些国家推荐中国作家,增进中外文学交流,促进文明互鉴。
此外,外研社借助多语种翻译出版优势,承接了多个政府互译项目。中外图书互译项目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手段。在项目框架下,外研社规划了一批体现经典性、人文性和时代性的中外互译出版图书,目前已实现30部图书的出版,为推动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通过互译项目的牵引机制,撬动了一批“一带一路”对象国的作家、学者、译者、汉学家、出版人等高级出版和翻译人才资源,为深化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出版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再次,确定核心目标。每一名问题学生背后都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造成了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在确定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目标后,我们要拨云见日,找到那个深层次的原因,并根据这个原因确定核心教育目标,以便解决根源性问题,把力量用在刀刃上。根源性问题不解决,所有工作都是隔靴搔痒。
摘 要: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保持积极的创新思路,不能继续按照老旧的灌输式方法来完成。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肯定,同时能够在教育的可靠性、可行性方面获得良好的提升,针对未来教育的进步,能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师生素质的共同提升方面,均能够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能为教学指出更明确的方向。
“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是外研社的出版使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下,外研社坚持国家站位,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形成了从Global到Local再到Glocal的特色出版之路,为中外文化交流架设桥梁。在新时期,外研社将继续秉承开放共享的合作态势,依托已有的行业平台和资源,不断推进国际文化共同繁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