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帛书《易传·缪和》考释四则
2022-10-10蔡卓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具有珍贵价值的文物,其中也包括了数量可观的早期简帛写本文献。这些文献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经部、史部和子部等领域的典籍,《周易》经传亦在其内。这批易学文献是写于帛书之上的,值得注意的是,六篇帛书《易传》文献绝大部分为传世文献所未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对象《缪和》即为其中一篇。目前,学界对帛书《易传》文献的考释工作已取得丰硕成果,对于我们了解帛书《易传》提供了很大方便。不过,帛书《易传》诸篇依然存在一些文义有疑和解释未通的地方,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笔者不揣鄙陋,试为之论说,以就正于方家。
“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是深度贫困地区金融反贫困的范例,其成功经验在于打通“银行—农户”贷款的绿色通道,破解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困境,以撬动金融资本、发展普惠金融为出发点,以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为落脚点,为政府主体单一扶贫模式向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扶贫模式转变提供有益思考。
一、“夫《易》,眀君之守也”考释
《缪和》第一章云:
其中,“夫《易》,眀君之守也”中的“守”字应如何解释,是一个颇可探究的问题。目前,学界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解释为“依靠”
;二是解释为“守护不失”
。结合上下文来看,这两种解释似乎都有可以继续思考的地方,“守”字能不能释为“依靠”仍需进一步论证,而“守护不失”的解释则和此段的文意不太契合。
有研究表明,父亲参与幼儿教育活动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父亲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语言运用、交流沟通等方面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母亲。当然,父母参与幼儿教育的行为与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经济资本和家庭出身等因素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5]。而父亲参与度往往与社会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观念在社会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男子被定位为负责在外打拼、挣钱养家糊口的角色,照顾孩子的任务都交给了母亲,父亲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较少。许多男性家长认为,相夫教子是妻子的份内事,因此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尤其是当幼儿园召开家长会和举办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时,孩子的父亲鲜有参与。
首先,从音韵字义来看,“守”与“道”音近可通。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指出:
《知北游》篇:“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曰:‘臣有守也。’”念孙案:“守”即“道”字也。《达生》篇:“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是其明证矣。道字古读若“守”,故与“守”通。
此说富有启发性,“道”的上古音属于定纽幽部,“守”则属于书纽幽部,从声韵关系上来看,二字是准旁纽叠韵关系,音近可通。“道”所从声旁为“首”,二字谐声,古籍文献中也有“道”和“首”相通的例证。王念孙曾在《读书杂志》中予以举例说明:《会稽刻石文》“追道高明”,《史记·秦始皇本纪》作“追首高明”。除此之外,还有:《逸周书·芮良夫》“稽首谋告”,《群书治要》作“稽道谋诰”
。同时,“首”与“守”是双声叠韵的关系,二字可通。因此,“道”与“守”也是可以相通的。那么,“道”字为什么会写作“守”呢?笔者推测,有可能是在流传过程中,“道”字的形旁脱落,先写为“首”,然后由于音近通假,又写为“守”。就语义而言,“道”在此处是泛指道理、方法。“夫《易》,明君之道也”的意思是,《周易》体现了圣明君主的道理。换言之,《周易》蕴含的“道”是一种君道。
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以规范性、适量性、可视性和通用性为原则,以不熟悉本地道路和周围路网结构的司机为设计对象,使参与者能正确、快速地捕获行车方向、所到目的地、行车距离等信息,并加强对司机的诱导作用。
其次,将“守”释为“道”,与上下文意契合。“夫《易》,眀君之守也”的后文是:“吾□慧不达问,学不上与,恐言而贸易,失人之道。”此处系“先生”对缪和的谦辞之语,其中的“人之道”正与上文“明君之守”相对应,这也为“守”释为“道”提供了佐证。
(11)故《易》之失鬼,《乐》之失淫,《诗》之失愚,《书》之失拘,《礼》之失忮,《春秋》之失訾。(《淮南子·泰族训》)
二、“恐言而贸易,失人之道”考释
关于《缪和》第一章“恐言而贸易”中的“贸易”,研究者的解释不尽一致。邓球柏认为,它的意思是“贸然”
;赵建伟将其解释为“贸然轻易”
;丁四新则将“贸易”二字分开解释,认为“贸”的意思是“杂乱,混杂”,“易”的意思是“轻易,轻率”
;宋立林认为,“贸易”是“贸贸”之误,因“贸”和“易”意义相近而致误,“贸贸”引申为“轻率,考虑不周”
;张政烺将其解释为“变换”
;于豪亮则解释为“错谬”
。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诸位学者或将“贸易”看作一个词,或将“贸易”理解为两个词。其中,邓球柏将“易”释为“然”,尚需进一步论证;张政烺将“贸易”释为“变换”,从上下文意来看,似乎不太合理;于豪亮将其释为“错谬”的依据,似乎也不太充分;而宋立林认为“贸易”是“贸贸”之误的观点,则涉及到文本改动,可聊备一说。
笔者认为,丁四新将“贸”“易”二字分开解释的思路值得重视,同时,“易”字应当下读,这段话的断句是:“恐言而贸,易失人之道。”我们之所以主张“易”字下读,是因为“贸易”语义难懂,致使众说纷纭,而“易”字下读,句意就变得清晰明白。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贸,犹乱也,交互之义。”
可见,“贸”有杂乱不明的意思,“易”的意思则是容易、轻易。
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出的结果,选取2005,2010与2015年淮海经济区旅游经济和城镇化的耦合度,并借助ArcGIS聚类工具对测度结果进行可视化(图1).
笔者认为,这里的“守”当释为“道”,主要理由有三条:
就先秦两汉时期儒家经典并列出现的数量来看,可以分为二经、四经、五经、六经四种情况。二经并称,最常见的是《诗》《书》并称;此外,偶尔能够见到其他两类文献并称的组合,这主要出现在秦汉时期的文献中。四经并称,则往往是“《诗》《书》《礼》《乐》”并称,而不见《易》和《春秋》。例如:
近年来,已有文献报道ZIF-8 MMM应用于气体分离领域,但在超滤膜领域却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本文通过制备纳米尺寸的ZIF-8并与PVDF材料制备了高性能混合基质超滤膜,通过实验考察了ZIF-8对PVDF超滤膜的影响,同时深入研究不同粒径的ZIF-8对所制备的MMM的不同改性效果并且探究其机理。
三、“书春秋诗语”考释
《缪和》第三章云:
这段话中出现了《书》《春秋》《诗》等儒家经典相并列的情况,由于前文残损较为严重,尚无法判断残损部分有无《易》《礼》《乐》之类的称呼。关于这段话,研究者的主要分歧是在于“语”应如何理解。目前大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语”是一种文献,和其他经典并列,即“《书》《春秋》《诗》《语》”,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可视为主流观点;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语”不是一种文献的名称,它并非特指,而是一个表示语言内容的普通名词,即“《书》、《春秋》、《诗》语”,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赵建伟
、陈剑
。我们认为,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则需通过对相关典籍中儒家经典并列出现的用例进行考察,来判断“语”的正确含义。
关于该章中“人之道”的具体内涵,学界的观点也不一致。连劭名认为是“礼”
,刘彬等则认为是“做人的道理”
。在先秦传世文献中,《中庸》和《孟子》都曾对“人之道”进行了阐述。《礼记·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孟子·离娄上》云:“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中庸》认为“人之道”是“诚之者”,即“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孟子》认为“人之道”是“思诚者”。廖名春指出,《孟子·离娄上》中的“思”当作“使”,“使诚”和“诚之”一样,都是“做到诚”的意思
。是为确论。《缪和》中的“子”,作为战国中晚期的儒家后学,受到《中庸》和《孟子》的影响是符合历史逻辑的。同时,“做到诚”放在《缪和》此处,也是十分符合文义的,因为这里“子”对缪和所表达的意思是:由于自己智慧和学问不足,如果强为之说《易》,恐怕会说得杂乱不明,很容易就丧失以做到真诚为核心的“人之道”。
(1)赵衰曰:“郄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2)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弢》。(《庄子·徐无鬼》)
尽管同位素示踪法应用广泛,但仍存在局限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往往需配合其他技术才能发挥作用。在中学教材中,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即是将稳定同位素示踪法与平衡密度梯度离心技术相结合。将含有14N和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液,在浓缩的CsCl溶液中进行高速密度梯度离心。在离心的过程中,DNA由于受到离心力场的作用,聚集到溶液密度等于其自身浮力密度的区域。因子代DNA含有不同N标记的亚基,其密度也就不同,致使结果出现不同位置的条带,进而可通过紫外照相及紫外扫描确定条带位置。最终结果表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即每个子代只得到亲代的一个亚基且世代稳定遗传[5]。
(3)夫《诗》《书》《礼》《乐》之分,固非庸人之所知也。(《荀子·荣辱》)
(4)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礼记·王制》)
四经并称,亦见于出土文献。例如:
图像识别技术是以提取拉铆销位置周围图像的主要特征为基础,并将待识别图像与图像库的有限特征参数进行匹配,从而达到铆接位置识别的目的。计算机图像识别分为离线训练和在线识别两个步骤,每个步骤分别设计了相应的应用程序。程序核心是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算法。其中图像特征提取及离线训练方法直接决定了图像识别的准确性。铆接位置识别程序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5)《诗》《书》《礼》《乐》,其始出皆生于人。(郭店楚简《性自命出》)
(6)而《诗》《书》《礼》《乐》不□百扁,难以致之。(马王堆帛书《要》)
五经并称的情况则相对复杂,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没有《易》,另一种则是没有《乐》。例如:
(7)《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荀子·劝学》)
相比于传统火电厂、化学电厂而言,光伏发电系统不仅噪声较小,而且对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非常小,易于保养,运行期间能耗较少,但易受到当地天气、地理位置等影响。
(8)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史记·儒林列传》)
六经并称比较常见,无论是在传世典籍中,还是出土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例如:
(9)《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庄子·天下》)
(10)观诸《诗》《书》则亦在矣,观诸《礼》《乐》则亦在矣,观诸《易》《春秋》则亦在矣。(郭店楚简《六德》)
生物过滤介质必须保持适当的湿度,以利于微生物生存。在臭气进入布气管之前通过增湿器对臭气进行增湿以确保生物过滤介质有足够的湿度,运行过程中滤池下部积水,经排水泵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再次,将“守”释为“道”,与全篇所表达的思想观念相吻合。《缪和》虽然亦有论及道德修养之处,但总体而言,该文对政治观念的阐述无疑是占据主体地位的,这也成为其思想学说最突出的特点,而与《二三子问》《系辞》《衷》《要》迥异。《缪和》的许多章节都是在探讨君主如何从《周易》中汲取统治方法和治国经验的,“子”在解释《周易》卦爻辞时,也往往将其与政治思想联系起来。因此,在第一章甫一开始,“子”便把《周易》定性为“明君之道”,并将这一观点贯通全篇。从以上三点来看,我们将《缪和》第一章中的“守”释为“道”是合乎情理的。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均具有崇高地位。虽然在经书并称时的具体数量有多寡之别,一些作者对其性质的界定亦有所出入,但是一般都将之视作具有同等地位的重要典籍,并由此形成了两个主要特点:第一,这些典籍均被归入同一类别,并且要高于其他著作,该类别之外的典籍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第二,这些典籍相对固定,并非随意一部著作都能够轻易进入经类行列,它需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甚至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并称次序。我们发现,在上述经书并称的文献中,无论数量多寡,都没有《诗》《书》《礼》《乐》《易》《春秋》之外的著作参入,这些并称的典籍都是得到当时的文化精英所广泛认可的经典著作。
霍西煤田义棠矿位于晋中介休市义棠镇刘屯沟,井田东西长7.350 km,南北宽3.800 km,井田面积17.726 3 km2。区内构造较为简单,主体构造大西庄背斜为一闭合而完整的背斜,走向为北西-南东,发育17条小型正断层,断层倾向以NW向为主,NEE向次之。F3断层落差为40 m,其余断层均落差较小,变化范围为5~12 m。断层延伸长度变化较大,最长为F7断层,延伸长度2 450 m;最短为F13断层,延伸长度250 m(图1)。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山西组,地层平缓,倾角5°~15°。
四、“粉白黑涅”考释
《缪和》第四章云:
如此看来,认为《缪和》中“《书》《春秋》《诗》”之后的“语”是一种文献的观点,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和古书通例。一方面,我们尚未见到有六经以外的文献与之并称出现的证据;另一方面,如果《语》确实能够和《书》《春秋》《诗》相并列,应当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典籍,它出现的频率也会很高,而不可能只在《缪和》出现一次。因此,我们认为,这里的“语”并非文献名称,而是表示言语的意思,就此而言,赵建伟、陈剑两位学者的观点是可取的。我们还认为,这里的“语”字当从下读,“语盖曰”是对《书》《春秋》《诗》内容的概括,它们主要阐述了美恶、利害是判然有别的道理。
这段文字有一定残损,同时,“粉白黑涅”的语义较难理解。在先秦两汉的传世文献中,也有类似“粉白黑涅”的表述。例如:
(1)简郑、卫之处子娥媌靡曼者,施芳泽,正蛾眉,设笄珥,衣阿锡,曳齐纨,粉白黛黑,佩玉环……。(《列子·周穆王》)
(2)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长袂拂面,善留客只。(《楚辞·大招》)
(3)彼郑、周之女,粉白墨黑,立于衢闾,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战国策·楚策三》)
腹腔镜输尿管切开联合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单侧肾输尿管结石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结石的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由于病例 数少,后其在增加病例的基础上,与经皮肾镜手术、单纯输尿管软镜手术进行比较研究,将进一步证实其在肾输尿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4)令妇人傅白墨黑,绣衣而侍其堂者二三十人。(西汉贾谊《新书·匈奴》)
(5)尝试傅白黱黑,榆铗陂,杂芷若。(西汉贾谊《新书·劝学》)
(6)虽粉白黛黑,弗能为美者,嫫母、仳倠也。(《淮南子·修务训》)
以上所引文例主要有三组异文,它们分别是“粉”与“傅”,“黱(黛)”“墨”与《缪和》中的“黑”,“黑”与《缪和》中的“涅”。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虽然《缪和》此处有一定残损,但从其他文献的相关用例来看,无论是“粉”“傅”,还是“黱(黛)”“墨”,都应该用作动词。《大招》的“粉白黛黑”和下一句“施芳泽只”,都是动词加名词的动宾结构;而诸如《战国策》《新书》《淮南子》的用例,“粉”“傅”和“黱(黛)”“墨”都要释为动词,这样才能语义通顺。西汉桓宽《盐铁论·国疾》:“秉耒抱臿,躬耕身织者寡,聚要敛容、傅白黛青者众。”亦是明证。范祥雍认为,“粉”和“傅”二字相通,为一声之转
。实际上,“粉”在文部,“傅”在鱼部,二字韵部差距较大,也没有相关文例可以参证,因此,认为它们音近相通并不妥当。《大招》:“粉白黛黑。”王逸注:“傅着脂粉,面白如玉,黛画眉鬓,黑而光净。”
王逸的解释虽有增字为训之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将“粉”释为动词。《说文解字·米部》:“粉,傅面者也。”
“粉”本来是指傅布在脸上的粉末,由此可引申出粉饰、涂敷之义。如西汉扬雄《太玄经·视》:“次四,粉其题䪻,雨其渥须,视无姝。”
由此可见,“粉”可用作动词,表示“以粉傅面”。就此而言,“粉”和“傅”应当只是义近通用的关系。
关于“黱(黛)”与“墨”的异文问题,历来不乏讨论。比如,《战国策·楚策三》中的“墨黑”,有版本亦作“黛黑”
。王念孙指出:“‘彼郑、周之女,粉白墨黑。’鲍注曰:‘黑言其发。’姚曰:‘别本作黛黑。’念孙案:别本是也。《说文》:‘黱,画眉也。’《玉篇》:‘黛,同黱。’《楚辞·大招》及《列子·周穆王》篇、《鸿烈·修务》篇并云‘粉白黛黑’,郭璞《子虚赋注》、《文选·西都赋》注、《史记·司马相如传》正义、《后汉书·班固传》注、《艺文类聚·人部》、《太平御览·人事部》引《策》文作‘粉白黛黑’。”
王氏旁征博引,以一系列证据来力证此处作“黛黑”。朱季海却不赞成王念孙的观点,认为王念孙所引诸书,或比《战国策》的张仪之语晚出,或为伪书,皆不足为据;朱先生指出,“墨黑”是战国时就有的用法,而“黛黑”则是西汉以来的后出之语
。笔者认为,这里的异文当以“黱”为本字。徐锴《说文解字系传》:“黱,画眉墨也。”
“黱”本指用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后引申为动词,专指画眉。“粉白黱黑”的意思是以粉敷面助其白,以黱画眉增其黑,后泛指女子修饰容颜、精心装扮。
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活动形式要尽量的丰富,内容要新颖,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活动形式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活动兴趣和参与欲望,多方位展示学生的才华,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才能充分发展,对班级活动的教育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多涵盖一些教育性的知识,再让学生亲身融入到活动中来,才会获得有利于其形成思想认识和道德习惯的感受和体验。
在《缪和》第四章“粉白黑涅”中,“黑”“黱”谐声,“黑”字应释为“黱”;“涅”义同“黑”,表示黑色。“粉白黑涅”与“粉白黱黑”一样,都是形容女子精心装扮。此处前文虽然有所残缺,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这段文字的大意是:“有土之君”“布衣”不能像大禹一样辛劳谦下,同时,这些人的妻子儿女喜欢修饰容颜,像这样沉溺于享乐的人是无法取得名震天下的功业的。
综上所述,本文对马王堆帛书《易传·缪和》中的四处语句进行了考释。我们认为,在第一章“夫《易》,眀君之守也”中,“守”应释为“道”,这句话起到了开宗明义的作用,通过“子”之语,阐明了《周易》的性质。第一章中的“恐言而贸易,失人之道”,应当释读为“恐言而贸,易失人之道”;从帛书图版的字形特点来看,“失”被误写为“夫”;结合《中庸》《孟子》的相关论述来看,“人之道”的具体内涵是指达到“诚”、做到“诚”。关于第三章“书春秋诗语”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将“语”视为文献名称,二是将“语”释为语言内容。通过考察先秦两汉文献中儒家经典并列出现的情况,可以确定“语”并非书名,而是指语言内容。第四章中的“粉白黑涅”,“黑”应释为“黱”,“涅”义同“黑”;“粉”“黱”均作动词,分别指“傅面”“画眉”。“粉白黱黑”的意思是以粉敷面助其白,以黱画眉增其黑,形容女子修饰容颜、精心装扮。
[1]裘锡圭.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叁)[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赵晓阳.帛书《缪和》篇新校释与易学思想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刘彬,孙航,宋立林.帛书《易传》新释暨孔子易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4][清]王念孙.读书杂志[M].徐炜君,樊波成,虞思徵,张靖伟,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5]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6]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增订本)[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7]赵建伟.出土简帛《周易》疏证[M].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0.
[8]丁四新.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A].儒藏(精华编):第281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宋立林.读帛书《缪和》札记[J].周易研究.2007,(5).
[10]张政烺.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校读[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1]于豪亮.马王堆帛书《周易》释文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2][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13][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4]汤余惠.战国文字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
[15]连劭名.帛书《周易》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2012.
[16]廖名春.《孟子》三考[J].孔子研究[J].2017,(4).
[17][西汉]刘向集录,范祥雍笺证.战国策笺证[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8]崔富章,李大明.楚辞集校集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9][汉]扬雄撰,[宋]司马光集注.太玄集注[M].刘韶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
[20]朱季海.楚辞解故[M].北京:中华书局,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