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及部分方言区“䂻”“挣”词源考释
2022-10-10蒋来
一、“䂻”“挣”词形的广泛存在
在吴语及部分方言区中,有一类表示填塞、钻挤、撑张诸义的方言词,发音近似。该词常写作“䂻(今音zhèng)”,也写作“挣”。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相关条目如下:
【䂻】①塞。吴语。上海[zã
]:再~下去,布袋要绷破勒。无锡薛典[zã
]:咸菜甏~~紧。宁波[za~
]:木桶漏水,用木片把孔隙~~牢。粤语。广州[ʦaŋ
]:~满个袋咯(口袋塞满了)。②钻。吴语。宁波[zã
]:狗~狗洞,猫~猫洞。③吃(贬);撑。晋语。陕西北部[ʦ
əŋ
]:吃饱了还硬往下~哩。吴语。浙江苍南金乡[ʣʌŋ
]:吃不落了还要~。客话。江西瑞金[ʦ
aŋ
]。粤语。广州[ʧaŋ
]:~爆个肚(肚子撑破)。④挤;轧。吴语。温州[ʣiɛ
]。⑤拱。粤语。广州[ʧaŋ
]:~开度门(把门拱开)。⑥绷。粤语。广州[ʧaŋ
]:~爆咗条裤(裤子被绷开)。
【䂻紧】撑住了。客话。赣州蟠龙。
【挣】①挣扎;勉强支撑。宁波[ʦã
];苍南金乡[ʦʌŋ
](脚捣断坐地下,硬挣挣不起。);象山、定海(民国刊本《定海县志》:挣,初耕切。俗谓力疾曰硬挣。犹北人言挣扎也。);厦门[ʦiã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和尚险些不曾坐个倒蹲儿,连忙的插住两脚,挺起腰来往前一挣。)②撑开;使张开。东北[tʂ(ʦ)əŋ](你挣着口袋,我往里灌粮食);山东长岛[ʦəŋ
];吐鲁番[ʦə~ŋ
];乌鲁木齐[ʦəŋ
]。③绷紧。淮阴[ʦəŋ
](挣毛线)。④挤;撑;塞。吐鲁番[ʦə~ŋ
];乌鲁木齐[ʦəŋ
](把口袋挣烂咧);广州[ʧaŋ
](挣满晒)。
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相关材料如下(与《汉语方言大词典》所录信息重合的词项从略):
【䂻】扬州[ʦən]用小木片把缝隙塞紧:~斧头(把斧子的柄装上,并用小木片把柄塞紧)。杭州[ʣaŋ]用力向里面塞:二十斤菜腌好都~进格只甏里去。苏州[zã]用力挤:要末饿一顿,要末~一饱。宁波[ʣã]①紧塞;充满到容不下的程度:再装落去,麻袋要~破嘞。②钻:介小洞眼,人想~勒进啊?广州[ʦaŋ]①填塞使胀:~爆咗条裤。②过量地吃:~爆个肚。③拱:~开度门。【䂻牙罅】广州。塞牙缝。【䂻沙鹅】广州。嗉子里填满沙子的鸡。【䂻笆洞】宁波。旧指偷访未婚妻。【䂻渠肚里勿得】宁波。恨不得钻到他肚里指点他,比喻怒其不争或怨其愚笨。【䂻树虫】温州。
又检阅吴语方志及相关论著,可以发现,“䂻”字多用以记写填塞义、钻挤义。除了上揭诸方言点外,其他还有:
[49]《周恩来总理接见缅甸政府劳动考察团谈话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1953年5月22日—1953年5月22日,档号:105-00110-01(1)。
乐清[ʥa
]:塞
;永嘉[ʣɛ
]:硬挤
;金华[ʣaŋ
]:塞入
;永康[ʣai
]:~归去:挤进去
;义乌(锃[ʣɛ
]):①紧塞:紧了再塞,使之更紧。②硬钻。~狗洞:硬钻小狗洞,也比喻拍马钻营
;路桥[ʦɦᴀ~
]:钻、塞
;鄞州[ʣa]
:①紧塞;②钻:~狗洞
;富阳[ʣã
]:~满:塞满、放满
;上虞[ʣaŋ
]:塞
;绍兴[ʣaŋ
]:塞
;余姚[ʣaŋ
]:塞:~牢
;松江[zæ~
]:硬塞
;嘉定[zã
]:往里紧塞
;苏州[zã
]:紧塞
;吕四[ʣəŋ
]:吃饱了还硬吃
;靖江[ʣəŋ
]:用劲塞
等。
以下是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的相关语料:
我们认为,“䂻”并非该类词的本字。“䂻”的确是有填塞、打磨义。《广韵·映韵》:“䂻,塞也。”这是“䂻”在填塞义方面最早的字书记录。“䂻”的打磨义是“锃(今音zèng)”的异体。《广韵·映韵》:“锃,磨锃,出剑光。或作䂻。除更切。”从历代字书的记载来看,“䂻”未见有“钻”“挤”义。不过,就使用的实际状况而言,宁波、温州、苏州、永康、永嘉、义乌、路桥、鄞州等地方言均存此义。同时,“䂻”的打磨义在吴语各方言点中已基本不见,大概是让位于“锃”。大致说来,“䂻”多通行于江浙一带,其次是岭南,官话区则十分罕见。关键是,《广韵》以前的传世资料中并未见到“䂻”的相关记载。据其从“石”从“長”的构形,可以推知,它应是方言自造形声字,盖为后起俗字。
根据带通仿真结果,需要设计一款截止频率在6 GHz,并且在9 GHz处抑制超过25 dB的低通滤波器。通过MATLAB低通设计程序仿真得出低通模型的物理尺寸,并在HFSS中搭建相应模型,进行仿真调试。其模型及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
二、“䂻”“挣”的本字为“朾”
我们认为,以“䂻”“挣”为记写词形,并能表示上述诸多义项的本字应当是“朾”。下面,就从语音、语义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证。
③关于起诉顺位。对于上述各主体的起诉顺序,首先,考虑到“法律规定的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属于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其他组织”提起诉讼则属于向社会尽义务的行为,履职行为应当优先,因此应当先 “法律规定的机关”后“其他组织”;其次,在法律规定的机关中,考虑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履职行为更加具体、微观,水行政主管部门更易发现违法行为、收集相关证据,因此应当先水行政主管部门后检察机关。
就读音方面而言,“朾”属于上古定母耕部,为开口一等字,大约读*deŋ。该读音直至隋唐仍无甚变化。在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中,作者曾随文列出“朾”的音切,有“丑丁、勑丁、他丁、勑贞、唐耕、丈耕”等。其中,“丁”“贞”分别属于《广韵》平声“青”“清”韵,由于在《经典释文》时代,“平声庚耕清青混用”
、“舌头音和舌上音都还没有分开”
,因此,上揭诸音切的读音差距不大,大约都是读*dæŋ。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朾,撞也。从木丁声。亭。”“亭”属于中古定母青韵,亦可证明此时“朾”字读音与《经典释文》时代所差无多。在大徐本《说文》中,“朾”为“宅耕反”,系出自《唐韵》音切,读音也无大异。及至舌头、舌上分化,“朾”的“宅耕”(耕韵澄母)、“中茎”(耕韵知母)二切,读音大约为*ȡʻæŋ、*ȶæŋ,它们分别构成《汉语大字典》chéng、zhēng两种今读的来源
。在《广韵·映韵》中,“䂻”为“除更切”,唐宋以来大致读*ȡʻɐŋ;在《集韵·耕韵》中,“挣”为“初耕切”,读音大致为*ʧʻɐŋ。由此可知,“朾”与“䂻”“挣”读音相近,方音易混,“䂻”“挣”有借作“朾”的可能性。
如今的云岭大地,一座座桥梁与隧道,犹如盘旋在彩云大地上的纽带,将高山流水阻隔的道路连接在一起,将经济发展与人们的美好愿景连在一起,成为独特的风景线。
《白皮书》通过采集并梳理全国范围内的12240户育儿家庭用户行为大数据与在线调查问卷,向社会勾勒出新生代年轻家庭在育儿方面的“众生相”,并囊括当下最热门的育儿话题,为更好地了解中国育儿家庭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三、与“朾”“挣”词义相关的词形
(8)掁酒中之古悲,郁宇内之今感。(《皮锡瑞全集·日记》丁酉八月廿四)
(5)“㲂触”注:《字书》:㲂,橦也。或作楟。亦作棖。《古今正字》从殳,作㲂。经作樘柱也,非经义。殳,音殊。橦,音濯江反也。(卷三十二《观弥勒菩萨上生经》)
拉曼放大器可以实现信号分布式放大,在远程无源传感系统中,引入拉曼放大器可实现信号的远程传感,同时拉曼放大的剩余泵浦功率又可以作为后级掺铒光纤激光器的泵浦源而无需采用任何其他传感光源。在拉曼泵浦功率为80 mW左右就获得了传感激光信号输出。泵浦功率140 mW,传感距离50 km的情况下,OSNR大于50 dB;泵浦功率500 mW,传感距离75 km的情况下,OSNR大于40 dB。此低阈值高信噪比的无源传感系统可以用于实现远程无源传感。
(4)牚柱:勑庚、耻孟二反。今谓邪柱为牚也。经文作棖,非体也。(《大集日藏分经》卷六)
大量方言文献词例表明,吴语区以及部分粤、客语区广泛分布着同一类词,它可以同时或选择性地表示填塞、钻挤、撑张、紧绷等义,并且习用“䂻”“挣”两字记写。方言文献记写方音,往往择字而用,以方便达意为准的,遂掩盖词源的轨迹。前述诸多含义之间似有内在逻辑,它们是同一词位下的不同语境义,还是读音偶同(或合流)的不同词位?如果只是以语义为依据,则容易导致牵强之弊,我们需要在考察语音、寻求古代文献记录的基础上,对此作出判断。
识字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在选择时也应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等具体情况综合考量。例如“识字加油站八”,“穴、窑、帘”不仅在字形上字头相同,在意义上也有其共通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引导学生发现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必然联系,提高识字效率。
(6)“摚触”注:《说文》:摚,拄也。又作掁。掁触。(卷四十九《大庄严论大庄严经论》)
(7)“棖食”注引《韵诠》:“棖,触也。”(卷六十五《五百问事经》)
需要指出的是,表“触碰义”的“掁(棖)”还可以参与构词,如“棖拨”“掁触”等。王念孙《广雅疏证》云:“谢惠连《祭古冢文》:‘以物棖拨之’。李善注:‘南人谓以物触物为棖。’”
“棖拨”的意思是“触碰并拨开”。清代毛奇龄《四书改错》云:
“其于下手入门处全然不晓,东掁西触。”
这里的“掁、触”同文,“东掁西触”则像现代俗语所说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掁”在单用时,有“抒发情怀”的意思;“掁”和“触”连用时,起初共同表示触物义,在修辞因素的作用下,从触物义引申为触动情怀。例如:
4.1.3 区位优势发挥不充分 ITC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2017年共计进口甘薯7 364.9万美元(不含甘薯淀粉和甘薯粉丝),占当年世界甘薯进口贸易总额的15%,是当年中国甘薯出口总额的1.3倍以上(表4).而当年除中国香港、越南和中国澳门地区外,中国出口到这些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甘薯出口市场占有率均不高.周边重要甘薯进口市场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市场占有率均不超过10%.
(9)庄舄显而越吟,廉颇欲为赵用,情词真挚,掁触远怀。(《李鸿章全集·信函》光绪十二年七月)
(10)顷接赴书,弥增掁触,真诚至性,摧剥何言。(《李鸿章全集·信函》光绪十三年十月)
根据粉尘的污染过程,防治粉尘的污染途径有三个方面,即控制尘源,在粉尘的传播途中,安装集尘、捕尘等空气净化装置;加强个人防护。在生产实践中,采取单一或综合措施来防治粉尘的污染。控制尘源,最大限度减少产尘量,是治理粉尘污染的根本措施。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掁触”还从触物、感触义发展为抵触、违忤义。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初投香币,不应,则投死彘及妇人弊履之类,以掁触之,往往雷风暴发。”
从表5中可以看出,除了成长满意度、上司满意度较低外,其他满意度都比较高,说明知识型员工对工作感受基本满意,这与该企业发展环境良好有关。量表各个因素之间以及和总绩效之间相关系数皆通过了P<0.01的显著检验,说明满意度的因素方向一致,都对整体满意度起作用。笔者又对量表的实际测量信度进行分析(表6)。
原校:“己卷‘椗’作‘定’。”徐复校:“‘椗’字是‘掟’的错写,《集韵》:‘掟,张也。’己卷作‘定’,脱去偏旁。”蒋礼鸿云:“桢、椗、伥、掟:通‘㡧’、‘帧’。”
FLUENT模拟中,当颗粒粒径分布要采用Rosin-Rammler分布函数时,其计算方法为利用经验公式对已知入口粒径计算得到的,其表达式见式(2):
如果把支撑义的概念置于三维空间中,则呈现出一个语义周遍分布的引申轨迹链。其中,从体词性语义“支柱义”发展而来的谓词性“支撑义”,是语义引申的起点。由此而引申出触碰义(或称撞触义),引申稍远者则有推动义,这是“前后空间”的引申;再从支撑义引申出张展义,则是“横向空间”的引申。“纵向空间”的引申也是存在的,上举义便是从支撑义“纵向”发展而来的。《集韵》:“掁,或作撜。”上举义的“撜”,如《太平广记·轩辕弥明》:“难比俎豆用,
不为手所撜。”
“棖(掁)”与“撐(撑)”的支撑、外撑义,都是木柱义的引申。“撐(撑)”原是“樘”的俗写,“樘”的本义为柱。《说文解字·木部》:“樘,衺柱也。”段玉裁注:“各本柱上有衺字,今删。……惟樘字或作牚,或作撐,皆俗字耳。……俗间谓撐拄必用衺木,遂沾一衺字矣。”其俗化的过程可能是:“樘”的支柱义讹写作“橕”
,又因“木”旁与“手”旁易混,俗写作“撐”,又俗写作“撑”。同时,在这一俗化过程中,还伴随着“樘”的名词义向“撑”的动词义的转变。段玉裁注:“盖樘本柱名……樘可借为䟫歫,犹柱可借为支柱,而支柱遂正释樘。”这里的“䟫歫”“支柱”均为“支撑”义。因此,“撑”的支撑义和“棖(掁)”一样,也是木柱义的引申。
还需指出的是,“棖”与“朾”具有同源关系。就语音方面而言,“朾”的上古音属于定母耕部(*deŋ),“棖”的古音属于定母阳部(*deaŋ),二字为邻部关系。在汉语史中,耕阳旁转较为常见。比如,“丁(*teŋ)”与“当(*tɑŋ)”可以旁转。《诗经·大雅·云汉》:“耗斁下土,宁丁我躬?”毛传:“丁,当也。”再如,“贞(*tǐeŋ)”与“当(*tɑŋ)”也可以旁转。《尚书·洛诰》:“我二人共贞。”马融注:“贞,当也。”可以说,“棖”与“朾”也是一对同源词,用注经家的口吻来叙述的话,即为:“朾,棖也。”就词义方面而言,“棖(掁)”与“朾”亦有相同成分:“朾”在不同语境下有撞触、外撑、钻挤义;“棖(掁)”也具备这些含义。上文未曾提及的是,“棖”还具有填塞义。在石汝杰、宫田一郎主编的《明清吴语词典》中,“棖”的第二个义项为“装满东西使容器鼓起”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棖(掁)”与“朾”之间的同源关系。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吴语及部分地区表示塞、挤、撑、钻等义的一个发音近似的方言词,其本字应为表“撞击义”的“朾”,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个词是“棖”。前者的语义演变涉及撞触、外撑、钻挤等义;后者则涉及支柱、支撑/外撑、撞触、张展、上举、填塞等义。此外,“棖”的语义演变还涉及形变、方音记词等问题。下面,我们就对此进行分条总结:
第一,“朾”的撞触义向两条途径引申:一条是引申出外撑义,方言中常用“朾”“䂻”“挣”等词形表示;另一条则是引申出填塞、钻挤义。
清水砖:整体墙面砂灰抹面,涂料或者真石漆饰面,墙角采用灰色涂料或者真石漆做500高外饰面,墙脊挂灰色小青瓦;
第三,表“支柱义”的“樘”讹写作“橕”,再俗写作“撐”,并从体词性的支柱义引申至谓词性的支撑义。由于“木”“扌”两旁易混,因此,俗写为“撐”,最后俗写为“撑”。
第四,表“填塞、钻挤义”的“䂻”应是“棖(掁)”的后起分化字。以“石”为义符,旨在表明填充物。至于“䂻”的支撑、外撑义,应该是从“棖(掁)”沾染而来。“石”旁表明起初专门表示填塞义,后来“填充物”扩大到人和动物,遂产生“钻”义。“挣”本身就有撞触义(刺也),其支撑、外撑、填塞诸义,也是因为与“棖(掁)”音近,受其词义沾染而来。打磨义的“䂻”则是“锃”的音借。
第五,“朾”“棖”音近义通,具有同源关系。不过,二者的语义引申轨迹,有一处体现为相反的趋势:唐写本《说文·木部》将“朾”释为“撞”,因此,其语义是从撞触义向支撑、外撑义引申;而按照《说文》的解释,“棖”的本义为“支柱”,因此,其语义是经由支撑义(用作动词)向撞触义引申。需要指出的是,这绝不是说支撑义和撞触义可以毫无条件地互相引申。这是因为:由“朾”引申而来的支撑义,准确而言是撑大义;而“棖”所具有的支撑义,才是正宗的支撑义(撑其两端或一端)。二者虽然均统称为支撑义,但前者侧重于体现动作的结果,后者则侧重于体现动作本身。
[1]许宝华,[日]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2]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3]蔡嵘.浙江乐清方言音系[J].方言,1999,(4).
[4]永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永嘉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
[5]曹志耘,等.吴语婺州方言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6]方松熹.义乌方言研究[M].杭州:浙江省新闻出版局, 2000.
[7]林晓晓.吴语路桥方言语音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肖萍,郑晓芳.鄞州方言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9]盛益民,李旭平.富阳方言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10]谢斐.浙江上虞百官镇方言音系[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1]盛益民.吴语绍兴柯桥方言音系[A].《东方语言学》编委会.东方语言学(第十二辑)[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12]肖萍.余姚方言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13]许宝华,陶寰.松江方言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14]汤珍珠,陈忠敏.嘉定方言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15]叶祥苓.苏州方言志[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8.
[16]卢今元.吕四方言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
[17]靖江县志编纂办公室.靖江县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18][清]王念孙.广雅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9]曹小云,曹嫄辑校.历代方志方言文献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2021.
[20]王力.《经典释文》反切考[A].王力文集(第十八卷)[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21]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2][清]莫友芝著,梁光华注评.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注评(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3][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M].海山仙馆丛书本.
[24]陈启彤.广新方言[M].北平铅印本,1928.
[26][清]胡文英.吴下方言考[M].乾隆四十八年刻本.
[27][唐]释玄应著,黄仁瑄校注.大唐众经音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8.
[28][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M].日本狮谷莲社元文三年至延亨三年刻本.
[29]徐时仪.玄应《众经音义》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 2005.
[30]胡吉宣.玉篇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1][清]毛奇龄.四书改错[M].清康熙书留草堂刻本西河合集.
[32][清]皮锡瑞著,吴仰湘编.皮锡瑞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3][清]李鸿章著,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34][宋]范成大.吴船录[M].清乾隆知不足斋丛书本.
[35]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6][宋]李昉.太平广记[M].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
[37]石汝杰,[日]宫田一郎.明清吴语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