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里弄研究文献计量分析述评(1980—2021年)*

2022-10-09吴文治赵斌陈确WUWenzhiZHAOBinCHENQue

上海城市规划 2022年4期
关键词:里弄上海历史

吴文治 赵斌 陈确 WU Wenzhi,ZHAO Bin,CHEN Que

0 引言

里弄作为上海融合中西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近代上海最主要的居住建筑类型,并一度成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文化形象。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运用计算机可视化软件,旨在清晰地展示和描述里弄研究的历史进程,统计主要作者和研究机构,对1980—2021年期间的研究热点和主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在不同历史阶段,关于里弄研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阶段性特征,研究范围和对象也从单一的里弄住宅转向里弄整体人居环境、里弄价值和里弄更新方式等。同时,也有从上海民居、居住类历史建筑、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街区(历史城区)、城市(微)更新等角度展开的相关研究。从文献来源看,关于上海史、上海方志专业志书、城市史、规划史、建筑史等领域的研究也多涉及上海里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促进学界和普通公众进一步认识里弄研究的历史脉络,从学术史的研究视角进一步厘清里弄对于上海的作用、价值和意义,为高速发展的上海城市建设正确保护、利用和发展上海里弄提供思考和借鉴。

1 上海里弄文献计量分析

1.1 国内外研究历程分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国内研究文献的基础数据来源,时间跨度设置为1980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1日,约束条件为“文献”,检索结果如下:直接相关主题分别为“里弄”(1 793篇)、“上海里弄”(230篇)、“石库门里弄”(230篇),间接相关主题分别为“上海居住建筑”(1 635篇)、“上海历史建筑”(306篇)、上海历史街区(230篇),在对上述检索结果进行除重、关联性筛选处理后所得有效文献共774篇。通过对近40年上海里弄研究发文量的统计,以发文数量为区分依据,可以将该研究领域大致分为3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为1980—1996年,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并着手研究该领域。以关键词“上海里弄”检索结果为例,总库数据包含会议报告仅有13条,研究的领域更多停留在上海里弄本身的历史及相关案例的定向分析,如王绍周[1]、章明[2]等。第二阶段为1997—2010年,研究文献发文数量总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这一时期的研究在里弄历史、里弄建筑本体研究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到人居环境、城市旧改、邻里关系及里弄遗产价值体系等研究领域中,如莫天伟[3]、陈易[4]、阮仪三[5]。第三阶段为2011—2020年,这10年研究的发文量高位交替增长,主题集中在“更新与保护”领域。

图1 “里弄OR上海里弄OR石库门里弄”主题检索年度发表走向分析图Fig.1 Analysis of the annual publication trend on the theme search of "Lilong OR Shanghai Lilong OR Shikumen Lilong"

国外研究方面,通过对WEB OF SCIENCE、JSTOR、DBPIA等国外数据库中检索出与上海里弄相关性较高的文献共40篇。依据检索结果可分为两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为1980—2005年,这个阶段是在认识和理解上海里弄,所以研究基本都是围绕里弄本体进行。如Françoise[6]认为,上海弄堂作为一种因建筑发展而形成的文化载体或社会价值观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特殊结晶;[7]从时代变迁的视角梳理上海里弄的建设路径和方向;[8]从上海的城市结构出发,探讨了上海里弄住房景观的变化和分布格局。第二阶段为2006—2021年,这一时期针对上海里弄的研究较为丰富,主要有3条路径。一是继续挖掘上海里弄建筑本体特征的研究,如[9]基于中国传统民居的空间概念分析了上海石库门里弄的地域性表现特征。二是聚焦在城市化和里弄住宅(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矛盾关系研究,如Arkaraprasertkul[10]探讨了城市化与里弄住房的空间冲突问题;[11]以上海的田子坊更新模式和效能为对象,论述了商住混合用途的里弄住宅的成功性。同时,亦有部分学者探究了上海的城市化理性规划(rational planning)等问题。三是与高新技术密切相关的智慧城市、可持续设计、空间可达性计算等主题。如Khan[12]基于社交网络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和时空建模等手段对上海进行空间分析。

1.2 作者与研究机构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文献共由1 018位作者完成,以中国知网检索的发文数据、被引数据、下载数据等为参考,分析得出核心作者共计15位(见图2)。其中,发文量前5位为阮仪三、李彦伯、刘刚、莫天伟和卢济威。被引量前3位分别是罗小未[13](294次)、张明欣[14](162次)、张雪伟[15](142次);下载量前3位分别是张明欣①张明欣,同参考文献[14],此处是为说明该论文的下载量。(11 187次)、张雪伟②张雪伟,同参考文献[15],此处是为说明该论文的下载量。(7 620次)、罗小未③罗小未,同参考文献[13],此处是为说明该论文的下载量。(6 801次)。在所有发文作者中,仅发表1篇的作者达974位,所占总数高达95.6%。这反映出多数研究者大多“蜻蜓点水”,并没有长期持续地研究上海里弄。从研究机构来看,共有142个机构参与上海里弄研究。依据图3所示,来自上海地区的高校及相关机构文献发文数量占该领域总量的86%,反映出上海里弄研究的高度在地性。本文也以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为数据来源,对截止于2021年7月1日出版的主题为“上海里弄”“石库门”“上海民居”的相关书籍做了统计,以相关性为标准共筛选出36本(除《上海统计年鉴》 《上海房地产志》 《上海住宅建设志》等特殊类文献外)。其中在上海地区出版的图书为24本,占比达66.6%(见表1)。

表1 1980—2021年上海里弄相关图书统计表Tab.1 Statistical table of relevant books in Shanghai Lilong from 1980 to 2021

图2 1980—2021年上海里弄研究作者合作图谱Fig.2 The cooperation map of Shanghai Lilong research authors from 1980 to 2021

图3 1980—2021年上海里弄研究机构图谱Fig.3 The cooperation map of Shanghai Lilo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from 1980 to 2021

1.3 研究主题及热点分析

首先,基于上述CNKI的检索数据,使用Citespace绘制出其聚类时序图谱,并通过LLR算法(Log-likelihood rate)将该研究领域分为11个聚类(见图4)。聚类内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把里弄建筑放在历史学、建筑学视角下的研究;另一类是结合科学技术手段对里弄的保护与更新研究。其次,通过分析上海里弄研究的关键词突现情况,得出上海里弄的研究热点(见表2),共有“里弄住宅”“价值” “城市更新”等7个突现关键词,而从其起始和终止的年份来看,也符合本文对上海里弄研究历程的阶段分类特征。最后,通过提取出统计结果的前20个高频关键词,分析整理出关键词中心性排序表(见表3)。根据图表内容所示,可以将上海里弄高频关键词分为3类:第一类是具有主导地位的关键词,如“石库门(46次)、里弄建筑(30次)、里弄住宅(29次)和上海里弄(28次)”;第二类是围绕里弄人居环境展开的研究,如“历史街区(47次)、历史建筑(25次)、历史文化风貌区(13次)”等;第三类则着眼于里弄的现实境况与未来发展,如“城市更新(31次)、保护与更新(7次)、旧区改造(6次)”等。由此可见,石库门作为里弄住宅类型的名词称谓是接受度最高的。

表2 1980—2021年上海里弄研究7个突现关键词Tab.2 The 7 keywords with the strongest citation blast in Shanghai Lilong research from 1980 to 2021

表3 1980—2021年上海里弄研究关键词中心性排序表Tab.3 Ranking of the centrality of Shanghai Lilong research keywords from 1980 to 2021

2 上海里弄研究的主要内容

随着上海里弄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及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上海里弄研究渐成体系,构成多样化、多层次、复合型的研究主题与探索趋势。从研究成果来看,上海里弄的研究内容基于上海里弄的分类研究可分为6类。(1)里弄主体。集中在室内空间布局、装饰风格和建筑构造技艺等方面。(2)里弄局部。主要是针对上海里弄的局部建筑研究,如里弄过街楼[16]、里弄山墙等。(3)里弄布局规划。涉及里弄住宅的规模密度、单元组合、交通布局等方面。(4)里弄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研究;(5)里弄价值。主要围绕历史人文和建筑遗产两个角度。(6)保护与更新。此类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课题,一是聚焦上海里弄的即时改造升级;二是试图开拓更多针对上海里弄未来更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三是剖析有关上海里弄的规划政策和保护策略在实践阶段的运用表现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见图5)。受篇幅所限,本文仅对里弄分类、里弄环境、里弄价值、里弄规划策略和里弄更新5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

图5 1980—2021年上海里弄研究内容示意图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Shanghai Lilong from 1980 to 2021

2.1 里弄分类研究的阶段性分析

目前,上海里弄建筑类型的分类研究已较为成熟。上海里弄的分类体系最初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通过简化里弄住宅的习惯性分类而成,此分类延用了30余年。直到1987年王绍周[17]从里弄建筑本体出发进行了综合性的梳理分类,这一分类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上海里弄分类研究的进程。此后,关于该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接连问世(见表4),如陈从周[18]、沈华[19]、郑时龄[20]等。

表4 1980—2021年不同的研究机构、学者对上海里弄的分类Tab.4 Classification of Shanghai Lilong by different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scholars from 1980 to 2021

另外,也有学者专门以石库门里弄为研究对象开展分类研究,但是从研究成果来看这与上海里弄的分类并无明显区别,二者仅是称谓不同。在笔者看来,当下关于上海里弄的分类,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即基本里弄样式和复合里弄样式,进一步则可细分简化为5种,即早期石库门里弄、后期石库门里弄(包括新式石库门里弄)、新式里弄、花园里弄和公寓里弄。

2.2 上海里弄人居环境研究

上海里弄人居环境研究,是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视角对“里弄”及其整体环境进行相对系统性的研究。该研究方向围绕关键词“上海里弄”而向外延伸,主要有“生态人居”“生态节能”“居住满意度”“场所精神”和“里弄绿化”等关联度较高的词节点(见图6)。从研究内容和研究角度上来看,上海里弄人居环境研究可分为两个层面:硬环境(物理环境)和软环境(文化环境)。

图6 1980—2021年上海里弄人居环境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Fig.6 Keyword co-occurrence knowledge map of research on human settlements in Lilong,Shanghai from 1980 to 2021

在“硬环境”研究中,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愈发高标准的追求,学界已经不再局限于里弄建筑本体修缮与改造研究,而是有意加深能够有效提升生活质量的社区绿化研究。如臧西瑜[21]、沈华④沈华,同参考文献[19],此处指沈华在《上海里弄民居》一书中对于里弄绿化的研究内容。、陈易⑤陈易,同参考文献[4],此处指陈易基于生态学理论从人居环境的视角展开上海里弄住宅的研究。的相关研究。在“软环境”研究中,场所精神和邻里体系是主要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邻里关系的“良性”互动、邻里关系的平衡尺度、邻里空间的舒适高效及如何健全邻里网络等。此前,有学者如宋言奇、徐丹、王佳宁等从城市社区的视角开展相关研究。

2.3 上海里弄价值研究

关于上海里弄的价值研究,共筛选出115篇文献,运用关键词共现的运算方法,整理绘制出热点关键词知识图谱(见图7)。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里弄的价值研究领域包括“上海”“上海里弄”“城市更新”“历史街区”“历史文化风貌”“价值”和“遗产价值”等。

图7 1980—2021年上海里弄价值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Fig.7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of Shanghai Lilong value research from 1980 to 2021

研究发现,上海里弄的价值研究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直接以自身建筑为基础,主要从建筑学的视角论述里弄住宅建筑方面的现时价值(居住功能、规划借鉴、建筑技艺等)。如以此视角为主进行的里弄价值体系研究。李彦伯[22]提出多元化的价值判断体系并认为上海里弄价值认识和判断主要集中在内在价值、现时价值和延伸价值3个方面,亦可将上海里弄的价值简要分为3大类: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其所构建的研究系统极大地充实了上海里弄价值的研究体系。阮仪三[23]从建筑遗产的角度,构建了上海里弄遗产价值的认识体系,并证明其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张晨杰[24]基于对上海里弄建筑的现状研究,对里弄建筑遗产研究及遗产保护方面的内容做了补充。二是从历史学、社会学等视角来研究上海里弄对于城市、国家的精神文化价值,如将上海里弄以城市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等身份进行研究。实际上,从第二种视角来论证上海里弄的价值,主要有3大落脚点:一是将上海里弄定位为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街区等,有助于最大可能地保存原生态的历史文化整体环境;二是其能够提高民众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珍视度;三是其历史文化的巨大吸附力,在吸纳大量优质资源为其服务的同时更能够反哺社会,有效提升城市文化底蕴。

2.4 上海里弄的规划政策和保护策略研究

上海里弄作为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关键“成员”,在相关规划政策和保护策略研究中主要在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视域下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发挥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学界则主要是针对相关规划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实施现况进行实践效用分析,并对现有保护策略进行拓展研究和趋势预测。

改革开放后,上海市政府于1991年正式出台《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纲要》和《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首次确定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名称使用和范围划定,在中心城区规划的11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中有5个涉及里弄。同时,参照历史风貌保护区的相关保护法规和条例对具有保留价值的、能够反映上海各时期历史风貌特色的城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划定了保留建筑范围和更新建设区域,进一步细化了“拆、改、留”的实施标准。2019年,上海市人大常委通过关于修改《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决定,新规在从严保护和活化利用的价值引领下,聚焦扩大保护范围、完善保护措施、明晰法律责任等关键问题,兼顾区域和单体建筑保护两个方面,新增对风貌保护街坊等3个方面的认定条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上海里弄保护的现实需要。

在上海里弄的保护策略和实践评述方面,国内学者有着重要贡献,其中以郑时龄、阮仪三、伍江、周俭、张松等为代表的学者为保护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发挥巨大作用,对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制度和保护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与保护策略、保护区规划实践探索等方面的研究有着大量成果。同时,也有大量中青年学者积极建言献策,基于CNKI检索所得下载量和引用量通过综合分析发现部分学者,如李将、张琳、邵甬等从各自研究视角对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2.5 上海里弄的更新研究

上海里弄更新是上海里弄研究的重要方向。1995年,余敏飞[25]对延续上海城市文脉与改造里弄住宅提出许多宝贵意见。根据该类方向整理筛选出202篇文献(见图8),“更新”“城市更新”“微更新”“更新改造”和定向案例“田子坊”等关键词节点较为明显,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研究始终围绕着现实条件,基于里弄建筑发掘出不同类型的更新模式,衍生分化出多样的主题。

图8 1980—2021年上海里弄更新的关键词共现图谱Fig.8 The updated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of Shanghai Lilong from 1980 to 2021

从早期小型案例探索来看,方志刚[26]针对南京西路地块进行了“多元与共生”的设计研究,吕晓钧根据上海西王家厍地块里弄的特征,提出架空高层的设想。范文兵[27]针对上海里弄保护与更新的研究困境并结合国内外大量实际案列分析,提出上海里弄保护与更新的两大目标(保护弘扬历史风貌与维护居民切身利益),总结上海里弄保护与更新的困难有5个方面,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造更新过程的6个基本准则,构建了旧城居住区更新改造的基础理论体系。

此外,在里弄更新的实际探索中,学界也总结出一些可资借鉴、可供反思的模式。朱晓明、郁志刚、华赟杰等均从各自角度进行专题研究。此外,还有结合计算机技术GIS方面的研究,如申立和申悦等,从有机更新、城市细胞等视角展开研究的有史清俊等。总体来看,上海里弄的更新方式从现实表征来看主要是两条路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和民众自发的“自下而上”。但是两种路径在实际更新的过程中都离不开政府宏观调控和居民主动参与两方面的共同发力。如何协调这两方及市场开发的复杂关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上海里弄更新研究的重要内容。

3 结论和讨论

本文以上海里弄的历史发展轨迹为脉络,即“产生—兴盛—衰败—更新”的时间线展开综述,对上海里弄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主要成就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与比较。里弄研究既是一个有关人文历史的学术问题,又是一个有着强烈现实关切的实际课题。文献研究表明,上海里弄未来的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保护与更新的领域。从实际情况来看,上海里弄保护与更新的矛盾远未解决,如何在正确保护、利用和发展的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延续其特质的历史风貌、保存其珍贵的邻里记忆、利用新的科技手段实现其多重价值将是未来研究的重心。

综合考虑当前及可预见的未来上海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总体愿景,未来的上海里弄研究可以围绕物质性、精神性、城市性和人民性4个维度展开(见图9)。具体而言,物质性是指里弄物质实体的各个构成要素,包括里弄建筑、里弄内部公共空间、里弄街区环境,充分考虑和回应城市更新、优秀历史建筑(里弄)保护、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历史街道、旧改等宏观政策法规环境的要求。精神性是指里弄具有的精神文化属性,从城市文化、城市历史、城市精神、城市品格、城市表情等方面着手,使里弄更好发挥作为上海城市文化基因与城市精神底蕴的作用。城市性是指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本身的开放包容、多元建筑文化、丰富城市肌理及不断更迭持续爆发活力的公共属性,使里弄成为城市形象中非常靓丽的一张名片。人民性是指里弄作为民居最本质的一种属性,围绕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总体宗旨,从提升里弄宜居性、便捷性、友好性、适老性等方面入手,改善里弄整体人居环境,朝着“宜居、宜业、宜养、宜学、宜游”的总体目标迈进。

图9 上海里弄研究趋势关系示意图Fig.9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trends on Shanghai Lilong

基于此,本文梳理出未来上海里弄的6个研究路径。

(1)完善上海里弄保护与更新的理论框架。构建适应当前人居环境多重需求和存量规划要求的理论指导体系,始终把握上海里弄的独特价值在物质、文化、经济与社会影响等方面密切关联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中心城区等区域的多元复杂更新改造因素,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正确的路径引领。

(2)提倡多学科交叉融合,拓展研究视角。从广义上来看,上海里弄保护与更新涉及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地理学、环境学、行为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多学科领域。推动打破学科壁垒,熟悉学科间的基本准则和专业术语,为上海里弄保护与更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思想、新路径。

(3)促进更多前沿科学的有效介入,发掘更多潜在的适配技术。在上海里弄保护与更新的过程中,存在日趋复杂的各相关主体间的关系,必须在修缮与改造的现实问题中运用大量前沿技术、新型材料等。目前针对历史建筑的修缮与改造技术有如“基于BIM建模计算模拟应用”“基于GIS技术的优化处理”“装配式木(钢)结构技术”“三维激光测量”等诸多主流技术。还有人工智能(AI)、数字孪生(CPS)、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等可发挥更大作用。

(4)“留、改、拆”视野下协调政府、市场与里弄居民三方权责关系的对策研究。从现实情况来看,上海里弄承担着满足里弄居民生活住房需求等压力,阻碍其保护与更新的主要原因在于里弄居民权责意识差异较大难以有效协调善后问题。因此,该方面需要学界、政界、商界之间联手努力探索如何准确地处理好上述三方在此过程中的权责关系。

(5)积极推动上海里弄规划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适时更新。2021年1月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上海要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改造任务,加快完善现代化基础设计体系。这意味着上海里弄的更新改造即将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所以需要学界群策群力,不断为其输送具有强大活力的、针对性极强的保护改造策略,以及对于具体实施情况的及时反馈。

(6)更好地发挥上海里弄作为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文脉、城市基因的作用,提升上海的城市软实力。上海这座城市有着开放、创新、包容的独特且鲜明的城市品格,而上海里弄正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交融在建筑领域的体现[28],其不仅展现出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城市精神,也为“魔都”增添了敦厚朴实的烟火气息,其内在价值与外在形象早已铭刻在上海砥砺奋进的城市历史中。

上海在经历了4轮旧改后,上海里弄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上,即如何在里弄急剧减少、里弄风貌日趋暗淡的形势下更好地传承城市基因和城市文脉。在历史的进程中,历史风貌的价值是长远的、无法估量的,历史风貌的传承对于城市生态也有着巨大效用。面对“十四五”更高质量的城市建设发展要求,上海里弄研究任重而道远,仍需多方力量不断加入,联合开展,为实现双赢持续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里弄上海历史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多元与包容
——上海里弄居住功能更新方式探索
多元与包容
上海里弄认同的多层线性分析与政策建议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