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任务—问题—评价”四位一体教学设计
——以“中国‘糖都’的时空变迁”为例
2022-10-09浙江省昌化中学311321
浙江省昌化中学(311321)魏 尉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为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尝试多种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本文尝试开展“情境—任务—问题—评价”四位一体的教学设计,探索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新思路。
“情境—任务—问题—评价”四位一体的教学设计包括创设学习情境、设置探究任务、设计系列问题、开展多维评价,具体设计思路如图1 所示,即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创设情境,以情境为背景开展任务探究,以任务为中心设计问题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结合课堂学习过程和课后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最后围绕素养和知识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教学反思。
图1 四位一体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步骤及实践
(一)情境创设原则
1.情境具有趣味性
情境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中国‘糖都’的时空变迁”学习情境中,笔者设置了“多样食糖分享——走进中国第一‘糖都’”互动环节,通过现场与学生分享食糖,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走进中国第一‘糖都’”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美味食糖的来源,为探究制糖工业的问题做好铺垫。
2.情境具有完整性
要避免将情境仅作为“导入”的做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情境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教师需要创设以完整地理事件或现象为中心的情境,再以情境为基础进行教学。本案例始终围绕中国“糖都”,从“糖都”的发展条件、转移、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开展教学。
3.情境具有时空性
情境教学以培养学生学科思维为目标,教学组织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线索,帮助学生理解情境,用情境中蕴含的时空线索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本案例以中国“糖都”从台湾转移至广东、广西为情境材料,反映了中国制糖工业自新中国成立后的空间迁移,以时空线索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学科思维。
(二)情境创设步骤
1.依据教学主题搜索适宜的素材
情境创设的素材来源主要有:高中课本、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地理事件和地理现象、专业文献和大学课本。明确教学主题之后,教师通过网络、文献资料、科普性期刊等寻找符合教学主题的素材。同时,教师平时要注重素材的积累,这需要教师有发现地理素材的眼睛。
2.结合教学需要筛选合适的素材
不同的教学阶段和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类型的素材。一般情况下素材选择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素材所涉及地理事件或现象应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够体现相关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其次,素材所涉及地理事件或现象应具有完整性,以创设能承载整体教学内容的情境,避免学习碎片化。
3.基于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
首先,依据课标和学情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其次,情境创设要为学生思维培养服务,以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
(三)情境创设实践
本案例以湘教版必修教材中的“工业区位与工业布局”为教学内容,以让学生掌握影响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和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教学目标,结合《中国国家地理(广西专辑·上)》“蔗里看广西”素材,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制糖工业重心从台湾向广东、广西迁移为素材创设“中国‘糖都’的时空变迁”真实情境。
情境材料1:甘蔗是“台湾三宝”之一。1901年,台湾通过引进国外工艺和设备建立第一座现代机械化制糖厂。随后制糖业迅速发展,至1945 年已有42 家机械化制糖厂,产糖量剧增,并有大量出口。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成为我国产糖冠军。下面是台湾工业与物产分布图(图略)。
情境材料2: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经济发展迅速,制糖工业开始向大陆转移,广东迅速成为我国产糖第一大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广东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糖业重心再次西移,从1993年至今,广西成为我国产糖第一大省。
情境材料3:2017 年,广西制糖产业在甘蔗收割、加工等多个环节开始招募越南女工。与国内其他省区相比,广西蔗糖效益、工艺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产品在全球糖市中却不占优。例如2013/2014 年榨季,与巴西制糖业相比,广西制糖业的蔗糖生产成本高出1 倍多。近年来,为了降低制糖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广西开始推进“高产高糖”现代农业和“综合性”现代工业。图2为制糖工业产物示意图。
图2 制糖工业产物示意图
二、任务设置的原则及实践
(一)任务设置原则
1.情境性原则
学习情境蕴含地理现象,依据地理现象设置学习任务可以体现地理学的区域性特点,培养学生注重地理信息的意识。
2.开放性原则
学习情境往往是基于现实生活素材的,而现实问题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设置开放性任务能让学习过程更接近实际。
3.结构性原则
任何地理事件的发生都有其时空背景。结合时空线索设置结构性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学生孤立式学习,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
(二)任务设置实践
本案例围绕创设的情境,设置系列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情境的基础上开展任务探究,理解工业活动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思考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1.任务一:“糖都”台湾寻特点
以“糖都”台湾的形成为背景,收集台湾制糖工业发展资料,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分析制糖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辨析制糖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
2.任务二:“糖都”广东思变化
以“糖都”的时空变迁为背景,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探究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布局和发展的影响。
3.任务三:“糖都”广西探未来
以“新糖都”的现在和未来为背景,通过生生合作的方式,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空间差异,探究促进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三、问题设计的原则及实践
(一)问题设计原则
1.设计情境性问题,体现素养水平
核心素养水平应通过学生在应对复杂现实情境时的外在表现加以推断。教师应通过创设不同情境,设计蕴含情境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实体现其素养水平。
2.设计结构性问题,凸显思维能力
学业水平测试会避免将孤立的、过细的知识点作为测试内容。教师应通过设计结构性问题,展现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情况,凸显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
3.设计开放性问题,考查探究方法
问题解决过程应能够让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并设置一定的障碍,考查学生对学科方法的运用情况。
(二)问题设计实践
1.任务一探究问题
问题1:从生产成本角度,推测制糖厂地址选择的主导区位因素,并说明理由。
问题2:根据材料,分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成为我国产糖冠军的有利区位因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析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理解不同的区位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分析主导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信息获取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2.任务二探究问题
问题3:结合材料,分析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成为我国产糖第一大省的有利区位因素。
问题4:结合材料,分析近年来广西食糖在全球糖市中不占优势的原因。
设计意图:结合真实产业转移的事件,理解区位因素的变化对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思维及在情境中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3.任务三探究问题
问题5: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广西制糖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设置涉及产业未来发展的开放性问题,通过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上述问题结合不同时期中国“糖都”形成、转移、转型发展的背景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落实工业区位因素、工业转移和可持续发展三部分学科知识,符合地理现象发展的一般规律,考查学生在情境中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体现了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
四、学习评价
(一)课堂评价
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水平进行评价,可以体现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本案例中相关问题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过程性评价如表1所示。
表1 课堂过程性评价
续表
(二)课后评价
为了进一步检测与本案例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素养水平,笔者布置了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课后探究性作业,指导学生在课后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将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展示。课后表现性评价见表2。
表2 课后表现性评价
对于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促进核心素养落地,本文给出了“情境—任务—问题—评价”四位一体的教学设计思路,即创设学习情境—设置探究任务—设计系列问题—开展多维评价,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素养和知识目标的达成也水到渠成。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除了要不断完善和实践“情境—任务—问题—评价”四位一体教学,还要注重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各种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究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