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现状、风险及建议
2022-10-09王骏刘崇娜编辑张美思
文/王骏 刘崇娜 编辑/张美思
近两年来,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大宗商品供需错配、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各异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对实体企业平稳运营造成严峻考验。我国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需求日益增长,参与套保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到,我国企业在参与套期保值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企业应充分学习,保持理性,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避风险。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下企业参与套保程度不断加深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及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地缘政治冲突升级,逆全球化思潮兴起,全球贸易景气度持续下滑,经济增速震荡下行。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实体企业平稳运营面临较大挑战。
一是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对实体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受到明显冲击,为托底经济、平抑金融市场波动,美联储等主流央行纷纷出台大规模宽松措施。全球充足的流动性叠加疫情导致供需错配,促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扬。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得部分上游企业盈利大幅改善,但对于下游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其生产成本大幅抬升,利润被侵蚀。而今年以来俄乌冲突不断升级、3月LME镍逼仓事件令大宗商品价格极端暴涨后剧烈波动,并波及有色金属、农产品、能源等商品板块,使得市场波动进一步加剧,也进一步影响了实体企业生产成本和平稳经营的稳定性。
二是企业供应链稳定性受到冲击。2020年暴发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破坏了全球正常的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各行业,全球商品及服务贸易量明显回落。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相关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出口金额同比下滑7.36%(见图1)。而经历了两年多的防疫管控,全球尚未取得抗疫的全面胜利,部分行业尚未完全恢复疫情前水平,供需端的多重制约使得企业供应链恢复遭遇较大阻力。
图1 全球出口金额与同比增长变化
基于上述形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企业通过参与期货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的需求不断增加。
从我国期货市场的整体情况看,截至2021年12月,行业期末客户权益近1.2万亿元,创历年新高。我国期货市场法人客户日均成交量、持仓量占比分别达到41%和63%,同比2020年末分别增长5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见图2)。从全市场的沉淀资金分布来看,金融期货沉淀资金高达2000亿元,占据我国期货市场近四成。其中,农林畜产品占近900亿元资金,有色及贵金属板块达近700亿元,能源化工及黑色建材板块在600亿元左右(见图3)。
图2 历年全国期货市场成交持仓规模情况
图3 我国期货市场主要板块沉淀资金(2022年3月25日,单位:亿元)
从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情况看,由于国内几十万家非上市公司数据难以获得,接下来笔者仅以上市公司数据来窥探我国企业参与套保情况。截至2021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共有4495家,据中国避险网数据披露参与使用衍生品的上市公司有891家,接近20%的占比。参与衍生品的上市公司中旨在避险的有878家,旨在投资的有2家,避险与投资目的兼具的有11家。由此可见,企业参与衍生品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助力公司平稳运营。
从风险类型来看,企业对冲汇率风险的意愿最强。据避险网数据,共有719家上市公司的公告中提及汇率风险对冲;其次是商品价格风险和利率风险,分别有300家及267家。从避险工具选择来看,据避险网数据显示,有317家上市公司选择期货市场交易,484家选择互换交易,527家选择期权交易,710家选择远期交易。从交易市场来看,选择场内交易的企业有417家,场外交易的企业有726家。
可见,我国衍生品场内交易及期货交易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从企业所处行业来看,电子及化工行业参与程度最高。据中国避险网数据,参与企业在140家左右。其次是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医药生物、有色金属及汽车行业,参与企业在60—100家不等(见图4)。
图4 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参与衍生品交易的行业分布
从产业链来看,中上游企业参与套保的广泛度高于下游企业。整体来看,上游企业对期货知识更加全面,且交易经验丰富,部分企业还成立了专门的期货套保部门,有完备的期货参与流程及制度。而下游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尚未接触过期货业务与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均广泛存在。从参与年限来看,2019年新参与衍生品的上市公司占比26%,2021年该比例上升至39%,上升幅度明显,表明越来越多企业的风险意识提高,关注并参与到期货市场套保交易中来。
对实体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建议
期货市场为广大企业稳健经营、规避价格风险提供了良好的风险对冲工具及平台。面对内外部形势的变化,当前我国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决策者的不理性决策、内部风险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与不完善、套保实际操作生疏、宏观政策复杂多变等因素都会对套期保值的结果产生影响,使得在套期保值中直接或间接地遭受损失,进而无法达到规避市场风险的目的。对此,笔者认为,企业在参与套保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充分学习与敬畏市场是参与套保的必要前提。当前,企业对于期货套期保值的认识仍然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对期货、期权及套保均有全面认识,并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类企业需避免犯经验主义错误,对市场保持敬畏之心。但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对期货市场仍了解较少,对期货交易没有经验。从过往企业参与套保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因不熟悉套保基本原理、期货交易制度、交割规则等问题,出现把套保交易做成投机交易、期货合约与现货实物数量不匹配、资金占用大以至于影响实体经营等问题。鉴此,企业应先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在参与套保前应进行系统化培训,充分学习和了解期货套保基本原理、期货合约细则、期货交割制度,建立完善的企业期货套保制度、组织构架,合理评估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定期评估套保效果,规范化参与套保。
第二,合理评估自身风险,降低套保成本。在企业实际参与期货过程中,仍有诸多风险因素会影响套保效果,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避风险。
一是流动性风险。当参与品种交易量小、活跃度不高时,大规模交易头寸将面临流动性风险。企业需合理评估自身风险敞口与市场成交量情况,避免大规模持仓过于集中。
二是资金风险。期货市场采取保证金交易,会节省资金成本,但同时当期货价格向不利方向变动时,企业面临补充保证金的要求,此时资金管理愈发重要,且客户需结合期货与现货一起评估套保效果,而不是以现货或期货一头的盈亏来评估套保效果。部分企业因海外业务而选择在国外参与期货套保,需充分了解所参与市场的交易规则,应注意到海外部分期货市场未设置涨跌停板,一旦遇到突发状况,价格暴涨或暴跌不利于企业风险管理。
三是基差风险。在多数时间,现货价格往往与期货价格走势一致,两者价差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由于二者反映不同时期的供需情况,因此在极端情况下,基差或大幅扩大或缩小,比如2021年,由于锡现货持续紧张且库存处于低位,现货与近月合约价差一度高达1.5万元/吨,对卖出保值效果大打折扣。遇到类似情况,企业需在参与套保前充分认识到基差风险,选择是否参与套保或调整参与套保比例。
四是交割风险。在2022年3月上旬LME镍市场出现的青山集团遭遇逼仓事件中,青山集团在LME市场大量空单为其所生产的镍铁及高冰镍做卖出保值,但由于其产品为二级镍,非LME镍交割品(一级镍),导致大量空单无法进行交割。因此,企业在参与套保时,需了解自身产品是否满足交割条件。若期货品种与企业自身产品不同时,需关注套保品种与自身产品的相关性,谨慎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