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骨折病人复位的影响分析

2022-10-09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外伤性鼻部通气

杨 倩

( 天津市天津医院 , 天津 300211 )

鼻骨骨折属于面部骨折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由鼻部受外力击打所致。鼻属于面部的突出器官,因此,在外力作用下更易发生摔倒、撞击、交通意外、碰撞等情况,这也是鼻骨骨折高发的主要原因[1]。鼻骨骨折的发生不但对病人通气功能产生了影响,还可能导致鼻骨凹陷等并发症,甚至造成鼻部畸形,因此,早期手术的主要目标是改善通气功能,修复鼻部外形,进而提高病人的整体生活质量[2]。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在外科领域的推广,鼻内镜在外伤性鼻骨骨折的治疗中获得了一定的优势,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鼻部复位效果,除了有效的手术方法外,围手术阶段完善的护理措施也是确保良好预后的重要前提[3]。但是,由于传统的护理方式无法满足当前对于鼻骨骨折护理的需要,无法真正的发挥出护理服务应有的效果,所以,对于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护理方式的研究成为了重点课题。本次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外伤性鼻骨骨折病人在鼻内镜下复位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对于复位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我院医治的58例外伤性鼻骨骨折拟行鼻内镜下复位术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纳入研究病人均临床资料完整,符合鼻骨骨折的诊断标准,了解鼻内镜治疗及护理过程,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均拟行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治疗。排除标准:需将不符合手术指征与依从性差的病人予以排除。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18-67岁,平均为(37.65±2.94)岁,骨折原因:跌倒5例,车祸9例,打架11例,碰撞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为(38.27±3.15)岁,骨折原因:跌倒7例,车祸11例,打架9例,碰撞2例。2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按照传统模式实施护理,包括病人入院后进行常规入院宣教,协助病人完善心电图、X线、血常规等术前检查,了解病人鼻骨骨折特点,术前为病人讲解鼻内镜优势及手术流程,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术后对病人进行饮食及康复指导等[4]。观察组则于实行常规护理同时进一步加强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病人术前阶段往往不了解鼻骨骨折知识,加之通气功能及鼻部外观受到明显影响,因此,极易出现恐惧、担忧与焦虑情绪,所以,术前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鼻骨骨折疾病知识、鼻内镜技术、鼻骨复位术等相关知识的宣教,同时,告知病人手术配合事宜、术后并发症防治方法以及复位治疗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等,以提高病人对手术与治疗的认知度,使病人在术前阶段做好心理准备。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存在错误观念的及时予以纠正,告知病人术后30天内均需避免鼻部受压,不能擤鼻,避免撞击或挤压鼻部,以免影响鼻骨复位效果。(2)心理干预。鼻为面部重要器官,也是维持呼吸功能的主要通路,而鼻骨骨折的发生不但对面部美观性造成了严重影响,还易引发通气功能的障碍,因此,病人心理负担较重,且极易出现抑郁与焦虑情绪。所以,护理人员还需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不适感受,给予病人改善建议,安慰、关怀病人,告知病人手术对恢复鼻部外形及通气功能的作用,从而促使病人积极配合诊疗及护理工作。必要情况下,还可鼓励病人与已经实施鼻骨骨折复位手术治疗的病人交流,消除病人顾虑,提高病人对鼻骨复位治疗的信心。整个围手术阶段均需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如常规心理干预效果不明显,可进一步由专业心理医师为病人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3)饮食干预。鼻骨复位治疗后,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这不但影响了病人营养物质的正常摄取,还会致使病人失去进食积极性,甚至拒绝进食,因此,术后还需加强对饮食的干预。为病人讲解保证营养摄取对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性,为减少吞咽障碍所引起的不适,术后早期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以少食多餐为原则,饮食宜清淡,避免进食辛辣或刺激性的食物,告知病人必须禁烟禁酒。(4)并发症预防护理。术后协助病人保持半卧位体位,以利于康复,头部与背部及上肢均妥善支撑,以病人呼吸顺畅、自觉舒适为宜,保持半卧位有助于促进鼻腔内的分泌物与渗出物排出,对于预防鼻部感染及缓解鼻腔胀痛等,均有重要作用。因鼻部胀痛严重影响睡眠或休息的病人,可采用播放舒缓音乐、观看视频等转移注意力方式减轻疼痛,如疼痛难以忍受,必要时可遵医嘱应用镇痛或镇静药物,以确保病人得到有效休息。

3 观察指标:(1)鼻部复位效果。优:鼻梁平直对称,与面部中线偏离不足1mm,且鼻翼对称,可正常通气;良:鼻梁基本平直对称,鼻通气基本恢复正常;差:鼻梁歪斜,鼻翼不对称,通气功能恢复不满意。对比2组病人鼻部复位优良率。(2)对比2组驼鼻与鼻骨凹陷的发生情况。

5 结果

5.1 2组鼻部复位优良率对比:观察组的鼻部复位优、良率分别为72.41%、20.69%,总优良率为93.10%,对照组的鼻部复位优、良率分别为55.17%、17.24%,总优良率为72.41%,观察组鼻部复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鼻部复位优良率比较(n,%)

5.2 2组驼鼻与鼻骨凹陷的发生率对比:观察组的驼鼻、鼻骨凹陷总发生率为3.45%,与对照组24.14%的总发生率对比显著下降(P<0.05)。见表2。

表2 2组驼鼻与鼻骨凹陷的发生率比较(n,%)

讨 论

外伤性鼻骨骨折病人常伴随鼻部肿痛、鼻通气异常等症状,如未经及时的手术纠正,可能导致鼻甲代偿性增厚,引发诸多鼻部并发症[5-6]。以往临床多采取鼻骨骨折复位术治疗,术中形成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术后鼻部外观及功能的恢复,且增加了术后鼻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严重影响了复位效果。近年来,鼻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在外伤性鼻骨骨折的治疗中获得了普遍应用,术中不但可以获得清晰的术野,手术形成的创伤也明显减小,且手术操作较为简单,在确保手术复位有效性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7]。术中精准运用下鼻甲外移术等手术方式,有效增加了总鼻道的宽度,更符合生理需求,利于病人恢复通气功能。此外,鼻内镜下实施鼻骨骨折复位术还更利于鼻部外观的恢复,因此,整体手术满意度较高。

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手术在获得满意疗效同时,对围手术阶段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较高,为此本次研究在护理鼻内镜下复位治疗外伤性鼻骨骨折病人时进一步加强了对病人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鼻部复位总优良率为93.10%,复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驼鼻、鼻骨凹陷总发生率为3.45%,与对照组对比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护理干预的实施在提高复位效果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护理干预过程中更注重提高病人手术相关知识认知度,同时,关注病人的身心舒适度,病人对疾病及治疗认知度的提高,不适感受的减少,更利于其配合诊疗及护理工作。本次研究中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加强对病人鼻骨骨折知识、手术知识、鼻内镜优势等方面知识的宣教,术后则协助病人做好饮食、体位等方面的护理,同时关注病人围手术阶段的心理变化,并及时予以必要的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病人的身心不适症状。此外,围手术阶段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还有利于提升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使护理人员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使病人获得极大安全感,这对于减轻因担心手术风险导致的焦虑、恐惧情绪,具有重要的价值,病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也得以进一步提高[8]。对于存在术后鼻部胀痛等症状的病人,护理干预工作中指导病人采取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减轻疼痛不适,但对于严重影响睡眠或休息的,则需应用镇静、镇痛药物干预,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保障病人获得足够休息时间。总之,外伤性鼻骨骨折病人在传统护理模式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围术期病人出现的身心疼痛与不适感受,引导病人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诊疗及护理,提高病人的认知度与配合度,对于改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复位治疗外伤性鼻骨骨折病人加强护理干预,在提高复位效果同时,有效减少了鼻骨凹陷等并发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外伤性鼻部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流程管理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救治护理配合中的应用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面部形态特征及美学标准的研究进展
常挖鼻孔招来感染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在早期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中应用
常见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