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强化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
2022-10-09何健荣吴昌师
曾 珊 何健荣 吴昌师
(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康复科 , 广东 中山 528415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在中老年人群中,脑梗死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影响,有多于70%的脑梗死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带给了患者较大的心理痛苦以及降低了其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对家庭来说,也加重了负担,产生诸多负面影响[1]。其是由于脑缺血、缺氧以及严重的低血糖等因素引起的部分脑组织坏死,并造成持续性的病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属于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有血栓形成、脑栓塞、低灌注等[2]。主要表现为失语、恶心、眩晕、步态不稳、偏瘫、视野缺损等,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口角歪斜、神经功能障碍等偏瘫症状[3]。除常规治疗外,脑梗死偏瘫患者需要进行加强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更好恢复,减轻肢体功能障碍,以至于能够达到生活自理和下地行走的能力。在本研究中,以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常规训练和髋关节强化训练,探析髋关节强化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按数字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4.47±5.29)岁。观察组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57-79岁,平均年龄为(64.52±5.46)岁。2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此研究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家族传染病史;主动退出者。
2 方法: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60例均实施常规训练,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指导,如早期康复训练、平衡训练、肢体负重训练等,训练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持续训练1个月。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训练的基础上实施髋关节强化训练,期间保持常规训练。髋关节强化训练方式为:患者保持侧卧位,首先进行髋关节屈伸运动,若患者无法自主运动,可协助患者做屈伸运动,随后患者变换为仰卧位,进行髋关节内外旋训练,拉伸患者髋关节外展外旋肌。患者取侧卧位,进行髋关节外展、内收训练,将患者位于上方的腿向后移动,保持在下方腿前方,保持膝盖笔直,将上方腿脚踝朝上缓慢延伸,保持动作10秒。随后患者收缩其下方腿内收肌,将其上方腿尽量抬高保持,随后缓慢放回原位,反复进行。协助患者坐于床沿,左右摆动患者患侧小腿,同时进行髋关节内外旋运动。
3 观察指标:训练后,2组患者康复效果分析,分为显效、有效、无效。评价标准,显效为患者偏瘫症状改善程度较大,且无并发症。有效为,患者偏瘫症状改善程度一般,无并发症。无效为,患者偏瘫症状无好转或改善程度低。比较2组患者训练前后偏瘫改善度,采取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分析,评价标准:总分为100分,≤20分为生活丧失自理能力;21-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自理能力弱;41-59分为中度功能障碍,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60分为基本有生活自理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强。比较2组生活质量,采取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总分为100分,生活质量与得分成正相关。比较2组步行时间和步行力度,步行力度评分总分为10分,得分与患者步行力度成正相关。
5 结果
5.1 2组康复效果对比: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康复效果比较(n,%)
5.2 2组患者M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训练前2组生活质量比较,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训练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偏瘫改善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5.3 2组步行时间和步行力度对比:观察组步行时间长于对照组,步行力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步行时间和步行力度比较
讨 论
偏瘫又称为半身不遂,是指因颅内损伤或脑卒中导致一侧的上下肢体、面肌等产生运动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其属于脑梗死常见后遗症,可导致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或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可按照偏瘫程度分为轻瘫、不完全性偏瘫和全瘫,按照肌力分级,轻瘫患者肌力在4-5级,表现为肌力减退,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而不完全性偏瘫肌力在2-4级。全瘫患者肌力在0-1级,患肢完全丧失活动能力,无法进行日常活动[5]。偏瘫患者需要及时就医,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等稳定病情,同时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偏瘫部位的功能恢复,避免病情加重[6]。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往往需要长期不懈的进行,训练时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理念,同时还应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如体质、年龄、心脏状态以及高血压等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案,以此增强患肢肌肉力量,其训练内容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且在进行康复训练期间需要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需要关注患者心理情绪改变,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加强患者信心,避免患者训练消极,导致达不到训练效果[7]。
髋关节是由股骨头和髋臼为主要组成的骨性结构,其周围存在大量肌肉和神经血管组织,如臀中肌、臀大肌和坐骨神经以及股动脉等[8]。其连接了人体的上下肢,属于人体中心的支柱,所以,髋关节的稳定性与人体健康度息息相关。髋关节康复训练对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有较为显著的改善,具有促进恢复的作用,其包括了髋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如髋关节屈伸、内旋、外旋、内收、外展等,同时髋关节周围臀中肌与股四头肌的肌力训练也可以维持髋关节稳定性[9]。在进行髋关节康复训练过程中,早期应尽量保持小强度、小幅度训练,随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调整[10]。在本研究中,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偏瘫患者,分别给予常规训练和髋关节康复训练,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训练前2组生活质量比较,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训练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步行时间长于对照组,步行力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对于偏瘫患者,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髋关节康复训练,有助于提升康复效果,改善患者偏瘫症状和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步行时间,加强步行力度。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髋关节强化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增强其肢体活动能力,减轻偏瘫后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负面影响,加长步行时间和加强步行能力,提升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运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