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望吃蝤蛑
2022-10-09王寒
好友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图,说是周末在金大田试炸了紫藤花。我问她,好吃吗?她说,巨好吃!紫藤炒鸡蛋是松脆的口感,炸天妇罗是甜甜的花香,还可以做饼试试。
跟她一比,我倒是显得俗了。她吃紫藤炒鸡蛋时,我正在海边对付一条“杜望”。
杜望,在我们那里,又称为涂鳗,它还有个名字叫月边鱼,清代浙东学者倪象占在《蓬山新话》说:“杜望,如弹涂而肥大,长四五寸,名月边鱼,鳃旁有白痕如初月也。”
杜望
涂鳗不是鳗鱼,它是在滩涂上跌打滚爬的一种鱼,头宽嘴阔,前圆后扁,看上去粗粗短短,圆圆滚滚。它名字中虽有个鳗字,却不像鳗鱼那般修长,最明显的特征是尾巴上有蓝斑白圈的大眼,如孔雀开屏时羽毛上的眼状斑,又好像苦学生熬夜过多的大黑眼圈。浙东渔民称之为“筷子头印”,这是杜望身上的胎记,是别的鱼所没有的。旧志中说,“背黄黑腹白,身有斑点,尾有眼如孔雀翎。”尾巴长眼,可以用来迷惑对手,让对手误把尾巴当成头部。
杜望常年安家在硬质滩涂的石滩草丛、堤岸塘坝、礁岩水凼中,天冷时,这厮钻入涂泥中避寒。过去,杜望在东海岸常见,不过叫法各有不同,浙东甬台一带因其身上有一种如鳗鱼般的黏液,滑不溜丢,又跟鳗鱼一样喜欢躲在石缝泥洞中,称之为涂鳗,即滩涂上的鳗鱼。它个头不大,黑不溜秋,一般二三两重,最大的,也只有斤把重。
杜望有很多表亲,有生活在咸水的,也有生活在淡水的。生活在淡水的表亲,就是著名的菜花塘鳢鱼。
杜望还有个彪悍的名字,叫蟳虎、蝤蛑虎。浙东海岸,称青蟹为蝤蛑。《清稗类钞》记载:“蝤蛑,又名蟳,产海滨泥沙中。闽人称之为青蟹,较梭子蟹为贵”。《酉阳杂俎》也说:“蝤蛑,大者长尺余,两螯至强,八月能与虎斗。虎不如。”说蝤蛑八月能与虎斗,听上去简直比岩头老虎还要厉害。蝤蛑是厉害角色,是蟹中最生猛者,没想到它的天敌,竟然是不起眼的杜望。是谓一物降一物。
杜鳗吃小鱼小虾,但它最喜欢吃的是蟹,滩涂上的沙蟹、蟛蜞、红钳蟹,是它的家常便饭,就连能与虎斗的青蟹,也成了它的盘中餐。青蟹小苗,杜望一吃好几个。小青蟹,杜望从后背咬碎背壳,活吃生吞。蝤蛑脱壳时,壳软肉嫩,全身软如绵,杜望最是喜欢,见了软壳蝤蛑,扑上去,“啊呜”便是一口,吃掉它的肉,还要霸占它的洞。聂璜在《海错图》中记录了蟳虎鱼吃蟹的过程:蟳虎鱼背黄黑腹白,常常会在滩涂石洞寻找蝤蛑,一旦发现猎物,蟳虎鱼便会用“有眼”的尾巴为诱饵,引诱蝤蛑咬住尾巴,然后拼命甩尾,拗断蝤蛑螯足。蝤蛑失了防身利器,蟳虎鱼趁机冲入蟹洞,从断足处吸吮蟹肉,直到吸光全部蟹肉。聂璜在《海错图》中,对此啧啧称道:“尔状不威,尔力未强,乃以虎名,以柔制刚。” 高度赞扬蟳虎鱼小小身板,不畏强敌,敢打硬战的精神。
三门湾,有长达227 公里的海岸线,500 公里的海域,21 万亩的滩涂面积,海水盐度适中,微生物富集度位居全国海域前列,是小海鲜的天堂。泥螺、香螺、蛏子、牡蛎、淡菜、青蟹、沙蒜、望潮、弹涂、杜望、泥鱼……生活其间,自得其乐。海水来时,滩涂被水淹没,退潮时,露出一大片滩涂。滩涂泥质柔软,浮游生物丰富,是小海鲜的乐园,海潮退去时,海边人打着赤脚,在滩涂上捞海苔、挖泥螺、抓青蟹、钓杜望,称之为讨小海。退潮时几个小时的忙碌,就有不小的收获。讨小海,是海边人家承袭了数千年的生活方式,一个“讨”字,带着讨海人对大海的恭敬和谦卑。
对付杜望,一是钓,二是挖,还有一种戽。杜望藏身于滩涂的泥洞中,平素吃些小鱼小虾小蟹,退潮后,在滩涂上呼朋引伴,快乐跳跃。它生性凶猛狡诈,藏身之处极深,有时在滩涂上要挖出半米深坑,才能见到它的真身。杜望嘴馋,可在洞口以红钳蟹或沙蟹诱捕,或者用鱼钩钩上活虾,在洞口垂钓。吞吃饵料后,杜望常潜回到洞穴不出,让人徒呼奈何。
滩涂与礁岩相接处,常有小水塘,对付水塘中的杜望,适合用“戽”。所谓的戽,就是用舀水工具将塘水往外泼出,戽干舀尽后,剩下杜望和各种小鱼在浅水处翻滚,再去抓取就容易多了。
杜望能吃蝤蛑,显得彪悍无比,故东海岸有“一鱼抵三鸡”的说法,意谓滋补力强,吃一条杜望鱼的功效赛过吃三只鸡。在我们那里,凡是凶悍的、生命力顽强的鱼类,如黑鱼、杜望、斧头鱼、岩头老虎之类,都会给它打上“滋补”的标签。而那些看上去软弱好欺负的鱼,如水潺、鳀鱼,则无此功效。
蝤蛑
杜望可红烧,可清蒸,可煎炸,味道最好的是与雪菜同烧。雪菜与海鲜,是天作之合,雪菜激发得鱼肉鲜嫩无比,夹带着微微的酸与咸,鲜味迸发,妙不可言。鱼肉细嫩,雪菜碧绿,春笋玉白,互相映衬,互相成就。吃完肉身,还要吮骨吸脑髓,方才过瘾。杜望味若白露时节的鳗骊,富含胶质,肉质鲜美,不负名字中的“鳗”字。若用于滋补,将红枣与整条杜望同烹,有滋阴补血之效。
现在滩涂上,杜望很少见到,身价自然高了。大热天回了趟老家,海边朋友盛情款待,上了一桌海鲜,朋友让我多吃红烧杜望,说现在黄鱼、鲳鱼在杭州常能吃到,杜望鱼很少见到。吃一口,也是慰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