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联合IL-6、TNF-α水平检测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2022-10-08郭文才彭逸凡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影像学动脉血管

李 锐,郭文才,吴 过,彭逸凡,吴 勇

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巴中 636000

颅内动脉瘤为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异常膨出,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一旦动脉瘤破裂,其致死、致残的风险可高达25%~50%[1-3]。早期诊断检出颅内动脉瘤并及时治疗可有效预防其破裂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筛查极为依赖影像学检查。目前临床筛查颅内动脉瘤的具体影像学检查方式、形态学参数测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等缺乏循证学医学证据的支持,现临床确诊颅内动脉瘤仍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主,该项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是临床公认的金标准;但DSA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可引起穿刺处血肿、动脉夹层和动静脉瘘、对比剂肾病等,同时患者接受的Ⅹ线辐射剂量相当于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的4~5倍,费用也较为昂贵[4]。CTA检测则相对更为快捷、方便、费用较低,是一种微创新血管造影技术,具备较好的图像分辨率和对比度,有研究发现该项检测对颅内动脉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虽然目前仍存在一定的漏诊情况,但其准确性在不断接近DSA检测,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测方案[5]。此外有研究指出当脑血管受到损伤时炎性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蛋白水解酶,会对血管壁造成继发性损伤,引起血管基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加速凋亡,导致瘤样膨出,这也说明炎性细胞因子参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与发展[6]。本研究拟通过采取CTA联合IL-6、TNF-α检测,分析该方案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8例颅内动脉瘤疑似病例。纳入标准: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CTA和DSA检测;年龄18岁以上;正常沟通,依从性好,能配合检查;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造影剂过敏;合并颅内恶性肿瘤和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感染;合并精神疾病、幽闭恐惧症;严重心、肝、肾病变。108例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41例,年龄34~69(52.55±8.64)岁,BMI 17.94~26.82(22.63±3.28)kg/m2。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1.2.1 CTA检测 入组患者接受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SOMATOM Definition AS)扫描,设置参数:管电流25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1 mm,螺距0.375,层间距1 mm,检测前用高压注射器团注碘帕醇造影剂25~30 mL,速度4.5~5.0 mL/s,再注入30 mL生理盐水(浓度0.9%),于造影剂达峰时间进行扫描,扫描范围颈动脉分叉处至颅顶。完成扫描后将图像数据传至工作台,由2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等技术进行处理,观测动脉瘤的位置、形态等。

1.2.2 DSA检测 入组患者实施局麻,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插管至双侧颈动脉、椎动脉进行全脑血管造影,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碘佛醇对比剂(速度3~5 mL/s)17~20 mL,射线延迟1~3 s后开始扫描并采集影像数据,每只血管摄正侧位图像,必要时加摄旋转位和斜位摄像,完成扫描后将数据传至工作站,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等技术进行处理,观测动脉瘤的位置、形态等,得出诊断结果。

1.2.3 IL-6、TNF-α检测 抽取入组患者清晨7点左右空腹静脉血4 mL,使用离心机以3000 r/min的速度离心20 min,取上层血清样本送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试剂盒(上海酶研生物)。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DSA检测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致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IL-6、TNF-α水平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将CTA及IL-6、TNF-α指标纳入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建立联合诊断新指标,绘制ROC曲线分析CTA与IL-6、TNF-α联合检测对诊断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A检测结果

108例疑似病例CTA共检测出颅内动脉瘤87例,检出率为80.56%,均为单发病灶;病灶直径0.2~2.9(1.35±0.35)cm;梭形8例,其余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分布于颅内多个动脉,其中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各12例,大脑后动脉13例,前交通动脉8例,后交通动脉18例,颈内动脉19例,基底动脉5例,典型病例(图1~2)。

2.2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符合情况

108例疑似患者经DSA检测发现93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CTA 诊断的Kappa 值为0.669,准确性为90.74%(表1)。

表1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致性分析Tab.1 Consistent analy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diagnosed by CTA

2.3 IL-6、TNF-α水平比较

颅内动脉瘤患者机体血清IL-6、TNF-α水平高于非颅内动脉瘤患者(P<0.05,表2)。

表2 IL-6、TNF-α水平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IL-6,TNF-α levels(pg/mL,Mean±SD)

2.4 IL-6、TNF-α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L-6、TNF-α与患者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r=0.377、0.453,P<0.001)。

2.5 CTA联合IL-6、TNF-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

ROC曲线显示:CTA与IL-6、TNF-α联合诊断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974,高于各单项指标曲线下面积(P<0.05,表3、图3)。

表3 CTA联合IL-6、TNF-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Tab.3 Diagnostic efficacy of CTAcombined with IL-6 and TNF-α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s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局部薄弱处血管异常扩张形成瘤样凸起,可能与创伤、炎症和血管硬化等多种因素有关,好发于颅内动脉的分叉处,具有一定的破裂风险,而动脉瘤一旦破裂即可诱发出血导致患者残障,甚至直接致死,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颅内血管疾病[7-9]。鉴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的严重危害性,早期诊断筛查、及时治疗是预防的最佳方式,颅内动脉瘤的诊断鉴别在临床以DSA、CTA等在内的影像学手段为主,这些影像学检查能直观了解动脉瘤的位置和形态[10-11]。DSA是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但具有自身的局限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A等检查方式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面也逐渐体现出其优势[12-14]。

目前CTA也开始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检出。从本文数据中也可以发现CTA检测可以明确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前后交通动脉及颈内动脉均有分布,在形态上以圆形和类圆形为主;但相对于DSA,CTA仍略有不足:CTA成像效果可能会受骨质、金属伪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诊断出现误差,同时针对微小动脉,CTA也存在一定的漏诊情况[15-16]。本研究发现10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DSA检测确诊93例,而CTA则仅检出87例,经一致性分析发现CTA诊断的Kappa值为0.669,准确性90.74%,提示二者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说明CTA 在检出颅内动脉瘤方面较DSA检测依然略有不足。既往研究发现颈部CTA在检出动脉瘤方面有一定的价值,与DSA检测对照分析发现CTA诊断的Kappa值为0.65,一致性中等[17],该结论与本文类似,研究指出CTA在诊断动脉瘤方面虽然相对较低,但有助于提高随后DSA诊断的检出率。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仍然十分费时费力,具有一定的误差,尤其针对微小的靶病灶,很容易评估错误[18]。有研究在149例颅内动脉瘤性CTA检测中发现有15例患者因钛夹的植入导致检测时出现伪影,降低了检测的可视化,对诊断评估造成了影响[19]。有研究发现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依赖后期图像重建与处理技术,存在一定的漏诊情况,单独行CTA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仅为77.33%[20],与本文的80.56%大致相当。从以上研究可知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依然需要探寻更加合理的方案。

基于上述结论,说明CTA在诊断鉴别颅内动脉瘤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研究发现慢性炎症在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机体IL-6、TNF-α等因子过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密切相关[21-23]。有学者发现颅内动脉瘤小鼠机体miR-21过度表达,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是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病理改变之一,其机制是通过激活c-Jun N-末端激酶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行调控的[24]。以上研究表明IL-6、TNF-α参与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过程,是其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故推测通过检测这两个因子的水平变化在诊断鉴别颅内动脉瘤方面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价值。为此本文通过联合CTA与IL-6、TNF-α水平进一步从两种不同的机制上分析该方案对颅内动脉的诊断价值,经ROC分析发现CTA与IL-6、TNF-α联合诊断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974,明显高于各单项指标曲线下面积,说明在CTA检测的同时联合IL-6、TNF-α检测有助于提高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检出。

综上所述,CTA能较好地了解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和形态,具有一定的诊断鉴别价值,与DSA检测相比略有不足,而联合IL-6、TNF-α检测则有助于提高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

猜你喜欢

影像学动脉血管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血管里的河流
少糖多酸护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