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L1、BRAFV600E、CD68 蛋白表达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中的意义

2022-10-08吴希兰沈红石素胜张智慧郭蕾王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黑色素瘤淋巴细胞恶性

吴希兰 ,沈红 ,石素胜 ,张智慧 ,郭蕾 ,王芳

(1)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云南 昆明 650500;2)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22;3)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云南 昭通 657000;4)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21)

据Rebecca 等[1]报告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新发病率持续攀升,发病人数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中国虽属于恶黑低发地区,但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每年新发恶黑患者超过8 000,约百万分之八,而在我国,恶黑患者的5 a 生存率仅为65%。

由于早期病变不明显,造成多数患者就诊时已错失手术最佳时机,部分患者甚至已发生局部组织侵袭或转移,晚期或手术无法切除的MM 患者生存率低。鉴于晚期MM 的5 a 生存率低,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分析MM 的发生发展机制、了解有效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指标,以帮助患者选择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延长MM患者生存时间,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在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基础上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BRAFV600E、CD68 在M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病理临床特征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同时光镜下观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百分比,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各参数的关系,希望从中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医生正确估计患者的预后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样本来源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2007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期间进行手术切除的60例原发性MM组织样本(18例有淋巴结转移,42例无淋巴结转移,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所有病例的病理切片均由两位病理学专家复阅,按照第七版AJCC 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学标准[2]进行分期,诊断意见统一。

所有患者以临床病例查询、电话及回院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日期自病理报告确诊日期算起,至2022 年7 月,并严格记录随访情况。共随访到35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失访25例;随访结局定义为死亡。

1.1.2 主要试剂鼠抗人单克隆抗体PD-L1 购自美国R&D,鼠抗人单克隆抗体BRAFV600E(VE1)和通用型二抗-HRP 购自美国罗氏公司,抗体稀释液、过氧化物酶封闭液和Tris-EDTA 缓冲液购自美国Dako 公司,鼠抗人单克隆抗体浓缩型CD68和DAB 显色液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0.01M 磷酸盐缓冲液、0.01M 柠檬酸盐缓冲液等购自中杉金桥。

1.2 研究方法

1.2.1 组织芯片构建光镜下选择切片上无退变、坏死以及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区域进行打孔靶位的定位标记,每个病例在受体蜡块上设计2 个靶位,60例样本设计成4 块受体蜡块。

1.2.2 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步骤按试剂盒说明进行。PD-L1 蛋白的阳性着色定位于胞膜/胞质,BRAFV600E阳性着色主要定位于胞质,呈淡黄色~棕黄色的细/粗颗粒。采用半定量评价标准[3]:以棕黄色颗粒清晰着色于胞膜/胞质为阳性,根据阳性细胞数百分比计分:阳性细胞≤5%为0 分,6%~25% 为1 分,26%~50% 为2 分,51%~75%为3 分,> 75%为4 分;根据细胞染色强度计分:无着色为0 分,淡黄色为1 分,黄色为2 分,棕黄色为3 分。将两项积分相乘形成最终的评级标准:0 分为阴性(-),1~4 分为弱阳性(+),5~8 分为阳性(++),9~12 分为强阳性(+++)。

CD68 蛋白表达定位于胞质。在高倍视野下选择染色均匀的区域,计数5 个视野,计算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4]:未着色为0 分,≤25%为1 分,26%~50%为2 分,> 50%为3 分。着色强度判定:无着色为0 分,浅棕色为1 分,棕色为2 分,深棕色为3 分。上述2 项相加为最终判定标准,阴性:< 2 分;阳性:≥2 分。

1.2.3 TIL 百分比统计高倍镜下TIL≥50 个淋巴细胞/100 肿瘤细胞,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TIL < 50 个淋巴细胞/100 肿瘤细胞,为小量淋巴细胞浸润。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应用SPSS21.0 统计软件包,各蛋白表达和TIL 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溃疡形成的关系采用等级相关分析,各蛋白表达和TIL与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采用秩和检验中的Mann-Whitney 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使用Cox 回归模型。

2 结果

2.1 病例资料

60例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龄19岁~80岁,中位年龄56岁,发病高峰年龄50~65岁,≤50岁19例,> 50 岁41例。18例伴淋巴结转移,转移的淋巴结数目不等;就诊时病变部位出现溃疡/和坏死者26例;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瘤以肢端型黑色素瘤最多见(22/32例),躯干7例,其它部位3例;黏膜的恶性黑色素瘤共28例(消化道10例,头颈部10例,其它部位8例);肿瘤浸润深度≤2 恶性黑色素瘤者12例,> 2 并≤4 恶性黑色素瘤者8例,浸润深度> 4 恶性黑色素瘤者40例;T分期T1 期30例,T2 期6例,T3 期4例,T4 期20例;Clark’s 分期Ⅰ期24例,Ⅱ期19例,Ⅲ期16例,Ⅳ期1例。

2.2 PD-L1、BRAFV600E、CD68 蛋白和TIL 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

PD-L1、BRAFV600E和CD68 免疫组化结果如图1~3。TIL 情况如图4~5。

图1 恶性黑色素瘤PD-L1 蛋白强阳性表达(SP × 200)Fig.1 The strong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D-L1 protein in malignant melanoma(SP × 200)

PD-L1、BRAFV600E和CD68 蛋白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3%(26/60)、60%(36/60)和6.7%(16/60)。

2.3 生存分析

图2 恶性黑色素瘤BRAFV600E 蛋白阳性表达(SP × 200)Fig.2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BRAFV600E protein in malignant melanoma(SP × 200)

图3 恶性黑色素瘤细胞CD68 蛋白阳性表达(SP × 200)Fig.3 The strong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D68 protein in malignant melanoma(SP × 200)

图4 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少量淋巴细胞浸润(HE × 200)Fig.4 A few lymphocytes infiltrated in the malignant melanoma(HE × 200)

纳入生存分析的病例数共35例,生存6例,死亡29例。Cox 回归分析中可用案例29(占比82.9%),删失案例6(占比17.1%);删除案例中,带有缺失值的案例、带有负时间的案例、层中最早事件之前删失的案例均为0例。

将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采用Cox 回归分析,协变量为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转移与否、溃疡形成与否、PD-L1、BRAF、CD68 表达和TIL 多少,采用向前法进行变量筛选,结果显示转移是影响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因素。出现转移,则患者死亡风险增大,见表1、图6。

图5 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HE×200)Fig.5 With extensive lymphocytes infiltrated in the malignant melanoma(HE × 200)

表1 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Tab.1 Multivariat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

图6 各协变量的均值水平的生存曲线Fig.6 Survival curves for the mean level of each covariate

3 讨论

3.1 PD-L1 蛋白与肿瘤

免疫反应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是B7 家族[5],而PD-L1(或称B7-H1)又是B7 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也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为PD-1 的相应的配体[6],其表达于T、B 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C)、内皮细胞、胎盘、心脏、肝脏等。PD-1/PD-L1 对T 细胞、DC、NK 细胞及TIL 均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7]。PD-L1蛋白在肺癌、MM 等中均有表达,且通过高表达的PD-L1 与PD-1 结合从而达到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目的[8-10]。有文献认为PD-L1 是黑色素瘤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11],有的却认为与总生存期无关[12]。这表明PD-L1 蛋白表达与总生存期、无进展疾病期的关系还需更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PD-L1/PD-1 通路在诱导效应T 细胞凋亡、抑制T 细胞活化、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和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3],PD-L1 也表达于部分TIL 表面,通过结合其他TIL 表面的PD-1 发挥作用[14]。因此,PD-L1/PD-1 通路成为引起研究者研发新一代药物的靶点。除MM 外,结直肠癌等都有报道PD-L1 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各参数的相关性[15],Cathy A Pinto 等[16]的研究认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抗PD-1 治疗进展不理想,这突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新药物和优化治疗策略的必要性。笔者的研究显示PD-L1 高表达的患者见于较晚的T 分期,这也许是因为PD-L1/PD-1通路激活抑制了免疫反应所引起。因此,PDL1/PD-1 信号通路激活的被抑制,可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有望成为恶性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的新手段,但PD-L1 是否可以成为预后指标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3.2 BRAFV600E 蛋白与肿瘤

BRAF 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酶,RAF 激酶家族的3 个主要成员之一,该蛋白由3 个保守结构域组成,可激活MAPK 信号通路。BRAF 的突变类型有V600E、V600K、V600R、V600D 等,但MM 常见的突变是BRAFV600E,即BRAF 蛋白第600 位的缬氨酸被谷氨酸取代,导致BRAF 激酶活性显著提高,从而激活MAPK 信号通路,使黑素细胞转化成黑素瘤细胞[17]。非小细胞肺癌BRAF 突变率约占3%,突变类型中V600E 型占一半左右,这和MM 不同[18]。Feller 等[19]研究发现免疫组化是检测BRAFV600E突变的一种可靠、高度特异性的方法,能作为临床实践中筛选BRAFV600E突变的工具。本实验中肢端型MM 突变率约68.2%,故对于皮肤部位的MM 笔者建议行BRAFV600E突变检测。

3.3 淋巴细胞浸润与肿瘤

TIL 是一种异质性的淋巴细胞群体,以T 细胞为主,存在于肿瘤间质内,是机体对肿瘤的抵抗现象[20]。TIL 中T 细胞以CD4+、CD8+为主。在光镜下观察到,部分肿瘤组织内可见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且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最近几年,Rosenberg 等[21]通过回输前临床干预使TIL 回输治疗MM 的有效率高达70%。

本研究发现大多数病例的病理切片中只能见到少量或缺乏TIL,笔者认为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对肿瘤缺乏免疫反应。

3.4 CD68 与肿瘤

肿瘤微环境包括了巨噬细胞,有研究发现实体瘤中有大量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浸润,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22]。根据巨噬细胞不同的功能特性,通常分2 型:(1)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M1 型),主要能分泌促炎因子、趋化因子等参与炎症反应、清除病原体,参与Th1 型免疫应答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2)替代活化的巨噬细胞(M2 型),有较弱的抗原提呈能力,从而抑制了T 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肿瘤组织周围若有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发生肿瘤扩散转移的几率低,预后也较好;反之亦然[23]。肿瘤间质中CD68 阳性巨噬细胞是降低乳腺癌风险的独立预后因素,而CD68 蛋白在MM 的表达研究很少,且结果不尽相同。

CD68 是巨噬细胞最可靠的标志物。本实验结果显示在恶性黑色素瘤中CD68 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T 分期间存在差异,提示巨噬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潜在作用。由于CD68蛋白既标记M1 型也标记M2 型,故CD68 蛋白在判定肿瘤浸润巨噬细胞作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猜你喜欢

黑色素瘤淋巴细胞恶性
牦牛转移因子对藏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效果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澳大利亚的“国民癌”
HIV感染者/病人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情况分析
五招辨痣与瘤
哪些“痣”得治
孕期黑色素瘤患者死亡率比常人高5倍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