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竹寄情 器以载道
——论紫砂壶“智竹提梁”中蕴含的中国美学和传统文化

2022-10-08裴春燕

江苏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宜兴紫砂壶紫砂

裴春燕

(宜兴 214221)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是宋代梅尧臣关于紫砂的描写,其中可见诗人深谙茶艺,认为清洌甘甜的泉水可留住早春茶香,用紫砂茶具可以充分发挥新茶独有的韵味。这样的记载充分说明了在宋代的时候,文人仕族已经懂得使用紫砂壶,并且感受到其中的好处。尽管没有实物的证据支持,但是紫砂宋代发端的论证也得到了以紫砂泰斗、布衣壶宗顾景舟为代表的紫砂艺人的大力支持。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紫砂艺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完善的体系支持,宜兴的紫砂艺人充分地利用了一切有利于紫砂发展的条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在市场的良好反馈之下,紫砂行业蒸蒸日上,紫砂艺术传承有序,特别是许多年轻一代艺人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后,加入了紫砂创作的大军,继承起父辈们留下来的荣光,为我们广大的壶友带来更多的紫砂艺术精品。

1 紫砂壶“智竹提梁”的中国美学

“智竹提梁壶”(见图1)采用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的竹这一元素,把传统的花器、圆器和提梁的造型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东方艺术之美,展示出世界陶瓷艺术之林中难得一见的魅力和神韵。此壶壶身扁圆,饱满圆融,非常适合茶叶和水的交融发挥,无论什么样的茶叶在其中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滋养;壶底收拢,层次感突出,端庄稳重;壶嘴胥出于壶身,竹形设计,小巧可人,上面的竹节纹理非常明显,微微向上昂起,出水非常的爽利,从壶嘴之处延伸出来的几枝竹叶仿佛随风摇曳,生动活泼,充满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通转流畅;上面的壶钮采用了竹形桥钮的设计,把江南独特的水乡韵味和茶竹之乡的特点结合起来。由于各部位的不同,竹的选材、大小不一,竹节的纹理也不尽相同,此壶的亮点之一还在于提梁的设计,层次分明、虚实结合,壶身和提梁共同作用,营造出更加挺拔的空间特征,也把竹子那种直冲云霄、凌云之志的精神展示出来。在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中,传统的中国美学理念一直指导着我的思绪和情感的表达,在历史上也有许多关于竹子的题材和艺术形式,都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营养,整体上来看紫砂艺术作品“智竹提梁壶”的设计、制作和诗意的表达,都是建立在对于紫砂造型和技艺熟稔于心的基础之上,花器和圆器的融合,整体搭配适当,光滑自然,造型清新风雅、优美流畅,制作工艺精湛老成,可谓是把紫砂艺术之中的精髓完美地呈现出来,同时又让我们能够感悟到竹子之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在长期的喝茶品茗和摩挲把玩之中,更加懂得了天人合一、寓情于器的重要性。

图1 智竹提梁壶

2 紫砂壶“智竹提梁”的传统文化

紫砂艺术发展到今天,在许多文人雅士的诗歌吟诵和推波助澜之下,逐渐地摆脱了实用器的束缚,开始向着艺术品的方向不断发展,其实光凭紫砂的泥料和技术,也不可能产生更多的附加值,我们都懂得紫砂之所以有的价值连城,除了历史原因外,更重要的就是其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折射和江南文脉的延续,让我们在长期的熏陶之中能够有所裨益。竹子,在紫砂的故里宜兴随处可见,宜兴有着“竹的海洋、陶的古都、茶的绿洲、洞的世界”之美称,尤其是在宜兴南部区域,绵延不绝的竹林纵横千里,成为了江浙皖三省自然的分界线,也是广大游客和陶都人民很好的休闲游玩去处,宜兴的紫砂艺人也经常徜徉其中,除了放松心情之外,更多的则是观察竹子的形态和特征,在紫砂创作的时候更好地把竹子的形象和精神完美地展示出来。这件紫砂作品“智竹提梁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在经过多年的临摹竹器之后,能够把自己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和竹子带给我们的精神写照融入紫砂器之中,也是一件非常自豪和惬意的事情,也希望广大的壶友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浓浓深情,如同竹子一般虚心若谷、壮志凌云。

3 结 语

“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人非常向往的一种生活状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不可居无竹,无竹令人俗”,竹子不仅是农民朋友的经济作物,更是在园林、工作室之中装饰的必不可少之物,我们爱竹,爱它的宁折不弯,爱它的傲立风雪,并通过紫砂艺术的手法使其出现在我们的茶座、书桌之上,成为一种永恒的陪伴。

猜你喜欢

宜兴紫砂壶紫砂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知识慧侨·宜兴非遗体验基地”揭牌仪式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乐在紫砂壶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泡壶
邹蕴芳
购买紫砂壶4忌
《读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