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机制:脊髓背角氯离子失衡导致5-HT 下行抑制作用转变为易化作用

2022-10-08刘风雨,AbyF,LorenzoLE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内源性氯离子神经病

急性痛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过度疼痛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从而有效控制疼痛。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如何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近年来备受关注。法国波尔多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神经损伤引起脊髓背角氯离子失衡,导致内源性5-HT 系统由下行抑制转变为下行易化,进而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第一部分研究主要在正常小鼠上进行,发现RMg 的5-HT 能神经元投射到脊髓背角,产生内源性镇痛作用(既发挥下行抑制的作用)。研究结果:(1)在形态学和分子层面,中缝大核 (RMg) 的5-HT 能神经元可以投射到脊髓背角的深层和浅层。光遗传学激活RMg 的5-HT 能神经元,可以选择性的增加脊髓背角5-HT 的释放。(2)在体电生理学层面,光遗传学激活RMg 的5-HT 能神经元,可以抑制局部场电位 (LFP) 和广动力范围 (WDR) 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3)在行为学层面,无论是上游激活RMg 的5-HT 能神经元,还是下游激活脊髓背角5-HT 能神经纤维,均产生镇痛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在正常动物,RMg 的5-HT 能神经元投射到脊髓背角,产生下行抑制作用。(4)在脊髓背角局部环路层面发现,RMg 的5-HT 能神经元作用到脊髓背角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如GABA 能/甘氨酸能神经元),从而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递。(5)药理学阻断脊髓背角钾-氯共转运蛋白2 (KCC2),打破氯离子的平衡状态,可以将RMg 中5-HT 能神经元的下行抑制作用转变为下行易化作用,动物出现痛觉敏化现象(模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第二部分研究主要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 (SNI)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上进行。发现神经损伤引起脊髓背角氯离子失衡,导致内源性5-HT 系统由下行抑制转变为下行易化,进而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结果:(1)在形态学层面,神经损伤后,RMg 的5-HT 能神经元纤维投射到脊髓背角的结构无明显变化。(2)在电生理和行为学层面,在SNI 小鼠光遗传学激活RMg 的5-HT 能神经元,促进伤害性信息的传递,产生明显的致痛作用。(3)在行为药理学层面,SNI 小鼠给予KCC2 增强剂,光遗传学激活RMg 的5-HT 能神经元,可以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递,产生镇痛作用。此结果表明,5-HT 环路可以是兴奋性,也可以是抑制性,取决于目标区域的状态。(4)联合使用KCC2 增强剂和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 (SSRI),可明显增加SSRI 的镇痛作用,为开发高效低毒的镇痛药提供理论基础。结论:神经损伤后,由于脊髓背角氯离子失调,导致内源性5-HT 系统由下行抑制转变为下行易化,进而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该研究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内源性氯离子神经病
芝麻种子中内源性蛋白酶的热稳定性及其运用
酷虫学校·狼蛛来当插班生(第七章)
新常态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内源性及防范策略研究
一场美妙的相遇
带裂缝混凝土氯离子扩散作用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越测越开心
你是“神经病”吗?
从教育的“内源性”探讨教育的本真
内源性12—HETE参与缺氧对Kv通道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
公交车上搞笑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