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与浅表超声诊断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2022-10-07苏娜娜
苏娜娜
(单县中心医院放射科 山东 菏泽 274300)
上消化道梗阻是新生儿阶段常见的急腹症,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消化道畸形导致,其病因以幽门管闭锁、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食管闭锁、十二指肠闭锁为主[1]。新生儿在发病后出现呕吐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新生儿无法进食,不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临床上主张对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进行尽早诊断,以便给予患儿及时治疗,且由于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主要是通过手术对上消化道梗阻予以解除,手术前需对梗阻部位及梗阻病因进行明确,再来制定手术方案[2]。X线上消化道造影、浅表超声是临床上对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诊断时常用的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X线上消化道造影可对梗阻近端的扩张情况予以清晰显示,而浅表超声具有强穿透力,其对上消化道扫描后获得的图像清晰度高[3]。本研究中对2016年1月—2022年1月在单县中心医院就诊的70例疑似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患儿实施X线上消化道造影、浅表超声检查,并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以探讨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与浅表超声在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月在单县中心医院就诊的70例疑似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出生日龄为1~28d,平均(13.71±3.06)d;病程为4~47h,平均(25.82±6.37)h。
纳入标准:①在新生儿出生2周内因不明原因呕吐而就诊,呕吐物最初为乳汁样,后转变为黄绿色;②经初步诊断,怀疑为上消化道梗阻,需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情;③患儿出生日龄≤28d;④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②合并其他危急重症者;③无法耐受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浅表超声检查者。
1.2 方法
对患儿实施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浅表超声检查,具体步骤如下。
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选择美国GE胃肠X线机。经鼻饲管将20 mL泛影葡胺稀释液输注入患儿上消化道内,检查时将患儿摆放为俯卧左后斜位或右侧卧位,对患儿上消化道进行全面摄片,管电流设置为300 mA,电压设置为62 kV,曝光时间为0.02 s,取X片后,由2名具有丰富X线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阅片,做出诊断。
浅表超声检查:采用美国GE LOGⅠQ E9型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配备浅表超声探头(7.5 MHz)。在检查前,给患儿喂水、喂奶,使其胃腔充盈,如患儿无法进食,可经胃管灌注30~50 mL 0.9%氯化钠溶液。在检查时,患儿采取仰卧位,采用浅表超声探头,按照从贲门、胃底、胃体、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水平部、十二指肠空肠交界、空回肠、大肠的顺序对患儿消化道各个部位进行扫查,获取超声图像后,由2名具有丰富超声诊断经验的超声科医师阅片,观察超声图像中患儿的胃腔充盈情况、十二指肠积液扩张情况,对上消化道是否发生梗阻及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进行判断。
1.3 观察指标
①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X线上消化道造影与浅表超声对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②在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诊断中,分析X线上消化道造影、浅表超声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③比较X线上消化道造影与浅表超声对不同部位梗阻、不同病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种方法诊断结果间一致性,Kappa值>0.75时表示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在0.4~<0.75时表示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时则表示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
2 结果
2.1 浅表超声、X线上消化道造影对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的诊断结果分析
在70例疑似上消化道梗阻新生儿中,经临床综合诊断,有50例新生儿确诊上消化道梗阻,其余20例新生儿排除上消化道梗阻;梗阻部位包括幽门39例、十二指肠6例、食管5例;梗阻病因分别为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20例、幽门管闭锁19例、食管闭锁5例、十二指肠闭锁6例。根据金标准,在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诊断中,浅表超声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P<0.05)。见表1、表2。
表1 浅表超声、X线上消化道造影对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的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2 浅表超声、X线上消化道造影对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的诊断效能比较[%(n/m)]
2.2 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分析
在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诊断中,浅表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呈高度一致,Kappa值为0.875,而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呈中度一致,Kappa值为0.634。
2.3 浅表超声、X线上消化道造影对不同部位梗阻的诊断符合率比较
在不同部位梗阻诊断中,X线上消化道造影与浅表超声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浅表超声、X线上消化道造影对不同部位梗阻的诊断符合率比较[%(n/m)]
2.4 浅表超声、X线上消化道造影对不同病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比较
在梗阻病因诊断中,浅表超声对幽门管闭锁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P<0.05),而X线上消化道造影与浅表超声对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食管闭锁、十二指肠闭锁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浅表超声、X线上消化道造影对不同病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比较[%(n/m)]
3 讨论
上消化道梗阻主要是指分布于食管、幽门、十二指肠的梗阻病变,由于上消化道梗阻的发病突然,临床上将其归为急腹症,这类急腹症在新生儿阶段发生的概率较高,主要与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相关,如幽门肥厚狭窄、幽门管闭锁、十二指肠狭窄等[4-5]。国内新生儿发生上消化道梗阻的概率约为0.1%,在发病后,患儿往往会出现持续性呕吐症状,其呕吐物从最初的乳汁样逐渐变为黄绿色,如患儿在发病后未能及时得到治疗,其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影响[6]。
对于新生儿的上消化道梗阻,临床上主张采取手术治疗,在手术中可对发生梗阻的上消化道进行扩张,以解除上消化道梗阻情况[7-9]。但在手术前,为制定手术方案,需对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病情进行明确,尤其是梗阻的部位和病因,明确梗阻部位和梗阻病因是制定科学合理手术方案的重要前提。
以往临床上对于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的诊断方法以X线较为常用,X线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但X线检查的显像清晰不高,易出现漏诊、误诊。X线上消化道造影作为一种新型的X线检查技术,在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逐渐得到应用,X线上消化道造影主要是利用水溶性造影剂泛影葡胺,造影剂注入后可对上消化道的轮廓进行强化显示,从而获得更加清晰的X片,对上消化道畸形部位予以清晰显示,还可利用造影技术对梗阻近端的过度扩张予以判断[10-11]。
超声是上消化道梗阻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无辐射等优点[12-13]。以往,上消化道梗阻诊断时常采用腹部超声,但腹部超声易受到患儿腹壁脂肪组织的干扰,导致图像清晰度下降,无法清晰显示病变细节情况,诊断时存在局限性[14]。而浅表超声主要是利用浅表超声探头对患儿上消化道部位进行扫描,其超声频率高,加上新生儿腹壁较薄,浅表超声探头扫描时可清晰显示上消化道解剖结构,便于超声科医师准确判断上消化道梗阻情况[15]。
本研究中对疑似上消化道梗阻的新生儿均实施了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浅表超声检查,诊断结果显示,在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诊断中,浅表超声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X线上消化道造影诊断(P<0.05),进一步分析诊断结果一致性发现,浅表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呈高度一致,而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呈中度一致,说明在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诊断时应用浅表超声的诊断价值优于X线上消化道造影,可减少上消化道梗阻的漏诊、误诊情况。本研究还发现,X线上消化道造影与浅表超声在不同部位梗阻诊断中的符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梗阻病因诊断中,浅表超声对幽门管闭锁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上消化道造影(P<0.05),而X线上消化道造影与浅表超声对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食管闭锁、十二指肠闭锁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X线上消化道造影、浅表超声均可对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的梗阻部位进行准确判断,但浅表超声在梗阻不同病因判断时具有其优势,可对幽门管闭锁引起的上消化道梗阻予以更加准确的诊断,因此,建议在治疗方案制定前采用X线上消化道造影、浅表超声进行辅助判断,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参考意见。
综上所述,浅表超声对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的诊断价值良好,可对消化道梗阻部位进行明确,还可对幽门管闭锁、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引发的上消化道梗阻予以准确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