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跨学科学习”为抓手,让学生学会学习
2022-10-06■林通
■ 林 通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跨学科学习作为学习任务群进入大家的视野。无论是以学习任务群为内容呈现形式,还是将跨学科学习作为专项内容单列,都是“新课标”的创新之举。这充分说明,跨学科学习是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程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那么,跨学科学习的价值内涵是什么?该如何策划和组织跨学科学习活动呢?下面笔者主要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探讨。
一、正确把握跨学科学习要义
(一)跨学科学习的内涵
跨学科学习,呈现形式或手段是跨学科,目的是学习。事实上,跨学科学习就是一种打破学科壁垒、指向真实问题的解决,贴近学习本质的深度学习。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解决,很难仅凭借学科的知识,总是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华认为“跨学科学习”,是基于跨学科意识,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观念以及跨学科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的课程与学习取向。它既是一种以跨学科意识为核心的课程观,又是一种融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还是一种以综合主题为基本呈现方式的特殊课程形态。由此可见,跨学科学习不仅是学习理念、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加德纳认为,跨学科学习是学习者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内容结合,以其中一种学科的研究方法、语言及观点来探究、描述及解释连接的学科,并赋予所连接的学科中心精神及知识形态。这一定义有助于我们理解跨学科学习的概念,我们正是要以语文的方式联结其他学科,拓宽学习渠道,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跨学科学习与语文综合性学习
正确把握跨学科学习这一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要义,有必要将其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系做一番梳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课标”)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2011 年版课标”)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实验稿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2011年版课标”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中提到了跨学科学习: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结合这两版课标关于综合性学习的相关表述,我们不难发现,跨学科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教育教学关注的重点。认识到理念上的一脉相承,我们就能更好地将“新课标”对跨学科学习的要求与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使用结合起来。教科书目前没有设置专门的跨学科学习栏目,但原有的综合性学习板块大部分都体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语文与生活的关联,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中跨学科学习的相关要求组织、开展相关教学。
二、科学实施跨学科学习活动
跨学科学习的本质是深度学习,因此,在组织、实施跨学科学习时,要牢牢抓住“学习”这一核心。要弄清楚“谁在学”,充分了解并分析学情;要弄清楚“学什么”,尤其是教师自主研发的学习主题,要精细安排学习任务和内容,认真思考这些任务内容和学生语文能力整体提高之间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还要研究“怎么学”,尽管跨学科学习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实践探究,但越是这样,教师的引导就越重要。
(一)以“好学”为导向的目标定位
“新课标”在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提示中强调: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目标是行动的先导,跨学科学习只有以“好学”为导向,学生才能在后续的活动中学起来,实现能力的提升。“好学”有两个层面的理解。首先是学习内容易学、可学,教师设定学习目标既要考虑学生实际,还要考虑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等。其次是学习内容值得学、有意义,学习目标呼应真实问题、真实需要,而且非跨学科学习不能实现。只有这样的目标,才能真正为跨学科学习的开展保驾护航。
如某校四年级语文教师结合学校开展的校徽征集活动,设计了以“我们爱学校”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教学目标如下:1.能发现校园的美,并用文字和图画描述它的美;2.能通过参观校史室及询问教师等方式了解校史,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校史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事;3.唱好校歌,能用歌声及表情传递情感,能说出自己对校歌的感受;4.能为学校设计一枚校徽,把自己对学校的认识融入设计,能写出设计意图;5.增强对学校的喜爱之情。
综观以上教学目标,我们发现该教师自主设计的这次跨学科学习,巧妙借助设计校徽这项真实任务,围绕“爱学校”这条情感主线,以语文学科为基础,联结了美术、音乐等学科内容,在阅读、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中融入绘画、设计、演唱等多学科元素,最终实现整体育人的目标,可谓别出心裁。小学中年级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日益增强,教师设定的目标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愿学、可学。教师将设计校徽这一相对单一的活动,变成了丰富、多元的深度学习内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介绍校园美景、讲述校史故事、书写校徽设计意图以及畅谈校歌情感中整体提高。
(二)以“博学”为视野的内容选择
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对跨学科学习来说,这句话不仅是理念,更是现实。跨学科学习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因此,选择跨学科学习内容时,我们当以“博学”为视野。
“新课标”分四个学段对跨学科学习内容做了具体安排。以小学阶段为例,一、二年级的跨学科学习内容除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还涉及书店、文具店、社区等社会区域;三、四年级,安排了参观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参与社区文化主题活动以及调研交通安全等活动;五、六年级则要求学生参与学校和社区举办的戏曲、书法、篆刻、绘画、刺绣、泥塑、民乐等相关活动。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空间不断拓展,学习内容也日趋丰富。值得关注的是,在起始学段的一、二年级,学习范围就已经不囿于校园和家庭,充分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开放性。
(三)以“乐学”为支撑的活动组织
相比课内的常规语文学习,跨学科学习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对学生都有一定的吸引力。组织跨学科学习时,我们要将学生原始的学习兴趣转化为“乐学”的持久动力,让学生既“乐”又“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内容建议,结合具体学情,安排适当的任务,逐步教给方法,不得拔高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要摒弃单一的活动及成果呈现形式,给学生多种选择,允许他们围绕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活动、呈现成果。
某学校安排了一次这样的语文跨学科学习。“走走、看看、逛逛自己每天生活的南昌城。你会发现,原来最美的风景就在离你最近的地方。你可以乘坐南昌的地铁,说说你认为哪座地铁站最有特色,拍下来或手绘下来。你可以走走南昌的路,和路牌合影,谈谈在老街或新城的道路中看到了怎样的南昌。你还可以逛逛南昌的街,了解有故事感的建筑,品尝最具特色的美食。你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展示你的学习成果:1.制作一张明信片,美景配文字,让我们看到你眼中最美的南昌;2.写一篇美食推文,用你的文字勾起我们的食欲;3.绘制一张南昌地图,不需要全貌,把你想呈现的部分画出来即可;4.录制一段导览视频,让那处景观和你同框,让我们听你讲它的故事;5.写一份调研报告,可以是美食调研,可以是美景调研,也可以是南昌地铁客流或道路交通状况的调研。当然,你还可以选择其他你喜欢的方式展示,期待你的精彩表现。”
以上活动融语文实践于学生生活,提供了多种学习渠道,多种成果展示方式,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四)以“学好”为取向的评价设计
跨学科学习的评价,要以“学好”为取向。“学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各类探究活动过程中“学得好”,包括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性强、学习维持度好等;另一方面是学习效果好,能以策划方案、调研报告、思维导图等形式呈现成果。
为了做好跨学科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教师可根据学习需要,设计相关量表,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家长等相关人员参与评价的多主体评价机制。对时间跨度比较长的学习活动,教师可定期在课内组织学生交流反馈,以反馈代替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促进学生深入学习。不管是过程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都应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和创造,让学生获得跨学科学习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