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循环语句”教学章节为例
2022-10-03林敏
林 敏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2020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各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并提出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的提出意味着让学校教育回归其育人的根本。让大学的所有课程都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共同担当育人之责,一起落实好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笔者在教学中,对《C#程序设计》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课程性质和目标
C#是微软为.Net平台特别设计的一种高级编程语言。《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前导课程为《C语言》,后续课程为《ASP.NET》和《JAVA》等。授课对象为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授课时间为一学期,共64课时。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C#程序设计》,学生应掌握C#的基本数据类型、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顺序、选择和循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及相关知识(类、属性、方法、继承、多态、重载等),并学会可视化环境下“WinForm”相关控件的使用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编程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力求达到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的要求。同时,还需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以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感召学生,激发其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2 总体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概括为“三个一”:即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一条主线(抓住课程思政育人主线)、一个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立德”是以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感化和激励人;“树人”则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改变和发展人。
围绕“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在《C#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笔者选取“循环语句”教学章节为例,通过对循环概念的讲解和大国工匠李万君事迹的导入,引导同学们思考什么是工匠精神?通过分组讨论,反复交流和修改程序代码,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探讨工匠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思政内容的融入应避免“物理焊接”,最好让学生能自然地接受,把思政内容作为课程学习的一部分。
3 基于BOPPPS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实施
本案例教学所需2课时,80分钟。教学过程的实施基于BOPPPS教学法。BOPPPS教学法是教师们开展课前教学设计和课中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共包含6个教学环节:①导言(Bridge-in)、②学习目标(Objective/Outcome)、③前测(Pre-assessment)、④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⑤后测(Post-assessment)和⑥总结(Summary)。
通过案例法导入及讲授法实现知识点讲解和参与式学习环节,将学生分组,通过“分一分、议一议、码一码、讲一讲和评一评”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前测”和“后测”环节检测预习和学习效果,通过“总结”环节,带动学生们在交流中自我总结,在总结中巩固和提升。
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教学过程实施如下。
3.1 导言(Bridge-in)
本教学环节用时6分钟,旨在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循环概念的初步认识,进而引入C#程序设计中的循环语句。教师通过实例和相应实例的文字说明、图片展示或动画播放等导入新课。本环节的导入实例可从能达到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的素材上加以准备。如基于知识目标的导入实例:实现2个数相加可以直接求和,而100个数相加如何实现?假设我们已经实现了通过控制台输出一个小人,如何让小人奔跑起来?实现通过控制台输出一个正方形、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等。基于思政目标的导入实例选取大国工匠李万君的事迹材料(文字、图片和视频等),通过思政实例展示何为工匠精神和从培养工匠精神所需付出的坚持和努力等方面引导学生去思考。
3.2 确定目标(Objective)
本教学环节用时10分钟,旨在明确本次课学习的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授法讲解C#中的四种循环语句while、do while、for和foreach in的语法格式和使用要点,在讲解循环的概念中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体现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多次的循环和千锤百炼中。
3.3 前测(Pre-assessment)
本教学环节计划用时10分钟,其中学生测验8分钟,教师点评2分钟。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预习和自学的习惯,检查预习的效果和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等。预习作业上次课后已布置,内容为本节课的四种循环语句。因受时间限制,建议测验以客观选择题为主,测验的形式采用线上布置(如超星尔雅学习通或智慧树等)线下点评。通过测验,教师可很快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并通过测验成绩来评估预习效果,进而提醒和督促学生重视本教学环节的学习。
3.4 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本教学结构用时35分钟。在这场“程序的音乐盛会”中,由教师担任指挥家,学生则是一个个优秀的演奏者。之前学生已分成若干组并选出组长,要求每个组在案例库中选一个与其他组不重复的案例并将其实现(案例库里的案例教师提前准备)。在编码实现案例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要认真思考和参与编码,互相修改编写的代码,反复琢磨代码、优化代码之后再提交给组长。组长汇总后代表小组发言并展示代码,最后由教师点评,组与组互评(从案例功能的实现情况和是否为最优代码的角度)、组员与组员互评,最终评选出最优组长和最优个人。
本环节通过“分一分、议一议、码一码、讲一讲和评一评”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得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达到充分的知识互动。通过动手编码,体会了循环语句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进而达到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达到第1个思政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代码、修改代码,优化代码和展示代码的过程让学生懂得优秀的程序代码是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的,进而再次融入思政点(工匠精神),潜移默化中达到第2个思政目标。
3.5 后测(Post-assessment)
本教学环节用时10min,其中学生测验7min,教师点评3min。本环节通过有针对性的测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并培养学生预→学→练→测的习惯。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教师通过线上测验、线下分析,及时评估学习效果,让学习目标可衡量、可评价。另外,根据测验结果,教师还需时时关注学习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因材施教及时地进行个人辅导,对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重点讲解。
3.6 总结(Summary)
本教学环节用时9分钟,首先由最优个人总结案例编码的过程,再由最优组长总结案例实现的思路和方法,最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归纳梳理。设计意图旨在通过个人、组长和教师的总结,帮助学生们在交流中总结,在总结中思考、在思考中巩固和提升。本环节既进行了学习内容的回顾与整理,也进行了巩固与提升,同时师生双方还进行了自我审视、批判性反思,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更为深刻。
4 教学成效
本次课通过反复修改与精炼程序代码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参与式学习环节中将学生分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思政元素的融入合理,思政目标明确,提高了育人效果。课堂的组织上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以及立德与树人三个维度开展教学,同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教学目标。同时,运用了讲授法、案例导入法、分组讨论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和BOPPPS教学法。教学接地气,课堂互动感强,学生参与度高,不少学生在学习通平台上评价本次课内容充实,形式丰富,上课有趣,部分截图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通上部分学生评价截图
5 教学总结与反思
课程思政不能是干巴巴的说教,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识和育德能力,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协同推进,不断提升育人能力。让学生们觉得课程思政有情有义、有爱有温度。本思政案例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立德树人的基本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融入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价值塑造,结合课堂内外和程序内外,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习目标可衡量、可评价。本案例的设计来源于实际教学,且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中融入了思政元素团队合作精神和工匠精神,虽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了培养和练习,但团队合作精神、工匠精神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在本课程后面的教学中还需反复强调和循循善诱;教学方式上还要不断创新,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评价还需进行长期、持续的调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