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术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022-10-02冯明明
冯明明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肺癌是目前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疾病之一,属于较为严重的恶性肿瘤,该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当前,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变化、不良饮食抽烟酗酒史、工作和心理压力的增加、环境改变和污染导致患有肺癌的患者越来越多。结合最近几年的肺癌临床患者接诊情况,在我国肺癌患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影响,人们对该疾病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在治疗过程中,常采用全肺切除术,但是由于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恢复,容易发生感染等症状,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重视术后护理[1]。在有效护理干预的作用下,可以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尽快恢复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对于保障临床对于该部分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同样存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总结和探讨有关肺癌患者术后开展相关护理的方法,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模式,利用计算机随机选取在本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受临床治疗的肺癌患者,采用计算机编号将其从1~42号进行编号,选取其中21号记为观察组,另外21号记为对照组,对观察组肺癌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对照组肺癌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其中,观察组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48.30±8.54)岁;患者的病程为(3.02±1.11)年,患者发病位置包括5例上肺、5例下肺、7例中肺、4例多部位。对照组患者性别比例为9∶12(男∶女),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76±7.49)岁,患者的病程为(3.45±1.04)年,患者发病位置包括4例上肺、5例下肺、7例中肺、5例多部位。两组数据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通过病理学检查和诊断为肺癌未分化型。②患者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经本院伦理研究会同意。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患者。②对手术、护理存在禁忌的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患有其他重大器官衰竭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该组患者开展医院常规的护理流程。收治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开展知识宣教,给予入院指导,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了解,监测患者各项指标,根据医嘱对患者开展化疗护理、药物护理等常规护理,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自我护理相关指导,提高患者对相关注意事项的重视程度,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1.2.2 观察组 对该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1.2.2.1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主要通过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等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度和配合度。心理护理:当患者在患有肺癌等疾病后,会出现焦虑、抑郁、暴躁、自暴自弃等负面情绪,为提高患者治疗效率,降低患者不良情绪,通过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选取明亮、宽敞、安静的治疗室,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通过交流的方式了解患者的想法和担忧,结合患者心理表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通过音乐疗法、面对面交流、看电视、打太极等护理,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改善患者心理情绪[3]。同时,结合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知识科普和宣教,由于患者对肺癌了解较少,过分畏惧癌症、肿瘤疾病,导致在治疗过程中产生消极心理,为有效加强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配合度以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通过对患者开展有关肺癌的知识宣传,对发病原因、致病因素进行讲解,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肺癌的治疗方法、护理流程进行介绍,并制止有关肺癌相关知识海报、宣传手册,对患者开展视频宣教等,提高患者对肺癌的了解程度,改善患者不良情绪[4]。
1.2.2.2 术中护理 在进行手术时,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开展手术护理,介绍手术的流程,告知手术过程中注意事项,对手术室环境进行调整,有效控制手术室的温度、湿度,进行有效的手术室环境护理。同时,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调节手术体位,使患者保持舒适治疗姿势,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避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冻伤现象。另外,患者在进行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全面配合主治医师,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各项生命指标进行严密监测,防止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并做好输血准备,提高患者手术效率[5]。同时,在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更需要结合患者身体情况,对患者身体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和监测,对指标突发异常患者需要及时告知手术医师,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对于采用局部麻醉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及时为患者进行语言上的鼓励,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的顺利性,促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需要帮助患者处在最为舒适的体位。
1.2.2.3 术后护理 手术后,需要观察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防止患者出现长时间麻醉不醒或者胡言乱语乱语、精神错乱等症状。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测量患者术后的体温、血压、脉搏、心率等指标,当发生异常波动等情况时,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并汇报主治医师,防止出现不良反应。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进行有效测量,同时对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进行及时处理,防止患者呼吸道被堵塞,发生风险事件。在术后,需要对患者病房环境进行护理,调节病房温度和湿度,使病房通风,防止患者因气候干燥引发呼吸道感染、干燥等。护理人员每日需对患者进行补液护理,控制氯化钠溶液的用量,防止因氯化钠浓度过高而导致患者心脏负荷过重等,防止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等症状,并观察患者尿液颜色、尿量等,使患者电解质平衡。胸腔引流管护理:患者手术后,在胸腔内会放置1根引流管,其目的主要是预防患者手术后出现胸腔内积液、积气等症状,为避免患者引流管被堵塞,需要对患者进行引流管护理,通过反复挤压提高引流管顺畅度,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排气、排液治疗。术后疼痛护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护理,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度,改善患者身体各项情况,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力度,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在开展疼痛护理过程中,通过采用药物法、物理法均等,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有效缓解。在使用药物止疼时,还需要进行药物护理,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对药物的药剂用量、服用方法进行告知,避免患者乱用药物。
1.2.2.4 并发症预防护理 者在手术后,由于病情的特殊性,患者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通过排液、拍背、吸痰等治疗方式,降低患者胸腔内、气管内分泌物滞留等现象发生,降低患者感染概率,同时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对患者肠胃进行减压质量[6]。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护理建议和饮食建议,并及时补充患者体内蛋白质,使患者食用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禁止患者食用辛辣食物,避免暴饮暴食现象发生,同时术后需要使患者服用流食,术后3 d慢慢恢复饮食,提高患者肠胃适应能力。
1.2.2.5 生活指导 结合实际可以发现,肺癌的诱发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等存在一定的关联。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密切沟通,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等,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展开对应的指导工作。对于存在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患者需要告知相关改进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在后期康复中暴饮暴食、抽烟酗酒等。同时,需要及时展开有效的运动锻炼,对于促进患者恢复,提升患者的身体素质等均存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患者恢复。此外,术后恢复期间,要提醒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利于病情康复。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疼痛改善情况。
1.3.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采用显效、有效、无效3种评价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程度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改进情况进行评价。护理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通过观察患者护理前后自主下床时间以及生活改善情况。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
1.3.3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患者术后主要存在不良反应:术后大出血、胸腔积液、肺部感染以及肺不张等。
1.3.4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度评分 利用VAS评分机制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1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越疼痛。
1.3.5 心理状态评估 需借助SDS量表以及SAS量表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状态情况进行评估。
1.3.6 护理满意度 为评估术后护理干预工作执行的有效性,需对两组患者在术后护理过程中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率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4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率[n(%)]
2.2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53.43±5.23)h,生活质量评分为(87.94±6.43)分;对照组患者下床时间(74.39±5.43)h,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4.93±6.40)分,差异显著(t=12.392、10.453,P=0.012、0.011)
2.3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05%(4/21)。其中,大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肺不张1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8.10%(8/21)。其中,大出血2例、肺部感染2例、胸腔积液3例、肺不张1例。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304,P=0011)
2.4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为(8.92±1.32)分,护理后疼痛评分为(4.21±1.21)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为(8.73±1.09)分,护理后疼痛评分为(2.12±0.82)分。统计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2.329,P=0.011)
2.5 两组心理状态评估 干预前两组患者在SDS、SAS量表评分上无明显差异,而在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分,)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分,)
2.6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恶性肿瘤疾病主要是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饮食等引起的,同时由于吸烟、工作压力、环境因素以及电离辐射等,也会引发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其中,患者在吸烟过程中,由于将很多致癌物质吸入肺部,从而导致患者患有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另外,由于患者从事某些建筑行业、地质矿物加工行业等,长期吸入粉尘颗粒物质,也会导致肺癌的患病概率增大。目前,治疗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主要通过手术、药物、化疗等方式,但是效果不佳,需要在术后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手术后的康复效果[7-9]。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是一种基于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患者而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受到众多医护人员喜爱,该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预后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采用术前、术中、术后等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在术前护理中,结合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通过知识宣教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了解程度,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相关护理,同时通过了解与肺癌有关的发病机制、各种注意事项,能够缓解患者对肺癌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并使患者刻意改变某些不良生活习惯。术中护理通过开展针对性的手术室环境护理,对相关手术流程进行讲解,能够提高患者手术过程舒适度,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开展疼痛护理,能够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开展手引流管护理等能够避免患者引流管脱落,避免发生感染现象,使患者术后恢复效率得到提升,通过并发症护理,能够使患者大出血、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肺不张等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本次护理中,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生活质量改善明显,疼痛度得到明显降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与朱云飞[10]学者的研究数据相一致,具有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患有肺癌的患者,通过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其效果明显更加明显。因此,该护理流程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