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2022-10-02王永红

时代商家 2022年26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决策监督

王永红

(江苏省临海农场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353)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所要满足的信息需求者的标准或特征,并可从质、量两个层面进行理解。其中,会计信息的质就是指信息需求者能够根据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相关决策的有用程度;会计信息的量就是指会计信息的供给者所披露出的有利于信息需求者正确决策的会计信息的数量。由此可知,会计信息质量实质上就是能够同时在会计信息的质(有用性)与量(数量)上都能满足信息需求者,以助其做出有效的、正确的相关决策。

(二)内部控制的定义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公司文化等。

(三)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完善的内部控制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

内部控制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等要素,都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主要体现如下:

(1)公司治理结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公司治理结构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主体,其主要由股东、董事会实现对公司经营者的制衡与监督。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避免会计操纵行为的发生,以确保上市公司能够及时披露真实、充分的会计信息。

(2)内部审计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审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而体现的,具体而言,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监督职能,内部审计可通过对公司内部组织或个人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纠正,以增强相关决策信息的真实性与充分性;二是评价职能,内部审计可以对公司经营活动的风险性进行全面评估与风险预测,以帮助公司建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决策系统。

(3)人力资源政策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意味着公司人员都有着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从而有助于在源头上生成真实、充分的会计信息,从而有利于对外披露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需求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公司的管理者与投资者,两者都对会计信息有着高质量的需求,具体体现如下:

(1)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高质量需求

管理者是负责公司运行的执行者,所做出的任何决策都可能直接影响着公司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所以管理者不仅关注经营业绩指标,同样也对与投资决策、经营决策等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如可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所反映出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优化内部控制,以促进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因此,管理者对会计信息不仅有着高质量的需求,而且其需求比投资者更加详尽与全面。

(2)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高质量要求

投资者是公司自有资金的提供者,在股票市场中具有数量多、构成复杂、交易活跃的特点,是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也是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对于投资者而言,做出投资决策的期望是低风险、高收益,所以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发展潜力都十分关注。虽然内部控制信息不能直接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但能通过披露是否规范和充分等信息,判断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与管理者相比,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通常都会规避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充分的公司,即会计信息质量较低的公司。因此,为了满足投资者对会计信息高质量的需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并将其真实、充分地披露出来,方能提升投资者的关注度与信心度,并最终得以吸引更多的投资。

二、公司缺乏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

(一)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氛围

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决定着其他要素能否发挥和怎样发挥作用,影响着控制目标的实现。许多公司源于早期的个体工商户、私营经济,这些公司结构单一,投资者与经营者为同一人,家族式管理氛围浓,部分家族成员凭借其身份凌驾于公司规则之上。缺乏有效的规划、制度和控制,造成管理比较混乱,信息失真。

(二)公司制度不健全,制度流于形式

大部分公司较为重视上下级之间的管理控制,而横向业务部门交流协调工作能力差,甚至出现一人多岗,缺乏监督,对业务的处理上,虽有制度,但往往在执行上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制度完全是形同虚设,流于形式。

(三)内审计不能完全履行职责,发挥不了监督权利

多数公司虽然设立了审计部门,由于公司规模限制,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兼任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审计部门人员考虑自身发展可能完全听从管理人员,尽不到自己的职责,很难从第三方立场客观公正的对公司行使监督权利。

(四)管理者对建立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非常薄弱

内部控制不能直接迅速的给公司带来效益,公司管理者往往将精力集中于成本效益,产品的研发销售等,虽然制定的制度规范,但只停留于书面形式,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导致内控制度不能发挥作用。

三、公司缺乏内控常出现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1.股权结构不合理:

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与最终决策者,是按持股比例在股东大会中行使表决权。若股权结构集中度过高,呈现“一股独大”现象,股东间的平衡就会打破,缺乏话语权的中小股东就失去了对大股东的约束力,而大股东就可能与经理层合谋,操纵公司的经营管理与会计信息,从而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2.董事经理职权不合理

在一些家族公司,“一股独大”促使大股东担任董事长、经理,使得大股东兼决策权、经营管理权与一身,监事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履行起监督义务,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股东的违法行为。如果董事、经理为外部聘用,外部聘用董事、经理追求获取高额报酬,可通过修改公司的财务信息,达到业绩需求目的,使得会计信息失真,而股东置身于管理之外难以发现和防范会计违规现象。

(二)人力资源政策不科学

招聘监事会与财务成员时,应考察其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品性。招聘会计、出纳等易发生舞弊的岗位人员时,应考查其职业道德素养高低等。然而股东往往在招聘人员时会推举聘用与自己熟识的人员,如近亲属、朋友等,作用于招聘,导致公司的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始终处于比较滞后的水平、或处于受控状态,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狭窄

由于对内部审计及职能本质特征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审计就是查账,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加上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的作用认识上存在偏差,一直认为内部审计是差错防弊,以评价为主,对审计建议重视不够。这直接导致公司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评价、咨询等服务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在这些公司中,内部审计在强化内部管理方面的作用未被充分认知或未被正确认识,内部审计机构并没有被看作是公司整体的或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四、对缺乏内部控制的完善对策

(一)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1.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

如果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就会使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制衡关系失效,易形成会计信息的操纵行为。因此,为了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具体措施如下:

为了避免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提升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与会计信息质量,应建立更加合理的股权结构,具体措施如下:一是适度分散公司的控制权,实现股权的多元化结构,如引进外来资本稀释公司股权,或对公司的关键性员工实行股权激励,以规避家族控制的下决策风险;二是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提升机构投资者的股权比例,由于机构投资者较散户而言,具有更大规模的资金与理性的投资观念,且更注重收益的稳定性与成长性,与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性强,所以会更加积极主动地监督上市公司,有利于防范大股东对董事会与经理层的操纵,维护中小股东权益。

2.提升董事会的独立性

董事会代表股东利益进行重大决策,通过监督管理者的责任履行情况,来减少经理层的会计操纵行为,以确保会计信息的高质量。董事会的独立性同样决定着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若董事会的独立性缺失,同样导致内部审计实质上的独立性缺失,使内部审计机构沦为家族控制的工具,使会计信息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基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必须提升董事会的独立性。具体而言,可优化独立董事选聘制度,即在进行独立董事的股东大会选举时,为有效防范大股东操纵独立董事选聘,削弱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增加非家族成员的中小股东与流通股东的代表,以实现董事会结构的内部制衡,以真正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提升内部审计与会计信息质量。此外,在产生独立董事成员的时候,最好是行业有建树或声望的专家,或者是在公司管理、内部审计有经验的人员,这样在公司治理、内部审计等过程中的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就不会欠缺,从而有利于让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真 正的发挥作用。

(二)拓展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

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对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不仅需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更要依靠内部审计本身的监督与评价职能,以减少不真实、不充分的会计信息。因此,公司应着力拓展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尤其应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监督与公司风险的评价,在优化公司治理、防范经营风险的同时,也利于查证会计信息是否真实与充分,从而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1.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监督

上市公司是会计信息披露的控制者,由于信息劣势,投资者并不能及时、充分了解董事会、经理层的责任履行情况,并极可能引发一系列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道德风险,如隐瞒错误决策、夸大经营成果等,从而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因此,内审部门应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监督,及时反馈与评价公司治理中的优劣,从而既利于为管理者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又利于为股东大会与董事会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在有效实现制衡公司治理主体间的复杂关系的同时,也杜绝了利润操纵和虚假信息的产生,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概括而言,内审部门对公司治理监督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监督与审查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以淡化家族意识,避免家族集权控制下经验管理的弊端;二是监督与审查各部门的职责运转与制衡情况,如人员配备是否健全、员工是否具有岗位胜任力、职责分工是否明确等。

2.加强对公司风险的评价

内部审计的监督与反馈职能,侧重于事中与事后审计,有利于优化公司治理,而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价,则是注重事前防范与事中控制,有利于保证投资者决策的科学性,实现预期效益。若公司具有规模大、管理层次多、市场区域广、业务种类多等特征,其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将越来越大,而风险管理也变得愈加重要了。因此,为了建立科学的信息决策机制,就必须弱化家族控制,加强对公司风险的评价,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以有效防范投资风险,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充分性。概括而言,内审部门对公司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一是根据公司治理监督结果,找出在各部门的管理漏洞与风险,并做出相关评价,以规范公司治理过程,预防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二是结合公司内外部风险,站在公司全局的角度,以独立客观的视角,评价公司经营战略的制定与执行,并找出潜在的风险并提供控制风险的方案,以有效避免错误决策造成的巨大损失。

(三)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

财务人员、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公司应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尤其应以提升财务人员、内审人员的素质,进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1.招聘方法科学化

公司应建立多元化的招聘渠道。如公司采用广告、互联网招聘、人才中介机构等多元化的渠道选聘人员,录用到最合适的员工。此外,摒弃经验化、主观化的招聘标准,而且建立了更加专业化的选聘标准,除了基本的工作经验与职称要求外,还重点包括两点:一是在学历方面,为了减少培训时间,公司应选聘具有一定学历的人员,关键岗位选择高学历的人员,使公司的财务人员、内审人员队伍整体上保持高水平;二是在专业方面,应选聘财务、审计、管理、金融等多专业的人员,从而形成专业互补,并着力选聘复合型人才,有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2.培训内容科学化

公司的经营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而置身于该环境之下的会计、内部审计工作同样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而较高的学历与专业知识水平并不是一劳永逸,而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更新,方能与时俱进,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高质量要求。因此,为了不断提升财务人员、内审人员的素质,公司应构建科学化的培训内容,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分析培训需求,即从公司、内部审计、员工等三个层次的培训需求分析出员工现有能力与应有能力间的差距,以便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的对象与目标,以有效节省培训资源,提升培训实效;二是确定培训的内容,即根据培训需求,针对培训对象的知识与能力情况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一般内容除包括工作所必备的知识与能力培训、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培训、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职业道德要求以外,还需要强调与公司日常运作相关的流程、采购等的了解与认识;三则是为了增加员工对培训的重视度与参与度,应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其评估目的就是看培训对象个人素质方面是否有所提升,评估的内容包括受训后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公司治理的合理化建议、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次数等,而评估的结果可作为员工加薪与晋升的依据,以促进员工不断主动提升自我的动力。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决策监督
什么是四个监督?
新时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做决策也有最佳时间段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管理就是决策:第一次就把决策做对》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