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子温通针法结合肢体综合训练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研究

2022-10-01云,王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针法偏瘫步行

唐 云,王 颖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 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部血管壁病变引发供血出现障碍,使脑组织坏死、软化,从而诱发脑功能缺损症状群,病发后患者典型躯体症状为肢体偏瘫,而大多数幸存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中医认为,机体内部受损者易患该病,情绪失调、饮食不节等均可触发病情,患者血随气逆致肝阳上亢、内风旋动,使痰火横窜经脉、神窍蒙蔽,最终致猝然昏仆、半身不遂等症发生[2]。有研究表明,针灸介入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可改善运动功能[3]。纳子法即子午流注纳子法,是一种按时取穴的方法,属于传统时间医学,“纳子温通针法”将时间要素与针刺手法相结合以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4]。本研究主要观察分析纳子温通针法结合肢体综合训练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5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5]中的诊断要求。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6]中属中经络者。①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②次症:头晕目眩,自汗乏力,手足肿胀,咽干口燥,大便稀薄等;③舌脉:舌红苔黄或舌暗苔白或舌红少苔,脉弦滑或沉细或弦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并有偏瘫、肢体无力等典型躯体症状;③首次发病且无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病史;④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年龄<75岁;⑤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

1.4 排除标准

①短暂性脑梗死发作者;②伴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③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④有肢体缺损或骨关节严重疾病者;⑤依从性差无法坚持完成研究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细胞、抗凝、调节血压及调节血糖血脂等。

1.5.1 对照组 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综合训练,具体为:①卧位训练:首先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卧姿,如仰卧位时肩外展,患侧手肘微屈,手指及手腕保持握物状;侧卧位时,用一软枕垫于患侧肩胛下,将患侧上肢置于软枕上,手肘及手腕摆放同仰卧位时;其次是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床上翻身、坐起及移动训练,并指导患者进行单桥、双桥式等运动;②坐位训练:首先是训练坐位耐力,当患者能够自主翻身时,在家属的帮助下反复进行卧位-坐位训练,至患者坐位时间可达10 min以上;其次是指导患者逐步进行患侧上肢功能训练,如患侧上肢做伸肘、屈伸腕练习,手抓放空纸杯训练,双手十指交叉尽量前伸后翻掌做推物状前伸训练,患侧上肢前臂做旋前、旋后训练;③站位训练:首先是训练站位耐力,在患者可以坐稳后在其家属的帮助下反复进行坐位-站立转换练习,至患者静态状态下站立时间可达10 min以上;其次是指导患者逐步进行患侧下肢功能训练,如卧位反复抬高患侧下肢练习,卧、坐、站位做伸膝和屈膝训练,踝背屈练习,站位侧行,患侧上下台阶训练;④行走训练:指导患者逐步展开行走训练,首先是将患腿负重进行骨盆左前、右前旋转练习,左右前后重心转移练习,站位伸髋、伸屈膝与踝背曲训练,平地步行、上下楼梯训练等,之后除去负重逐步重复上述行走训练至可实地步行。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子温通针法,具体为:①取穴:参考《针灸治疗学》中经络辨证取穴原则,上肢取内关、合谷、手三里、臂臑与肩髑;下肢取解溪、足三里、风市、三阴交、环跳与太冲。②操作:依据子午流注纳子法原理之“补母泻子”法,采用“虚则补其母”为开穴方法,故于巳时即9:00-11:00用补法针刺解溪穴以开穴。具体为于每日9:00-11:00,使用乐灸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先用75%的酒精消毒需要针刺穴位,左手拇指切按确定穴位后直刺进针,得气后解溪穴施以补法,即捻转法,操作1 min后不拔针;其余穴位施以温通针法,即左手加重压力并将灸针用力向前捻转按9次,使针刺33~50 mm,后连续小幅度地进行重插轻提9次后再继续向前连续捻转9次,同时左手拇指于穴位下方经络处施压以推弩守气,促使针感传于病所,热感产生后守气1~3 min,留针需30 min,可每10 min行针1次。缓慢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每7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1 d,3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1.6 观察指标

1.6.1 临床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善率进行评定,改善率n=[(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n≥85%;显效:50%≤n<85%;有效:20%≤n<50%;无效:n<20%。

1.6.2 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治疗前后采用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估患者肢体功能,该量表包含8个维度,各维度评分标准不同,总分为0~45分,分为轻型缺损(0~15分)、中型缺损(16~30分)和重型缺损(31~45分),即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8]。

1.6.3 步行功能 治疗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估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分为需2人以上协助行走、需1人持续协助行走、需1人间断协助行走、需1人监护下独立步行、只能在平地上独立步行(斜坡和楼梯需他人协助行走)和任何地方都能独立步行共6个等级,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4分和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步行功能恢复越好[9]。

1.6.4 平衡能力 治疗前后采用适用于偏瘫患者的Fugl-Meyer平衡量表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该量表包含7个内容,采用3级评分法,总分为0~14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平衡能力恢复越好[10]。

1.6.5 运动功能 治疗前后采用中文版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患者上、下肢体运动功能,该量表上肢包含10个项目,共33个条目,下肢包含7个项目,共17个条目,采用3级评分法,满分为100分,分为轻度运动障碍(96~99分)、中度运动障碍(85~95分)、明显运动障碍(50~84分)和严重运动障碍(0~5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越好[11]。

1.6.6 血脂水平 治疗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离心取上清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1.6.7 生活质量 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患者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12个项目,共有49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加权评分进行赋值,满分为49~245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12]。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78%(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步行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F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FAC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步行功能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平衡功能评分和FM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FMA平衡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MA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2.4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除HDL-C外,其余3项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TC、TG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及SS-QOL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极易致残且可复发等特点[13]。该病在中医学中属“中风”的一部分,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患者机体内脏腑阴阳平衡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失调,使气血不能正常往复,偏瘫是其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14]。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虽然已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生存率,但因该病预后较差,使得后遗症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因此,针对该病的功能康复问题逐渐受到重视[15]。

本研究将纳子温通针法结合肢体综合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步行功能、平衡能力、运动功能及血脂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且疗效显著,提示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应用纳子温通针法结合肢体综合训练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步行功能、平衡能力、运动功能及血脂水平,进而提高其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分析原因:脑梗死后患者部分神经元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可以再生,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可以增强瘫痪肌肉的血液循环,有效防止关节出现挛缩畸形[16]。本研究两组患者均进行肢体综合训练,通过卧位、坐位、站位及行走训练循序渐进的运动模式,反复进行训练加强了传入传出神经的刺激,有效促进新的神经通路形成,有利于患侧肢体功能恢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17]。针灸对于缺血性脑损伤后的功能重塑同样有促进作用[18],本研究将子午流注纳子法和“温通针法”相结合使用,“温通针法”为郑魁山教授独创的特色针刺手法之一,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与化痰浊等功效[19]。纳子法为中国时间医学重要代表,首见于《子午流注针经》,特定穴位的选取需要根据干支法进行开穴,即十二时辰的变换配合气血于十二经脉中的流注顺序及五腧穴的五行属性,是一种独特的按时循经取穴治病方法[20]。脑梗死主要涉及阳明经脉,患者以虚证为主,虚证取巳时补母穴,故针刺时间选为巳时即9:00—11:00,疏通经脉之效更甚,增强瘫痪处气血循行。温通针法需双手配合操作,强调针感的感传,以激发生成经气,并通过推弩守气促使经气传导以治病,补泻兼施,能够产生独特的疗效[21]。本研究针刺穴位选取依据于传统针刺治疗脑梗死,上肢主要涉及5个穴位,其中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是常用特定穴之一,有疏通经脉、调补阴阳气血之效;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有舒筋利节、通经活络之效;手三里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合穴”,有治手足不遂、屈伸难与润化脾燥之效;臂臑穴为手阳明大肠经,有通经活络、理气消痰之效;肩髃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有舒筋活络、散瘀止痛之效;下肢主要涉及6个穴位,其中解溪穴为五输穴之经穴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有舒筋活络、清胃化痰之效;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有通经活络、疏风化湿和调理脾胃之效;风市穴为足少阳胆经的腧穴是治风邪之要穴,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腧穴,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之效;环跳穴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主下肢动作,有强健腰膝、祛风化湿之效;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腧穴,有补养肝阴、调节气血循行之效。上、下肢诸穴配伍,可疏通经络、调理脏腑阴阳,有效促进瘫痪处血液循环,改善肌张力进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应用纳子温通针法结合肢体综合训练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步行功能、平衡能力、运动功能及血脂水平,进而提高其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针法偏瘫步行
魔方小区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步行回家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漫画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