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参与公益事业激励机制的调查思考
——以四川大学为例

2022-10-01王凤娟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公益事业公益活动激励机制

□王 晔 王凤娟

四川大学青年处于全国高校青年公益事业参与者团体中的重要位置,四川大学青年参与公益事业激励机制现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校青年参与公益事业激励机制的发展现状。探究高校青年参与公益事业激励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对于日后我国高校青年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四川大学青年学生参与公益事业激励机制的探索,建立和完善四川大学学生组织及社团激励机制,也为兄弟院校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另一方面,高校青年参与公益事业体现的是一种志愿精神,而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校青年参与公益事业的激励机制,将参与公益事业发展成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文章以激励理论与实践为参照,以发现问题为导向,设计《四川大学学生参与公益事业激励机制探索与研究调查问卷》,包含学生自我激励需求、组织公益活动类型、活动参与方式、学校激励内容、激励时间、激励方式;运用参数估计、交叉分析、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对激励机制要素进行了总结,对要素进行了组内与组间比较,从组织、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相关管理建议。

一、激励机制基本框架

(一)激励原则

建立公益事业激励机制,就是要满足志愿者的基本需要,激发志愿者的热情,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该理论认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才能进一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公益事业就是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帮助人们实现较高层次需求的方式。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帮助志愿者满足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从而维持志愿者的热情。

(二)激励来源

激励来源是激励机制的重要部分,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按照激励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1.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一种无形激励,能够主动激发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激励方式对志愿者的影响更为持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激励:一是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志愿者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二是使命感和责任感。志愿者的使命便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其他人,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三是建立人际交往。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更多的新朋友。在志愿服务中和别人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与他人和谐相处,能够激励志愿者继续从事公益活动,也逐渐使志愿服务成为人际交往的需要。建立人际交往也可以是自我激励的一种方式。

2.组织激励。公益事业是一个组织的事业,每个志愿者都属于组织的一部分,因此,组织激励对于志愿者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部分。组织激励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活动类型激励。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牵头人,组织一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才能起到正面激励作用。二是活动形式,公益活动的参与形式多种多样,只有找到适合学生的形式,能够给学生提高成就感和带入感的形式,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组织激励的作用。

3.学校激励。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学校,学校的激励方式对于大学生是否参与公益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激励:一是颁发证书、纪念品,例如四川大学120 周年校庆,就精心制作了校徽给志愿者同学,很多同学为了得到一枚纪念意义深厚的纪念品,会选择参与进活动中来。二是获得学分,对升学、就业、晋升优先考虑,例如支教保研,同学们可选择支教一年,然后获得直接升学的机会,因此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三是召开表彰会、授予荣誉称号,对于学生提升个人形象、树立自信心非常重要。四是进行实物奖励,比如可以给一些志愿者提供餐补和交通补贴等,打消一些志愿者经济拮据的念头。五是提供专业进修、全额资助出差或考察费用,像这样具有强大诱惑力的措施,激励效果必然很好。

(三)激励形式

1.延时激励与即时激励。即时激励是指在公益活动结束后立即采取措施对志愿者进行激励,延时激励是指公益活动结束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激励,即时激励和延时激励对于调动志愿者积极性的作用不同。在学校里的公益活动中,采取的激励形式大都为延时激励,即在活动结束较长一段时间后再对志愿者进行表彰、激励。

2.直接激励与间接激励。直接激励包括表彰激励、物质激励等,都是对志愿者的实际肯定,而间接激励等则是通过间接方式来调动和鼓励志愿者的积极性。对于高校公益事业而言,采取的激励形式有直接激励和间接激励,两者共同发挥作用。

二、调查分析

(一)项目开展

从代表性、普适性两个维度出发,本文选取四川大学青年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前期的查阅文献、可行性分析、研究计划、进度计划、费用计划、问卷设计,到中期的预调研、试调研,为之后的正式调研奠定了基础,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样本抽取。本次调研共计发放问卷147 份,足迹遍布四川大学三个校区,对象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后期剔除胡乱填答、严重错漏等不符合问卷填答规范的错卷、漏卷,共回收问卷122 份,回收率为82.99%。

(二)数据分析

本次数据分析主要采用了参数估计、描述性统计、列联表分析、配对样本t 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其中,参数估计用于估计样本容量;描述性统计用于描述样本个人信息特征;列联表分析用于分析性别、年级属性与学生自我需求激励、组织活动类型激励、学校激励内容等因素的相关性;配对样本t 检验用于检验不同活动参与方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用于分析学生不同自我需求、组织不同类型活动、学校不同激励内容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三、调查结论

(一)激励机制要素

激励作用有三大来源、五大要素。高校青年的激励来源有三个方面:自我需求、组织激励、学校激励;五大要素是活动类型、参与方式、激励内容、激励时间、激励形式。组织激励由参与方式与活动类型两大要素构成,学校激励由激励内容、激励时间、激励形式三大要素构成。活动类型方面,涉及节能环保、扶贫救灾、教育助学、心理健康和社区服务等类型;参与方式方面,包含线上参与、线下参与;自我需求方面,涉及兴趣相符、成就使命、发挥特长、团队合作、融洽相处、获得证书、获得补贴、获得赞赏等方面;学校激励内容,包括颁发证书、获得学分、实物奖励、专业进修、获得表彰等方式;学校激励时间,包括及时激励、延时激励;学校激励形式,包含直接激励、间接激励。

(二)要素内比较

1.要素内比较。不同活动类型重要程度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就激励效果而言,组织活动类型激励的5 种类型可分为3 组:教育助学类和扶贫救灾类活动为第一组,并且在高校青年中的受欢迎程度较高;环保节能类和心理健康类活动为第二组,受欢迎程度次之;社区服务类为第三组,受欢迎程度最低。不同激励内容重要程度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就激励效果而言,学校激励的5种激励内容可分为两组:内容“颁发证书”“获得学分”“专业进修”为第一组,激励效果较好;“获得表彰”“实物奖励”为第二组,激励效果较差。不同自我需求重要程度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就激励效果而言,学生自我需求激励的8 个因素可分为3 组:“兴趣相符”“融洽相处”为第一组,激励效果最好;“成就使命”“发挥特长”“团队合作”为第二组,激励效果次之;“获得证书”“获得赞赏”“获得补贴”为第三组,激励效果较低。参与方式、激励时间、激励形式三个方面,线下参与、即时激励、直接激励是最优的要素组成。

2.要素间比较。不同激励来源重要性排序,组织活动类型具有的重要程度,自我需求因素与学校激励内容的重要程度在不同群体间具有差异。一是性别方面。首先,对于所有调查群体成员来说,组织者活动类型的重要性大于学生自我激励需求,而学生自我需求重要性大于学校的激励内容。对于被调查的男生来说,重要程度排序并非如此,虽然活动类型的重要程度是最高的,但自我需求与激励内容具有相等的重要程度。对于被调查的女生来说,三者的重要程度依次是活动类型、自我需求与激励内容。二是年级方面。大一大二的学生认为活动类型是最为重要的,激励内容次之,最后是自我需求,可见大一大二学生还较为迷茫,对于自己的需求还不很明确,需要有组织或机构进行激励性引导。大三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具有相同的倾向,都认为活动类型重要性强于自我需求,而自我需求重要性强于激励内容,可见,大三大四学生以及研究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较为成熟,对于自己的需求有明确的目标。同时,对于激励机制中各项因素的重要性,男女生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说,女生认为激励内容相对重要的可能性是男生的2.2 倍,认为活动类型相对重要的可能性是男生的4 倍,认为自我需求相对重要的可能性是男生的3 倍。女生认为直接激励相对重要的可能性是男生的3 倍,女生认为即时激励相对重要的可能性是男生的1 倍。另外,对于激励机制中各项因素的重要程度,不同年级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说,学校激励内容在大一大二群体中最为重要,在大三大四群体中次之,在研究生群体中重要性最弱。对组织活动类型和自我激励需求而言,他们在大三大四群体中重要性最强,研究生群体中效果居中,大一大二群体中重要程度最弱。对于即时激励与直接激励这两种方式而言,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中的重要程度依次增加。

四、思考建议

(一)组织方面

组织,公益活动激励机制的精神纽带,提供活动支持的平台。高校的公益组织、学生会志愿部门等,是高校青年参与公益事业最直接也是最多的平台。组织部门的公益活动类型、参与公益方式,对高校青年参与积极性激励影响也很大,通过前面的调查,对于组织者来说,总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选择有针对性的活动。一是活动类型的针对性。调查结果显示,5 大类常见公益活动中,教育助学类、扶贫救灾类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两类。在联系或组织活动时,就要偏向于教育助学、教育扶贫等活动。二是学生性别的针对性。男生和女生都认为,活动类型是最为重要的激励来源,但女生认为这一来源更为重要。因此,事先了解女生的需求,更容易获得更多参与者。其次是研究生团体,最后才是大一大二团体。因此,针对大三大四学生组织的公益活动,更应该选取教育助学、教育扶贫类型。

2.偏向线下参与的活动。活动类型提供吸引力,参与方式决定便捷度。互联网社会,线上公益活动都取得良好发展,“蚂蚁森林”“轻松筹”“微公益”纷纷出现。线上公益活动虽简单快捷,方便度高,避免参与者的身心疲累,却无法提供线下参与的真实感和成就感。线下参与公益活动,眼之所见,耳之所听,手之所触,由各种感官同时输入大脑的信息,给参与者带来的冲击力更大、影响力更深,参与一场线下公益活动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会远远超过线上参与。虽然线上参与和线下参与确实各有所长,但由于青年学生群体本身特征,线下组织参与方便,参与度也高,因此应更多组织线下活动。

(二)学校方面

学校,公益活动激励机制的中坚力量,担任事后激励角色。学校的激励内容符合需求,激励时间及时有效,激励方式直接可靠,可以为激励机制的完善提供有力的保障。

1.区分年级进行激励。学校激励内容在大一大二学生群体中优势最高,研究生群体次之,大三大四群体最低。大一大二学生,初进校园,对于学校激励期望很大,应将更多公益活动规范化,与评优、评奖联系起来,对其进行重点激励以培养持续参与的热情。对大三大四学生及研究生而言,对升学、就业、晋升优先考虑,专业进修、全额资助出差或考察费用这几种激励措施较为敏感,尤其是获得专业进修机会、全额资助出差或考察费用。因此,学校可有侧重、有偏向地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安排不同激励内容。

2.采取即时激励方式。根据调查的结果,大学生普遍倾向于即时的激励,这是因为学生希望自己的劳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换来一定的价值,而且时间越短,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努力越有实际意义。因此,学校应当着重完善即时性的奖励机制,尽量避免一些延时的激励。比如尽快地颁发奖状,记录志愿学时,给予创新学分,同时,减少审批程序,加快审批时间,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评选,争取每个参与的学生都能及时得到属于自己的奖励。

3.采取直接激励方式。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直接激励有更好的激励效果。因此,学校应在保持原有间接激励政策的基础上,加大直接激励的力度,根据劳动成果进行更高一级的奖励,比如减免学费、增加创新学分等。此外,相比于男生,女生会认为直接激励更为有效。相比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大三大四的学生会认为直接激励更为合理。所以,针对不同性别、年级学校应制定差异化的直接激励方式。

(三)个人方面

学生,激励机制作用的最终主体,公益活动参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学生,由于成长经历、社会环境等因素,内心需求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从自身建设来说,以下两个方面至关重要。

1.多元发展个人兴趣。多元发展兴趣,一方面可以丰富生活、强化自信,另一方面也能培养特长、助力成才。作为青年学生,特别是热心公益的青年学生,就更应注重个人兴趣的多元发展。比如,热衷于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在支教助学活动中收获良多,如果打开思维去参与一项大型体育赛事的公益活动,就会产生思维的碰撞和新的感悟。当然,这些都来源于一个人的兴趣广度和深度。因此,多元发展个人兴趣,对于激励青年学生参与公益事业具有正面鼓舞作用。

2.注重培养合作能力。公益活动中团队成员能否很好地进行合作,是影响大家期望的重要因素。从报名参与阶段和筹备,到参与活动的准备、活动过程中的协商、活动完成后的交流,都要求我们每一位参与者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在公益活动中展现出良好的合作能力,会给青年以自信,从而正向促进参与者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公益事业公益活动激励机制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公益性社会组织 申领公益事业捐赠票据有关问题的通知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如构何建电力系统员工有效激励机制
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