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30罗芳徐红
罗芳 徐红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八一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萍乡 337000)
在我国,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目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有效的血压管理可以降低心力衰竭、脑卒中、肾脏疾病等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其临床获益已成不争事实[1]。但调查研究显示,社区高血压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知识的正确认知和专业的监督指导,导致参与社区慢性疾病规范化管理的依从性差、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血压控制达标率并不理想[2]。知信行模式是一种将知识、信念、行为组合在一起的新型护理干预理论,通过获取知识、转变态度、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达到改变患者行为的目的[3-4]。本文报道基于知信行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管理中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以期为今后的慢病防治和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并参与慢性疾病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60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5],入选时血压控制不达标,存在擅自更改服药剂量或停药等不遵医嘱的行为。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41~68岁,平均(58.07±5.44)岁,病程1~10年,平均(5.13±1.41)年。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43~69岁,平均(61.37±5.51)岁,病程1~10年,平均(5.22±1.35)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呼吸系统疾病者和有认知障碍等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高血压常规社区护理干预,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常规的体检、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为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等,在患者入组时,安排专人为患者发放高血压防治基本知识手册,并为患者发放自我保健宣传资料,指导患者认真阅读学习,掌握相关内容。另外,可以安排每季度为患者进行1次讲座。每月随访1次,共12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干预。在患者入组的第1个月,对患者的干预频率是1次/周,1个月后,干预频率换为1次/月。干预内容:(1)知识获取。通过多媒体形式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主要是安排专题讲座,从而可以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知识讲解,并能够及时进行实践指导,讲座时间以20 min为宜,其他指导时间控制在10 min左右。(2)信念培养。要求医务人员多与患者交流,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多鼓励患者,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能够一直坚持疾病是可以治疗控制的信念,积极配合干预。另外,患者的疾病还需要患者家庭的积极配合,家人的支持是对患者最大的鼓励,也会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减少患者的负性压力。(3)行为养成。①改变认知。不断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让患者知道疾病的发展过程,疾病会有什么表现,并为患者讲解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不良情绪状态对疾病的消极影响等,告知患者疾病是可以控制的,从思想层面纠正其错误观念,减轻患者的思想压力,提高依从性。②缓解不良情绪。让患者能够学会放松,可以通过轻音乐的方式,逐步放松,慢慢感受放松的过程,慢慢减轻压力,消除负性心理。另外,还可以让患者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活动等,转移压力,缓解焦虑,坚持配合治疗。
两组均干预1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2个月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心理状况、参与慢病管理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行为变化情况。
1.3 评估标准
(1)血压控制达标评价标准:每月随访的血压平均值满足收缩压<140 mmHg和舒张压<90 mmHg即为达标。
(2)心理状况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6]进行测评。SAS包括20个条目,采用4级计分法,标准分=20项总分×1.25,以50分为分界值,评分越高表示焦虑状态越严重。SDS包括20个条目,采用4级计分法,标准分=20项总分×1.25,以53分为分界值,评分越高表示抑郁状态越严重。
(3)参与慢病管理的依从性:优为全年随访12次;良为全年随访11次;差为全年随访≤10次,计算优良率。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7]包括33个相关条目,每个条目按照从不(1分)、很少(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5分)计分,总评分为33~165分,评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及参与慢病管理的依从性
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观察组参与慢病管理依从性的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及参与慢病管理的依从性[n(%)]
2.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
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s,分)
分组 SAS评分 SDS评分 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0) 49.83±5.47 29.56±4.72 58.60±6.01 29.63±4.11 84.60±7.85 150.40±4.98对照组(N=30) 51.97±5.25 45.90±5.05 56.00±5.97 50.43±4.85 83.45±8.98 104.13±6.16 t值 2.143 18.961 2.370 27.719 0.802 50.890 P值 >0.05 <0.01 >0.05 <0.01 >0.05 <0.01
3 讨论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且呈现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每年因这一疾病使患者死亡的情况较多,比例达心血管疾病死亡的60%以上,负面压力较大[8]。我国已将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纳入了社区卫生服务范畴,主要是为了做好认知和防范。有数据显示,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在自我管理的行为方面做的并不好,而这一行为又与患者的知识、信念以及具体的行为有很大关系,对于患者只有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建立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信念和态度,才有可能利于身体的康复[9-10]。
知信行模式是一种相对比较成熟的健康促进行为改变模式,其将行为改变分为知识获取、信念培养和行为养成三个连续的过程,通过连续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11-13]。社区高血压患者若要提高参与慢病管理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行为,首先要提高对疾病知识的正确认知度,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健康态度与信念,最后逐渐改变自身的不良健康行为习惯[14-15]。部分专家也对知信行模式在高血压疾病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肯定,指出知识获取能够满足患者了解疾病和治疗知识的诉求,是纠正其思维观念的基础;信念培养则是树立治疗信心,缓解内心压力的重要环节;最后在知和信的基础上形成行为养成,最终能够帮助患者调节身心状态,提高主观能动性[16]。对此我院开展了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干预,通过多媒体以专题讲座方式面对面地对患者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行为实践指导,增强其健康知识了解度,并利用实践指导帮助其纠正信念和行为,再通过心理干预改善其认知和心理状态,最终影响其健康行为[17-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和参与慢病管理依从性的优良率均较对照组有大幅度的提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的改善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基于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树立良好态度及信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血压和降低心、脑、肾等疾病发生风险的目的,也为慢病防治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指导,对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的参与慢病管理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行为,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