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和若铁路开通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形成

2022-09-30本刊综合

西部交通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防风固沙塔克拉玛干沙漠防沙

6月16日,从新疆和田到若羌的和若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和若铁路地处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从和田一路向东穿越沙海,延伸至若羌县,全长825km,设计时速120km。铁路有534km分布在风沙区域,工程建设方采用修建过沙桥、种植防风固沙植物等方式,形成防沙护路的绿色屏障。和若铁路与现有格库铁路、南疆铁路共同构成一条长2712km的环形铁路,“环抱”塔克拉玛干沙漠。它的开通标志着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形成。

和若铁路作为新疆首个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最长的铁路,被称为“千里一根轨”。铁路全线采用无缝钢轨铺设,由500m长钢轨依次焊接而成,与普通钢轨相比消除了大量钢轨接头,列车运行更平稳、乘坐更舒适,线路维修费用将节约30%~75%。

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年有7个月是风季,火车在沙漠中运行,风沙是最大的威胁,一旦沙子进入道床就会形成板结,使行车安全没有保证,甚至可能会出现钢轨被沙子埋住的情况,导致火车无法正常通行。铁路部门通过前期的勘察分析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性强,据测算,低矮的沙丘每年平均移动20m,容易掩埋线路。其中,依木拉克特大桥所经地段呈东北向分布,属于流动性和半固定沙漠地貌,靠近大面积流动沙丘。线路处于风口位置,在大风的作用下,全年有1/3的时间都是沙尘天。针对部分区段风沙大、沙丘动态迁移容易掩埋线路的问题,在风沙特别严重的地段,建设者们采取“以桥代路”的方案,即修建“过沙桥”,让风沙从桥下穿过。全线这样的“过沙桥”共有5座,长度接近50km,其中最长的一座达18.6km,大幅降低了沿线风沙对线路的威胁。

除了修建“过沙桥”克服风沙影响外,和若铁路工程还从打造生态屏障入手防风固沙。按照“沙漠修铁路,治沙要先行”的建设理念,和若铁路在建设中同步推进风沙防护工程,共修建草方格5000万m2,绵延近260km。同时,种植梭梭、红柳、沙棘等灌木和乔木1300万株,形成防沙护路的绿色屏障。

作为一条沙漠铁路,如何保障并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使其真正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同样是铁路部门需要面对的难题。和若铁路应用了智能化农业灌溉系统,这套系统共计打井131口,最大深度为280m,覆盖面积约75.67km2,成功解决了沙漠中植物生长缺水问题。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通过手机就可以控制和监测灌溉情况,在远离滴灌区域的地方,操作员可以快速完成“开”“关”工作,查看灌溉时间,并做到每个分区灌溉均匀。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保证植物需水量的同时实现节约用水,也免去了维护人员的长途奔波,节省了人力成本。和若铁路全线工程防沙与植物防沙区域达285.7km,是国内首次在沙漠铁路工程中采用自动化智能控制滴灌管网系统,真正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让防护带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此外,针对沿线施工及混凝土养护严重缺水的实际,和若铁路上的434座桥墩采用墩身预制拼装技术,提前在工厂完成预制构件加工,再运送到现场进行拼装,像搭积木一样拼装成完整的桥梁,有效地克服了缺水对建设进度的影响。

和若铁路的开通,连通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后一公里”,完善了新疆铁路的路网结构,加快了南疆铁路的发展,将方便沿线群众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把沿线的红枣、棉花、核桃直发全国各地,为新疆南疆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也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本刊综合整理)

猜你喜欢

防风固沙塔克拉玛干沙漠防沙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新疆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正式通车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漠留白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塔克拉玛干沙漠雪景如画
浅谈松原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