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地铁应急疏散“一站一预案”优化建议

2022-09-30吴魏心昊

西部交通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青竹演练车站

吴魏心昊

(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1)

0 引言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大城市中心功能的突显效应,吸引大量的人员进入到城市,这些人员在建设城市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人员流动,给城市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在各种城市交通方式中,地铁是最为快速、便捷和准时的,所以成为大家出行的首选方式。但地铁系统的过道、站台等都处于地下,空间比较小且相对封闭,出入口过道、楼梯等疏散通道比较长,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人员密集拥挤,一旦发生火灾、骚乱等突发安全事件,车站内的人员快速疏散将会比较困难。如果车站的应急疏散方案设计不科学、疏散标识不完善[1],在旅客慌乱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疏散混乱、乘客慌不择路而造成拥挤甚至踩踏,导致旅客伤亡[2]。因此,针对突发安全事件,必须防患于未然,设计完善的应急疏散方案。

1 应急疏散现状

应急疏散是指发生火灾、骚乱等突发安全事件时,在初期阶段,建筑内所有人员及时撤离建筑物到达安全地点的过程。应急疏散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疏散人员,然后疏散物资,做到“先救人,后救物”;(2)疏散物资要“先重点,后一般”,特别是易燃易爆物品,要迅速将其搬离到安全地点,指定专人看护;(3)疏散过程中,在应急指挥部和各行动组组长到达前,现场职务最高的工作人员由行车调度任命为现场指挥长,在其统一指挥下,各负其责,各尽其力,紧张有序地组织疏散,坚决禁止臆测原因、盲目行动;(4)打开所有能够通向建筑物外的安全通道,正确有序地引导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特别要防止人员集中地涌向出口,避免造成挤压、踩伤事故。应急情况处理全过程需注意“速报结果,慎报原因”。

1.1 青竹立交站应急疏散现状

南宁地铁3号线是连接南宁市南北方向科园大道至平良立交的骨干线,跨越西乡塘区、兴宁区、青秀区、良庆区等四个主要城区,全线采用地下线方式敷设,线路长27.9 km,设车站23座,其中青竹立交站位于线路的中后段,自3号线开通以来,客流量逐步增加,最多时进出站总人数达2.2万人次/d。出入口及应急疏散硬件状况是:共3个出入口,均直通地面,无商业通道,3个出入口距离站台层均>100 m,最长的是B出入口,距离达到约110 m;最难通行的是A出入口,有3段阶梯,应急疏散通道宽度为5.4 m;还有1条轨行区直通地面的垂直应急疏散通道,垂直距离约22 m;车站疏散通道的照明灯兼作应急照明灯,正常时有A、B两路正常电源及一路应急电源供电,应急状态时仅由应急电源供电,保证达到正常亮度的1/3作为疏散照明。

车站共有14个应急通风机,保证应急状态时车站内部的供风和排烟,应急疏散标识设置齐全、明显,满足应急疏散要求。青竹立交站各出入口附近道路和重要建筑如表1所示,可见,车站周边学校、重要建筑、道路较多,属交通要道。

表1 青竹立交站各出入口情况表

根据轨道公司企业标准《运营分公司应急演练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青竹立交站执行的应急演练方案至少有13大类、29个小项目,其中涉及应急疏散的方案有22个。

青竹立交站按照轨道公司的规定,每个月都进行各种应急演练(见表2),重点进行班组级应急演练和实战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检验车站全体人员是否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应急行动程序,检验应急队伍的协同反应水平和实战能力,提高大家发现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并通过应急演练和实战演练总结经验及发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

表2 客运中心2021年某月演练计划表(车站级)

通过经常性的应急演练和实战演练,车站全体人员基本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应急处理程序,各工种人员具备基本的协同反应和实战能力,具备发现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处理事故的基本能力。

1.2 乘客对应急疏散知识的了解情况

南宁市地铁3号线开通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取乘客就应急疏散知识进行了调查,共获取有效调查问卷228份。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可知:

(1)乘客中16~25岁的年轻人居多(占67.39%)。

(2)乘坐地铁的原因主要是游玩及其他(占76.81%)。

(3)乘客对地铁车站应急逃生路线不了解的占22.46%,仅了解一点的占57.25%。

(4)认为地铁车站疏散指引标志部分明确和不明确的占42.03%。

(5)对车站屏蔽门设置的应急门的位置不清楚的占44.93%。

(6)不知道如何开启车站的应急门的占50.72%。

(7)当地铁车站发生火灾、骚乱等突发事件时,有82.61%的乘客知道在运动的进站自动扶梯上按“紧急停止”按钮让自动扶梯停止。

(8)有73.19%的乘客会遵循站务员的安排疏散。

由此可见,大部分乘客对地铁车站应急逃生路线不够了解,地铁车站疏散指引标志还不能让大部分乘客清晰地知道,而在地铁车站发生火灾、骚乱等突发事件时,大部分乘客愿意听从车站工作人员的指示和安排进行疏散[3]。

2 应急疏散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车站应急疏散现状进行分析,青竹立交站应急疏散硬件能力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但也存在应急疏散的“瓶颈”,主要在疏散硬件、疏散管理以及乘客状况三方面[4]。

2.1 硬件方面的问题

青竹立交站最长的B出入口,通道长度约为110 m;最难通行的A出入口,设计为三段式,乘客需经过三段平台及两段楼梯方可到达地面,爬升高度约为22.1 m,且应急状态下一般自动扶梯和电梯是停止运行的。由于应急疏散时行走距离较长,爬升高度较高,在紧急疏散状态下,大量的乘客,特别是老弱、儿童乘客仅凭体力难以快速跑动,将影响疏散速度[5],且很容易造成老弱、儿童乘客被碰倒、踩踏而发生伤亡情况。

2.1.2 防洪物资存放点影响疏散通道

根据轨道公司《车站出入口通道防洪物资存放点管理规定》,所有出入口防洪物资存放点存放的物资至少有:100个沙袋、10双棉纱手套、1张防洪薄膜、1张三色布、对应出入口所有防洪挡板、防洪立柱、挡板槽钢、无障碍扶梯防洪挡板等。目前这些防洪物资是存放在各个出入口的通道上的。在通道上摆放这些防洪物资存在的问题是:占据了部分应急疏散通道空间,减少了应急通道截面积利用率,应急情况下影响疏散效率,易增加客伤事件发生的几率。

2.2 管理方面的问题

轨道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每个车站的特点,编写了较为完善的“一站一应急预案”。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从管理的角度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由于演练时间多为凌晨进行,车站领导直接参加的次数就会偏少,易导致对各种应急疏散方案细节不够熟悉的情况,同时与员工的现场磨合也易出现不够默契等情况。

(3)通过分析实际发生各种应急情况时的总结报告发现,在较多的应急情况处置时,都出现了车站基层员工响应不及时、处理方式方法错误、没有正确执行值班站长指令导致处理偏差、延误等情况。

此外,在限幅机构与探测器一同飞行工作阶段以及钻取采样作业全工作过程中,限幅机构将受到随机的振动载荷以及钻具的横向负载:

(4)实际发生各种应急情况时,各层级领导没有及时到达现场,车站缺少了解现场情况的领导给予正确的指令,导致处理方式方法错误、处理偏差、延误等情况。

2.3 乘客方面的问题

从分析调查结果来看,乘客对地铁车站应急逃生路线不了解或仅了解一点的高达79.71%,认为地铁车站疏散指引标志部分明确和不明确的占42.03%。这给地铁车站在发生火灾、骚乱等突发事件时有效疏散乘客带来了困难,也说明普及地铁车站应急疏散常识工作做得还不够。

3 完善应急疏散方案的优化设计

主动型的事前预防轨道交通系统应急疏散方案,已经成为保障运营效率和安全的重要手段。轨道公司编制的较为完善的各站应急处理预案,目的都是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以保证乘客的安全。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处理火灾、拥挤等各种突发事件,结合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优化设计思路[6]。

3.1 加强硬件的管理

车站设施设备等硬件对应急疏散的不利影响,主要是设置的不合理性,特别是存在连接设备和通道的障碍物,因此优化措施建议如下:

(1)清理主要通道上的障碍物,或在障碍物周围设定足够宽度的疏散绕行通道。

(2)鉴于自动扶梯比较窄,长度长、斜度大、梯级高差大,应急疏散时作为步行楼梯使用要重点派人监护。

(3)车站功能区域如果需要隔离,不能安装硬隔离设备,宜采用软隔离设备,既能满足各个功能区的物理间隔,又能在应急疏散时实现快速撤除。

3.2 完善软件的设计

车站应急疏散管理等软件方面对应急疏散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工作人员对应急疏散预案不熟悉,责任不明确,惊慌失措、擅作主张等方面,因此优化措施建议如下:

(1)对车站应急疏散能力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应急疏散“瓶颈”并尽可能解决,制定本车站突发情况下提高乘客应急疏散效率的具体引导策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开展全员应急疏散培训和模拟演练。通过培训,使全体工作人员牢记应急疏散预案的流程、岗位职责和要求、引导策略、相应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应急救助、自救的知识。在模拟演练中若检验和发现预案的不足之处,应进一步修订完善。

(3)加强对全体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车站全体工作人员要树立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以人至上”的安全观,在应急疏散中主动担当、敢于担当,按引导策略高效地疏散乘客。

(4)加强应急广播及工作人员的提示和引导[7]。在应急疏散中,结合乘客的疏散行为特征,通过应急广播进行必要的强烈提示,可以使乘客情绪相对稳定,可防止踩踏等次生客伤事故发生。根据站内设施设备疏散能力及疏散路径引导策略,在重点引导位置,用正确引导措施疏散乘客,有效地维持疏散秩序,提高地铁站内疏散效率。

(5)统一锁具,加强钥匙管理。车站内日常管理的各种门,确需加锁具的,建议统一锁具,明确钥匙管理职责和存放位置,从技术上实现疏散通道上的所有锁具能够用一把钥匙打开。

(6)适当调整演练时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建议可以考虑安排一些应急疏散演练在客流量少的时候进行,让乘客直观地学习应急疏散的基本常识。另外也可安排在正常运营一结束时就进行演练,以提高应急演练学习和记忆的有效性,增加车站领导直接参加的次数。

(7)加强应急疏散常识的普及。从调研结果来看,接近80%的乘客基本不了解发生突发事件时地铁车站的疏散路线或不明确疏散标识,建议多制作一些宣传栏和宣传小手册,广泛宣传如何识别应急疏散标识,选择正确的疏散路线,发生突发事件时如何应急疏散逃生的方法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地铁车站的软硬件和应急疏散状况,以加强硬件的管理、完善软件的设计以及增加乘客的理性程度为出发点,提出了南宁地铁车站提高应急疏散效率的建议,可以为南宁地铁各个车站应急疏散设施设备的管理及应急疏散管理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青竹演练车站
车站一角
陌生人
传承,让留青竹刻发扬光大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车站一角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未雨绸缪演练忙
对雪
地铁车站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