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门”限制了“贵子”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吗?
——基于倾向分数配对模型的估计

2022-09-30刘晶晶

基础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贵子寒门变量

尹 霞,刘晶晶

(1.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一、问题提出

近些年,有关“寒门贵子”的讨论从学术界、新闻界蔓延至街头巷尾,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其背后折射出阶层固化、资源失衡、教育不公等深层次问题所引发的公众焦虑。一些研究者从历年寒门子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1]、社会成就[2]、就业质量[3]来证实寒门是否难出贵子;一些研究者从家庭背景[4]、教养方式[5]、城乡资源结构[6]来阐明是什么阻碍了寒门出贵子;也有研究者从寒门文化补偿[7]、自我的能动性[8]、底层文化资本[9]来探寻寒门何以能出贵子;还有研究者从改进教育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来拓宽寒门出贵子的路径[10]。以往研究均关注的是寒门飞得高不高的问题,而鲜少关注寒门贵子过得好不好的问题。

通常意义上,我们把取得较高成就的人称之为“贵子”,在受教育阶段更多地指向那些认知能力较好的学生。认知与情感是青少年成长发展中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其中社会情感能力对学生主观幸福和有成就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人的时间、精力具有有限性,当寒门学子过于专注学习,获得较高学业成就的同时,会不会因此限制了他们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导致出现“高分低能”情况呢?基于研究与经验,家庭经济地位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儿童低自尊、自卑感强、人际关系“内向化”、学业适应困难,表现出较低的社会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那家庭经济贫困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又是怎样的呢?他们的社会情感能力样态真的是由家庭经济困境造成的吗?本研究将试图对此做出回答。

二、文献综述

(一)寒门贵子的社会情感是怎样的?

在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一书中这样描述衬托主角“家伙们”的“循规者”(1)“家伙们”和“循规者”在《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英文原文分别为the lads 和conformists,前者是指反学校文化的工人阶级子弟,后者则与之相反,是指遵守学校规则的工人阶级子弟,与之相联系的是,“寒门贵子”为中国文化情景下的“循规者”。:认同教育正式目标,遵守学校纪律规则,珍惜学习时间,期待更为严格的教育[11]。在他的笔下“循规者”被描述为缺乏创造性的学习机器,不太关注内在情感体验,甚至几乎被中产阶级文化驯化的“书呆子”。对此,董永贵对10名“寒门贵子”进行了访谈,研究发现他们在求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习为中心,努力抵制各种诱惑,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业中;但他同时指出,寒门学子并非“书呆子”,他们的高学业成就使得教师对其青眼相待,通过当选班干部实现与教师、同学的良好互动,在其中收获了友谊、关爱、成就感和归属感,获得自尊、自信[8]。程猛认为这是一种“单向度优越”心态,寒门贵子们把优异成绩看作是关乎教师喜爱、获取同学认同、体尝幸福的唯一方式,对自己成绩下降的容忍度极低,当他们面对学业挫败时,极易陷入痛苦境地,学校生活随之黯淡[9]。特别是在寒门学子进入精英大学后学业优势不再,同时学业也不是高校评价大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这使得他们的大学生活遭遇重重挑战。在不同于以往的学业环境中,寒门大学生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威胁”,处处表现谨慎,出现自我控制失焦、自我概念消极化倾向[12],在谢爱磊等研究中也证实,农村大学生因不自信等原因导致与城市籍学生在学校担任社团干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寒门学子在中学时期不是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经验,而是失去成绩光环后,他们在人际交往、领导管理、组织协调等方面的社会能力问题凸显出来,致使在社团面试中屡屡碰壁,甚至直接失去挑战的信心。

除了学业,另一个与寒门学子社会情感产生联系的是钱,在程猛等[9]、曾东霞[13]、李飞等[14]研究中不约而同地提到农家子弟对钱是敏感而慎重的,“最担心的是每年9月份交学费的时候”“爸妈为钱吵架的时候最多”“我从不买零食”“为了节约去不喜欢的初中上学”“没钱我怎么有资格谈恋爱”……因为钱的缺失,他们长期体验劳作艰辛与遭受贫穷挤压,寒门学子自然生发出强烈改变命运的内驱力,也表现得格外地“懂事”,体现在对家人的爱、理解、疼惜、自主和回馈上[15]。寒门学子童年的苦难促使了个人勤俭、吃苦、独立、担当、自律、坚韧等积极品格的形成[16]。但另一方面,与贫困苦难相伴而来的是自卑、敏感、愧疚、难以融入同辈群体、忽视自我情感表达等消极品质[14]。而这些“后遗症”成为了他们无法化解的生命底色,即便“功成名就”,那份深入骨髓的卑微、吝啬和人格的屈辱感还是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17]。

(二)“寒门”如何对“贵子”社会情感产生影响?

社会分层是情感不平等的社会根源。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本质上是其社会化的产物,是儿童在与周边社会环境及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得以发展的[18]。阶层差异促使个体习得不同的情感文化,获取不同的情感资本,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情感能力[19]。正如Erich Fromm所说:如果在生活实践中、在经济和社会关系上有依赖性、不自由,在感情上也不可能自由。[20]经济地位高的个体在自由的经济活动中能够优先考虑个性化自我,自由追求自身选择的发展目标,而低阶层个体受外部条件限制较少去考虑自身兴趣发展[21]。在《“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一书中这样描述:中上阶层子女的梦想更多建立在自我价值觉醒的基础之上,他们的梦想更精细且具象,是成为“某一种人”,而低阶层子女往往梦想宏大而目标模糊,表现为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抗争,更容易成为“向上爬的人”[22]124。

社会阶层分化直接影响到家庭教养方式的分化。中上阶层父母多采用精致型符码语言、温情民主的管教、家庭生活组织化的“协作培养”教养模式,使得“朱门贵子”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独具自如淡定、不卑不亢的气质,而劳工阶层采用限制型符码语言、权威惩罚式的管束、忽视儿童的“自然成长”教养模式,由此成长出来的“寒门贵子”在社会生活中明显表现出疏远感、不信任感和局促感[23-25]。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存在差异。

另外中上阶层本身所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强有力的人情资源和信息资源作为家庭文化资本的一部分,长期耳濡目染地印刻在子女的行为惯习中,“朱门贵子”因此传承了所在阶层的特定社会情感认知模式,表现出坦然、随性与自由的特性。也有研究者认为,并非中上阶层才有文化资本,农家子弟虽然处于社会经济地位底端,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生产,寒门贵子具有的“先赋性动力”“道德化思维模式”“学校化心性品质”让其产生强烈改变命运的动力,依靠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对待学习,从唯一的成绩中获取优越感[22]214。综上,“寒门”与“朱门”的阶层结构化差异,深刻地塑造着贵子的情感发展样态。

(三)“寒门”对“贵子”的影响:积极还是消极?

“寒门贵子”作为阶层的旅行者,在不同阶层文化间穿梭势必会出现文化分离和文化适应的过程。文化适应论认为,阶层流动包含一种再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逐渐摒弃在原生阶层中习得的价值观、规范与习俗,努力适应新的阶层环境[26]。寒门贵子向上流动更可能给个体带来积极的影响,在积极地适应阶层位置的变化中会生成努力、坚毅、负责等积极个性[27]。分离论理论则认为,阶层流动使个体脱离了原生阶层,但长期在原生阶层中所形成的特定习惯、自我概念与行为方式使个体艰难适应新的阶层环境,由此会产生焦虑、紧张等分离体验[28]。Daenekindt指出,寒门贵子在向上流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社会孤立感、功利工具化倾向、迷失生命意义价值等消极影响[27]。更多学者认同,寒门在成为贵子的过程中存在影响的“双刃剑”效应[29],一方面家庭的苦难会促使个体形成坚韧、刻苦、奋进的积极情感品质,但也会产生自卑、焦虑、敏感等消极情感特征。

以往研究为我们呈现了血肉饱满的寒门贵子感性形象,深入了挖掘了社会、家庭等结构化因素对寒门贵子情感发展的影响,这些为家庭背景对个体情感能力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基础。但同时,由于以往研究者对寒门贵子的研究均采用访谈、自传或民族志等质性研究的方法,寒门贵子资料的收集无一不是采用回溯个体历史经历的方式进行,这些可能存在着记忆的主观不可靠性的缺陷[30]。这也给寒门贵子的量化研究提供了可探索的空间。基于补充“寒门贵子”社会情感发展研究的需要以及进一步构建结论的严密性,本研究通过大样本的实证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因果推断技术,评估寒门对贵子的社会情感能力的精确影响,将“寒门贵子”的研究推向更深层次。

三、数据、变量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所获得的数据。PISA项目每3年进行一次全球范围内监测与评估,按照国家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pps),确保了被试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项目调查框架包括学生问卷、校长问卷、教师问卷以及家长问卷,本研究采用的是2018 年的中国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个省市抽取了361所学校的12058名中学生。为满足本次“寒门”对“贵子”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剔除了不适用及关键变量缺失样本,获得有效样本6802个,最终PSM精准匹配成功5117个。

(二)变量测量

1.自变量

本研究中关键自变量为“寒门贵子”。从相关研究来看,因研究目的不同对“寒门贵子”的测量存在一定差异,但一般地,在学习阶段的“寒门贵子”变量是指家庭经济情况较差但学业成就较高的孩子。因此在本研究中“寒门贵子”由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指数和学业成就两个变量聚类而成。PISA中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指数(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Status,简称ESCS)由父母亲中最高教育程度、父母亲中最高职业地位、家庭财富拥有物三个指标拟合而成。学业成就由PISA测试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科学三科成绩进行拟合。

为便于不同量级指标能够进行对比分类,将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指数与学业成就进行标准化处理。为了获得“寒门贵子”变量,研究将这两个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形成4个聚类数,如表1所示。其中类别2为低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且高学业成就的学生,即“寒门贵子”,赋值为1;类别4为高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且高学业成就的学生,即“朱门贵子”赋值为0。

表1 聚类分析

2.因变量

本研究因变量为社会情感能力。社会情感能力通常与非认知能力、软能力、性格力相关联或等同,是指个体有效认知和管理自我和他人情绪、情感,与他人和社会建立积极关系,并能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31]。社会情感能力涉及内容丰富且复杂,研究者基于不同的标准对此划分了不同的能力维度,比较经典的有三维模型(情绪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认知管理能力)[32]、五维模型(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社会认知、人际关系技能、负责任决策)[33]、六维模型(任务表现、情绪调节、与人交往、 协作能力、开放思维、复合技能)[34]等。借鉴前人分类同时结合综述中寒门贵子的情感特点,本研究将社会情感能力分为以下四个维度。

第一,自我效能感。该维度体现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完成某项事务的自信程度,通过以下五个问题进行测量“我通常有方法达成目标”“我对完成的事情感到自豪”“我认为自己能同时处理多件事情”“我对自己的信心使我可以度过难关”“当我身处逆境时,我总是能找到出路” 。每个题均采取李克特4点量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4”。该量表Alpha信度系数为0.803。

第二,人生意义感。该维度体现的是个体对生命目标的价值追求,通过以下五个问题进行测量:“我的人生有明确的意义或目的”“我找到了满意的人生的意义”“我清楚意识到什么让我的人生有意义”。每个题均采取李克特4点量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4”。该量表Alpha信度系数为0.854。

第三,情绪调节能力。该维度指的是个体在复杂情景下能够表现出较好的情绪控制力,通过“你是否经常感受到快乐、恐惧、充满活力、痛苦、自豪、担心、欣喜、难过、兴高采烈”9个题项进行测量。每个题均采取李克特4点量表,选项“从来没有、几乎没有、有时、总是”分别赋值“1-4”。该量表Alpha信度系数为0.786。

第四,学校适应能力。该维度体现的是学生在学校与同学、朋友交往互动以及融入学校环境情况,通过以下六道题进行测量: “在学校我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我在学校很容易结交朋友”“我觉得在学校有归属感”“我在学校感觉很糟,总觉得无所适从”“同学似乎都喜欢我”“我在学校觉得孤单”。每个题均采取李克特4点量表,“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分别赋值“1-4”。该量表Alpha信度系数为0.832。

本研究将四个维度进行因子分析,KMO值为0.900,Bartlett球形值为105157.969,p<0.001,说明该样本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数目只有1个,命名为“社会情感能力”,该变量累计解释总方差变异62.50%。为便于不同量级指标能够进行效应对比,进一步将社会情感能力值进行标准化处理,数值越大代表该维度社会情感能力越强。

3. 协变量

倾向得分匹配法中获取有效倾向值的关键是筛选协变量,协变量只能选择影响处理变量但不受处理变量影响的,并且影响结果的变量,因此,把所有与估计结果相关的混杂因素作为协变量纳入匹配模型并不是件坏事,可以提高估计的精确度,由此得出的结论也越接近随机试验[35]。基于上述原则,本研究中的协变量是指影响学生学业成就以及影响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变量,并且这些变量都是研究个体接受处理之前就确定的变量。

借鉴相关研究及经验,我们把如下因素作为协变量:第一,个人特征方面,以往研究证实留级[36]、是否上过幼儿园[37]、流动情况[38]会影响学生认知能力,学习时间与学业成绩呈一定程度上正相关[39],自我期望会间接影响积极情感水平[40],不同性别学生思维特点以及性格差异可能会造成认知与社会情感发展上的差异,同时不同年级学生在认知及情感发展目标上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需要将是否留级、是否上过幼儿园、是否流动儿童、学习时间、自我期望、性别以及年级等变量进行控制。第二,学校背景方面,学校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校园纪律环境氛围会影响到学生学业成绩[41],教师的情感信念会影响到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42],因此本研究将教师情感支持、纪律氛围变量进行控制。第三,家庭背景方面,父母身体不健康会对子女学习成绩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43],父母情感温暖对青少年感恩、责任心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44],也会影响到青少年学业成绩[45],因此本研究将父母情感支持、家庭健康变量进行控制。

(三)统计模型与方法

为了准确地推断“寒门”对贵子社会情感能力所产生的因果效应,首先得有效处理“样本的选择性偏差”,确保“寒门贵子”和“朱门贵子”的可比性。所谓选择性偏差,是指干预之前干预组和控制组在影响结果变量的一系列相关变量上的分布差异[46]。例如,本研究关注的“寒门贵子”就可以视为对儿童的一种自然干预,在干预之前,寒门贵子与朱门贵子在诸多方面本身就存在差异,比如儿童个体特征、家庭背景、学校背景等,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寒门贵子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忽略这些混淆变量产生的内生性问题会对估计结果带来偏差。

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以下简称PSM)是有效解决内生性问题的常用因果推断方法,它基于反事实推断模型,运用对个体不真实条件或可能性进行替换,为每一个处理组找到一个或多个与其特征相似或相同的控制组个体,然后比较他们结果的均值来进行推断处理效果的因果关系。为了探讨寒门对贵子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影响的净效应,在PSM模型中对应的是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TT),方程式如下:

ATT=E{E[Y1i-Y0i|Di=1,p(Xi)]} =E{E[Y1i|Di=1,p(Xi)]-E[Y0i|Di=0,p(Xi)]}

式中:Y1i和Y0i为因变量,分别表示学生个体i为“寒门贵子”和“朱门贵子” 的社会情感能力分数;Di为关键自变量,表示个体是否为寒门贵子的虚拟变量,若个体为寒门贵子,则Di=1,反之Di=0;p(Xi)为倾向得分值,表示控制个体、家庭、学校背景情况下,个体i为寒门贵子的概率。

本研究中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模型在经过大黄制剂灌肠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后,可以明显缓解肾组织中氧化应激损伤,我们认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将该方法临床推广应用。

本研究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检验协变量对处理变量的解释程度,采用Logit回归模型,以“寒门贵子”为因变量,性别等为自变量进行回归,估计“寒门贵子”经历的倾向得分值;第二,匹配效果均衡性检验,使用半径匹配法,卡钳值为0.01来匹配处理组和控制组,检验寒门贵子与朱门贵子两组样本在所有协变量上的分布是否达到均衡,如果两组样本在这些协变量上没有组间差异,则表示匹配成功;第三,估计寒门对贵子社会情感能力影响的净效应;第四,采用近邻匹配、核匹配、局部线性回归匹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描述性分析

为检验样本是否具备进行倾向得分匹配的条件和必要性,同时在整体上对样本分布进行概览,表2中对寒门贵子和朱门贵子在社会情感能力及个体、家庭、学校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比。结果显示,寒门贵子和朱门贵子在社会情感能力上存在差异,寒门贵子相对朱门贵子在总社会情感能力、自我效能感、人生意义感及学校适应能力等维度均表现较差。说明,在未做任何处理情况下,寒门贵子的社会情感能力水平是低于朱门贵子的。

表2 模型变量的统计描述

在协变量中,个体因素中,留级、没上过幼儿园、留守儿童更可能出寒门贵子,同时寒门贵子学习时间是多于朱门贵子的,自我教育期望程度低于朱门贵子;在学校背景中,朱门贵子获得的教师情感支持更多,所在学校的纪律氛围更好;同样在家庭背景中,朱门贵子获得的父母情感支持更多,家庭成员健康情况也更好。由此可见,处理组寒门贵子与控制组朱门贵子之间存在明显的数据不平衡,若不考虑两组间差异而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寒门经历对社会情感能力的效应值会产生有偏的估计结果,有必要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数据进行匹配分析。

(二)计量分析结果

1.倾向指数估计:Logit模型

Logit模型检验目的在于探讨不同协变量的背景特征对寒门贵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表3结果显示,性别、是否上过幼儿园、是否留级、自我期望、学校纪律氛围、父母情感支持和家庭健康程度对寒门贵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来看,寒门贵子为女生的概率是男生的1.179倍,上过幼儿园学生成为寒门贵子的概率为0.421,低于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学生;留级成为寒门贵子的概率高达2.712,自我期望高、校园纪律氛围好、父母情感支持高、家庭健康程度高的学生成为寒门贵子的概率低,概率分别为0.980、0.834 、0.862、0.111。倾向分数模型估计进一步验证了寒门贵子与朱门贵子之间存在一系列的异质性。

表3 协变量对处理变量Logit模型估计结果

2. 样本平衡性检验

通过样本平衡性检验考察倾向值匹配是否能平衡相关混淆变量的分布,要求处理组和控制组混淆变量在匹配后不存在系统差异。根据表4结果显示,协变量匹配后的标准化偏差大幅降低,绝大部分低于10%;匹配前协变量在处理组和控制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匹配后有11个协变量的组间差异T值差异均不显著,这说明运用倾向得分匹配较好地控制了样本的选择性偏差,平衡性较好。

表4 寒门组对朱门组协变量匹配前后的平衡性检验结果

3. 寒门对贵子社会情感能力影响:PSM 模型估计

采用半径匹配成功匹配样本后,就可以估计干预处理对结果变量的效应了,即比较匹配样本中寒门贵子与朱门贵子在社会情感能力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表5结果显示,在匹配之前朱门贵子社会情感能力显著高于寒门贵子,匹配之后二者不存在差异了。在各维度上,人生意义感、情绪调控能力、学校适应能力三个维度上也由匹配前的显著效应转变为不显著了,但值得关注的是,在自我效能感维度上,不管是匹配前还是匹配后,朱门贵子的自我效能感是显著高于寒门贵子,即使匹配后这种影响力仍然达到18.06%(e0.166-1≈0.1806)。

表5 寒门对贵子社会情感能力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估计

以上ATT变化结果说明整体上寒门贵子与朱门贵子在社会情感能力上不存在差异,样本的选择性偏差放大了寒门对贵子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作用。

4.倾向得分匹配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半径匹配结果的科学稳健性,研究进一步综合采用近邻1:1匹配、核匹配以及局部线性回归匹配等方法对寒门贵子的平均处理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三种匹配方法对寒门贵子社会情感能力影响结果与半径匹配结果基本一致,即寒门贵子与朱门贵子在社会情感能力总分、人生意义感、情绪调节能力、学校适应能力均不存在差异,朱门贵子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寒门贵子。因此,结合半径匹配与稳健性检验,倾向得分模型具有稳健性,其结果可以作为一种因果推断。

表6 匹配结果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五、结论与讨论

(一)“寒门贵子”的社会情感能力并不低于“朱门贵子”

“寒门”限制了“贵子”的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吗?本研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因果推断模型,在控制学生个人、学校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之后,“寒门贵子”与“朱门贵子”在社会情感能力上并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也就是说,从平均水平上看,“寒门贵子”的社会情感能力并不一定比“朱门贵子”低,家庭背景并不是影响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一结论与小拉什·多兹尔[47]、刘雨[19]等提出的社会分层造成情感不平等的结论存在明显的分歧,也与保罗·威利斯把“寒门贵子”描述的无趣“书呆子”形象不符。程猛认为寒门学子取得高学业成就的代价是个人的片面发展——自我疏离与情感难以自如[22]255。但本研究结论指出,虽然“寒门贵子”的人生目标是抽象地改变命运,而不是像“朱门贵子”那样指向个人自由发展,但并不妨碍他们拥有强烈目标感及积极的人生追求,“寒门”向上爬的过程何尝不是他们自我实现的过程,因而寒门并不影响贵子对人生意义和目标的追求。

虽然有研究指出学校文化指向并服务于中上阶层的文化,使用的是中上阶层的文化惯习来规训寒门学生,但身在底层文化中的寒门能够取得高学业成就,这本身就是适应学校文化的结果,这也说明了寒门贵子与朱门贵子在学校适应上不存在差异的原因。情绪调控能力是个人心理成熟度的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寒门贵子”与“朱门贵子”不管是在匹配前还是匹配后均不存在差异,说明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相对独立于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之外,与个体自身发展有关。以上研究结论说明“寒门贵子”与“朱门贵子”之间情感距离并没有因为经济分化和社会分层而变得遥远。

(二)客观认识到家庭背景会使寒门贵子“不自信”

研究中“朱门贵子”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寒门贵子”。在多数质性研究也指出寒门贵子身上的天然不自信,且这种不自信伴随着整个人生阶段,犹如刻在身上的“烙印”。当前不管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大学教育阶段抑或进入社会工作,所在环境的主流文化依然是中产文化,“寒门”不像“朱门”天然与中产母文化保持一种亲密感,“寒门贵子”没办法从母胎底层惯习中完全脱离开来,“不爱说话”“性格内敛”“唯唯诺诺”等标签实质反映的是他们对进入中产阶层文化环境的不自信。而这一刻板标签又很容易被构建为情商低、人际交往能力欠佳、内向敏感、逆来顺受等社会情感能力低下的人。因此如若要消解“寒门贵子”的不自信,最根本的是要破除社会结构性和制度性的障碍,文化可以有个性、差异,但不能有阶层、等级。做到真正认同和尊重“底层文化”,社会形成宽容对待多元阶层文化的氛围,这样身处底层的学生才不会把自己文化惯习当成阻碍自己融入所谓主流文化社会的障碍,这才能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和昌盛。

猜你喜欢

贵子寒门变量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好家风成就寒门贵子
寒门不能出贵子吗?
教育观察:“寒门出贵子”缘何越来越难?
700寒门学子上北大,没什么好骄傲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呵护更多寒门学子的大学梦
劝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