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民游憩满意度的街心绿地研究
——义乌实例研究
2022-09-30王伟丁
王伟丁
浙江汉宇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 义乌 322000
“十三五”期间,根据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城镇化建设政策和措施,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0%,大规模快速化的城镇化,堪称世界城镇化的奇迹[1]。但随着快速增长的人口,城镇化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矛盾。“十四五”的召开,对城镇化今后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要求[2],即城镇化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反应到城市公共空间上,便是从增量空间的无序扩张进入到城市空间效率的存量提升[3]。这其中街心公园的作用更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手段。
绿地是城市的生命之肺,生态状况是衡量现代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街心公园是与城市居民距离最近、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园绿地,它对于居民的户外活动及社会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部分[1]。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必然把绿化放在重要位置,“挤”出来的街心公园正是以“宜居”为目标。
在城镇环境建设中开展整治美好环境幸福生活理念的共同缔造下。基于义乌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生态空间短缺、生活空间有限等情况。义乌住建局联合各街道,从2019-2021年内完成100多处街心绿地的建设。希望以“小绿”为城市增“大绿”,增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提升空间环境质量,以服务周边居民。面对如此大量的绿地建设活动,其中必然存在设计施工过程的优劣之分,最终导致后期使用存在不足。基于此本文将对义乌已建的街心公园进行本课题拟从多维角度对新建成的多个街心绿地的开放使用功能进行评估,并将新旧绿地系统的绿地功能性进行对比,探索新建街心绿地对城市绿化体系建设、城市生态环境营造和居民生活提升等方面的影响[4],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专业性的优劣势分析,以期为将来城市绿地可提升策略研究提供依据。
1 样本公园
已建街心绿地面积从几百平米到几公顷都有,查看已建的公园范围基本上是以点线面的形式嵌合在小区内部或两个地块的过渡区域。单纯从面积大小范围来区分街心绿地并不十分贴合研究需求。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和《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对于绿地分类作为分类参考。本文将结合绿地所处区位、绿地功能将街心绿地分为3类。分别为游憩型、交通型、观赏型街心绿地。此次调查从游憩型中选择7个、交通型5个、游憩型3个样本公园进行下一步具体的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
本次研究将采取行为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记录多种途径进行。调查时间为2021年3-7月。调查过程中主要对样本公园的游人行为和公园具体建设内容进行观察记录。另外向游人对于公园的各项建设内容进行满意度调查,并询问具体的不足之处。调查时间段有所不同,不同公园的受访人员的年龄段有所差异,因此调查安排在晚上6:30-8:00中青年人群下班后进行,以达到受访年龄段的全覆盖。最终共收集满意度有效问卷413份。
2 汇总分析
2.1 公园概况
图2 问卷对象年龄结构
街心公园没有具体的公园名称,因此对公园进行编号,见图1,后文将以编号代位称呼。在已建的公园中以游憩型为主,交通公园次之,观赏型公园最少。7个游憩型公园的面积差异较大,平均面积为0.8公顷,其中面积最大的4号面积为1.5公顷,最小的5号面积为0.3公顷。区位条件接近,都位于居住组团内部,一个或多个小区之间。建设内容基本包括园路、活动设施、座椅,建设条件较好的公园还有雕塑、景观小品、景观亭廊等。以上信息可以推出游憩型街心公园的职能定位与社区公园接近,但囿于规模限制,对比社区公园会缺少部分功能。
图1 问卷对象学历分布
5个交通型公园面积接近,平均面积为1.3公顷。所处区位一致,都为道路两侧。形态一致,都是带状公园。内容主要包括园路、片林绿化、活动设施、各类文化节点。总体看来,此类街心公园的规模最大、施工精细度最高、投资力度最大。甲方单位是以城市精品绿道的定位进行打造的。
3个观赏型公园平均面积为0.11公顷,最小14号面积不超过400平方米。3个公园区位天差地别,但共同点是它们都在视线交会点。内容主要为景观小品,面积稍大的13号有园路、座椅。此类公园的规模接近口袋公园的定位,但是在此次建设周期中主要考虑观赏功能并未提供更多的其他功能。
2.2 汇总数据
收集的数据分别男女比例分别为47%、53%。根据观察女性略高于男性的主要原因是,日间更多由祖辈女性进行儿童的看护工作。她们更多会倾向于到室外进行交流和看护。这一人群也是主要的工作日日间公园的使用人群。受访人员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这与社区公园的主要使用人群一致。受访者教育水平集中在大学学历,超过4成,这与义乌人口流入结构优化结果一致 (中国合作经济评论,2020第一期)。通过以上数据基本可以反应调查样本在义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
2.3 分项数据
四个分项吸引力、交通、美观、种植分别对应园林中的设施丰富度、园路组织、小品雕塑、植物设计四个元素。
图3 游憩型街心绿地满意度调查表
市民对不同类型的街心绿地都已满意肯定为主,游憩型达到82%;交通型达到84%;观赏型达到68%,针对不同分项市民满意度有所不同,基本上以满意为主。因此重点关注一般及以下比重及原因。通过进一步的询问以及对于现场的踏勘,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
图4 交通型街心绿地满意度调查表
图5 观赏型街心绿地满意度调查表
2.4 相关性分析
通过各分项数据计算,可以得到街心绿地的总体满意度与吸引力(P=0.013<0.05)、交通(P=0.004<0.005)、美观(P=0.009<0.05)分项数据存在关联性,其中关联系数由低到高分别为交通(0.69)、美观(0.65)、吸引(0.62)。
3 满意度调查结论
3.1 游憩型街心绿地
游憩型各分项数据较为平均,其中,交通、吸引力两项满意度略低于其他两项。通过现场问询发现市民主要对于公园内的活动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存在更高的需求。交通方面主要问题在于人流量较大而带来的铺装场地拥挤。游憩型绿地由于所在区位的特殊性,市民在绿地满意度调查中更加在意,场地的活动空间和活动的种类。在美观度和种植设计方面的要求会有所减低。
3.2 交通型街心绿地
交通型作为三类绿地里政府关注度最高;单方造价最高的绿地,笔者在现场调研过程中确认了其中的用材以及设施在三种绿地类型中确实是品质最高的。这也佐证了沿街绿地在此次建设活动的重点地位。
以上的这种建设侧重也体现在问卷数据上,交通型绿地的总体满意度在三类绿地中最高。反映设施建设情况的吸引力分项数据在三类绿地中也是满意度最高的。但交通型绿地的种植设计方面的分项数据和笔者现场调研的结果出现了较大的偏差。现状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植物建设方面调查的各绿地在义乌当地均属于品质较高的水准,其中植物搭配和新品种的运用都有所创新。但是在使用者的使用过程中,对此却并不买账,市民普遍反映绿化过多,层次过多,导致蚊虫滋生,游玩体验并不理想。
3.3 观赏型街心绿地
观赏型绿地的总体满意度最低,各分项除了植物设计满意度数据均不太理想,调查过程中了解到,部分市民反映绿地建设反而造成了停车难和上下班需要绕道行走的问题。总体而言,观赏型绿地的主要不满在于结合周边地块情况,绿地建设内容不够契合市民需求,是在根本上否定了绿地的建设意义。没有为市民的生活带来便利,甚至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所以在各项数据上的体现都不是很好。植物设计在其中不是最主要的矛盾冲突,市民并不关心绿化过分关注品质,因而在满意度数据中与另两类绿地并无太大差距。
4 未来营建建议
针对此次调查反映出现的问题将各类问题建议按照需重视程度分为三类。1、修正建议:未来营建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的问题;2、改进建议:未来营建过程中各景观元素需要调整而提升空间品质的建议;3、提升建议:现状以及未来营建过程中能够通过适当增加景观元素而提升空间品质的建议。
4.1 修正建议
谨慎规划街心绿地。城市建成区内部人流车流复杂、闲置地虽然在用地规划上是闲置,但在实际上却被周边居民移作他用。因此街心绿地设计不因只是简单的将红线范围铺为绿化。本次调查中的三个观赏型街心绿地有两个都存在阻碍居民的正常出行动线。观赏型街心绿地在规划中需要更加注意做好现场踏勘,了解周边居民目前的使用情况,结合居民需求,了解交通动线,分析场地改造价值,为城市的存量空间提升做出正向贡献。类似的街心公园也有优秀案例,类如纽约佩雷公园(Paley Park),半围合的空间类型让其不存在占用原有潜在交通资源的顾虑。简洁的空间元素,容纳更多的活动可能。小空间不允许出现过多的冗余,规模最小的观赏型街心公园往往需要更注重前期分析工作。
4.2 改进建议
4.2.1 适度提升铺装广场面积
由于游憩型街心绿地更接近与社区公园的功能定位,因此首要满足周边居民对于街心绿地的功能需求。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以得到,交通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的关联系数最高达到0.69,说明当前居民的满意度偏好主要集中在绿地的交通组织上。通过调查,又得到居民对于铺装场地的面积有更高的要求。园路在常规的游憩型绿地1.5公顷这个尺度下铺设的过于曲直也无美学必要,因此在尽量不减少绿化率的基础上,提高铺装的集中率。其中交通满意度最高的游憩型绿地——5号场地,铺装场地面积占比达到15%,显著高于其余场地。营造更为大面积的场地,满足居民需要。
4.2.2 材质用料贴合场景
交通型街心绿地虽然设计面积大,资金投入高。但由于规划用地性质、带状场地形态等因素导致街心绿地功能受限,无法承载综合公园的所有功能。这也是街心公园的特征之一。有限的功能要求绿地内的元素有所取舍,材质需贴合场景。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增加审美趣味,在铺装上增加细节变化反而成为了使用过程中的困扰。在现场调查过程中交通型绿地的问题反馈的不多,但是针对部分群体,如老年人,提出了铺装材质和灯光问题。设计人员在拥有足够多的发挥空间——资金、场地,设计还需落到实处,交通型绿地主要功能在于市民的散步、健身,针对这种较为单一的功能,设计过程中更要考虑细节,做到元素精炼,材质实用。
4.3 提升建议
4.3.1 营造丰富的活动空间
游憩型绿地的建设资金来源一般来自各街道,不同的街道对当年的财政支出有不同的计划重点,导致各绿地建设水准有所偏差。游憩型绿地的满意度分析中,吸引力分项略低于其他分项满意度,现场问询反映的问题也集中在活动空间和活动设施上。根据目前的建设状况,大部分的游憩型绿地还无法满足居民需要。因此,在后续的街心公园营建过程中或许可以考虑已建街心绿地二期加建活动设施,逐步完善街心绿地功能。另外,新建街心绿地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也尽量多购置活动器材。提升场地吸引力,完全释放土地价值。
4.3.2 植物设计疏朗简洁
关联性分析得到的结果是种植设计与总体满意度并无显著相关(P=0.45>0.05),在不满意原因问询中发现,一般是在另外三项不存在较大问题的前提下,人们才会提出关于植物设计的不足。由此我们可能会推导出较为遗憾的结论:植物设计的优劣在街心绿地营建是否成功并不是必要条件。但也存在植物设计作为绿地的基底反而不容易引起游客的重视这一原因。由上述结论,街心绿地的植物设计应尽量配合各绿地的特殊需求和特定功能,不能只是套路化的复制公园绿化的设计方法。通过观察和问询发现减少中层灌木的层次可以消除街心绿地面积原本就小带来的幽闭感。有反一般的绿地追求绿地率,街心绿地要做好上顶面绿化覆盖率的工作,通过树冠层标识绿地,做到通透而有绿意。
5 结束语
设计没有最优解,街心公园由于所处城市建成区内,往往需要设计者有更多的耐心处理地缘性的矛盾,仔细观察和调研,弄清场地的改造方向。通过本次调查,虽然不可能找到街心绿地的完美设计定律。但也能总结一些街心绿地的设计过程中的谬误,排除部分原先由于设计者缺乏类似经验的盲区,为将来的街心绿地营建打好理论基础。城市的存量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更多的街心绿地将随之新建。通过这种实施实践、理论总结的不断积累,相信未来的城市将会为居民提供更为宜居的人居空间,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