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分析

2022-09-30杨曼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灾害环境

杨曼

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地质环境监测所 江西 南昌 330096

由于潮汐力和地球自转的作用力,大陆处于不断漂移的过程中,在构造板块的压力分离和碰撞过程中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同时,人们对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对地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地质灾害突如其来,给人们造成极大的伤害。随着科学技术、地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地质灾害,我们希望能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害。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崩塌等。这些方法将避免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 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的成因之一,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资源开发不节制,严格保护地质环境可以预防地质灾害。对于地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要制定和积极完善评价体系,以评价体系为基础,了解地质环境现状,掌握最新信息,做好相关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但是,为了有效地保护地质环境,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安全施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保护地质环境的重要性的宣传,并确保所有员工都能了解地质灾害的可怕后果,消化日常运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安全施工后,只有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结构,才能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做出充分的贡献。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都应该在地质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加以考虑。首先,仔细核对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确保无误,同时编制方案。其次,在对地面等地质环境的调查中,要深入细致地评估建设方案的合理性。三是认真做好水、下水道防护工程,避免大面积开挖,以分挖为宜;四是施工尽量远离雨季,如需在雨季施工,需检查雨水是否会造成地质灾害,同时围绕可能出现的险情确定预防措施。

2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地质灾害往往表现为地质过程引起的灾难性地质现象。这与人类活动和某些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地质灾害的分布通常是正常的,虽然影响时间和空间,但板块间的相互运动和人类开发活动都可能会引起地质环境的变化,从而引起地质灾害。了解自然规律和人类活动,探索地质环境,提供信息征求意见,借助科学技术,可以减少损失。由于地质灾害普遍难以控制,因此通过有效的方法在其发生之前进行预测和控制,从而成功地防止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破坏。

从某种程度上说,地震带是由非生物要素构成的系统,地质环境包括岩石气候产物等。地球上的进化创造了一个地质环境,最终将以生态的方式来解释。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根据地质环境的特点,按照适当的地质活动规律,创造一个稳定而动态的环境。地质环境往往会带来一些风险,提前准备可以降低风险。

3 预防自然灾害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自然灾害的预防中,研究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之间的独特关系非常重要。 自然灾害往往影响环境,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虽然天灾不期而至,但天灾有规律可循。如果地质变化,就会发生地质灾害。板块移动、人类活动和地质变化都可能导致自然灾害。深入分析和讨论,了解自然环境不断变化的法律和实践,收集所有信息,准备和分析信息。它能够检测自然变化,有助于预防自然灾害,减少灾害时的损失。然而,自然灾害的发生无法控制,只有通过科学的预测和预防措施,才能减少自然灾害的潜在损失。地质环境包括岩石、水、大气等。随着地球的运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人类不具备控制和改变环境的能力。最明显的地质环境以大气和岩石为主。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和人类共同造成的对人类健康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害的一种灾害。同时,自然灾害与人类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科学家需要对地质灾害做更多的研究。同时,各国政府和专家也在研究如何预防和预警自然灾害,以减少自然灾害对环境的影响。从实际发展来看,自然灾害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预防自然灾害将大有裨益。然而,现代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具有强大的不可抗性。技术部门需要落实防控自然灾害的措施。这是因为每个地区的环境差异很大。地质灾害类型也存在显着差异[2]。

4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简要阐述

4.1 地质灾害的内涵与性质

综上所述,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地质地质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导致地质环境不同程度恶化,导致地质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人类、土地安全的事件。安全和生活环境。地理灾害主要包括地壳活动、水库灾害、水体污染、矿山灾害等。根据近年来对我国自然灾害的研究、分析和总结,可以说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突发性、破坏性、周期性和隐秘性特征。和平与突兀使得在第一阶段发现和保留与地质灾害有关的异常或痕迹。地质灾害的破坏体现在建筑物的破坏和人身安全上,而正是由于这些地质灾害的性质,几乎增加了防控难度,也给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4.2 地质环境内涵

现今,全世界人民赖以生存的地方,它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而是能量和物质之间的过渡,时刻伴随着生命领域和大气。同时,地质环境也受到物质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也对地球表面的整体运输运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地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简要地讲,改变环境主要有两种方法,即渐变和渐进。其中,渐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渐变是一个缓慢进行的过程,可以演变为突然或灾难性的变化,然后进入下一阶段的渐变阶段。这就是使地质环境的变化更加明显的原因,即自然界中每周的变化。而且,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随着一个地区的突然变化而发生的渐变,对地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并导致了地质灾害。

5 地质灾害防治影响和现状

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往往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但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在新时代人类发展的背景下,自然灾害已正式成为公众和人文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自然灾害的高水平监测和预防管理,不仅要应对自然灾害的重大风险,而且要认真思考、确立和认识可持续的环境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人们正在严重破坏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为了及时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部门强调了预防和引导自然灾害,促进自然灾害的发展和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预警和管理体系,使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控工作能够持续进行。但是,由于对现有事物制度的滥用,包括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很容易造成自然灾害。这些灾难中有许多是人为的。尤其是防控资金的不足,减少了灾害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效果不佳。指挥突发事件离不开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因为地质灾难往往是不同的类型,尤其是地震、洪水等。

6 地质灾害的一般类型

目前,地质灾害包括:第一,滑坡。动态水平灾害可发生在地下水和地表水活跃的地区。在暴雨的作用下,这些土地会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导致山体滑坡。土壤碎片会产生放射性裂缝并隆起前部,而中部和后部边缘的裂缝相对较宽。由于新的裂缝,会出现升级的台阶或小的倒塌。第二,崩塌。这些山坡上的裂缝是常见的裂缝,当它们上下滚动时会导致灾难性的滑动和倒塌。倒塌主要是由于新的裂缝、倒塌的块体、树木的异常生长等。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就应该有科学的有效方法来预防和控制灾难性的崩溃。三是泥石流,如下图1。这种土地灾害在今天是司空见惯的事。在许多情况下,土壤条件、人类活动和水资源不安全都会影响废物的流动。河谷两侧发生泥沙流失,河谷内土壤非常松散,落差强烈。四是崩塌和堕落。它也是当今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是由于自然或人类。它最常发生在人力资源活跃的地区,这将导致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并影响人们的正常运作和生计[3]。

图1 泥石流

7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7.1 建立有效可行的地质灾害应急机制

防治地质灾害,需要建立合理的地质应急机制。简单性和突发性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其脆弱性相当大。因此,在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应急响应措施,以确保在发生地质灾害时能够采取最佳措施应对灾害。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首先,学校和企业有大面积的土地可以作为受害者的聚集地。一旦地面发生灾害,便于数名居民聚集。二是防灾减灾部门要重视地质灾害特殊情况下应急设备和装置的检查,明确应急设备的使用机制,建立地毯式传输规程。它在预防和引导自然灾害对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们的影响方面是有效的。第三,在发生自然灾害时,重要的是增加发生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对工人的赔偿成本。 地质灾害发生前,若多人发现隐蔽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远离危险隐蔽处,确保安全离开。对于高风险地区,要科学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安全隐患区的难易程度确定应急预案。但必须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分层管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第四,重视工程建设企业的入学考试。国土资源部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相关企业采取合理措施。同时,做好有效的项目管理。科学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场地的基本布置和调整以及技术的使用,避免因地质变化造成不良影响。

7.2 建立完善的检测预警体系

为了避免和控制地质灾害,建立预警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控制当前形势,在短时间内完成应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一旦监测区域出现异常,将尽快收集并重新提交该区域的灾害信息,以期尽快查明原因,争取更多的应急救援时间,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当存在比地质灾害更大的风险时,必须重新组织人员进行搬迁,避免人员伤亡。通过对预警监测技术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地质灾害的敏感性,降低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

7.3 制定搬迁条例

地震灾害往往发生在一些地震区和气候恶劣的地区。经济发展有限,不能保障人民正常生活,一旦地质灾害探测和初步预警仪器在一个地区有明显反应,就表明该地区可能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并安排工作人员有序撤离该区域,但尚未完全撤离该区域。但在地质灾害发生后,重建该地区,然后组织人们返回该地区生活和工作。

8 地质环境利用

8.1 地质环境安全建设

地质环境安全建设是地质开采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设置内容。为了有效地进行地质保护,需要对整体地质情况进行评估,促进可预测性,并确保安全。联合建设需要完整的地质环境数据只需要增加项目的洞察力,避免建设带来的环境威胁。同时,该区地质地质开采过程具有社会保障、扎实、服务好等特点。需要应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地质环境安全建设问题。同时,通过地质环境评价系统,可以了解监测区地质环境的使用情况。另外,在制定了详细、科学的使用方法之后,还要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地质学家在完成地质灾害监测后,需要分析当前环境的脆弱性,关注环境保护,将保护中国自然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提高员工工作质量,提高对地质灾害的敏感度,增加职业生涯。探索划分功能区,切实控制构造环境质量,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和物质,实施不同的灾害防控措施。

8.2 利用地质环境

在区域地质应用中,需要根据区域的不同特点,控制区域的详细信息,开发更具方向性和准确性的测量方法。有了针对性的区分,就可以进行最深入的评估,将区域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不影响区域服务的情况下,实施有效的地质环境保护。一般安全问题包括与环境相关并可能由内部和外部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要提高地质灾害治理效能,完善地质环境安全评价,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更广阔的地质环境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在实际测量中,同样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监测,尽可能防止环境恶化,并通过科学、务实的规划进行监测。充分运用足够的信息,提高管理和在建设中实施,充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实现环境保护和地质的应用,只要明确防范措施,就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环境安全体系。

8.3 地质评价体系建设

为了做好自然灾害的防治和管理工作,我们不仅在防灾减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对安全和安全有了更好的认识。环境监测系统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一是深入研究石竹技术和环境,防止施工过程中环境退化。重新启动自然灾害与环境治理工程。对于直接分析,重要的是深入分析景观,在环境研究中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准确地分析和评估环境状况。这样,就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第三,要准确评估环境的性质,用系统的、系统的科学分析来认识环境的演变。

例如,某地因地震产生塌方,危及当地群众生命安全,也要小心避免。在管理和保护灾害时,人们监视环境或在监视和调查危险事件之后。一场 4.8 级地震震动了该地区,导致该地区坍塌,这可能是灾难性的。秋天很简单,没有人员伤亡。因此,重视土壤监测和监测可以准确及时地捕捉到受自然灾害威胁的区域,从而有助于保护平流层[4]。

当前,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为了将此类灾害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距离内,应深入研究地质质量,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制定应急响应标准。并在开展防控工作前积极完善。同时,了解地质资源状况,避免地质资源利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确保地质环境得到最佳保护,为环境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灾害环境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环境清洁工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