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思维导图,遇见快乐习作
——三年级习作初体验

2022-09-3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仙人掌导图思路

徐 畅

(浙江省东阳市六石街道中心小学 浙江东阳 3221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对于三年级的习作目标,重在培养学生习作的乐趣和自信心。思维导图可以将学生难以捕捉的跳跃性思维可视化,理清思路,唤醒记忆,提供支架。将思维导图融入习作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将是无穷的,学生们的习作体验也将是快乐的。学生能将心里的想法通过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充满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本文就三年级习作初体验进行诊断分析,力图结合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谈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借用思维导图,解决“无米之炊”

三年级学生刚从“写话”过渡到“习作”,当拿到一个新的习作主题,是比较难把握如何选材取材的。作文的第一步便是确定我要写什么内容。然而这对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茫然的,甚至到了高段写作,学生也常常苦于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无法从众多的事例中进行筛选。思维导图就是一条非常好的捷径,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搜索并搜集素材,清晰地筛选出自身想要的素材。

1.拓展思路,寻找“米”

正如巧妇炊米,只有找到好的“米”,才能炊出香的“饭”。利用思维导图选材的第一步,就是要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点帮助学生调取生活经验,开拓思路。习作的主题,将成为思维导图的“中心点”,由这一中心点发散开,产生头脑风暴,进而完善思维导图的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因此,集思广益,发散性找“米”,至关重要。

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篇习作——《猜猜他是谁》,这是三年级孩子第一次正式的习作,单元语文要素也明确提到,第一次习作的主要目的是“感受习作的乐趣”。而思维导图直观有趣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激起孩子习作的兴趣,又可提供一个支架,帮助孩子开拓思路。

老师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思维导图框架,请学生把思维导图扩充完整。在讨论交流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深刻感知了写人具体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2.学会取舍,选好“米”

“有米可炊”自然是好,但有时“米”太多了无法抉择,也是一件烦恼的事儿。创造性使用思维导图既可开拓思路,又可帮助学生们学会取舍。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写日记”这一主题,写日记是学生初学作文时很好的练笔手段,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写作,掌握驾驭语言的技巧,也能为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容易把日记写成千篇一律的“流水账”,而我们老师最不想看到的是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地记录生活日常。因此,日记的选材也是如此重要。

在教学《写日记》时,我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以下引导:

为了防止学生写出千篇一律的流水账,笔者先呈现这样的思维导图,引发学生回忆周末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属于他们的思维导图,画出的分支越多越好。学生会回忆周末发生的点滴,把周末的一天,从早到晚记录得清清楚楚。图画的形式远比文字形式更吸引学生,为了画出丰富多彩的思维导图,学生们就会围绕思维导图的“中心点”,发散思维,留意生活,唤醒记忆,从而开拓思路,让“巧妇”真正有“米”可“炊”。

二、活用思维导图,解开“千头万绪”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当学生有了可写的内容后,要指导学生将内容写清楚,有条理,写出自己的感受。三年级学生的思维通常是跳跃性的,就容易导致想到哪里写哪里,文章结构有问题。例如,三年级学生非常容易出现主次颠倒的情况,记一次游玩,会把去游玩路上的过程写得比游玩的过程还多。这便是学生还没有学会整体构建一篇文章的结构框架。而思维导图就可以直观展现整篇文章的构架,帮助学生理清主次,理顺思路[1]。

1.梳理结构,理思路

从教材中梳理出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能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写清楚。也就是要让学生有头有尾地叙述事情发展的过程,来龙去脉,秩序井然。对于三年级学生习作,万变不离其宗,也应遵循“凤头、猪肚、豹尾”这一要义。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形象的文章结构概念。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清晰认识到,无关紧要的内容要略写甚至不写,经过部分应详写。

2.紧扣特点,明思路

三年级一般要求用一件事写一个人。如果,仅用一件事表现一个人,这件事就要具有特殊性,要能够反映人物的品质或特点。写人文基本结构可以分解:介绍特点选取一件事例凸显特点,结尾呼应特点为了让文章更加丰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等等,但是教师要提醒学生简要叙述,要将重点放在表现人物特点上,切不可喧宾夺主。

3.有序观察,解思路

状物文要让学生能按顺序有条理地记录观察到的点点滴滴。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为例(教学片段):

(1)以植物“桃花”为例,说说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植物朋友讲清楚,并且能吸引别人。

(2)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①课前收集整理好所观察植物的资料,做好观察工作,绘制一个思维导图,包括植物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和其他所了解的性状。

②借助思维导图用完整的一段或几段话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小组内介绍,观察相同植物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④选出小组内介绍的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⑤师生评价。

这是一位同学在细致地观察了仙人掌后,把自己眼睛看到的,手触摸到的,查阅百科的内容用思维导图清晰完整地记录下来,思路非常清晰。根据思维导图完成的习作片段摘录:

仙人掌全身都是绿色的,有些是深绿色的,近距离仔细地看,就会看见它的身子上有很多小刺,小刺是白色的,没长硬就软软的,长硬的你摸一下它的刺,那你只好“哎哟”一阵子了。这可能是保护自己的武器吧。

……

仙人掌很耐旱,一个星期浇一次水都不会死。在沙漠里,只有仙人掌顽强地活了下去。怪不得说仙人掌很耐旱。

这就是仙人掌,一个顽强的小家伙。

很显然,借助思维导图,学生的写作思路非常清晰,从远到近地观察仙人掌,精准描写仙人掌的特点,再写仙人的特殊习性。

三、用好思维导图,攫取“源头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提高孩子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在作文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明确了写什么、怎么写之后,文章已初具雏形,但学生依据思维导图写出的作文是生硬的,不够灵动。教师想要让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就要指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继续增添内容,扩大导图分支,在有话可说、条例清晰的基础上,字斟句酌,丰富表达。

学生在课堂和课外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学会了不少修辞的用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整理。从生活的“源头”入手,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源头”之水“活起来”。

1.丰富习作语言

三年级的学生在初次习作练习中要注重模仿,在模仿中提升习作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课文在习作教学中的迁移运用。例如,在以“春天”为主题的习作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实践,搜集有关春天的好词、好句、古诗、儿歌、民间故事等,绘制精美的思维导图,可以全班共享,丰富语言。

2.丰富细节描写

“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是评价三年级学生习作的重要标准,然而大部分学生难以将想写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很显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尤为重要。翟国明先生说:“如果将一篇作文比作一棵树,作文中的细节就像是树上的枝叶。只有枝叶才能让一棵树显得生机勃勃。”因此,教师更要渗透细节描写的意识。然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是较难的。因此,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把作文写真实,写灵动,写出独特的体验。例如,在让学生写一件事时,就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完成下图的思维导图,丰富语言,丰富细节描写,让学生学会细致入微地观察和表达,将语言更加精致化。

思维导图的习得和运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耐心去引导和培养。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去教学,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们,让孩子们慢慢学会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笔者认为,思维导图真正做到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仙人掌导图思路
仙人掌
坚韧挺拔的仙人掌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仙人掌
第6章 一次函数
我的思路我做主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骄傲的仙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