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资源化利用牛鼻子 助推畜牧业绿色发展
2022-09-30丁琳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
文│丁琳(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
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民生“菜篮子”的支柱产业。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浙江省畜牧业始终坚持以绿色为导向,紧抓创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的“国”字号机遇,着力构建生态高效的高质量发展体系,进一步优化布局、发展产业、夯实基础、健全机制。
经过多年探索,浙江省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该省实际发展的模式,即因地制宜采取干粪肥料化还田、污水生态化消纳或无害化纳管,有效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努力为全国树立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浙江样本”。
一、谋篇布局,优化结构
浙江省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畜牧业发展依靠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近年来,该省畜牧业通过两个阶段的布局优化,促进了产业不断升级。
1.环境约束,以治促转,畜牧业布局做减法。2013年“黄浦江死猪”事件给浙江省畜牧业敲响了警钟。该省痛定思痛,在推进绿色转型的道路上,打出了一套“以治促转”的组合拳。2014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重新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实行养殖区域和总量双控,将全省环境承载率控制在40%以内,总体呈现出了“低小散”退养的特点。这一时期,虽然全省畜牧业生产总量整体呈现下行态势,但在畜禽养殖生态化治理上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2.环境优先,合理布局,畜牧业布局做加法。经过多年的整治,浙江省在发展养殖业不污染环境上达成共识,保留的养猪(牛)场全部完成污染治理和生态化改造,并有90%以上的养殖场采用农牧结合方式。同时,全省构建起“业主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和县域大循环”的三级循环体系,对出栏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要求全部建立工业化治理设施,以解决排泄物产生的不间断性与农田肥季节性之间的矛盾。2020年2月,浙江省完成了新一轮禁养区规划调整,使禁养区数量和面积分别较调整前减少32%和35%以上。
不破不立,浙江省畜牧业在经过了大破后实现了大立,也为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产业,提升质量
1.规模化、设施化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全省生猪存栏627.58万头,其中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规模化比例达到84.26%,高出全国30多个百分点;年出栏3000头以上养猪场自动化设施化率达到65%以上;母猪PSY指数达20,高出全国平均值4头以上。
2.新建猪场成为“六化”的标杆。全省以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六化”为引领,开工新建万头以上猪场152个,新增产能接近800万头。全部建成后,生猪产能将超过1600万头,万头以上出栏比重达到75%。此外,全省还组织编制了《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六化”规范》《浙江省万头以上规模猪场建设指南(暂行)》等一系列生猪高质量发展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各县市区对新扩建猪场,尤其是10万头以上猪场的建设方案要逐个审核,同时利用全省农业农村干部“三联三送三服务”“百名专家、百场服务”等活动对新建猪场实行一对一指导,确保新建猪场将“六化”标准落实到底。
3.创建美丽牧场热情高涨。浙江省以创建全国惟一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为主抓手,走科学化规模养殖新路。省市县三级创建了以生态循环为重点的美丽牧场2000余家、省级农牧结合绿色循环体421个,有4市33县开展了整建制示范创建。目前,全省各地积极整合区域内外农牧资源,打造环境友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氛围,引领带动畜牧业整体绿色发展。
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按照“六畜兴旺”的发展思路,全省大力发展地方猪、优质家禽、湖羊、兔、蜜蜂等特色精品畜牧业,以龙头企业、大型养殖场、合作社为依托,不断向精深加工、“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推出10余条年产值超10亿元的畜牧业全产业链和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5家奶牛场入选国家级休闲观光牧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美丽牧场向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延伸拓展,成为畜牧业发展新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三、打通堵点,夯实基础
1.强化设施建设,稳定粪污处理利用能力。浙江省通过推行“农业+互联网”,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改善生产发展手段。2017年,全省将大型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列入省政府十项民生实事之一,完善雨污分离、消纳管网、储液池等设施设备,将省内规模养殖场全部纳入当地环保或“五水共治”监管平台。印发《关于深化农牧对接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的通知》《浙江省农牧对接的绿色循环体建设标准(试行)》,明确现代化装备、沼液输送管道、灌溉设施等设施建设要求。
2.强化科技引领,推进规模养殖场建立绿色养殖制度。浙江省利用“三农六方”和省农业科技研发专项,组织开展猪场养殖粪污零排放、有机肥应用等技术攻关,组织编印《畜禽污染防治标准规范选编》《科学生态养猪八大技术升级版》《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50例》等,制定《沼液综合利用技术导则》,推广一批节水、节粮、减药、减臭技术。同时,充分发挥产业团队作用,广泛联系经营主体,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和现场会,引领带动全省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目前,全省规模养殖场均采用“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工艺,干粪全部加工成商品有机肥和自制有机肥等进行还田肥料化利用,污水经沼气工程或无害化处理后输送到农林园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场内循环生产利用。
四、健全机制,绿色发展
1.构建目标清晰、组织健全、考核有力的推进机制。浙江省于2014年起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并成立各地区相关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将相关指标列入对各级政府的考核。2020年,浙江省政府实施“争先创优”行动,省市县三级全部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20余个部门组成的农业专班,全力推进以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为主线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农业农村厅和省生态环境厅连续2年对市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情况开展考核,考核结果报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并作为项目资金安排的依据。
2.构建环境倒逼、智慧防控、约束有力的长效机制。重点落实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建立养殖污染线下巡查与线上智能监控相结合的污染防控机制、“统一收集+保险联动+集中处理+智慧监管”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
3.构建政策持续、项目化管理、督导有力的保障机制。加快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萧山区、钱塘新区(大江东)、龙游县、衢江区和江山市等5个县(市、区)承担中央资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项目实施以来,省农业农村厅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要求进行督导推进,多次对项目进展相对较慢的县(市、区)进行“点对点”督办;全力实施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项目;深化落实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项目。2017年起,浙江省共有8个县(市、区)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项目,省农业农村厅每年出台《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施方案》,各示范县分别制发实施方案,细化项目实施要求、目标任务和技术模式。此外,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进行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财政奖补政策,有效保障了畜牧业绿色发展。
2021年,浙江省被赋予了创建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这项使命光荣且责任重大,浙江人将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实现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