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戎所交下的于阗国供养人像
——评《敦煌五代时期供养人像服饰图案及应用研究》

2022-09-30胡亦博

毛纺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皇后敦煌服饰

敦煌石窟壁画中供养人像服饰图案在中国服饰史和工艺美术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五代这一政权纷立的时代背景和地缘政治环境下,《敦煌五代时期供养人像服饰图案及应用研究》一书介绍了供养人像服饰图案的形式分类、色彩构成、艺术风格和制作方法,以及对中华民族现代服饰及服饰品设计的创作启示。该书由崔岩著,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20年6月出版,是一本关于敦煌服饰文化的书籍,该书从理论和实践互证的角度,采用图、文、表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新途径。书中对五代时期敦煌石窟壁画中出现并流传下来,且可观察的供养人像中较为主流的服饰进行了收集、分析与总结,对于敦煌服饰文化研究者、爱好者以及服饰从业者有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一、华裾图案:内容与价值

《敦煌五代时期供养人像服饰图案及应用研究》着眼于读者所能接触到的最真情实意的社会现象, 从多维度、多方面进行概括分析,力求呈现一个完整的富有研究价值的知识体系。本书分为7章内容,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论述严谨、旁征博引。该书顺应新文科的发展趋势,在第1章导论中对关于敦煌学、敦煌供养人像、敦煌服饰图案等相关中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让读者对敦煌学研究相关资料有大致的了解。第2章运用了大量的汇总表将五代时期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供养人数量以及现状进行了全面统计,使读者对后文石窟中的供养人像有清晰的认识,也方便后续查阅。第3章主要介绍了敦煌石窟中的男供养人像,并对其服饰进行分析比较,对五代时期洞窟与供养人像和服饰图案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扩展,重点介绍了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服饰图案的研究。第4章主要介绍了敦煌石窟中的女供养人像,并对其服饰进行纵横比较,详细阐述了于阗皇后曹氏供养像服饰图案。第5章详细介绍了佛教律典中的比丘和比丘尼服饰的形制、材质以及色彩在供养像服饰图案中的表现。第6章总结了敦煌五代时期供养人像服饰图案对文化符号的传承以及装饰审美的创新在服饰和室内纺织品中的设计应用。第7章中总结了4点结论,并提出研究内容和递进层次上仍有改进之处。敦煌五代时期供养人像服饰图案受到了多种地域和民族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自西魏以来,服饰图案逐渐成为敦煌供养人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图案纹样不仅丰富了服饰的外在美感,还能作为权利与身份的象征。距今千年流传的服饰图案纹样为后世留下神秘的面纱,反映出五代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风俗、思想内容,有助于人们研究多元一体的五代时期民族文化。唐代服饰作为唐代民族文化的一种延续,在兼收并蓄唐文化的同时,体现出本民族文化特色;丝绸之路的开辟充分体现了敦煌多元民族融合的文化特色,衍生出了众多丰富成熟的图案纹样;与此同时,西夏、元代供养人服饰也借鉴了中原文化。该书研究的重点是五代时期敦煌莫高窟男、女供养人像服饰图案,本文将以于阗国王李圣天和于阗皇后曹氏供养人服饰图案与色彩为切入点对此书进行介绍。

二、衣冠赫奕:服饰图案之比较

服饰图案与题记在一定程度上能判断出供养人的在世身份。典型的于阗文化与中原文化在于阗国王和皇后供养人像中得到充分体现。从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的服饰可知,于阗国王李圣天是一位与中原来往密切且崇拜中原文化的皇帝,其供养人像服饰有着本民族与中原文化相融合的特点。曹氏皇后从小生活在五代沙州地区,服饰图案华丽富贵,服饰面料、质地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工艺特点。

对供养人服饰图案进行分类对比,除配饰外,其余五大类男女服饰有所区别但具有一定共性。李圣天供养像的服饰图案分为冕冠、衣裳、蔽膝、舄履、佩剑、配饰6类;曹氏皇后的服饰图案分为头冠与首饰、上衣、帔帛、裙子、鞋履、配饰6类。通过比较得出以下4个结论:①冕冠、头冠与首饰是供养人权利与身份的象征。国王和皇后供养人像都将头发卷起,在冠式中装饰绿玉。与皇后相比,国王一般佩戴冕冠,从冕板的垂旒数目可以看出戴冠者的等级,从冕冠的材质和通体装饰可以看出财富的象征与物产的体现;皇后则佩戴凤冠,凤冠是从五代开始流行起来的,宋代兴盛,并搭配一定数量的钿钗、花钿和步摇,衬托财富地位的同时,体现女性的优雅。②衣裳和帔帛等服饰主体是服饰图案精美绝伦而又纷繁的部分。国王上衣的两肩、衣襟、两袖都具有与中原流行的十二章服纹样相似,其中又出现独特的凤纹,体现出于阗国王的冕服威仪;于阗皇后的供养像有鸾凤和长尾2种鸟衔柳枝纹帔帛,反映出于阗与中原汉族政权以及辽国纺织品和绘画艺术之间的文明交流。③鞋履图案样式融入民族文化。国王像的鞋履图案融入了汉族的文化,皇后像的鞋履图案有汉族和回鹘的融合,这或许是因为皇室贵族经常参加祭祀、朝会等礼仪场所,与少数民族以及中原来往十分密切,鞋子都较为相似。④配饰点缀了供养人服饰的装饰意境美。于阗国王佩剑、耳饰以指环为主;于阗皇后则以耳环、璎珞和指环为主,这些配饰充满了浓厚的异域特色,从宋代开始也逐渐影响到汉族女性。

基于上述,可知丝绸之路的商业贸易繁荣,在服饰文化上传递出民族精神,体现出于阗国王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畜,并以图像化的方式直观呈现本民族服饰文化,供各国人员参拜。曹氏归义军采取边疆和亲政策来笼络敦煌周边贵族以达到政治目的,曹议金与圣天公主陇西李氏所育的长女曹氏,也称为曹皇后,曹皇后作为政治联姻中的女性,远嫁于阗国,使两国的政治关系有着密切的往来,从服饰中可以明显看出其显赫的地位,这也反映了于阗文化和汉地文化的双向流动。

三、乌帽红裙:服饰色彩之探析

色彩是服饰图案的主旋律,为美轮美奂的服饰图案呈现了绝妙的视觉盛宴。根据供养人像的袍服、内衣发现服饰用色有以下特点:①妻随夫色。服饰色彩相近是夫妻关系的信号,如第98窟于阗国王和曹氏皇后的圆领内衣和袍服都为褐色,这种现象在配饰上也有出现。②侍从或侍女不受到朝廷服饰制度的影响,其服饰色彩同样很丰富。为了在壁画中能突出身份地位较高的供养人,他们的侍从或侍女所选择的服饰颜色会与其相近,使得画面色彩更协调统一,具有代表性的是第98窟东壁侍女像。③服饰色彩的艺术效果会随着染色技术的提高以及绘画颜料的选择变得丰富多彩。

将敦煌图像中重要的供养人画像放置到它们原来的时代背景之下,考虑当时历史、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从而深入研究图像中的人物身份和服饰图案,将是敦煌学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之一。不过古代的文物、艺术品、艺术家要和当代的社会需求联系起来,毕竟是为现代人所学,也是为现代人所做研究。无论是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心,还是发掘中国传统艺术之美,需要真正按照当代社会的需求来重新发现敦煌,解析敦煌,用古代的文物、艺术品讲述当代的故事。以服饰色彩为例,处于唐朝与西夏的交会的五代时期,其色彩也是从华丽高雅到清淡素雅的过渡阶段,用色也从浓笔重墨变成淡雅朴素的原色或间色。对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设计中可以参考现代人的审美以及当前的流行色趋势对其进行取舍,做到古为今用。

四、小 结

《敦煌五代时期供养人像服饰图案及应用研究》在语言的表述,史料的择优,图像的运用以及书籍封面设计方面较同类著作更佳。语言生动,有大量文献的记载,在文献可靠的情况下作者又进一步分类解释与分析,特别是在人物事迹和供养人概述方面对初学者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史料丰富,文末包含国内外360余篇参考文献,研究供养人像服饰图案也都结合同时期或相近时期的文献、实物、图像等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在选择上更符合主题。图像的利用也是根据权威机构,如数字敦煌和日本正仓院等渠道,保证了图像的高清性。封面设计的颜色与供养人服装常用的绛红色相比饱和度更低,视觉效果更佳。文末列举了大量的参考文献,这对于研究敦煌五代时期的服饰图案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帮助有需要的学者拓展与延伸。书中参考资料全面且运用的十分得体,在结合中国服饰史和工艺美术史的同时,可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如何去表述清楚供养人服饰图案的脉络,从头冠首服到上衣袍服再到腰带披帛以及鞋履等部位,从上到下对服装图案进行研究,具有侧重点和主次之分。可见,该书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具有学术探讨价值。

猜你喜欢

皇后敦煌服饰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于谦小酒馆》 “相声皇后”为美食捧哏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为什么皇后镇被称为“冒险之都”?
日天皇退位后皇后或改称“上皇后”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