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能力探索心理辅导课
2022-09-30朱文逸江苏省昆山陆家高级中学苏州215300
◎ 朱文逸(江苏省昆山陆家高级中学,苏州 215300)
在学校心理辅导中,部分学生会因为学习成绩一般或没有引人注目的才艺而对自身评价偏低,缺乏自信。眼中只有他人的优势,进而忽视了自身特点与能力,常有“不如人”的想法,感觉迷茫又焦虑。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即每个人的能力都是多种能力以特定的结构结合在一起的。由于不同人的能力结构不同,因而能力在类型上便形成差异。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体会除了一般学业表现和智能外,还有许多特别的、值得肯定的智慧,进而鼓励学生增进自我效能感与增加自我肯定。通过活动探索个人优势智能,挖掘潜能,并了解如何将其发挥与运用在生涯抉择中。
1.认知目标:学习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识到每个人都拥有多种不同的能力。
2.情感目标:感受优势能力带给自己的成功体验,接纳相对弱势的能力。
3.能力目标: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力,挖掘自身潜能,尝试将弱势转为优势。
重点:认识到每个人的能力都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能力。
难点:挖掘自身潜能,尝试将弱势转为优势。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学案纸、视频、画笔、白纸、彩色便笺纸若干。
高一年级学生
一课时
教师:同学们,我们通过鼓掌来做个热身活动。活动之前请大家先预估30 秒内能鼓掌多少次?将自己预估的次数写在纸上。然后我们一起通过实践来检验一下半分钟到底能拍手多少次?老师将给大家计时,请同学们在30 秒内尽可能多地鼓掌,并记下自己拍手的次数。
邀请学生分享预估的次数和实际拍手次数。
学生1:我预估的是100 次,实际上我拍了138 次。
学生2:我预估的是90 次,但最后实际鼓掌了126 次。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分享,可以发现大家的实际能力远远超过我们对自己的主观估计。同学们对自己的能力足够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设计意图:通过鼓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身实际能力远超主观估计,激发学习兴趣。
班级需要选班长,经过竞争和同学们的沟通,你终于赢得了大家的选票,当上了班长。你向大家承诺,当同学们和老师之间有麻烦时,你将向他们提供帮助,而且你保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融入班集体当中。
教师:完成这样的角色任务过程中,需要哪些具体的能力表现呢?
小组讨论分析,邀请各组代表分享。
学生1:在上述班长的角色中,需要具备沟通交流的能力、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学生2:我们组的补充是,班长还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倾听的能力。
教师:从大家的分享中,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能力。同学们有没有评估过自己,到底什么是你擅长的,什么不是你擅长的?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事。
教师:其实每个同学都很聪明,不过是聪明的具体方面不一样,所以说人的能力是多元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你是哪种智能达人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加德纳博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呈现多元智能理论图,并介绍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探个人能力;通过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能力的多样性。
教师: 现在请同学们翻翻自己的成就回忆录——用STAR 法来回忆成功故事。
所谓“STAR 法”,即让学生回顾自己曾经的成功经历,根据提纲来完成一个简单的成功经历回顾。“STAR”是四个单词的首字母。
S 指的是“Situation(情景)”,事件发生时的背景。
T 指的是“Task(任务)”,事件发生时所面临的任务或要解决的事情。
A 指的是“Action(行动)”,事件发生时所采取的行动。
R 指的是“Result(结果)”,最终这件事自己是否成功解决。
在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中找到你没留意的能力,例如我经常动员他人和我一起行动,我能很快地背诵一首诗歌,我总是很快就能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我们可以用“STAR”法慢慢找出自己的能力,如果能做出5~10 个这样的回顾,就可以理出自己几乎所有的优势能力。
“STAR”问题提纲:
(1)你做过的很满意的一件事是什么?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
(2)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障碍?
(3)你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一步一步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
(4)你最后达到了什么结果,取得什么成就?(最好能够量化评估)
学生思考后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
学生:刚进初三时,我在班级的排名是十五名左右。国庆假期,我打算在家好好复习弯道超车,争取在假期后的月考中取得好成绩。但是假期里实在有太多诱惑了,比如手机、游戏、美食等,还会有好朋友约了出去玩,很难拒绝。反复权衡后,我打算给自己1 天完全放松休息的时间,和朋友畅快玩耍。剩余几天就把手机上交,每天早上8 点开始看书,除去吃饭睡午觉,一直看到晚上9 点。现在想想,我也会惊讶当时的自己是怎样做到的。国庆之后是第一次月考。考完以后也没什么感觉,但成绩还是着实让我惊喜了一把——年级第二十名,班级第三名。
教师提问:在这次成功经历中,你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感受?展现了哪些优势能力?
学生:这次经历确实挺让我意外又惊喜的,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信心,让我更加坚信努力的重要性。我觉得优势能力有自制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教师:相信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成功经历,现在请大家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对自己的认识,画一张“能力雷达扫描图”(见图1)。先给自己的各项智能打分(0~48 分),雷达图最里圈代表12 分,依次往外是24 分、36 分、48 分,将各个标记点相连,会得到自己的“雷达扫描图”。看看自己的优势能力分别属于多元智能中的哪一类?
图1 能力雷达图
学生绘制能力雷达扫描图,并在小组内分享。学生作品示例见图2、图3。
图2 学生作品示例
图3 学生作品示例
教师小结:通过大家分享的雷达图,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能力,也有一些相对弱势的能力。针对这些相对弱势的能力,你们是什么态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STAR 法”让学生寻找自己的优势能力;并由能力雷达图直观呈现学生的优势能力。
播放视频《天生我材必有用》。
视频中的主人公奥利弗由于先天性疾病,有一双非常小的手,这给他带来诸多不便。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曾一度让奥利弗想要放弃生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缝纫工作中挖掘出自身潜能,将双手的弱势转化成优势,最终成为一代缝纫专家。
教师提问:奥利弗的优势和弱势能力分别是什么?他是如何让自己成功的?奥利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1:奥利弗的弱势能力是他的双手过小,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打球、弹奏。优势是他的小手帮助他在缝纫时,可以让针脚特别小,这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我们在扬长避短的同时,也要尝试变弱为优。
学生2:奥利弗完美地将弱势能力转变成绝无仅有的优势能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成功。这也启示我们要进一步认识自己,不要只看到自己的短处,有时候短处不一定就是弱点,擅于挖掘自己的潜能,转换角度和方向,说不定也可以开创另一片天地。
教师:奥利弗虽然遭受很多挫折,却能在平凡的缝纫工作中挖掘出自身潜能,实现了将自己的弱势能力转化为优势能力。一个人的能力包括很多种,有的是可以看到的,有的是潜在的。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自己的能力雷达图,那些隐藏的能力(没画出来的)或者相对弱势的能力,有没有转换或发展的可能呢?如果可以,请完善自己的雷达图。(在较短的地方向外延伸,或者补画一些能力)
教师小结:对无数成功人士的研究,让人们发现一处惊人的相似,他们各有各的特点,但每个人都有一处共同点,就是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设计意图:通过奥利弗的视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弱势,并尝试挖掘潜能,使弱势转为优势,并将优势发挥到极致。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弱势,成功者是这样,失败者也是这样。但对待优势和弱势的不同态度却使两者判若云泥:成功者总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尝试将弱势转优势,并找到合适的定位来持续发展它;而平庸者是先找到一个定位,然后发现自己的弱势,之后耗尽一生来不断苦战。
课后作业:请同学课后完成“我的梦想卡”(彩色便笺纸),思考自己将来可能会从事的心仪职业,通过查资料看看这个专业会需要哪些能力,而目前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将最后一个问题“现在我需要努力(准备)和改变的地方”填写好,从而能更好地在将来去匹配自己的职业,避免职业“单相思”的窘境。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将能力与职业链接,找到目前需要努力的地方,从而更好地在将来去匹配自己的职业,避免职业“单相思”的窘境。
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学生看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在所具备的多种能力中,总有相对来说较强的能力,也有一般的能力和较弱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哪些能力可能很难改变,有些能力虽然现在不具备,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挖掘和培养,从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涯目标,有意识训练和培养有关能力。
课堂上,学生乐于讨论探索并分享自己能力的多面性,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需要关注的地方是,在“发现我的优势能力”这一环节,有的学生耗时较长,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运用STAR 法找到自己的多种优势,可以请其他同学根据平时对这位同学的了解进行补充,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进一步的分析与确认。
与此同时,对加德纳多元智能的讲解是以教师举代表性人物为例进行剖析,部分例子略显陈旧,不能贴近学生当下的实际生活。在这一部分,可以尝试只做简单介绍,然后邀请学生针对八种智能分享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然后教师再做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