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年谱》编制的路径和体会
2022-09-30浙江李杭春
浙江 李杭春
编 辑:得一 312176326@qq.com
一
十余年前,试水“竺可桢年谱”并小有创获之后,《郁达夫年谱》就成了我此生的一个人生小目标。今天,“郁达夫年谱”能被“浙籍现代作家年谱”项目首席专家洪治纲先生收纳,并在项目团队的协助下提前三五年完成,欢喜自是不言而喻的。
在国内郁达夫研究领域,此前已有至少三种颇有影响的郁达夫年谱,陈子善与王自立先生《郁达夫简谱》、陈其强先生《郁达夫年谱》和郭文友先生《郁达夫年谱长编》,这三种年谱各有所长,且基本已将诗人的生活与创作足迹做了足够清晰和准确的还原。这在当年资料查阅多凭手翻笔记的年代,诸位前辈实在是劳苦功高,为后来者的“郁谱”编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次郁达夫年谱编修是对他们的崇高礼敬。
本版郁谱,我和郁达夫长孙、富阳文联副主席郁峻峰先生精诚合作。我们以1921 年为界略做分工。当初敲定这个时间节点全凭直觉,后来突然发现,这个年份正是诗人人生的中点,此前24 年,此后亦24 年。我和峻峰就这样不经意间分享了诗人的两个半生。
二
做年谱是我们和谱主互相发现的一个过程。我们通过史料还原谱主,谱主也让我们得以更多地认识他和他的那个时代。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主张“作家年谱首先宜为‘全人’年谱”,史料检索尽可能不设“天花板”。
尤其对于郁达夫而言,他是那样一位特殊的诗人。他只有短短50 年的生命,却生活在一个充满苦难、动荡和需要天才也能造就天才的年代。他是时代之子。他有非凡的人生经历,也有真实的书写和记录。他结社、办刊,他入伍、劳军,他漂洋过海、绝地求生,最终命殁南洋,杀身成仁,几乎每一天都在见证历史、书写传奇。而那些忠实于个人体验和内心召唤的诗文,不虚饰,不造作,真实而纯粹,没有任何不可告人、需要掩藏、需要遮蔽和需要“技术处理”的隐秘和虚伪。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珍贵遗产,也是他对那个时代的真实记录。因此在我看来,本谱所撰,自是一个作家的历史,但又何尝不是一个社会的剪影、一代文人的谱系。我们没有理由忽略任何可以还原郁达夫和他的世界的真实历史讯息。
所以,当我们以“全人”理念面对数据的海洋,这些沉积经年的史料也还我们一个“全人”的郁达夫。从年谱掌握的史料可以看到,郁达夫是诗人、作家、翻译家,也是编辑、出版人、教育家,及戏曲、电影、音乐、美术等各类艺术的鉴赏家,同时还是公务员、农场主、实业家,甚至是走在战争前沿的反法西斯战士,堪称新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全能选手”。这些身影,足以推翻文学史给予郁达夫的作家甚至颓废作家的单纯“人设”。我们可以确信,正是所有“丰富而不重复”的人生面向构成了郁达夫作为一位作家和诗人的全部人生景观,是他“艺术的生活”和“自叙传写作”的源泉和基础。从而,那些时代风雨和周遭变故,那些游山玩水和人来客往,那些职场打拼和家居琐事,自与作家的写作互为镜鉴,而且或隐或显地影响着诗人的写作立场和叙事表达。它们是那么自然地融汇成一个整体,任何意义上的取舍、扬弃,于郁达夫,可能都是不合适的。
基于年谱编撰的“全人”理念,面对这样一位时代之子和“全能”选手,我们除甄选、撷取郁达夫本人文字中的真实信息外,也尽可能周全地搜罗那个年代各类记载中涉及郁氏行踪的方方面面,从而让本版《郁达夫年谱》会在谱主的“作家”符号以外,更多一些嘈杂的声音和纷纭的色彩。相信这样的尝试会为郁达夫研究提示各种新线索和新材料,也更能让我们体会和了解那个过去的世界、过去的人。
三
我也一直认为编谱是一个力气活,是一个为后来者架桥铺路的工作,只要舍得牺牲时间和不惧繁难。我们在郁达夫年谱编撰过程中依循的都是一些笨办法:
第一,查寻资料。根据史料本身的可信度,基本可以有这样几个维度:一是谱主及其友人的日记、书信、手稿,以及当年报刊文献和档案材料记载。这些大多被我们视为一手材料而采信。尤其报刊文献和档案材料,支持了不少此前未能得其周详的郁氏生命轨迹的刻画,比如郁达夫在北大的任职细节、郁达夫东战场的劳军经历等。二是谱主本人的相关文字,比如自述诗、纪实散文、游记和随笔,包括谱主出版物以及所编报刊的前言后记、个人声明。郁达夫的任何写作都不惧以真实面目示人,即便是那些前言、后记类的普通公文,也常常如实报告个人行踪,从而成为年谱勾勒作家行止的一种依据。三是谱主友人当年以及日后的记录或回忆、怀念等文字。
第二,甄别信息。当然,所有的信息都需要甄别,需要有不同来源的材料互相鉴证。所以,目前可以数据库检索的海量信息为我们提供了这一便利。很多人认同历史考证就像刑警探案,需要顺藤摸瓜,需要抽丝剥茧,需要多方举证,需要在辨伪的基础上,让它成为证据链或史料链中的一环。相对于前三种郁达夫年谱,本版郁谱不敢说有大的史料突破或悬案侦结。比如郁达夫入职省立安徽大学,多年来一直授人以疑,为什么只待了10 天还没上课却有理由索取全学期薪水?根据年谱查得的线索,我提出郁达夫当在安大任教一学期的猜想,但更多的实证材料还需要进一步搜索,年谱所录只能算是为这一存疑事件的探考打开了一个窗口。所以我们做得最多的工作,可能就是尽可能充实史料链,让郁达夫的人生和创作轨迹更趋细致,少留空隙,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更多的线索和可能隐藏其间的信息。
第三,汲取成果。史料查证无有尽时。在汲取、整合前辈学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郁达夫年谱尽可能借鉴和吸收了学界关于郁达夫史料考索的最新学术发现。包括新收集的佚文、新考证的史实和新整理出版的同时代民国人士的日记、书信、文集、年谱,包括同期进行的“现代浙籍作家年谱”系列中的部分同庚同道、同乡同学,其与郁达夫当年的往来、合作频繁而友好,各谱间当能信息互通、史料互信,这也是系列年谱的一大优势,这些文字为郁达夫年谱的编制提供了许多可信的材料和线索。这是我们深为感激的。
四
史料是研究的基础。在如今这个数据为王的年代,各行各业对“数据”的占有和使用为我们这个社会的诸多领域带来了超越想象的新的生长点,学术研究也是同样;同时,人类自古至今,“探寻真相”和“认识自我”是永恒的人生主题,这个过程充满艰辛,甚至要付出巨大代价,但人们义无反顾,前赴后继。今天,我们通过谱牒这一文献形式对包括郁达夫在内的现代作家做史迹还原和“全人”刻画,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人类这一精神追求的一种呼应。
年谱是比较忠实于勾勒谱主人生轨迹和事业建树的学术研究,作为一种可以参考利用和不断完善的工具书,诚请更多的读者和学者在使用和参鉴的过程中,对其中的谬误和错失不吝指教和补正。拜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