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统计数据的江苏省海洋捕捞量结构及投入要素变化分析

2022-09-29施金金王储庆王燕平朱海晨汤建华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2年3期
关键词:渔获海洋渔业总产量

葛 慧,施金金,王储庆,王燕平,闫 欣,吴 磊,朱海晨,汤建华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南通 226007)

近些年,中国提出“渔业发展坚持新理念,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规范渔业发展行为,提倡发展绿色健康的生态渔业”[1]。江苏省作为重要的沿海滨江大省,在《江苏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文明格局,构建特色彰显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全域一体海洋经济空间格局”[2]。目前,江苏省海洋渔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其滨江临海的地理优势不符,海洋渔业发展总体水平与全国其他海洋渔业先进地区相比存在差距[3],海洋捕捞渔业发展远落后于浙江省等沿海省份。20世纪80年代,邓聚龙教授创立了灰色关联理论[4],首次对量少、可变性高的系统问题进行数据定量判别,根据各因素的数据曲线图分析事件发展态势。灰色系统理论在渔业领域应用甚广,如唐议等[5]、王言丰等[6]、彭道民等[7]、李元刚和徐忠[8]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国家及省级渔业资源利用状况、海洋产量结构、海洋物种资源量预测和人力资源结构等。鉴于此,本文依据江苏省2010—2020年海洋捕捞产量、海洋单品捕捞量以及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总数量、总吨位、主机总功率以及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等数据[9],结合灰色关联理论[10]分析“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江苏省海洋渔业发展中海洋捕捞量结构及投入要素变化[11],为江苏省“十四五”时期科学发展“向海经济”提供科学依据[12]。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渔业相关生产数据[9],指标包括海洋捕捞总产量、分种类产量、主要经济鱼类产量以及海洋捕捞投入要素,其中分种类产量数据为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头足类和其他;主要经济鱼类产量数据为海鳗、鳓鱼、带鱼、鲳鱼、小黄鱼、大黄鱼、梅童鱼等;海洋捕捞投入要素主要为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总数量、总吨位、主机总功率和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5]。

1.2 研究方法

通过计算得出六大分类品种产量占江苏省海洋捕捞总产量的比例,以饼状图展现;以Excel软件绘制出曲线图呈现各分类品种产量数据的年增长率,分析江苏省海洋捕捞总产量的变化以及捕捞渔获物的结构变化。

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投入要素与海洋捕捞总产量之间的关联度[13],依次排序;计算2010—2020年江苏省单位渔船数量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单位吨位CPUE、单位功率CPUE以及人均CPUE,制成线性图像,得出捕捞投入-产出角度下江苏省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

2 数据分析

2.1 海洋捕捞产量

2.1.1 海洋捕捞总产量变化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9],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总产量逐渐减少(图1),2020年总产量较2010年降幅约26.76%。2010—2015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总产量下降趋势相对平缓,2016年开始,江苏省海洋捕捞总产量下降明显,到2020年达到最低值,为41.78×104t。

2.1.2 海洋捕捞渔获物结构变化

分析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渔获物产量数据发现其呈现缓慢减少趋势(图1)。2010年和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六大分类品种渔获物产量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比例分别如图2所示,由高至低分别为鱼类、甲壳类、贝类、头足类、藻类和其他。鱼类产量小幅下降,但优势明显,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50%~60%;甲壳类产量占海洋捕捞产量的比例略有增加,从2010年的21.13%增至2020年的29.95%;其余贝类、藻类、头足类和其他产量占海洋捕捞产量比例均下降。江苏省海洋捕捞渔获物主要为鱼类、甲壳类,其余种类虽有小幅变化,但未对江苏省海洋捕捞渔获物结构产生主要影响。

图1 2010—2020年海洋捕捞各大类渔获物产量及总产量Fig.1 Production and total production of marine catch by category during 2010—2020

图2 2010年和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产量分类构成Fig.2 Classific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marine fishing output in Jiangsu Province in 2010 and 2020

从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渔业发展来看(图3),海洋捕捞渔获物年际产量变化呈波动趋势,但总体来说波动不剧烈。其中,鱼类、甲壳类年际变化较小,藻类的变化幅度显著,贝类、头足类和其他种类年际变化幅度在50%左右。据此推断渔业资源利用逐渐趋于均衡化,主要渔获物鱼类和甲壳类保持优势种地位。

图3 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各大类渔获物年际变化Fig.3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catch of marine fisheries of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2.2 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产量变化分析

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产量波动变化(图4),2011年达到产量峰值,为29.99×104t,2011—2015年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产量下降;2016年主要经济鱼类产量较2015年缓慢回升,但未有质的突破,2020年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产量为19.94×104t。总体上,江苏省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产量呈下降趋势,2020年较2010年减少近30.60%。

图4 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产量Fig.4 Production of main economic species of marine fish caught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江苏省目前主要统计的海洋捕捞经济鱼种共26种,以2010—2020年各主要鱼类品种出现最高产量统计(表1),梅童鱼、带鱼和小黄鱼等底层鱼类是最具优势的主捕经济品种;中上层鱼类中,鲳鱼为主捕鱼类渔获物优势种。单品种产量最高的是带鱼,但产量逐年减少;其余品种产量也在波动中下降。总的来说,2010—2020年,江苏省大多数海洋捕捞主捕经济种单品种产量有所减少,如海鳗、大黄鱼、小黄鱼、带鱼、梅童鱼、鮸鱼等;鳀鱼、鲱鱼、鲷鱼、竹筴鱼等产量有所增加。

表1 2010—2020年江苏省主要鱼类经济种产量统计Tab.1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f main fish caught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2.3 海洋捕捞投入要素变化

绘制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总吨位、海洋捕捞机动渔船主机总功率、海洋捕捞渔船总数量以及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数量柱状和折线组合图(图5和图6),分析江苏省“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海洋捕捞投入要素变化情况:2010—2020年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总吨位呈增长趋势,2017年达到峰值34.692×104总吨,涨幅为31.78%,随后趋于稳定。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总功率为波动变化,2011年较2010年大幅增长,增长率为12.41%;2017年达到峰值后又迅速下降,2020年功率总数较2017年峰值减少了13.21%;2020年,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功率为56.196×104kW。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总数量持续减少,2020年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为4 747艘,较2010年减少一半以上。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2010—2015年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数量变化不明显,但2016年后,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数量断崖式减少,总人数为100 960人,较2010年减少近47.12%。

图5 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总功率、总吨位变化Fig.5 Changes of total power and tonnage of marine fishing motor vessels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图6 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及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人口数变化Fig.6 Changes in number of marine fishing motor vessels and professional marine fishing popul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渔船平均主机功率(kW)、每船平均吨位(总吨)均呈递增趋势;每总吨平均主机功率(kW·总吨-1)为平稳趋势,无显著变化(图7)。

图7 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机动渔船船均主机功率和平均吨位、每总吨平均主机功率年变化Fig.7 Annual changes of average main engine power,average tonnage and average main engine power per ton of marine fishing motor vessels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2.4 海洋捕捞投入要素与海洋捕捞总产量的关系

2.4.1 捕捞投入要素与海洋捕捞总产量关联度

灰色关联理论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提出[10],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确切描述,并据以进行科学预测。本文借助灰色关联理论分析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渔船数量、总吨位、海洋捕捞渔船主机总功率、专业劳动力数量与海洋捕捞产量关联度。

设2010—2020年捕捞投入要素为n×m的矩阵,其中n表示研究年份,m表示四个投入要素指标,将海洋捕捞产量作为参考数据列x0′(k),其中k为具体的第几年(1≤k≤11,k为正整数),通过均值化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

式(1)中,i=0,1,…,m;k=1,…,11,其中i表示投入要素的指标序号。

逐个计算四个投入要素指标与参考数据列的绝对差值,计算关联系数ζi:

式(2)中,ρ称为分辨系数,本文参考唐议等[5]论文,故ρ取值0.5。

最后,计算关联度ri:

通过灰色理论计算得出(表2),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产量x0′(k)与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数量关联度最高x4′(k),其次分别是捕捞机动渔船主机总功率x3′(k)、捕捞机动渔船数量x1′(k)、捕捞机动渔船总吨位x2′(k)。

表2 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投入要素与海洋捕捞产量关联度Tab.2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marine fishing input factors and marine fishing output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2.4.2 海洋捕捞总产量CPUE变化

分别以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总吨位、海洋捕捞机动渔船主机总功率、捕捞专业劳动力数量为数据基础,计算得出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单船CPUE(t·船-1),单位功率CPUE(t·kW-1),单位吨位CPUE(t·总吨-1),专业劳动力CPUE(t·人-1)(图8-11)。结论显示,2010—2020年,单船CPUE呈逐年上升趋势;单位功率CPUE波动变化;单位吨位CPUE呈逐渐下降趋势;人均CPUE缓慢增长。

图8 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单船CPUEFig.8 Single vessel CPUE of marine fishing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1)江苏省海洋捕捞总产量呈下降趋势。其中,2016—2020年,即“十三五”时期,江苏省渔获物总产量负增长明显。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渔获物产量结构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2010年,鱼类和甲壳类产量占渔获物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59.92%和21.13%;2020年,鱼类和甲壳类产量占渔获物总产量的比例发生变化,分别为55.62%和29.95%;对比发现,鱼类产量比例有所减少,甲壳类比例有所增加。贝类、藻类、头足类的比重有一定的年际变化,但总体仍以鱼类、甲壳类为主。

图9 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单位功率CPUEFig.9 Unit power CPUE of marine fishing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图10 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单位吨位CPUEFig.10 Marine fishing unit tonnage CPUE of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图11 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人均CPUEFig.11 Per capita CPUE of marine fishermen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20

(2)江苏省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种中底层鱼类以梅童鱼、带鱼、小黄鱼为主,中上层鱼类以鲳鱼为主,其余渔获物经济品种均有出现,但未对整体渔获物结构产生显著影响。

(3)江苏省海洋捕捞投入要素分析结果为: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和专业劳动力人口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0—2017年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总吨位显著增长后逐渐趋于平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总功率则波动变化,2017年达到峰值,随后迅速下降。

(4)江苏省海洋捕捞产量与投入要素的关联度,即海洋捕捞产量与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数量关联度最高,与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总吨位关联度最低,其关联度排序为: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数量>海洋捕捞机动渔船主机总功率>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总吨位。另外,单船CPUE和人均CPUE均为上升趋势,单位吨位CPUE下降,单位功率CPUE波动明显。

3.2 讨论

(1)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总产量呈下降趋势,渔获物总产量负增长明显,统计的主要经济鱼类产量略有年际变化,鱼类、甲壳类为主要经济种,所占比例较大。2010—2020年江苏省海洋捕捞总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江苏省渔业发展以淡水渔业为主[14],尤其是淡水养殖业,海洋渔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主要以传统捕捞业为主;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近海生态遭到破坏,海洋渔业发展空间缩减,海洋渔业发展水域受到污染[15],生态环境有所退化,鱼类产卵场和索饵场功能退化,海洋渔业资源受到威胁;2017年,江苏省海洋伏季休渔时间从原来的6月1日整体提前至5月1日,一定程度上对海洋捕捞产量产生影响[16];江苏省通过不断规范渔具渔法,取缔非法违规渔具,使得海洋生产环境逐渐秩序化,海洋捕捞生产规范化,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恢复[17]。另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18],江苏省海洋捕捞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

(2)江苏省海洋捕捞个别优势种产量减少,尤其是带鱼、小黄鱼[19]、鲳鱼等经济鱼类生物学特征研究发现,其性腺发育亲体体长、产卵亲体体长以及生殖群体组成均呈现缩小趋势,亲体数量减少,补充群体利用不足,渔业资源发展后劲不足[20]。这与很多专家对江苏省近海海洋捕捞研究结论相似,例如,小黄鱼的最大捕捞体长发生变化[21];传统的海洋经济鱼类渔获量减少,难以形成大规模渔汛期,“小型鱼”“低龄鱼”“低值鱼”反而出现较多[22];汤建华等[23-24]在近些年江苏省近海渔业资源调查中也发现银鲳、小黄鱼、带鱼等经济鱼类初次性成熟体长逐渐减小。

(3)基于海洋捕捞投入要素变化及与海洋捕捞总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江苏省海洋捕捞业逐渐在摒弃以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渔船减少、强度降低,主要单位努力量参考值上升,产量减少的格局。主要原因可能为:原农业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实施海洋渔业渔业概况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25]明确要求:到2020年,减少海洋捕捞总产量,压减海洋捕捞渔船和渔船功率,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6]以及《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27]中提到:尽可能实现海洋捕捞总产量与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协调,取缔非法捕捞无证船只,有序向外海、深远海拓展,发展环境友好型海洋渔业。《江苏省2015—2019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实施方案》及后续政策的执行[28],鼓励渔船转产转业,对海洋渔业实行减产转产,对海洋捕捞渔船数及渔船功率实行“双控”,降低海洋渔业捕捞强度,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促使渔业生产有序、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中、日、韩渔业协定生效,大量渔民和渔船从传统渔场退出[29],大量专业劳动力谋求新的发展出路,加之海洋捕捞环境艰苦,老一辈捕捞劳动力已无法适应高强度的生产作业,逐渐退出捕捞生产。

4 建议

(1)有序拓展海洋渔业发展空间,积极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促进海洋捕捞转型升级。海洋捕捞是传统海洋渔业的重要内容。建议在严格落实海洋捕捞渔船“双减”机制[30]的前提下,把握江苏海洋经济“十四五”规划的发展方针[2],严格把控江苏省海洋捕捞总量[31],探索开展海洋渔业资源限额和渔获物定点上岸试点工作[32],谋求传统渔业转型的新路子,发挥江苏省“江河湖海”联动格局优势,加速培养海洋产业集群效应,以港兴产,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海洋产业链。

(2)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恢复,贯彻落实“绿色发展向海经济”的宏观理念。海洋渔业是传统的资源型产业,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建议以健康生态发展为目标,建立合理的生态及海洋生物保护区或缓冲区,为海洋渔业资源的产卵、索饵、洄游提供“生命通道”[33];科学合理评估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因地制宜开展海洋牧场建设[34],有序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并适时开展增殖放流品种回捕,强化资源评估与评价,为海洋渔业绿色发展提供方向。

(3)提高联合综合执法能力,完善海洋渔业执法监督管理体系,规范海洋渔业生产行为。海洋渔业发展需要渔业制度和管理的不断约束和规范,依法治渔是海洋渔业健康有序发展之本。建议江苏省渔业管理相关部门加强渔政、渔监、船检、市场监管部门、统计局、科研单位等多部门协同联合,强化执法监督,依法取缔非法渔船和违规禁用渔具,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35],全面落实伏季休渔制度,为海洋渔业规范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4)建立健全涉海数据库,增加科研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统筹完善海洋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评估机制。科学研究是解决海洋渔业问题的基础。建议不断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36],提高海洋渔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普及海洋渔业和渔具渔法知识,规范海洋渔捞日志的填报和上交,建立渔获物溯源机制[37],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度,完善海洋渔业本底资料,开发建立有效可用的海洋渔业数据库和海洋渔船监控系统,为海洋渔业资源及渔场的变动提供科学佐证,为海洋渔业研究与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历史依据。

猜你喜欢

渔获海洋渔业总产量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11月化肥总产量继续下降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演变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内容价值的海洋渔业生产管理视频数据压缩方法
首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广西唯一入选名额落户南渔港
东海北部桁杆拖虾渔获组成分析
我国70年来粮食总产量增长4.8倍
南海北部深海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及渔获率的时空分布
渔获
《海洋渔业》荣获第一届中国水产学会期刊集群(联盟)优秀期刊奖